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0256|回復(fù): 2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溯源留存于世的三本宋克臨《急就章》 觀摩嘉德宋克臨《急就章》 (附高清作品圖)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6-5-6 10:34:2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溯源留存于世的三本宋克臨《急就章》
觀摩嘉德宋克臨《急就章》

(附高清作品圖)





2016年5月5日,唐宋奇珍特展(唐賢寫經(jīng)遺墨并近代諸家詩畫,曾鞏《局事帖》,宋克臨《急就章》并諸家題跋)暨研討會在嘉德北京總部舉行。范景中,虞云國,劉正成,任平,李際寧,方愛龍,張永強,尹光華等專家學者及嘉德總裁胡妍妍等出席研討會。


研討會之前,中國嘉德副總裁兼中國書畫業(yè)務(wù)總負責人郭彤女士引領(lǐng)大家觀摩了《唐賢寫經(jīng)遺墨并近代諸家詩畫》,曾鞏《局事帖》,宋克臨《急就章》。





關(guān)于宋克臨《急就章》

宋克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宋克臨《急就章》是中國書法史上極為知名的章草名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和昔日的北京市文物局,分別藏有三本宋克臨《急就章》,在嘉德觀摩的這本正是北京市文物局舊藏宋克臨《急就章》。





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35:22 | 只看該作者
研討會海報

_DSC0142.jpg (213.04 KB, 下載次數(shù): 24)

_DSC0142.jpg
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38:31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1 宋克 《急就章》(1370,紙本)卷 (局部),20.3×342.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本時宋克四十四歲,通篇章草,曾被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家收藏,作品上鈐有“項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等收藏印數(shù)方,卷后有周鼎、孫廷蕙、宋犖等人題跋





640.webp (3).jpg (168.33 KB, 下載次數(shù): 20)

640.webp (3).jpg
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38:56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1 宋克 《急就章》(1370,紙本)卷 (局部),20.3×342.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640.webp (4).jpg (175.1 KB, 下載次數(shù): 17)

640.webp (4).jpg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39:17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1 宋克 《急就章》(1370,紙本)卷 (局部),20.3×342.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640.webp (5).jpg (176.31 KB, 下載次數(shù): 18)

640.webp (5).jpg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39:43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1 宋克 《急就章》(1370,紙本)卷 (局部),20.3×342.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640.webp (6).jpg (172.1 KB, 下載次數(shù): 26)

640.webp (6).jpg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48:59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2  宋克 《急就章》(1387,紙本)卷,13.8×232.7厘米
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


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本是宋克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作,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篇末有小楷跋“洪武丁卯六月十日臨于靜學齋。”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0:53:42 | 只看該作者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了解
宋克臨《急就章》



3 宋克 《急就章》冊頁,約44.8×38厘米×3
北京市文物局舊藏,中國嘉德2016年春拍  





我們先把所有關(guān)于此件作品的文章錄于此,下面再慢慢分解

宋克(1327-1387)  
臨《急就章》并諸家題跋十二開
冊頁  水墨紙本



釋文:



急就章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wù)之必有憙。請道其章:宋延年、鄭子方、衛(wèi)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鄧萬歲、秦眇房、郝利親、馮漢疆、戴護郡、京君明、董奉德、桓賢良、任逢時、侯仲郎、由廣國、榮惠嘗、篤承祿、令狐橫、朱交便、孔何傷、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伊嬰齊。
翟回慶、畢稚季、昭小兄、柳堯舜、藥禹湯、淳于登、費通光、柘恩舒、路正陽、霍圣宮、顏文章、莞財歷、遍呂張、魯賀憙、灌宜王、程忠信、吳仲皇、許終古、賈友倉、陳元始、韓魏唐。
掖容調(diào)、柏杜揚、曹富貴、李尹桑、蕭彭祖、屈宗談、樊愛君、崔孝襄、姚得賜、燕楚嚴、薛勝客、聶無妨、龐賞賚、聲士梁、成博好、范建羌、閻歡喜。
寧可忘、茍貞夫、茅涉臧、田細兒、謝內(nèi)黃、柴桂林、溫直衡、奚驕叔、邴勝箱、雍弘敞、劉若芳、毛遺羽、馬牛羊、尚次倩、丘則剛、陰賓上、翠鴛鴦、庶霸遂、萬段鄉(xiāng)、冷幼功、武初昌。
褚回池、蘭偉房、減罷軍、橋竇陽、原輔福、宣棄奴、陰滿息、充申屠、夏修俠、公孫都、慈仁他、郭破胡、虞尊偃、憲義渠、蔡游威、左地余、譚平定、孟伯徐、葛咸軻、敦锜蘇、耿潘扈。
錦繡縵旄離云爵,乘風懸鐘華聵。豹首落莽兔雙鶴,春草雞翹鳧翁濯。郁金半見霜白蘥,縹綟綠紈皂紫硟。蒸栗絹紺縉紅燃,青綺綾縠靡潤鮮。綈絡(luò)縑練素帛蟬。
絳緹【】【】絲絮綿,敝囊橐不直錢。服鎖【】【】與繒連,貰貸買賣販肆便。資貨市贏匹幅全,綌纻枲缊裹約纏。綸組
稻黍秫稷粟麻粳,餅餌麥飯甘豆羹。葵韭蔥蓼韰蘇姜,蕪荑鹽鼓醯酢醬。蕓蒜薺芥茱臾香,老菁蘘荷冬日藏。梨柿奈桃待露霜,棗杏瓜棣馓飴餳。園菜果蓏助米糧。
甘麮殊美奏諸君,袍襦表里曲領(lǐng)帬。襜褕袷復(fù)褶绔褌,禪衣蔽膝布無繜。箴縷補縫綻緣循,履舃鞜裒越緞紃。靸鞮昂角褐襪巾,裳韋不借為牧人。完堅耐事愈比倫。

簽條:
1.鄭孝胥(1860-1938)題:宋仲溫急就章真跡。自青榭藏。孝胥。
2.陳寶琛(1848-1935)題:宋仲溫書急就章墨跡。自青榭藏。戊辰(1928年)六月,寶琛署檢。  鈐印:陳寶琛印
3.羅復(fù)堪(1873-1954)題:宋仲溫急就章真跡。自青榭藏。羅惇㬊署。  鈐印:羅五、復(fù)
4.林志鈞(1879-1960)題:宋仲溫急就章真跡。自青榭藏。林志鈞。  鈐印:惟剛
5.卓孝復(fù)(1855-1930)題:宋仲溫急就章墨跡。自青榭珍藏。孝復(fù)署。  鈐印:芝南書畫



后頁:



(一)卓定謀跋文四則:1.此本雖無款署,可斷定為宋仲溫真跡,且為仲溫書中之最精者。實可寶也。戊辰(1928年)四月十日,定謀識。  鈐印:君庸
2.仲溫書見于世者,有楊政石刻補葉石林摹皇象《急就章》本,孫雪居舊藏《書譜》真跡,宋氏自藏蘭亭敘各跋,文氏停云館鐘王二小傳。又雜見他刻者,如陶詩歸園田居一首,杜詩前出塞九首并贈張■■及來氏書札等。而急就補本精妙,則為諸刻之冠。此本視急就補本結(jié)構(gòu)相同,而神采過之。又仲溫好作真、行、章草、草書四種,嘗自號為四體者。此本首書張懷瓘用筆十法,亦用四體,茲別為一冊,俾各正其名稱云。十一日君庸定謀書。  鈐印:竹閑居士、君庸定書
3.《式古堂書畫匯考》載仲溫書有韓昌黎《雜說》、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手錄書法冊《南宮生七言絕句詩帖》《陶詩》并畫山石卷子。各種今皆不得見,所見者除陶詩外,皆匯考及他書所不載。可知古之佳作善書不傳于世者又不知凡幾矣,得而傳者亦有幸不幸耳。  鈐印:自青榭
4.又按,《佩文齋書畫譜》、王世貞爾雅樓藏書中別有仲溫急就章,此豈為弇州所藏本耶?抑別為一本耶。定謀再書。  鈐印:君庸、卓氏定謀
(二)姚華題:此急就章,君庸與《張懷瓘用筆十法》,同時得之,亦無署款。然以書論,益足證為宋仲溫無疑也。宋元以來,為章草者,徐鼎臣、趙子昂皆有佳刻(徐刻戲鴻堂、趙刻三希堂中)。仲溫少晚,大抵用趙法而小變之,古樸雖視漢晉為遜,要其體勢,猶存古法于什一,因知舊刻徐趙章草美溢于樸者,正亦同此。蓋楮墨與古異制,筆勢亦屢受諸體之變。固不必事事復(fù)古,惟變而不失古法,斯可謂善變者矣。仲溫章草在近代確是中興,其橫翔捷出之致極耐尋味。得此墨筆,益進而求之,更參漢刻如武氏祠壁畫榜,當更有一變,以補宋元人之所不足。余嘗有此志而未成君庸躭玩章草,因以所見附書之尾,惟博識審覽焉。戊辰端陽后旬又五日蓮花盦跋。姚華茫茫文風書。  鈐印:姚華私印、老芝、印融余爪、殘臂揮毫、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一不為少
(三)羅惇㬊題:戊辰春,君庸社兄攜此冊過余,屬為審定。余開視未及半,即曰:此宋仲溫書也,宜購而藏之。君庸亦謂然。遂與論值,中經(jīng)曲折,展轉(zhuǎn)月余,卒以賤價得之。君庸究心章草,而尤愛仲溫書,得此豈不謂之因緣耶!順德羅惇㬊題,時夏五月二十有四日,雨窗燈下。  鈐印:老復(fù)丁、近溪宗人
(四)林志鈞題:前年聞均子賢藏有宋仲溫真跡一紙,借得約君庸同賞,相與收羨。今春君庸獲此卷,即持視余。初一展觀,墨光撲人,視子賢所藏尤精絕。笑謂君庸,正以卷后不署款待吾輩摸索,彌覺有味耳。仲溫自謂右軍筆意心雖稍知,筆下未至。余謂仲溫用筆,轉(zhuǎn)折處深得右軍法,特書以勁利取勢,遂覺渾樸靈厚之氣較遜耳。然以視趙吳興,時有冰寒于水之奇(若三希堂所刻趙書《急就篇》,則決非吳興作也)。仲溫墨跡得一二紙已足珍寶,況此卷多至六百十四字,所書又為《急就篇》前十章全文,取校楊政刻補本,又不盡雷同,合觀尤足收異本對勘之益。暑中留守寓齋三日,揮汗題后歸之。戊辰七月十四,閩縣林志鈞。  鈐印:林志鈞印
(五)余紹宋題:仲溫書學全得力于《急就章》,平日臨寫之本,必甚夥。此本當亦隨意臨寫之作,故未署款,然通體無一弱筆,無一懈筆,即此所見古人致力之精,豈勝嘆服!君庸吾兄命題。甲戌(1934年)九月,余紹宋。  鈐印:余紹宋
(六)梁啟超題:比年朋輩中,頗有以興復(fù)章草相淬厲者,宰平、越園、復(fù)堪勤勤有事焉。君庸愿力尤偉且摯,廣搜善拓而不以自私,汲汲景印流布。有難讀者,時復(fù)為之釋文,思以沾溉藝林,光大斯學,甚盛也。章草蓋中絕于晚唐,千年來稍振其緒者,元初惟趙子昂,明初則宋仲溫。然子昂諸體微傷軟美,仲溫矩矱鐘王,達以勁氣,龍?zhí)⑴P,仿佛遇之,可謂復(fù)古而能變豪杰之士也。顧年祀雖距今非遠,而作品傳世絕稀,求一佳拓已難若星鳳,況墨跡多至六百余字邪!物聚所好,君庸無意中以賤值獲茲瑰寶,信為厚幸。然此紙久塵霾故紙堆,非經(jīng)巨眼拂拭而表襮之,幾何不與鼠牙蠹腹同盡,抑不可謂非仲溫之幸爾。或曰:既無署款,而諸君子遽同聲歸之諸仲溫,毋乃武斷。答曰:此王武子所謂闇中摸索可得者。千年留作者只有此數(shù),宗風學力絲毫不相假借。試問舍仲溫外疇能為此?君庸并得《四體書論》、《用筆十法》一紙,紙墨行款悉同此本,別裝潢勿俾雜廁于是溫公手墨乃有兩冊在人間也。戊辰中元,新會梁啟超。  鈐印:梁啟超印、任公長壽
(七)羅振玉題:《急就篇》予平生所見易州傳本第一章及西陲所出木簡為最先。至前賢寫本,于海東見弘法大師寫本、寒齋舊藏豐人叔坊、詹東圖景鳳兩寫本。甲子秋,奉命審定內(nèi)府舊藏,見趙文敏寫本。諸本中木簡用隸書,弘法大師本用草書外,其余諸本大率出于葉石林所橅皇象本,故點畫、筆勢多相同。松江郡庠石刻葉本中有 佚,據(jù)宋仲溫所書補之。此本亦出仲溫手,計第一(按:此二字點去)字篇題訖第十凡十章,以諸本校之,間有異同。如第二章“京君明”,它本皆作“景君明”、“由廣國”,葉本作“田廣國”,它本均作“由”,與此本同。第五章又有“田沺兒”則作“由”者是也,“所不便”諸本均作“所不侵”,惟趙本作“便”,與此同。第七章“豹首落莽兔雙落(點去)鶴”,仲溫補書松江石本作“豹首落落”,它本皆不重“落”字,與此本同。第九章“稻黍秫稷麻稉”,松江補書本脫“稉”字,顏本、弘法師本、宋太宗本“稉”作“秔”,顏注字或作“稉”,而王伯原補注本引碑本、趙書本并作“稉”,與此同。第十章“裳幃不借為牧人”,補書石刻本作“尚韋不借為牧人”,此本“尚”作“裳”,與顏本、宋太宗本同。“韋”作“偉”,與宋太宗本同。“完堅耐事踰比倫”,補書石刻本作“愈比倫”,與王伯厚所引碑本同。此作“踰”,則與顏本及宋太宗本同也。此均足資校勘者。往歲亡友海寧王忠慤公嘗校松江本為考異。時予所藏豐氏、詹氏二本正在海東,出以易米。而得見此本則又在公完大節(jié)一年后,頗以不得校為憾事也。戊辰七月,自青榭主人出此屬題,爰書其后。至仲溫書法之精妙,有識者皆能言之,不待予之喋喋矣。貞松翁羅振玉書于津沽嘉樂里僑居之四時嘉至軒。  鈐印:羅振玉印、羅叔言
(八)周肇祥題:君庸酷好章草,一旦而獲宋仲溫兩真跡,此作尤精練珠光劍氣,不可逼視。信夫,愿力之能感也,一物之微猶如是,況其大者、遠者乎!戊辰中秋,紹興周肇祥靜遠堂書。  鈐印:退谷

鑒藏印


溎年、三十二蘭亭室主人、依竹主人、查瑩之印、映山珍藏、子貞、長宜子孫、俞氏珍藏、俞、麟生審定、子貞、西田居士、樂喜堂印、抑翁、自青榭(二次)、康生、康生之章
說明:卓定謀,字君庸,福建閩侯人。出身詩文世家,尤善書法,精研章草。影印《自青榭叢刊》、《章草考》等,廣收歷代章草法帖,極力倡導復(fù)興章草。


出版:

1.《明宋仲溫急就章真跡》(明)宋克書,卓君庸藏,京華印書局,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九月初版。
2.《明宋仲溫急就章真跡》,(明)宋克書,卓君庸藏,和記印書館,彩華制版局,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六月二版。
3.《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錄一》,法書五,文物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4.《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第一冊,73頁,京4-01,文物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5. 《嘉德十年精品錄:中國古代書畫•古籍善本》,249頁,文物出版社,2003年。
6.《翰海十周年•書畫卷》,58-59頁,文物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宋克書法研究》,第76-77頁,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8.《中國書畫》,2012年第10期,第8頁(選二開),中國書畫雜志社。
9.《嘉德二十年精品錄•古籍善本卷》,282—283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



著錄:


1.《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一冊,第17頁,文物出版社,1984年。
2.《余紹宋書畫論叢》,第98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3.《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第一冊,第41頁,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4.《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一冊,第21頁,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
5.《書法研究》2007年第4期,第57頁,上海書畫出版社。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1:0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到重點,我們一起來觀摩這件
北京市文物局舊藏
宋克 《急就章》冊頁


這件作品約44.8×38厘米×3,嘉德2016年春拍

北京市文物局舊藏本曾是民國章草大家卓君庸的珍藏,鄭孝胥、陳寶琛、羅復(fù)戡、林志鈞、姚華、余紹宋、梁啟超、羅振玉、周肇祥等名士都曾在上面題簽作跋,想來一度在北京名宦豪士間流傳很久。余紹宋先生在《書畫論叢》中寫它“無一弱筆,無一懈筆,即此可見古人致力之精,豈勝嘆服。”



16c-730-1.jpg (334.89 KB, 下載次數(shù): 199)

16c-730-1.jpg
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5-6 11:0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到重點,我們一起來觀摩這件
北京市文物局舊藏
宋克 《急就章》冊頁


這件作品約44.8×38厘米×3,嘉德2016年春拍

北京市文物局舊藏本曾是民國章草大家卓君庸的珍藏,鄭孝胥、陳寶琛、羅復(fù)戡、林志鈞、姚華、余紹宋、梁啟超、羅振玉、周肇祥等名士都曾在上面題簽作跋,想來一度在北京名宦豪士間流傳很久。余紹宋先生在《書畫論叢》中寫它“無一弱筆,無一懈筆,即此可見古人致力之精,豈勝嘆服。”



16c-730-6.jpg (356.88 KB, 下載次數(shù): 77)

16c-730-6.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yǎng)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shù)展廳|學術(shù)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qū)|休閑社區(qū)|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17:57 , Processed in 0.3240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