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衡書大唐西域記冊頁
關衡自敘
關 衡
P7100507.JPG (183.9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2015-12-30 11:24 上傳
關衡,乃取“關通衡石,保持和平”之意。鄉親父老,愛稱蒙達,齋號為西樓個山堂主。
1941年11月生于羲皇故里古秦州,長于蕭、鄧、陽隊,鄧氏寶珊社里,自謂蕭莊老關。
1959年從軍,慘淡勤奮,職汲戎連,后被裁貶,1976年幸發甘肅省府,恪勤盡職,終晉升為處級調研員后歸家休離,書藝為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之能事。
幼家清貧,性溫樸厚,勤學好思,求變立新,不安于現狀。父教“忠、義、誠、信”藉河種稻,母誨“善、德、寬、忍、勤儉持家”。承蒙學于縣家路、五里鋪校,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天水市一中,就讀于初61級1班。成家立業后,深感學業不足,自學于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偏愛文、史、哲,通讀十二項課程以養性。業余頗讀四大名著,古文觀止,試圖博覽,以彌補自幼學業知欲不足之憾。
少時就學,布衣麻鞋,衣單食冷,常思欲奔之機,巧逢征西鐵軍修路之役,便欣然往之,苦役于肅、涼戈壁沙海邊疆。后轉戰于天府之國,落腳綿陽縣開元場楊家灣山區四載。芙蓉國府,山青水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每覽丹青諸色非淺。因與時局不適,被排除類外,本該發配西域青海,修基筑路,幸因時來運轉,籍檔轉交北京鐵道兵兵部營建連隊,逐日夜兼程奔赴報到,十幾年游駐于玉泉、永定、萬壽、八寶山路,終在五棵松路北8號安營伏寨。建水塔、筑樓房、修地鐵、通電源、起信號、做聯絡、送光明,造福后代。
曾憶記,為求學,早點工,挖泥土,抬土筐,托煤磚,掄鐵錘,58年,為鋼鐵,大煉焦,無生活,被批判,人生路,何出頭。待自新,后奮起,爭評獎,有證人,張天祥,人一生,求苦短,苦即甜,甘味來,無即有,有即無,莫失望,終向前,秋山巴陵道,明日又幾重。
文革動亂,京城有度,從始至終,風雨乍起海中南,云起云落潮歸西,所至之處,與人為善,事非雖小,莫敢亂為。曾經游歷,燕山北麓,秋霜紅葉,松江平原,北國風雪,龍頭入海,山海雄姿,長城萬仞,唯余八達。巴山蜀水,感觸子莊,西湖景涵,唯論洞庭,吳越煙柳,霞嶺寶虹。齊魯岱岳,羲獻精神,華北松林,種瓜種豆,高碑窩頭,回味無窮。中華大地,山河壯麗。無山不美,無水不秀。不知老之將至,鬢白悲發,長望雨中黃葉樹,嘆愁燈下白頭人。
轉落金城,慘營九州島島島島島,黃河柳岸,波寧入海,西情東移,夜思五泉,東西南北,發祥寶地。行程跡地,試圖丹青,忙里偷閑,拜師問道,善圣賢達,撫助評嘉。
長亭公職,輕裝微服,短促華年,屈失可惜,巷深紅門,松弧柳垂,水闊池曲,龍雀魚躍,僧少鬼多,才人擠擁,閑暇之余,反思讀書,操持筆墨,白來黑去,依杖柴門,臨風聽蟬,渡頭落日,墟里孤煙,接輿再醉,狂歌柳前。藝術天地,書畫相激,安頤自得,頗示已志。
贅言書法藝術,良莠沉浮誰主,喜悲哀樂,酸甜苦辣,朋友贊譽,實為鼓勵,妻兒相助,成績孰誰?寵辱不驚任云卷,艱辛自知花庭前。
初習柳公筋骨,后臨魏碑豐瘦,鄭公大器,石門豪邁,細磨秦漢刻石,南陽漢磚,流沙居延,帛書殘卷,品味章草漢簡,墓志造象,敦煌寫經,明清行草,意欲取得,涉列諸家。書法精義,貴在讀書,朝摹天柱懸崖,暮臨經峪石川,取眾之長短,補己之過失,千年文明,孔孟宗旨,莊周歸心,釋善為本,穆詣取氣,中和剛柔,含蓄內美,陶冶性靈樂自在,愛好始終翰墨情。
自思反省,古人根底,時人氣息,自家孩兒,別人嬌子,同攜彥俊,抱自家娃娃朝前走,說三道四微不足。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藝道之術,只擬似象,寧可意會,難以言傳,任人評說,憨非也,倔是也,乖如也,弊何也,愿意也!枉然來世界,留下筆墨跡,興極至,情意達,心舒暢,人壽長。人生藝術,藝術人生。
癸未深秋于西樓個山堂關衡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