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事慎言,以身作則
——有感于郁鈞劍的發言
薛元明
3月4日,政協委員郁鈞劍的短短發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寥寥數言,究竟有何問題?
“把書法作為藝術形式,是對漢字的一種褻瀆”。這句話無疑屬于謬論,是典型的無知。早在周朝就強調“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書法包含在內,孔子有言:“至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書法強調“技進乎道”,當下有很多在技法方面都沒有過關的所謂作品,確實不能稱之為藝術,但不能以此來全盤否定,以偏概全。
緊接著下一句:“漢字是書寫的工具,不是純藝術。”這一句和前一句是矛盾的。表述上仍然存在問題。漢字不是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才是,漢字是記錄的工具,不僅如此,漢字還是中華文化的基石,是傳統文明的載體。說“漢字不是純藝術”則是一個偽命題,偷換了概念,應該是“書法不是純藝術”,漢字和書法密不可分,卻是兩種不同的范疇,書法涉及到書寫漢字,文字有實用功能,故而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密不可分,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比如手札、墓志、匾額等。
至于“寫字寫的好,是每個中國人必須的一種工具,一種本能”,雖然意思有些扭曲,但大致能懂,應該舉雙手贊成,因為目前提筆忘字,隨意地肢解、惡搞漢字的情況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缺少敬畏。
此外,郁所言“一些人字寫的差,卻沽名釣譽”,也屬實情。這需要書協加以反思,因為存在很多的負面問題。但我希望郁本人不包括在內。
真正的書法經典從來都是藝術精品,只有那些不合格書家的“鬼畫符”,才是污人耳目的根源所在。當然,凈化書壇,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同時也要有合適的表達方式,先賢有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