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9500|回復: 4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展訊】心跡敦煌——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11月22日將在敦煌舉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4-11-15 15:05:0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展訊】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11月22日將在敦煌舉行



劉燦銘先生是一位書法大家,其書法藝術取法于敦煌寫經,但并非單純的臨摹,而是取其精神而發自自我本心的一種虔誠且具有開拓性的再創造。劉燦銘先生帶著虔誠的心以及其發自本心創作的作品再次回歸源頭,朝圣敦煌。這是一次弘揚沉睡千年先人智慧的實際行動,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美妙機緣。

展覽名稱:心跡敦煌------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主辦單位:中共敦煌市委宣傳部
               敦煌大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現代快報社
承辦單位:敦煌起點藝術交流中心
               江蘇藝加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禾德堂藝術館  溧陽市蘇園茶葉有限公司  墨林軒 德勝苑  西和漢墨書畫公司  景德鎮佳寧藝坊  松風軒  中國畫廊聯盟  溪山畫館
展覽時間:2014年11月22日--29日

展覽地點:敦煌大唐美術館一號展廳






劉燦銘

江蘇靖江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師從王冬齡教授。原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現任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民盟中央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教育部美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評審專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現代書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第九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八、九、十屆江蘇省青聯副秘書長、民盟江蘇省委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民盟國風書畫院院長、江蘇省緣源書畫院(佛教)副院長。


作品入選“全國第五、六、七、八屆書法篆刻展”,其中第五屆獲 “全國獎”;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六、七、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其中第四、六屆獲獎;作品多次被中南海、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劉燦銘書法集》、《劉燦銘書法藝術》、《書法鑒賞》、《中國現代書法史》等二十余部專著和專集。1996年獲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文藝“特殊成果獎”;2002年獲第八屆“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 2002年獲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2005年獲南京市文學藝術政府獎; 2006年獲江蘇省委宣傳部“五個一批”人才;2007年獲得江蘇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08年獲《中國書法》雜志社中青年書法家學術提名;2009年獲《中國書畫》雜志“江蘇省十大青年書法家” 提名;2009年獲《鑒寶》雜志提名為“中國當下最受市場關注的書法博士十家”;2010年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江蘇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書法家。
2#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33:43 | 只看該作者

言恭達


夫書畫之道,心跡也。謝赫《六法》首推《氣韻生動》。人以品論,藝以格評,書以韻格勝。韻在聲后,格在局先。然品既不同,情亦殊致。古人讀史映雪,以瑩玄鑒;臨碑伴月,以寄遠神。書道習研,宜倚冷石寒苔,以收無垠之游而約縹緲之論。

余讀清人筆記,曾記有如下精辟論述——“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靖江劉君燦銘,風儀俊清,聰穎儒雅。少時見《蘭亭》,至忘寢食,挑燈夜讀,浸淫碑帖。勤學劬古,冥心真契。貫通藝理,闡發新義。大學期滿,遂負笈買履,游名山幽壑,弄風研露,暝云漱石,心與天游。云煙爛漫之致,瀟爽不群之態,目染清暉,探究品類,體察形勝,窮狀奧妙,含腴咀雋,心領神會。

孔子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燦銘究心古法,立志出新。不求法脫,亦不為法縛。其書于整飭中寓蕭散,峻爽里呈曠達,流利下藏深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含妙理于豪情之間。真在淳樸自然,貴乎文質相合,意神共濟。有幻象吐芒、滄海出波之氣韻,呈沉雄深郁、憂患漠漠之神理。茲品個中三味,感喟良多。

一曰“大”。書貴氣盛,大則精深,呈大格局,生至正、至中、至剛之大家氣,品味高古也。此乃技巧造作者難望其項背。燦銘之聰智在于沇書道原創之泉,依書道本體之缽,心儀高古質樸、蒼渾精深之審美定位,力避浮糜輕佻之風氣,碑帖相融,追求自我。以《張遷》、《看煙》、《廣武》碑為基,登秦漢簡牘、晉書殘紙、北魏墓志、六朝碑碣、唐人寫經之堂奧,入“楷變書”之內室;取明清黃道周、張瑞圖、徐青藤之書風通勢,耀古奧生拙、張揚有度之精神內質。筆法之多變,墨彩之豐富,濃淡渴潤,虛實相生,顯現酣暢淋漓、大氣磅礴、率意天真、輝映成趣之優美藝象。

二曰“淡”。有道云,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世味醲釅,至味無味。味無味者,能淡一切味。淡足養德,淡足養品。霜林之紅葉,色俞濃而情俞淡;秋水之白蘋,香愈近而神愈遠。“書以樸不宜巧,然須大巧之樸;書宜淡不宜濃,然須濃后之淡”,信夫!燦銘今已步中年,望月庭中,備嘗藝味,始識曠逸之足貴,方知淡泊之為真。

三曰“遠”。態以遠生,意以遠韻。萬家煙火,以遠故盡入樓臺;千疊溪山,以遠故都歸簾幕,此乃遠中所變幻也。讀燦銘書,欲洗盡鉛華,冷眼世俗,返虛入渾,清新淡遠。一絲不茍而意態沉著,如諸葛孔明執扇論兵,兼沉兼逸,亦豪亦遠。平疇遠風,綠畦如浪,以殤以詠,忘其簡陋,渾樸可親,可謂壯矣。

四曰“情”。情為藝質,書以情論。蓋天下未有無情之士而稱名士,未有無情之文而為名文者也。燦銘揮毫,有豪情,亦生逸情。行墨之間,情意之宣泄,可映見眉宇,磅礴而郁積。世云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存本心,尚本色,養正性,抒真情,如微云淡河漢,入有意無意之境。

古人誡言:“明智養于靜,而喪于耀。”燦銘其為人修志行,重然諾,事業之懷,常縈于心。自任江蘇青年書協主席,寧靜御躁,平和消戾,熟思緩處,涵養有禮,敬業樂群,共襄盛舉。青春無悔,燦銘之奮發精進,必結碩果。


是為序

3#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36:40 | 只看該作者
我佛不言
文/龍海秋

讀劉燦銘先生寫的佛經,就像風雪夜歸,感覺自己強烈地碰撞上了什么東西,訝異著,緘默著——因為,一時間找不到什么字匯來形容這樣的書作。又不能不被這豪奢的、不計成本的投入而感動。

真想不到小楷還可以這樣峭拔,眉飛清揚般通悅。我看見整個紙上潔凈無塵,魏碑韻味的書體崢嶸矗立,如同偉岸宏大的祠宇,這樣堅如磐石的英勇,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這是一條測驗題。不知該怎樣解秘?停一停,我問:這樣事,有何緣由?

劉燦銘跟我說了一個詞:敦煌。

新月如鉤,塔摩蒼穹。燦爛的光輝從敦煌的石崖里傾斜。那是一幅寧靜自得的桃花源畫卷,也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博物館群。當四面風吹過,青燈黃卷,靜穆超然,引后人無限向往。敦煌是有靈性的,不然哪會有無數游客文人學者涌向那里,為那里的神奇所陶醉,為那里博大精深而嘆服。哪會有那樣多的人們在繼續尋找其間的真正內核,精神和歷史內涵?

人們常常說到書法的意境。劉燦銘書法的意境,是在具體的有限的景象之中融入對古代風華的體味,融入與自然交流的體驗,融入對人生哲理的體察,并由此取得凈化心靈的美感,產生多種多樣的聯翩浮想。書法意境,依賴景象而存在,這景象,背景是敦煌石窟,得來靠萬里雄風,背景是六朝風雅,形態是意趣悠然。

作為文人學者的劉燦銘,其書法強調一種詩意。這一些,與中國傳統的文人畫如出一轍。

形形色色的字編織成形形色色的迷宮。中國書法本來就是一個華麗的傳說,書法里的歷史,有千歲百載,飽經了歲月滄桑,又平靜怡然。而劉燦銘的書法家族穿越在篆、隸、楷、草之間,像是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在這黑與白的對照中,我們真的看到了,象形字的背影流溢出一幅幅清新且淡雅的水墨畫長卷。山逶迤,水蜿蜒,樹影婆娑,曲曲彎彎的墨跡,縱橫交錯,相互連通空闊孤幽。

從整體風格上,他的字顯得大氣和曠達,有點儒雅,更有點莫測高深。抑揚頓挫的起伏變化體現了獨特韻律,這樣的感覺就像古琴或者是簫奏出的曲子,余韻悠遠。再看,又時而枯澀著,書作呈現出一種冷逸和靜寂的風格,竟似歷經風雨的虬松,盤繞披掛,卻不失倔強的拗怒,欲騰欲飛,猶如得氣而生。終究,書法的和諧包容野趣,呼應周邊,成就了一種不能言說的氛圍……

這些字,比肩而立,相視而笑,裝點著書家的園囿。

草木的枯榮連接著人間的休戚,書法也是有生命的,有著寫者獨特的人生經歷,附著著他的夢想和性格,甚而有屬于他的不可名狀的神秘。看劉燦銘的書法,讓我忍不住猜想——也許他手中的筆就像是一棵樹,正被無數的幽靈注視著,忽而一陣風起,樹上飄揚著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撒下了一顆足以成樹的種子;也許因為他的長久虔誠,急管繁弦化作了雅韻裊裊,而白茫茫、虛飄飄的云朵凝固成一座座堅忍不拔的石墻。

而要真正參悟劉燦銘的書法,當有蕉窗聽雨般的超塵滌慮。

記得,韋莊站在南京古城墻上唱著:“江南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那個年代的縱意山河,連哲學都飄揚著詩歌的芬芳——六朝,劉燦銘夢繞魂牽的六朝,手握風雷的六朝,曾經馳騁華夏從容不迫唱出這樣的豪情。在我們隱隱約約聽見大地顫動,春雷在呼喚萬物蘇醒時,是否不知怎樣細說?此時,不要詩人式的驚嘆與贊美。要的是一些思索和迷惘,那,就接近我們常人所說的哲學家了。六朝,春水漣漪又萬緣俱寂的六朝,是不是寄托著劉燦銘對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我們能夠嗎?洞徹生命并且持久地愛著?而當人間的生老病死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地排演,當人類的悲喜劇在我們自身一次次演出,我們縱有千般感悟,卻無法用自己最豐美的母語來訴說。

想來,書家是需要寂寞的滋潤的,而劉燦銘的寂寞是他給他的人生刻意安排的,他的小楷如同粉墻黛瓦般崇尚本色,這樣樸實,這樣不動聲色堅持著自己的審美觀念,有些像一首毫無特色的弦樂曲,緩慢地、平白地演奏下去。

他用寂寞的方式,做這樣辛苦的工作。他不怕辛苦。他冷靜、用功,還有,心情這么“舊”,且越發清淡得到家。我總覺得他應該住在一間幽暗的古舊書屋里,不要把窗戶打開,否則街上的喧囂會飄進來。

立地成佛,是神仙了。

他證明了,這一切并非不可能,我們可以越過世界去面對一種更高貴的存在。

不為古人擔憂好吧。

出離了凡塵的煙火,劉燦銘不驕不躁,走自己的大道。云風霧罩的桃花源,是一個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因此從深層意蘊看,這行為,又是哲人的游歷。

佛在心中,意思是那些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企盼祝禱會使我們的世界真的好起來。

當江南三月鶯飛草長,那些美好的花兒在我們眼前綻開,襲至,感情真那么多、那么容易流露出來,這世界一定單純得多了。可寫書法是智力的活動,不可太動感情;動了太多感情就不該寫書法。我也想,天下好書法都要有布局,可是有了布局,難免都有點造作,有點假。一不小心,竟會弄假成真了。那樣,寫出來的字恐怕恰恰失去了真情,只剩金玉其外的容顏,那反而不美了。

現在,我則為劉燦銘悠閑自得的書寫方式而迷戀。或者說折服,或者說是莫名的敬畏。他與我,同是六十年代人。這一代人,很多是醞釀詩篇的理想主義者。他不曾被稱為詩人,也不曾被命名為哲學家——但在我的眼里,他比詩人更詩人,比哲學家更哲學。

4#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39:03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0.jpg (590.2 KB, 下載次數: 117)

DSC_9500.jpg
5#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39:31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1.jpg (513.8 KB, 下載次數: 85)

DSC_9501.jpg
6#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40:41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2.jpg (297.79 KB, 下載次數: 24)

DSC_9502.jpg
7#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41:58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3.jpg (111.84 KB, 下載次數: 29)

DSC_9503.jpg
8#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42:31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4.jpg (178.71 KB, 下載次數: 25)

DSC_9504.jpg
9#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43:56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5_副本.jpg (325.19 KB, 下載次數: 86)

DSC_9505_副本.jpg
10#
 樓主| 發表于 2014-11-17 10:44:37 | 只看該作者
心跡敦煌
劉燦銘寫經書法作品展
作品選輯

DSC_9506.jpg (285.2 KB, 下載次數: 38)

DSC_9506.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0:27 , Processed in 0.3834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