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43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松竹講壇】高文龍:談王鐸詩稿(修訂稿)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4-6-30 11:02:2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松竹講壇】談王鐸詩稿



高文龍


首先,我也不是什么學者,只是喜歡王鐸,覺得王鐸這個人身上集中了很多矛盾的對立面。像剛才韓玉濤先生講的王鐸在美學思想上喜歡講怪力亂神、講異端,而在學習二王,深入古法這里,又是做得少有人可比,這是矛盾的一個方面。第二點還可以從他家庭出身角度來講,王鐸出身一個中小階層的家庭,但是最后他做到了大學士,做到了次輔,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副總理這么一個官職。就在明代以科舉考試為入仕途徑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這也不能說是普遍現象,。再一點,他是一個文人,文人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但是從王鐸相貌來講,卻是威風凜凜,儀表堂堂,很威武,甚至能夠提刀上馬馳騁一番。在明末動亂的年代,他有過三年南北漂流的經歷,有的時候從北京到自己的家鄉這個路程也經常遇到一些農民起義軍的沖擊,如何保護家人、保護自身性命的情景,在他的詩文中可以經常看到,可以說王鐸身手非凡。王鐸還有一個弟弟專門練武功,在少林山下。可見,從這個學文習武的角度,這兩個概念都有,一般的資料不提,我想對于了解王鐸,這些是應該知道的,剛才我說的這三點,都可以說明王鐸自身所表現出來的矛盾統一體的概念,我想,這應該是王鐸在書藝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一個獨特條件吧。

還有一個跟這個概念相關的,我覺得就是當前形成了一種王鐸現象,大家喜歡王鐸、研究王鐸。但是在喜歡王鐸、研究王鐸的概念里,日本人恐怕比咱們要早很多,王鐸熱好像是在日本更早出現 ,這又是王鐸的一個不俗的“表現”。90年代初,我和老劉編輯中國書法全集王鐸卷時,最早看到的就是日本的資料,此外,我對王鐸沒有什么特別的研究,只是說日語資料我也能看,所以老劉說就看看日語資料吧。我當時把有關日本人研究王鐸的資料看了一下,并翻譯過來,面對這些研究文章,我感覺到他們很了不起,覺得研究王鐸,我們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指的主要就是關于王鐸基礎資料方面的搜集與研究工作。


當時王鐸的年譜,就是對王鐸一生的勾勒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框架,你不知道他一生大致做了哪些事情,他的家庭狀況,他的思想狀況,他的藝術主張等等。所以,當時依據王鐸的詩文、王鐸的作品為基本資料,再加上日本人研究的基礎,把王鐸的年表、一生輪廓算是勾勒出來了。這是我們王鐸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剛才韓玉濤先生講,說要做王鐸年譜長編,我聽了之后很高興也很振奮,我說如果誰能做這樣的工作,那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因為確實需要這樣的資料匯集工作,把所有的資料羅列起來,然后再讓大家各抒己見。把資料羅列起來,把它羅列好,我想就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簡單說一下王鐸的一生,剛才韓玉濤老先生也說了一些,因為王鐸是個貳臣,提起來總感覺很不好聽,這是一個容易令人尷尬的話題。但是,貳臣的概念不能代表全部的王鐸。首先,王鐸是東林黨人,朝中要員喬允升、孫承宗都是屬于東林黨人,又是王鐸的同鄉。還有王鐸座師丁乾學、文震孟、黃道周、倪元璐等,在政治立場上都屬于東林黨人。東林黨人關心國計民生,為下層百姓講話,對朝廷的政治有所抨擊,都是這樣一些觀念的人。第二,在崇禎朝的時候,他曾上書言邊不可撫,矛頭直指崇禎當時新任命的總兵楊嗣昌。朝廷與清兵議和,實際是得到崇禎皇帝認可的,誰還敢講話。王鐸站出來講這個話,必然觸怒崇禎皇帝及投降派,因此,王鐸險些遭到廷杖的處罰,因為與清軍議和的事情沒有議成,王鐸才免除了遭受廷杖的處罰,等于是形勢把他給救了。當時,他們家里人甚至都要考慮后事了,全家人沒有辦法,一籌莫展,處于驚悚之中。所以說,王鐸能夠冒著生命危險來上書,可見他是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同時也是一個有膽識的人。


也就是在上書之后沒有多長時間,清軍一直攻進了北京城,王鐸分守大明門,就在這前后一個月之內,他的兩個女兒都因為疾病死掉了,再加上崇禎皇帝對他特別不信任,因為崇禎當時是主和,所以說就給王鐸安排了一個南京禮部尚書的差事,讓他去上任。當時北京這邊的情況非常緊急,正是用人的時候,讓他去南京,等于在政治上疏遠了王鐸,王鐸自覺升遷無望,加上女兒病故,加上政治上失意,這時候的王鐸,思想才向著另一個方向去轉化,這是王鐸入仕20多年來第一次比較大的思想改變。


崇禎十三年秋冬之際,王鐸啟程赴南京上任。路過家鄉孟津,準備繼續往南京去的時候,正好趕上他老父親死了,不能再去南京上任了,得守喪,而且要守喪三年。剛才我講的楊嗣昌做總兵,就是有喪事在身,不為父母守喪,繼續留任,叫做奪情任職,這一條也是楊嗣昌被大家攻擊的口實。所以說奪情任職絕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再加上王鐸思想低落,他自然不能去南京上任了。正好家鄉又遭到農民義軍沖擊,他就攜家人到黃河對岸找了一個茅草屋,在那里面住,元旦的時候、過年的時候在那里靜靜地為父親守喪。老父親死后四個月,母親又病死了。在這個期間,他又四處奔走,不遑安居,大約三年的時間,我把這一時期叫做南北漂流時期。因為王鐸往南方走,都是走的運河水路。


大家要知道,王鐸那年是49歲,為父親守喪,轉過年來,他就50歲了。在王鐸一生當中有一個很傳奇的事情,早年黃道周說過這樣的話,說行草書在當今恐怕就王覺斯寫得好了,但是現在還在盛年,50歲以后自然可入化境。也就是在50歲的時候,也就是在王鐸思想發生大的轉變時,再加上為父親守喪的這幾年時間里,王鐸的作品發生了一個升華,這時候我們再看王鐸作品的時候,在他的一生當中,不管是晚年的還是早年的,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精彩作品非常多,這一點也要特別作一個概念提出來。


王鐸在崇禎17年,崇禎皇帝死了以后,他6月份到了南京小朝廷,此后一年多的時間,南京被清軍占領,與文武百官降清。他降清之后又大約過了8年時間。這是他一生的大致情況。降清之后,他跟清朝統治者并不是合作,所以他后來才被列到貳臣傳乙編,跟過去的詩友飲酒做詩。和歌妓喝酒游玩。錢歉益說他,既入北廷,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替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我說這個詩稿,就是剛才大家看到的這些詩稿,里面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寫于他50歲以后。我可以明確的說,50歲以前寫的應該說沒有看到,雖然有時候詩稿是殘缺的,內容也不確切,但是不能說哪首詩是50歲以前寫的,這話我不敢說。但是50歲以后寫的,就是寫于懷州的,或者寫于晚年的,都很明確,而且這些詩稿也沒有公開出版,所以對于了解王鐸,尤其是了解王鐸南北漂流,在懷州的生活,可以說有特別獨到的價值。


還有,這個詩稿我要跟大家特別說一下,這些詩假如說是50歲以后寫的,也有晚年寫的。但是這個詩稿是一個整理的文本,整理是做什么用呢?可能是為了刻詩集用的。里面有一首詩是寫到祭華山的內容,祭華山那年王鐸59歲,他60歲就去世了。他什么時間整理的這些詩稿?他不可能在旅途上整理,應該是回到家以后整理,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詩稿看作是王鐸有生之年最后的時間整理的詩稿。


另外,這些詩稿里面還記錄了王鐸很多有價值的經歷,有關聯的人和事。其中有一首詩是寫一個人叫李燮園,這個人很有意思,他是明代科舉考試制度下受殘害的一位典型,他科舉考試屢不中。每次小考試成績總是特別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一大考就不行了,這心理上有問題。考的最好的一次是哪一次?就是第二次科舉參加考取舉人的考試可以免考,當時叫副榜。他學問很高,博文強知,再加上總也不中,性情就更加孤僻,一般人也不說話,看誰都不理。他是廩生,是拿政府的供給讀書的人,王鐸說當時在自己為諸生的時候見過他兩面,在汴水之濱。但是也沒有說話。后來王鐸中了進士,在朝中做官了,回家路過李燮園的家鄉武陟,王鐸還到他們家去看他,到他們家以后,他也不招待。王鐸說聽說你的詩文很好,可以看一看嗎?不給看,就是你趕緊走人。就是這么一個性格,這個人叫武陟狂生。


后來武陟也收到農民起義軍沖擊,不能在家里待了,李燮園也來到懷州避難,兩個人才走到一起,這個人的家里什么都沒有,全是書,而且這個人很奇怪,喝完酒就罵人。他們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后來成為了知己,他們結交當地的很多地方官,還有文人,在一起經常寫寫詩,他的詩寫得非常快,也寫得非常好,八股文也寫得好。在這個詩稿中,有一篇五言古詩,還是一個組詩,就是記載王鐸與李燮園交游的。我看了之后心理覺得收到了沖擊,許久不能平靜。非常遺憾,李燮園就在跟王鐸交往半年之后,就病死了。終年四十五歲。


還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交游,就是王鐸的同年,有一個蔣德璟的,在崇禎朝做到大學士,這個人是個山西人,是跟王鐸同一批的進士,王鐸同年。他在政治立場和觀念上跟王鐸是很接近的,像黃道周獲罪重起,蔣德璟斡旋之力尤多。他對崇禎皇帝繳餉很有意見,總提出這個問題,話說得很尖刻,遭到崇禎帝的訓斥,蔣德璟不敢牽連楊嗣昌,一支吾就說到了故尚書李待問。這個人書法也特別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很多人說他比董其昌寫得好,董其昌一聽不滿意了,說他的字在哪呢?我去看去,后來去了一看確實好,好是好,但是用董其昌的原話說是有殺氣,不吉利。后來,李待問這個人就因為抗清死了,死得比較早,董其昌說這字有殺氣,恐怕就是在這字里看出什么來了。董其昌這個人的人品肯定是有疑問的,還說董其昌買了好多李待問的字給燒了,怕他超過自己。李待問的字流傳不多,我在吉大上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講他在旅順的時候,屋子里就掛著李待問的字。

李自成3月19號攻進北京,蔣德璟辭官是3月2、3號的時候,走了,離開北京了,李自成攻進北京,那些官員是什么命運?所以,蔣德璟辭官辭的也真是時候。但是李自成是從西邊來的,他老家是山西的,他回不了老家,一定是隨著難民到了南京小朝廷了,弘光帝給他任命職務,蔣德璟不接受,但是他去了。我們詩稿里就有蔣八公一首七律,寫的就是王鐸跟蔣德璟見面的情形,頭兩句就說:蔣公真是宦情闌,藥杵關心懶做官。王鐸頭幾年不在北京,也沒跟蔣德璟接觸,所以此詩一看就是在南京小朝廷寫的。所以,通過這些線索,我們還可以讀到很多東西,包括王鐸和他的另位親家張鼎延在懷州怎么見的面,家人怎么死的,都有記述。

所以說,看王鐸這些詩稿,比看王鐸三篇、五篇甚至更多具體記載某些事情的文章,了解王鐸,更有資料價值。文章是一是一,二是二,寫什么是什么,這個詩有什么特點呢?表達情緒是他的長項,我們讀詩可以讀出王鐸的情緒來,一讀詩,王鐸離你就近了。所以說,讀王鐸詩是了解王鐸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途徑。

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剛才韓玉濤老先生講的,說王鐸的五言詩有一萬首,這是明末的史學家談遷說的,五言詩近萬首,光五言詩就近萬首,王鐸沒有一種詩體沒寫過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等。而且我們看到的擬山園選集,臺灣影印出版的是四千九百多首詩。咱們的國家圖書館,社科院文學所還藏有很多王鐸的詩集,加上各種詩稿,作品,把它匯總起來,數量是巨大的。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有這么一句話,叫60年間萬首詩,是個高產作家,我可以明確的跟大家講,王鐸是40年間萬首詩,我目前這里講的看詩稿是93首,刻在集子里的是30多首,絕大部分沒有刻進去。從這么一個比例來看,沒刻進集子里的,曾經作過的有多少,是不言而喻的。一萬首,肯定是最保守的估算。

我今天就隨便說這么多,希望大家喜歡王鐸、關心王鐸,欣賞王鐸,閱讀王鐸,帶著一些觀念、帶著一些概念,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謝謝大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15:21 , Processed in 0.3154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