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3438|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AC專訪】劉正成:偉大的書法藝術都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體驗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4-3-31 10:29:5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AC專訪】劉正成
偉大的書法藝術都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體驗

作者:劉倩




【編者按】AAC藝術中國評選已經歷步入第八屆,在這項中國藝術界的專業評選中,書法藝術家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一年中格外備受關注,這些入圍和獲獎的藝術家正影響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AAC藝術中國評選第八屆即將揭幕之際,雅昌藝術網對本屆入圍的藝術家劉正成先生進行專訪,以饗讀者。



  劉正成,別署聽濤齋主、八方齋主、松竹梅花堂主、二味石榴堂、泥龜夢蝶堂、載天山人等。1946年生于四川成都?,F為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劉正成先生是當代重要書法藝術家,長期以來,劉正成先生致力于中國書法文化研究,并積極推動我國書法事業的發展。他注重書法文字內容的原創性與書法風格的獨特性,不屑于閉門造車式的唐詩宋詞抄書創作,他提倡走出書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生動故事或是采風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雅昌藝術網:劉正成老師您好,2013年8月份您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了自己的大型個展,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此次展覽?



  劉正成:展覽主題叫“隴上鴻泥”,來源于“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是蘇東坡對他自己的文學藝術做的本質規定,就是說一個人活在世上留下的腳印,這個腳印就是他的文詩,他的藝術的體現。人要留下足跡,這個足跡對于蘇東坡來說是歷史的足跡,在我來說我是想留下一個生活的足跡。

  2011年,我做了一個展覽叫做“江山尋繹”,那次展覽走過四個地區,包括山東的青島到德州地區,第二個四川地區地區,第三個是成都地區,第三個是黃州地區。

  2013年,我們去了四趟甘肅,行程上萬余里,包治國先生還為此寫了一本書叫《隴上鴻泥采風行紀》。因為在11年展覽的基礎上,我還想要更深入一點。所以我就選擇了甘肅地區,因為甘肅是我這十幾年去的最多的地方,這個展覽也是我對甘肅這十幾年的生活、文化研究學習和發現之旅的成果。

  我把甘肅分成三個地區,一個地區是天水隴南伏羲儒家文化區,一個是平涼隴東黃帝與道教文化區,然后是敦煌到河西的漢簡與佛教文化區,這樣就把甘肅的歷史概括起來了。歷史學家李學勤提出甘肅是史前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華夏民族的發源也是從這里開始的。比如天水隴南伏羲儒家文化區,伏羲當時活動在天水一帶,而這個地方又是儒家文化、黃帝文化的發源地,這里還留下了大量的例如杜甫詩歌、李白的《蜀道難》等,正好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價值。所以我也像田野調查一樣,到那里寫了《隴行八記》、《隴南四記》,寫了一些詩歌。然后就是平涼隴東黃帝與道教文化區,那里有崆峒山,我在那里發現,道教的文字是商周以前青銅器上的銘文,正是中國原始宗教發展起來的地方。那附近有一個縣叫涇川,是李商隱生活了十一年的地方,他在那兒寫了很多情詩。當地還有有兩個重要的女性文化遺址,一個是西王母宮,一個是武則天大云寺;西王母是中國遠古時候母系氏族最后一個代表,我在當地寫了一幅對聯,“祥臨舍利塔頂日,瑞繞王母宮邊云”。第三個地區是敦煌河西漢簡與佛教文化區,因為我長期研究敦煌寫經,這次到敦煌,電視臺的編導安排我到敦煌古城洞窟里抄經,當時燈光很暗,我想,這個環境怎么能夠了創作呢?可是,我又發現進去之后情境就不一樣了,我在洞窟里一氣寫了《心經》的四個大條幅,我覺得抄寫佛經時要心靜如水,當時就有那種意境。后來去參觀嘉峪關古城,寫出了作品《關河夢斷》。陸游的詩中說:“關河夢斷何處?”;林則徐也曾經有過報國無門的感覺,他說:“一騎才過即閉關,中原回收淚痕潸”,我在這個地方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我的四個字是丈二匹的《關河夢斷》,也寫出了林則徐他們對國家價值觀的情感。

  這樣的作品我覺得能夠感動我自己。



  雅昌藝術網:那走過這三個地區,完成這些作品耗時多久?



  劉正成:半年時間,走過了兩萬多里路。



  雅昌藝術網:繪畫藝術家的創作以寫生為主,而書法藝術家的創作比較少以外出創作為主,您能否簡單談一下你的觀點?



  劉正成:當代的書法展覽中展出的多以抄唐詩、宋詞為主,這是一種筆墨技法的炫耀,比的是書法之形和筆墨技巧。但古代的人和書法是共同的,比如蘇東坡的《赤壁賦》等,他的作品不是寫陶淵明的詩,也不是寫王羲之的某個帖,而是他自己的文章或是詩詞,這樣的作品記錄了他這個時代藝術家生活的足跡。例如蘇東坡報國無門,又不能回家,他就在“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中表現出來了,一看就是多少年前有這么一個詩人被貶到這里。而今天我們的書法看了之后不知道是誰寫的,也不知道寫的什么故事,更看不出和這個時代有什么聯系。我認為所有的美術作品必須具有當代性,能夠讓五百年后的人們看到這個作品就知道二十一世紀時這個人在做什么事,以及他對社會生活的評價,他的人文價值、情感表達,必須有一個藝術家本身對生活的評價。書法和繪畫不同之處就在于此,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實現這個目的,那你僅僅是一般的匠人,就和老百姓剪窗花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反復提出過這個問題,我提出這個問題也正是決定了我自己說的理論跟我的行為一致的,所以我這十幾年的創作就是在記錄我的生活。



  雅昌藝術網:就像您說的古代的書法創作都是與生活相連的,您對書法也有很深的研究,能否以古代書法藝術家為例簡單介紹一下?



  劉正成:我主持編寫的百卷本《中國書法全集》中,到目前為止,我自己主編了蘇東坡卷、王鐸卷、黃道舟卷、徐渭卷等,而《中國書法全集》要編什么呢?熟悉《中國書法全集》編輯體例的書法家可能就知道,就是要考察他們一生的創作歷程,研究他的作品斷代,看他們的一生怎么發展、轉折和成功。通過主編《中國書法全集》,就需要對這些前人的作深入透徹的了解,這些工作做下來,我知道他們的創作和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例如什么字在什么地方寫,在什么時間寫給什么人的什么事,這是作品比較深刻的內容,所以我發現偉大的書法家都是在生活實踐中完成的,所以我特別不同意“工作室”的概念,因為書法家必須記載一些生活的文獻。例如蘇東坡寫的《赤壁賦》,王鐸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行路過程中寫的。趙孟頫寫的《蘭亭十三跋》是在湖州到北京的運河的船上,邊走邊跋。王鐸很多字都是在船上寫的,真正生活中偉大的作品都是巨大歷史運動過程中間他生命的一種體驗,我認為這種真的是書法的一種行為性,可以在作品中看見這個人的生活行為。

  所以書法也是用筆創造美的過程,繪畫不知道哪一點先畫,書法從第一筆就知道怎么完成的,所以欣賞藝術除了視覺性以外還欣賞它的運動規律,它的起伏變化、節奏、輕重緩急,書法能夠得到視覺與其他多層次的審美因素,所以我在創作的時候會有感動,《蘭亭序》開始寫的很激情,回去抄的時候就沒有原來寫的好,因為它真實記錄了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能看見內在生命的旋律、節奏、情景的變化,所以我覺得它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書齋的藝術,它一定是和生活行為有關。以前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精英藝術,是中國宋代以來最重要的文明成果,中國的文化特色就是書法。但是流傳下來的書法,例如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首先是不平凡的人,才有不平凡的藝術,這個是中國成為文脈,為什么對書法這么重視,就是這些人都帶著歷史的文化觀念,這種觀念形成和展現是通過書法體現出來的,當下書法藝術通俗化了,普通的人都可以從事書法藝術,但是不可能消解它的精英藝術的本質。做專業還是需要精英,精英文化要保持下來,就像新文人畫家,如果你不是文人你就沒有辦法成為文人畫家。


2#
 樓主| 發表于 2014-3-31 10:31:00 | 只看該作者

   雅昌藝術網:請問您最初是如何進入書法的學習中的?


  劉正成: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的母親要我寫字,她就拿紙和筆給我。那時我們家神龕,有類似于“堂上歷代高祖”等,我就照著那個地方寫,所以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

  雖然她不會寫,當時那個神龕上有字我就照著上面寫的,就是這樣寫。書法文化基因在我的身上不知道怎么流傳到血液里,我自己從小就愛好,我的愛好有兩個:一個文學、一個書法。

  真正臨帖是16歲時,有一天我爸爸的朋友來看我,看到我練書法但沒有帖,就帶我到成都市古舊書店給我買了一本趙孟頫的帖。后來我讀到初中畢業以后家里窮,書不能讀了,就幫助父母做小生意,有一次我做小生意賺了三塊錢,我自己跑到成都市古舊書店買了一本姚鼐的《古文辭帖卷》,桐城派的經典,我就讀那本書,背那本書,一邊練書法,一邊背這個。

  當時我是初中生,就把人家高中的書借來看,參加工作又借大學的書過來看,到二十多歲在工廠工作,23歲時就寫話劇劇本,我當時是成都市工農兵創作組戲劇組的副組長,改劇本的同時搞書法。大約在文革沒有結束的時候我的作品就參加展覽,那時我的書法已經有了一些名氣,78年考研究生的時候我都是名列前茅,但就是因為我沒有學歷,沒有人收我。后來把我調到作家協會,主編《四川文學》雜志。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來了在北京。當時我沒有北京戶口,也不是黨員,也沒有家庭背景,就來到北京,所以說我是資深北漂,那個時候恰逢85美術新潮,那個時候講究文化界要繁榮,半年左右以后,我才真正把工作調過到北京,從專業的文學走到專業的書法。但是文學是我書法的重要基礎,如果我沒有文學基礎,要實現這樣的愿望也不行的。以前我在工廠工作十幾年,天天讀書,每天晚上讀書,確實靜下心來讀書,因為沒有別的事,那個時候讀書覺得沒有什么用處,今天回想起來都對自己是有用處的。


  雅昌藝術網:那您從小到現在的書寫狀態是怎樣的?有沒有經歷過很長時間的基礎訓練?


  劉正成:我有一個什么毛病呢?就是手指隨時在動,這是我的老師發現的。我以草書為主要創作,就跟我的“書空”有關系,隨時研究古代書畫家寫的文章,天天在看,所以我并不是天天拿毛筆在寫,而是天天關注這些,我就是讀。人家說你寫的字像徐渭,我根本沒有臨過徐渭,蘇東坡也沒有認真臨過,因為你必須把古代所有的精華融入自己心中然后錘煉出來,你學習的過程最后要入古出新,這是重要的審美標準,如果看你的作品不入古,就沒有藝術積淀,讓人覺得你的詩文里比較有內在,但又不能老套,寫的時候就像親人,要出新,所以鑒定書法作品一個更簡單的標準就是入古又能出新,這就是追求很簡單的審美標準。中國文化最大的遺產就是中國的漢字,漢字附載了所有的文化價值觀,這才是價值,漢字附載的一代一代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雅昌藝術網:現在您對于接下來的創作有沒有什么樣的計劃?


  劉正成:我還是會根據我的路子繼續做一些生活體驗、生命體驗,但我不是所有展覽都像“隴上鴻泥”這樣,必須還是要有一段的積累,像這個展覽花了半年的時間,跑了這么多路,投入多少精力,不能用那個計算成本,按照這個計算成本很高的,但是我們的創作不能都是為了錢,它有一種超越性,所以這種展覽還是要更多地籌劃。我的書法是根據我自己的心情和感悟而寫,我也經常寫一些文章,我覺得要有文學和書法雙重能力,要不然能寫書法寫不了文章或者是寫得了文章寫不了書法。


  雅昌藝術網:謝謝劉老師帶給我們的精彩解讀!


3#
發表于 2014-3-31 14:50:59 | 只看該作者
這座山峰愈來愈高達挺拔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3:24 , Processed in 0.2576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