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正成微信】2月21日
大英博物館的印度圖章文字、胠盧文、佛陀、菩薩
mmexport1392943071990.jpg (193.96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2014-2-21 09:49 上傳
(一)
四千年以前的印度圖章文字。大英博物館展覽了十來枚這種圖章,第一枚陰陽對稱的圖章是1872年在哈拉巴以南發現的,當時並沒引起大家注意,50年后又在同一地區出土了近三萬枚這樣的圖章,人們才開始注意:這是否就是印度最早的文字。它們很像蘇美爾的圓筒形圖章,也極像古埃及的圣書體文字。一百多年來,這些文字仍然沒有被解讀,但是,誰也不懷疑這就是古印度文明所遺留的文字。展覽說明說,這是用來做物品的價格標志用的。我看倒挺像中國的封泥印,這一陰一陽不正是驗證兵符嗎?哈!我們期待著印度的羅塞塔的出現,讓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解讀的古印度文字之謎破解。我原來認為印度的古文字是梵文,后來才知道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于公元7世紀才創造出來的。我徜徉在展廳里,我在想:孔子的《論語》是確切由先秦篆書文字記錄下來的,而釋迦牟尼的佛經當時是用什么文字記錄的呢?這是一個天問! 今天我們才知道,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失落的中國古代文明多么重要呵!還有一問:中國的印章和篆刻史的起點在哪里?是不是要參照中亞和印度古文明來進行描述呢?
(二)
再看一看陰陽相對的古印度圖章文字。不過,第六、七兩圖是晚近的圖章。
(三)
胠盧文——發源于印度,使得于中國西域于闐、大月氐的文字。陪同兼翻譯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士生王格非小姐告訴我,北京大學的林梅村教授能識讀這種文字!季羨林先生要求我在《中國書法全集》中增加少數民族文字卷,這個胠盧文應該和彝文、契丹文、西夏文、女貞文等一樣選入此卷。看來,此事我得去請教北大的林教授了!
(四)
各個時代、各個民族心中的佛佗!當中國藝術史家正在仔細分辨北魏、唐、宋時代佛像差異時,在大英博物館可以毫不費力地分辨出這么多形象各異的釋迦牟尼塑像的來歷!
(五)
希臘人口味的佛本生故事!第一幅,佛佗出家圖,第九幅,佛佗涅槃圖。有人在研究沙劇時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出生在喜瑪拉雅山阿里地區附近的飯凈王國土上的悉達多王子會長出一幅希臘人面孔?這此雕塑所描述的故事,和我們所熟知的佛本生故事一一對應,毫無二致!看來,研究藝術史,真得放開眼量呵!
(六)
三個觀音和南亞古代各國的菩薩像。第一、二、三圖是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觀世音菩薩,密宗稱度母吧。聊以獻上供微友們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