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644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鄭志剛:答中央美院×博導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3-3-13 12:33: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按:此為鄭志剛與央美某耄耋教授筆談往還后整理的一篇文字。

    中國書畫史籍,顧名思義,即記載中國書畫歷史的典籍。而典籍,指的是歷史上重要的文獻名錄之總稱。在中國書畫領域,有著較豐厚的史籍遺存。爬梳、研究這些彌足珍視的史籍,有著重要而重大的意義。這方面孜孜以求、卓有實績的先行者,代不乏人,“我國自有畫以來,先民之專心一志,耗精竭神以從事鉆研者,不知凡幾。”【1】現今信息發達、資料繁富,于我學人而言,無疑欣逢盛世,更當朝勤夕惕、骎骎日進。

    查索古來文化典籍,關乎書畫史志的文獻不勝枚舉。其中,出自近代學者,動輒言以數十、百萬計的有關中國書法史、繪畫史之類的“磚頭式”著作,亦俯拾可見。面對這些豐富的書畫史籍,我們須以科學而又審慎的態度,對之精心采擇、深度探析。毫無疑問,這是一條寂寞之道,身處當下“多元激蕩、誘惑叢生”的時代,尤其需要有沉靜的治學心態和百折不撓的向學之志。另外,中國書畫史籍每由文言記述,故而要求學人應當具備較為扎實的古代漢語、文史知識根底。由于書畫史籍行文往往旁征博引、譬喻叢生,有著顯見的跨學科特色(比如:韓愈的《送高閑上人序》,就既是優秀的古代散文作品,又是細膩而酣暢的書論文章;杜甫的《丹青引》、《畫馬贊》,白居易的《畫竹歌》,則兼有詩歌與畫論之長),所以,以之為母體所展開的專項研究,自然形成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文藝研究領域,若欲對某個綜合性學科的學術研究有所期許,則“駕馭者”非為廣覽而又深探的“雜家”不可。綜上所述,該專業領域對其研究者頗為挑剔,缺乏相應的“立體型”知識架構,要出成果是很難想象的。

    中央美院設有“中國書畫史籍研究”專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深入研探歷代遞續流傳下來的書畫史籍,本身就是在堅定地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宏觀上看,中國書畫藝術在世界文藝時空中自成體系,有著獨特的技法、面貌與精神內涵,絕不容漠視、誤讀與遮蔽。而“求集眾說,羅群言,冶融摶結,依時代之次序,遵藝術之進程,用科學方法,將其宗派源流之分合,與政教消長之關系,為有系統有組織的敘述之學術史” 【2】的書畫史籍研究工作,無疑是中國書畫挺然輝耀于全球藝林的重要支撐。至于具體的研究方法,我國先賢的體例、角度及修辭,固當認真借鑒,同時,還應該本著全球視野和當代立場,對包括西方在內的最具科學含量與操作優勢的學術方略,進行積極吸納、施用。只有這樣,我們的研究工作才能更有視域廣度與理性深度,更富生機與活力。

    對唐代書畫典籍,我個人一直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竊以為,唐前書畫史籍,一是相對零散蕪雜、真偽交混;二是撰述手法不夠成熟,多感性呈示而少理性密織,并且數量上相對單薄。而李唐之后,時風移易,沉雄浩博的帝國氣象已一往不復,相應的書畫史論撰述,亦漸趨冗繁瑣碎。反觀有唐書畫典籍,豐厚開張,文質兼賅,無論體例還是觀點、語詞,都頗多可圈點處。就書論言,歐陽詢的《三十六法》、虞世南的《筆髓論》、李世民的《筆法訣》、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的《書斷》、李嗣真的《書后品》、竇臮的《述書賦》、徐浩的《論書》、顏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等;畫論則有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璪的《文通論畫》、李嗣真的《續畫品錄》、張懷瓘的《畫斷》、竇蒙的《畫拾遺錄》等,都是值得反復披覽、細細研磨的精品。個中,我尤好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這部我國首部繪畫通史著作共有十卷,大體上看,可分為對繪畫歷史發展的評述與繪畫理論的闡述、有關鑒識收藏方面的敘述、370 余名畫家傳記三部分。搜羅詳備,論述精能,允稱唐代繪畫之“百科全書”,具有承先啟后的里程碑意義。

    對張彥遠及其《歷代名畫記》的研究,在國內隨處可見,是畫史畫論治學方面的熱門課題。其中有羅世平先生的《回望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整理與研究》(《造型藝術學刊》,2006年),此外還有諸如“《歷代名畫記》繪畫美學思想研究”、“ 張彥遠的藝術創作論傾向”、“張彥遠評傳”等專著、論文散見于專業報刊。在山西臨猗縣,還專門成立了“張彥遠研究會”。

    張彥遠茂才異等,畫論、書論駢美并善。《歷代名畫記》之外,還著有《法書要錄》十卷,輯錄了自東漢至唐元和年間的書法理論著作共39種,其中有的只存其目,實則只有34篇,“采摭繁復,后之論書者,大抵以此為據”【3】。

    我試圖在張氏書論、畫論思想之間的異同及其相互滲透影響等方面做一些比較研究,從這個學術角度切入,就我眼下所知,不敢說絕無僅有,起碼尚屬鮮見。張彥遠條件優越、涉獵寬博,具有多方面才藝,不僅是書畫史論家,還是書畫家、書畫鑒藏家。數種身份之間,呈錯綜交疊狀。那么,以《歷代名畫記》和《法書要錄》為剖析標本,對張氏書、畫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相互之間的融通脈絡進行盡可能客觀的描述與指認,同時厘清其藝術創作與鑒藏對理論的促動與依賴關系,在當下的張彥遠研究經緯之中,想來該是一件有意義并且不乏挑戰性的工作。(文:鄭志剛)

  注釋:
【1】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5頁
【2】同上,第6頁
【3】《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據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整理本重印
達旭3796 該用戶已被刪除
2#
發表于 2014-9-10 23:09:14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0:42 , Processed in 0.3243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