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源先生中等個頭,臉色發白,為人話不多
張子同
李源先生,中等個頭,臉色發白,為人話不多(熟人除外),在我的印象中,李源先生思維敏捷,畫畫速度很快,快過于我所見過的其他畫家,他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偶爾也會說說我們本土方言,他煙不離口,常年穿著一身發皺的灰色條紋西服套裝。我拜他為師(提了酒的),我和李源先生,在常人眼中是師徒關系,然而,私底下我和他卻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就如同兄弟哥們一般!
640.webp.jpg (700.23 KB, 下載次數: 102)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3 上傳
李源先生在作畫
第一次見到李源先生,先得從2002年秋天的一個美好的下午開始。21歲的我意氣風發,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李源先生35歲,頭發烏黑,風華正茂的他大我14歲。
我在西安某酒店從事廚師工作,因酒店裝修,回家待業的我除了喜歡畫畫再就一天好像無所事事,我是一個很宅的人,每天把自己關在家中研習中國人物畫。
微信圖片_20200522164231.jpg (74.43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附件
2020-5-22 16:42 上傳
李源先生
我經常在一個我認識的一位老同志毛先生,我管他叫毛叔叔(曾經我父母工作單位的領導)的裝裱店裝裱我的書畫。那天早上我臨習了一副任伯年的鐘馗圖,迫不及待地下午把它拿到毛叔叔的店準備裝裱,在裝裱店里第一次見到畫家李源先生,他在書案畫畫,毛叔叔介紹說:‘‘這是畫家李源,靜寧雷大人,和你是一個鄉的,李源先生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無所不及"!李源先生臉色白皙,笑咪咪的對我點了點頭,我很高興的伸出雙手握了過去……
微信圖片_20200522163504.jpg (93.57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5 上傳
李源先生的花鳥寫意畫
從毛叔叔嘴里得知,李源先生原先在(甘肅省靜寧縣興飛地毯有限公司)繪圖室從事繪圖工作,興飛公司在當時的全靜寧縣城,是最高大上的大公司,當地的龍頭企業,當時好多人以在興飛公司工作為榮。該公司的標志圖案也是李源先生所設計。毛叔叔個頭不是很高,矮矮的,后腦勺也挺突出,面部長的像個南方人,那時候毛叔叔可是興飛公司的副經理,而且我知道我的父母也在興飛地毯公司工作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約十三四年),我的父親是興飛公司的貨車駕駛員,母親是公司車間一普通職員。李源先生說對我的父母有點印象的。而且我對李源先生設計的興飛公司標志也有記憶的,小時候在興飛公司廠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經常會看到公司最高的四層樓的樓頂,高高的懸立著那個大大的,直徑約兩米的圓形紅色標志,標志中間是一個繁體的鎏金篆書體‘’飛‘’字,字的左右好像是龍鳳騰飛的圖案,也是鎏了金的,其余的大部分空白是被上了紅色的,遠遠的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大圓圓的紅色環形標志,我母親的工作服上面經常佩戴著興飛公司的這個金屬徽章標志,在一次父親送我上學的路上,我指著那個廠徽問好奇地問爸爸,爸爸說那是李源設計的,我不知道李源是誰,我還以為是我認識的另一位叔叔‘’呂焱‘’設計呢,直到認識李源,從毛叔叔嘴里得知這個標志的設計者——李源?,F在想想那時候我十歲左右,李源先生應該那時候是24左右的年齡。
微信圖片_20200522163500.jpg (161.69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5 上傳
李源先生的花鳥寫意畫
在毛叔叔的書畫裝裱店, 李源先生和我簡單的寒暄了幾句,接著畫他的畫——水墨葡萄,他一邊畫一邊說,他畫葡萄是他自創的三筆成型法(其他人是兩筆),即畫一顆葡萄先將顏料對水調成紫色,用干凈的毛筆蘸上調好的色,在宣紙合適的位置上左邊來一筆,右邊再填一半,中間在補上一筆。看,一顆晶瑩剔透的葡萄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生宣上,他用他的這種畫法,一顆顆地畫,不一會一串串葡萄,被他巧妙的展現在了紙上,只見他另拿出一支毛筆,蘸上焦墨,葡萄的枯藤老蔓生動的被安排在畫面之中,他畫畫速度很快,也很干練,色彩搭配也很和諧,很快一組一組的葡萄就畫成了,看他作畫真是一種享受,我非常佩服他!看他畫畫入迷,我在磕煙灰的時候,一不小心將他畫案旁邊的一得閣墨汁打翻,墨汁撒在了李源先生正在創作的葡萄畫面上,驚慌失措的我一時不知所云,李源先生見此情景,連忙幫我來化解現場的尷尬,他操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細細地說:"別慌,別慌,恰到好處,恰到好處……"只見他拿著一支羊毫大斗筆,調上水墨,在我打翻墨汁的地方三兩搗鼓,一片片富有生機的葡萄葉子豁然涌現在紙上,在場的幾個人無不被李源先生的這種神來之筆所震撼,大家齊聲笑道:"哎呀,妙,妙"!葡萄畫作完成,我伸手遞給李源先生一支五元一包的蘭州牌香煙,李源說他習慣了抽他的一塊八一包的蘭州牌香煙,我一再讓他抽我的,他就勉強接受了我點著的煙卷。一根煙的功夫,畫也晾干的差不多,他就將畫用紙膠布貼于墻上,此畫為一副三尺整張寫意葡萄,色彩淡雅,墨色分明,葡萄顆粒很有層次,構圖精妙,留白、空間感非常完美,曲曲折折的枯藤老蔓,縱橫交錯著的葉子,環繞卷曲著,斑駁的葡萄參差不一,整個畫面就好像流露出一個人的一生一樣,小小的畫面向外無限延伸,給人無限的想象力,站在李源先生的畫前,我思緒了很久,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畫外之音"吧。這便是我第一次見到李源先生的情景。
2020年5月20凌晨五時,子同記于問月山房。
640.webp (7).jpg (550.47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李源先生在野外釆集寫生
640.webp (5).jpg (224.18 KB, 下載次數: 78)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李源先生在和同行交流
本文作者、李源先生的學生張子同
640.webp (6).jpg (414.7 KB, 下載次數: 94)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張子同個人簡介
張子同,字開通,號三青居士,男,漢族,1981年8月25日生于甘肅靜寧縣,別署復樸齋、月廬、云水山房。好書法、詩歌、善畫、擅古董鑒賞。拜于當地畫家、雕塑家、作家、考古學家、易學研究家李源先生門下。對二王、于右任、李叔同等諸賢書法等從事長期學習與研究。
張子同清明為老師李源掃墓
《念》
文/張子同
雨 煙火 你的影子
淹沒于枕
翱游
你用三十萬大文筑立的城
不可摁熄在貧瘠的土中
幾欲燃燒 幾欲瘋掉
沒有肉體 人睡去
從來就沒有肉體 沒有聲音
更沒有
顫哆世俗的影子
空空也 一無所有
那高矗于九天的影
吶喊 不能超越
不能癡狂,更不能泯滅
大原 滿是花瓣
落難著 飄零著
滿是祭奠的灰
那灰 那些望不見的
請用一柱煙草如訴
堆亮我無盡的長夜
——雨 煙 暗光
城與你的死滅
《清明抒懷》
文/張子同
清明故山柳色新,春雨紛紛我悵然。
**相逢夢里見,日日望斷白云天。
東風飄兮桃紅醉,一瓣何曾到九泉。
《皮影》
文/張子同
一襲花綠,靈飛妙動
是你蓋在我心頭的印章
悅耳的鑼鼓,依稀回響
于我童年踩過的黃土之上
那些燈影終究沒能照亮
一條河的去向,一個王朝的興衰
在你的戲言里落幕。而你臉上的粉黛
已在我的記憶里越境
我不忍瞥見,你
生旦凈末丑中的悲涼
也不愿聽懂,你
宮商角徵羽里的幽揚
如果,如果有一天
再也沒能夠聽到你的淺唱
那從眼角滲出的,不再是淚水
那是一方悸動的煙雨
一方空曠久了的, 暗啞山河
《雪之巔》
文/張子同
天籟何處?是鷹嘹亮的啼叫
抑或是曾藏匿于其中,四處遷徙的古老人類?
他們流下淚水的時候,淚水結成冰紋
卻默默無聲
看云雪滲出天的藍
一顆塵心也在默然里碎裂
只有這亙古的沉默與白色匯合
在天地間凜然物外,輕視生命
偶爾,在一聲戰栗的吶喊中
在太過長久的絕望里
突然崩潰,如雪色的馬群,四處奔走突襲
他們突然就有了行走的生命
《窗外月》
文/張子同
我頭發上的紋路有黑夜
疾馳而過。正如此刻行走的我們
月光是一片高地
我就是它呼吸的氣管
抑郁,多像一節??吭诜諈^的車廂
被多彩的霓虹燈圍堵里面小歇的人
寒燈寥寥也許只對遠方才有意義
我不是燈,更沒有光和熱
所以我對遠方游移的夜懷有恨意
肩膀蜷縮在黑洞般的車窗
黑須竟然與黑夜是同一模樣
窗外的人類黑須一抓一大把
只有這些方能刺激我視覺、聽覺與機能
而車窗是它唯一的免疫系統
月光將我切碎,變成完完全全的兩個
兩個我和我隨時準備的兩包煙草趴在兜里
窗外,車輛來回碾壓夜的影子
像一段裹著熟睡緩緩呼吸的枕木
枕木的胸腔起伏不定
枕木,也有性別
——3.30凌晨4時記于路上
《青花瓷》
文/張子同
你用千年的筆觸
一筆一筆勾勒不老傳說
輕描淡寫歲月的胎痕
打開青花瓷的藍
你便從,唐詩宋詞的韻律中
撐著油傘款款而來
如煙的女子,穿過雨巷
陶鎮,濕漉漉的臺階
足下的雨露
折射出虹與橋的圓
丹青入圖,江南水鄉
帶著夢里的晃動,翻閱歷史旗袍
帶著昨夜的矜持與羞澀
古樸凹凸的平仄有致
暈染碧蓮朵朵,開出若有所思
那一朵,可是千年以后
裹入畫冊的你我
再添一葉蘭舟,擺皺一方云天
那菀柳下的蓑翁,垂釣暮色
守舊一夕闊別的煙雨
你用一抹青花的深邃,鏤繪出
詩意里的煙云松濤
承載,悠悠華夏千年的古韻
640.webp (8).jpg (398.47 KB, 下載次數: 85)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張子同的書法
640.webp (9).jpg (144.79 KB, 下載次數: 72)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張子同的泥塑人像
640.webp (10).jpg (152.48 KB, 下載次數: 75)
下載附件
2020-5-22 16:34 上傳
張子同的泥塑人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