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52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圍觀:鄭志剛論文落選!(3)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2-2-14 23:38: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西門豹祠殘柱刻石書跡
      西門豹祠殘柱刻石,立于后趙建武六年(公元340年),1975年左右發現于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西門豹祠遺址,現藏河北臨漳縣文物保管所。
    包括曹操高陵在內,“西門豹祠”是“鄴城”周邊一系列北方墓葬的一個公共方位坐標。《三國志•魏書•武帝記》有載,曹操葬于“西門豹祠西原上”的“高陵”。有兩重證據可以證實,西門豹祠在漳河南岸、鄴城故城西側,即今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附近,故址尚存。西門豹祠殘柱刻石(一稱“趙建武中所修也”勒銘石柱)便是這兩種證據之一,另一個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濁漳水》。而西高穴大墓,恰好位于西門豹祠遺址西側7.15公里處,與歷史文獻相互印證。[13]
      關于西門豹祠殘柱刻石,趙明誠的《金石錄》亦曾錄載:“右《趙西門豹祠殿基記》云:‘趙建武六年,歲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趙西門豹祠殿基。’其下刻物象甚多,如土長、強良、碩章、舒悽雀之類,其名頗異。”
    此柱石現殘存隸書10行、百余字(右側另有榜題“圣人”二字單列),內容大略釋作:趙建武六年歲在庚子秋八月□□□□□□□□□□□□;丈南北五丈高三尺五寸壁三□□□□□□□□□□□□;七尺上作回頭殿屋三間間長□□□□□□□□□□□□;一丈五尺用雜材五百四十□□□□□□□□□□□□□;四尺五寸石夫高二尺櫨拱□□□□□□□□□□□□□;尺搏基安白頭委柱陌□用□□□□□□□□□□□□□;山采石筑基成殿用功三百五萬□□□□□□□□□□□;世靳奴王身陳午張安匠孟黑燕□□□□□□□□□□□;吏臣杜波馬孫殿中司馬臣王基□□□□□□□□□□□;騎都尉臣劉諠左校令臣趙升殿□□□□□□□□□□□。
    有學者將此殘柱與《魯潛墓志》作逐一比對,發現凡是二者“互見”的文字,其結構都是一樣的。[14] 從書法藝術視角作整體觀照,茲石書跡行列勻整、字態端重、線質瘦挺、波磔略顯夸張,較之魯潛墓志,方銳不及而寬朗過之。但無論魏晉隸書怎樣具有局部“亮點”,就時代大風氣而言,移用啟功先生的比喻,都已是漢隸之“蔗渣”了。

                          五、造猨戲絞柱石孔刻石書跡
      造猨戲絞柱石孔刻石(46×45厘米),刊于后趙建武四年(公元338年),民國年間出土于河北磁縣,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磁縣毗鄰安陽,亦在“鄴城”之大范圍內。在地理半徑、時代半徑及書風半徑等方面,造猨戲絞柱石孔刻石與曹操高陵石牌、魯潛墓志等書跡頗多接近,可嘗試作集束考察。
    此中孔刻石用為柱礎,石孔右側豎鐫“趙建武四年泰武殿前造猨戲絞柱石孔”,隸書雙行,行八字,有學者以為“是傳世柱礎刻字之最古者”。茲石書大小錯落、有行無列,整體看來,右行前六字略顯細弱謹飭,自“武殿”開始,筆力粗重、字形闊拓、勢態恣肆,氣格為之一振。
    這件作品雖為典型隸式,但一種倔實的楷書味兒,還是如鹽在水般滲化于字里行間。與《魯潛墓志》及曹操高陵石牌不同的是,這十六字隸書,點畫并不強調銳厲直露,倒有沉實凝健之致。或許是露天存放、年久風化的緣故,此石書跡多圓筆,橫畫起筆重按,中段直進,行筆輕提,至尾則略按后上揚,狀若扁舟。著重夸張凸顯的,是主筆“雁尾”,弧形起伏或波狀滾搓之后,重按而出,形成肥碩豪宕的波磔效果。

                                六、“西高穴體” 漢晉刻石書風
      曹操高陵石牌(漢末,220年,安豐鄉西高穴村)、魯潛墓志(后趙,345年,西高穴村)、西門豹祠殘柱刻石(后趙,340年,安豐鄉豐樂鎮)、造猨戲絞柱石孔刻石(后趙,338年,河北磁縣)等書跡,僅有百余年的時空差異,呈指掌團攏狀,共處于漢晉“隸書楷化”的特定大氛圍中。
    從書法藝術風格集約化歸屬的角度,我們可以嘗試以“西高穴體”這個概念來統領它們(包括今后在此地域內陸續發現的同類書跡)。“西高穴體”漢晉刻石書風的主要特征是:“楷意”籠罩之下的隸書,體勢寬扁、橫線朗直排疊、線質挺健;“蠶頭雁尾”的效果營造稍嫌過分,方銳峻板、手法雷同,不同程度地沾染了程式化習氣;在楷、行筆意摻雜的情況下,局部時有或樸拙、或天真、或清逸、或奇崛、或沉凝、或恣肆、或強悍的新理異態,殊具別味;士大夫階層的主流書寫與民間匠作的率意所為,往往有較大的視覺差異。多數情況下,后者毫無掛礙、天性發溢的揮寫,沖決了某些特定的書體條框限制,反倒更具生命活力和視覺沖擊力。等等。
    事實上,對于在地域、時代、字體及藝術特性等方面具有趨同傾向的局域書風的命名,向來不乏例子。比如,近年來學者施安昌根據3世紀至6世紀的碑志和古文書,先后提出“西晉洛陽體”、“北涼體”、“北魏邙山體”等各具特征的地方性書法風格。拿其中的“北涼體”來說,施安昌總結為“點畫峻厚,章法茂密,形成峻拔、獷悍的獨特風格。”[15]
      就目前所見,“西高穴體”的適用范圍大致有:“遣冊”性質的陵墓石牌、畫像石榜題文字、墓志、敘事題記刻石、柱礎石、瓦當(鄴城遺址出土的后趙“大趙萬歲”、“富貴萬歲”瓦當)等。整體來看,“西高穴體”多用于相對典重的場合,求取一種凝肅、端嚴的效果。


注釋:
[1]劉慶柱.曹操高陵的考古發現與研究[A].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77.
[2]韓國河.有關河南安陽“曹操高陵”的幾個問題[A].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88.
[3]王鏞(主編).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4]王鏞(主編).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7.
[5]葉培貴.學書引鑒[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57.
[6]王鏞(主編).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9.
[7]張懷瓘.書斷[A].見: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 [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183.
[8]朱熹.晦庵論書[A].見: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147.
[9]王鏞(主編).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7.
[10]張懷瓘.書斷[A].見: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182.
[11]劉慶柱.曹操高陵的考古發現與研究[A].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80.
[12]鄭志剛.“魯潛墓志”略說[J].書畫世界.2010.9(總第141期):23.
[13]焦南峰.安陽西高穴墓地應是曹操高陵[A].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3.
[14]唐際根.誰來傳播“曹操墓”真相[A].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 [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225—226.
[15]施安昌.北涼體書跡敘錄——兼談銘石書與寫經書[A].見:第五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5 05:15 , Processed in 0.2456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