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04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先生對繁體字認知的知識性錯誤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9-6-16 22:3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馬英九先生對漢字的繁簡問題,提出“識正書簡”的說法。馬先生指出:臺灣使用的正體字代表中華文化,但大陸則使用簡體字,他建議可采“識正書簡”方式,希望兩岸未來在這方面也能達成協議。

由于大陸在使用漢字中有兩千多個簡化字,而臺灣則全用繁體字, 因此他的這個提議,對減少兩岸交流和溝通的障礙很有意義。

可是,馬先生說“臺灣使用的正體字代表中華文化”,其言下之意是將大陸使用的簡體字排除在中華文化代表之外了。馬先生此種說法犯了中華文化的知識性錯誤。

1、馬先生所謂的正體字就是指繁體字,這種說法實有語義問題。自古,至少是明清以后,“正”體字是指“楷”體字。如此,難道行書字、隸書字、草書字就不代表中華文化了?

2、漢字筆畫繁復是一大弊端,因此兩千多年來我們的祖先一直在設法簡化漢字。如秦王朝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用丞相李斯的小篆體字取代各國一直緣用大篆體和鐘鼎體。相比較,小篆整齊,筆劃規范簡單。其中已經簡化了一些漢字。此后,漢代的隸書體取代秦小篆體,這個過程,一些漢字被簡化了。晉代今草書流行,如王羲之的行草書作品中,已經有不少簡化字,如我們現在用的“法”字,就是直接取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唐代的楷書,進一步簡化和規范了漢字的書寫,同時客觀上簡化了一些常用字。所以大陸使用的簡體字有其文化傳承,也代表中華文化,而且是代表了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當然,簡化漢字不能亂來,要有歷史依據和科學規則才能行得通。

3、從訓詁學上講,古代的文獻意蘊,文字的讀音比文字的結構更重要。因此簡體字的讀音不發生變化,其文化傳承也能保存。例如,“邊”字的繁體是“邊”,“畫”字的繁體是“畫”,“機字”的繁體是“機”等。誰能說這里的簡體字丟掉了繁體字的文獻意蘊?

我一直贊賞臺灣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比大陸好,臺灣的文人和文化沒有經歷過斯文掃地的文革的打擊破壞。但馬英九先生的這番講話,卻沒有表現出臺灣管理團隊的文化優勢。馬英九先生現在提出漢字的“識正書簡”問題,是在學術上提出了一個偽問題。有點眼中無人,但又有失水準。

當然,馬先生提出“識正書簡”的說法是善意的,在政治上是一個真問題,是一個在文化上融合兩岸的大問題。既如此,何為要犯一個知識性錯誤為自己減分呢?

090520寫圣教序局部5.JPG (277.11 KB, 下載次數: 487)

090520寫圣教序局部5.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7:21 , Processed in 0.2925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