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rtsc.com.cn/View.asp?WCId=893&WBId=31&WSBId=0
全國最大書法博物館將在成都建造
集傳統書法、文字及書法史的成都首個書法博物館———中華翰寶園,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深厚的中國翰墨文化的概念將亮相蓉城。昨(15)日,成都市美協主席劉正興向本報獨家披露了地處成都溫江區、占地約60畝的中華翰寶園有關內幕。
“中華翰寶園作為今年成都文化年一個派生文化成果,為弘揚我國書法藝術,以漢文字、碑帖為核心,以館式收藏為特點,從它的內容形式、創建規模而言,可謂是國內首家。而此次打造中華翰寶園所需資金將由民間注入,民營企業家加入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種適應市場的全新模式”,成都市文聯黨組書記蔡繼康如是說。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歷史悠久,造詣很深,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等諸體基本定型,書法藝術的魅力,為一代又一代人所喜愛,中華翰寶園就是要秉承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據介紹,該園共2萬多平方米,建筑設計吸取了中國傳統和現代建筑風格精髓,造型新穎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全園由14個特色館組成:夏商周館、秦漢館、魏晉南北朝館、隋唐館、宋遼金館、元代館、明代館、清代館、近現代館、少數民族書法館、篆刻館、國際館、當代名家書法館和現代楹聯博物館。14個館以不同時代的建筑特色、不同書家齋館特征建成。中華翰寶園所刻帖的作品,一律將按照原大刻制,并將所有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摩崖、刻石、陶文按原大復制,全力展現其原有的藝術風貌。如復制毛公鼎、散氏盤(青銅器),還將復制已經毀損消失的秦泰山刻石、華山廟碑等,明清書法原作均按原大刻石,表現原貌的真實。中華翰寶園所刻叢帖的祖本,是著名書法家和書法史家劉正成先生主編的百卷本《中國書法全集》,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書法史圖冊和研究匯集。
據悉,著名古典文學家、國學大師文懷沙、國畫大師周韶華、著名書法家馬世曉、著名文藝評論家王岳川、著名書法家劉正成等將參加在本月20日舉行的中華翰寶園奠基儀式。該園力爭在明年花博會期間建成,屆時,它與武侯祠的三國文化、杜甫草堂的詩文化以及金沙都邑遺址文化等鏈接構成一個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文章轉載自:四川日報
發布時間:2004-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