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書法:“字有畫意,是齊白石書法的一大特點。”字有畫意,畫存書風,齊白石詩書畫印相互配合、彰顯,形成完整的藝術創造和審美特色。從他的篆書特點來看,字的結體隨意和行筆流暢,結體的張弛、欹斜、多姿明顯得益于他對繪畫構圖的理解,巧拙之中有著精心的設計,似欹反正。結字大開大合,結體上疏密對比強烈,他對篆書的疏密形式把握能力在近現代書壇無人能出其右,這也是與其身為畫家有關。齊白石又將篆書書寫成含有篆刻的構成意味,和篆刻相得益彰。其用筆改方起為圓起,改尖收為平出,轉折加重頓筆,縱橫涂抹,不與點畫細微處斤斤計較,既有秦篆的雄強樸厚,又有以古為今的生氣。他的篆書雖然基本上是合乎篆法的,但其筆意有著與傳統篆書卻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同,非平正端莊的書體,非上下一致的運墨,非粗細相近的筆線……李邕有句名言,叫“學我者死,似我者死”。這句話為齊白石所沿用,成為終身不二的金科玉律。他的“齊氏篆法”也真是思想和實踐的范例。 無法之法。他講“ 我書意造本無法”,那是他強調在書法創作中自立門戶,不依傍前人的原創意義,但并非真的“無法”。他的篆書字體不是規范的小篆,也未上溯到金文甲骨,而是在篆隸相間中抒發豪邁、放逸、自由創造的精神意趣。由于書法觀念上受到清人尚碑風氣的影響,所以用筆上多側鋒方筆追求碑意,齊白石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并且身體力行。他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把視點定在鮮為人取法的奇古恣肆、凌厲險絕一類的《天發神讖碑》,取法秦漢急就的隨心,從中采挹屬于自己的美感表現。齊白石書法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從古代書體中提煉出的樸野之氣,“衰年變法”之后的作品更映照著他的本心。在他眼中,藝術本是痛快事。這可從他的詩、書、畫、印和方行舉止中進一步了解。 膽敢獨造。研究齊白石,最關鍵之處是要看到他在詩、書、畫、印這四個相關藝術門類之間的吞吐,由此才能揭示其篆書的內蘊與審美價值。他的詩、書、畫、印在審美學上相互依存,書印猶出一體。他所表現的是以行意為主,而齊白石以篆意為主罷了,齊氏篆書實際上也是“六分半書”。書法中行筆十分流暢,是“畫人之書”的典范。這種帶有“吶喊”型的“飛揚”如行書用筆的篆書,也只有在老人的筆下才會有這樣的生命,這種帶有畫意性的書體確成就了老人篆書的獨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