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白鹿表》研究的續(xù)尾 按:浙江大學汪永江先生來電話,擬將我近期發(fā)表的關于徐渭《白鹿表》的一篇論文收入他們主編的明代書法研究文集中去,正好《書法研究》雜志王曉光也選中這篇,我加了一個“續(xù)尾”,一并應酬兩家約稿了。 ![]() 插圖2、徐渭《白鹿表》 四、余論: 徐渭作品藝術價值觀的悖論 萬歷二十一年(1593),徐渭“有書數(shù)千卷,后斥賣殆盡。幬莞破被,不能再易。至籍稿寢,年七十三卒。”[24] 六十年后,隱跡山林而奇縱不凡的石濤為徐渭的才情藝術而傾倒。有詩云:“青藤筆墨人間寶,數(shù)十年來無此道。老濤不會論春冬,四時之氣隨余草。” [25] 一百二十年后,另一位曠代奇才鄭板橋也是傾倒于徐渭,他自刻一方印章“青藤門下牛馬走”。[26] 三百多年后,當代大師齊白石也效法鄭板橋之傾情,竟作詩道:“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zhuǎn)來!”甚至還發(fā)出了“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的概嘆。[27] 然而,與此相悖的另一方面是徐渭生前名不出越中,徐渭的所有作品在流行收藏鑒定的晚明清初時代,均罕有名人和收藏名家的題跋與收藏印鑒。我所見過的徐渭作品只有兩件進入內(nèi)府。其中一件《小草千字文卷》本幅鈴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御書房鑒藏寶”等三印。另一件《書杜甫秋興八首冊》本幅鈴有“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等三印,也有著名收藏家項子京的“墨林祕玩”一印。徐渭這種十分低調(diào)的收藏記錄當然與其先后同時代的文征明、董其昌相比是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文、董之輩又確實沒有得到上述幾位當下公認為五百年來最偉大的幾位書畫巨匠無以復加的欽佩記錄,什么原因呢?這顯然不是石濤、鄭板橋、齊白石們錯了,而是因為徐渭確如齊白石所言“遠凡胎”!這一點,其實徐渭本人在身前早已看到。云: 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28] 徐渭為什么是“遠凡胎”的“人間寶”?為什么俯視群雄的曠世奇才如鄭板橋、齊白石們均愿做“青藤門下牛馬走”?石濤、鄭板橋、齊白石們沒有為我們后輩人講解清楚,這個問題尤其在我們當代熱愛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欣賞者和收藏者急待解決。尤其在繁榮的書畫市場上,如果人們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審美水平不提高,長期停留在“歷代著錄”、“印章真?zhèn)巍边@種技術性認知上,既難以真正繼承前人經(jīng)驗,也無助于當代藝術創(chuàng)造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因此,對徐渭這樣的書畫巨匠作品進行由表及里的學理性研究,則是我們書法藝術學科的當務之急。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中國藝術史、書法史上也是有普遍性的。例如:李白《上陽臺帖》(插圖6)書于唐天寶三年(744),直到北宋宣和時期(1119-1125)入內(nèi)府由宋徽宗題簽,其間相隔相近400年而無流傳記錄;更早的陸機《平復帖》約書于晉武帝泰始年間(265-274),其墨題原簽不知何人所書,其金書題簽是宋徽宗題于政和(1111-1118)與宣和年間,除宋徽宗在題簽下鈐有雙龍小璽,并鈴有“政和”、“宣和”二印,算來相隔800多年而無流傳記錄(插圖7)。有名的唐孫過庭《書譜》(插圖8),唐杜牧的《張好好詩》(插圖9)等名帖名畫,其題簽和本幅鈐印最早的收藏記載皆為宋徽宗時代。注意,這些均由著名的皇帝書畫家宋繳宗題簽鈐印即后,這些前此罕有流傳記錄的曠世名作得到一錘定音地認可,這與徐渭得到石濤、鄭板橋、齊白石認可一樣,大多成為歷史定論。看來,響應剛剛已故的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的“走出疑古時代”[29]的呼吁,這些中國古代書畫名跡的藝術學研究,對于我們這一代學人來說是責無旁貸的。 ![]() 插圖6、李白《上陽臺帖》 ![]() 插圖7、陸機《平復帖》 ![]() 插圖8、孫過庭《書譜》 ![]() 插圖9、杜牧《張好好詩卷》 庚子中秋后七日于泥龜夢蝶堂 同年冬十月初三續(xù)尾于燈下 (按:此文初稿全文發(fā)表于《榮寶齋》雜志2020年第10期,原題目為《糾纏徐渭一生的<白鹿表>》) 插圖 2、徐渭《白鹿表行草卷》(榮寶齋資料室藏) 6、李白《上陽臺帖》 7、陸機《平復帖》 8、唐孫過庭《書譜》 9、唐杜牧的《張好好詩》 注釋 [24]參見《徐渭集》第四冊《附錄》,陶望齡《徐文長傳》,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版第一三四一頁。 [25]參見石濤《題四時花果圖卷》。 [26]參見袁枚《隨園詩話》載云:“鄭板橋愛徐青藤,嘗刻一印曰:‘青 藤門下牛馬走鄭變。’童二樹亦重青藤,題青藤小像云云:‘抵死 目中無七子,豈知身後得中郎。’又曰:‘尚有一燈傳鄭燮,甘心走狗列門牆。’” [27] 載於齊白石《老萍詩草》(一九一九年自刊)。 [28] 參見《徐渭集》第四冊《徐文長佚草》卷二《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版第一0九七頁。 [29] 參見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此書由長春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