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茶——表演藝術家與書法家的不解之緣 主持人:黃和平、鄭淇心 對話嘉賓:劉正成、張鐵林 文字整理:侯勇 ![]() ![]() 劉正成先生和張鐵林先生在松竹草堂 鄭淇心:您是因為從事電影工作的,劉老師從事文藝,您早年是從事文藝工作的,你們是怎么結緣的嗎? 張鐵林:我跟你說,用我的話說就是,不會寫字的美食家不是一個好的作家。你聽得出來這意思嗎?劉老師是一個全才,劉老師是美食家,劉老師現在是畫家,書法家,書法學者更不用說了,劉老師是作家,這個好多人不知道,劉老師寫了好多小說,古代題材的小說。 ![]() 劉正成歷史小說集《地獄變相圖》 其實是非常綜'合的,我在辦大學的時候,老師強調綜'合知識結構,跟這些學生們說。其實他們要細細的了解,這些成功的大家先賢,都是非常綜'合的,沒有說一人只攻一術,我老去劉老師家吃好吃的,劉老師家里總是有非常講究的菜,劉老師是美食世家,劉老師吃飯很講究的。 你說我們怎么結緣,我們就是吃吃喝喝結緣,從吃吃喝喝入門,一點一點進入到文化的海洋中間。而且我自己寫字,我在近幾十年中寫字,直接的受兩位老師的影響最大,當然很多老師都影響我,王鏞先生對我影響都很大。但是特別直接的,在技術上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劉正成先生,我看劉正成先生寫字的速度、節奏、激'情、準確性、情緒化,是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中國的書法家可以做到的那么極致。 還有一位先生對我也有影響,曹寶麟先生,我跟曹先生是亦師亦友,我們曾經是同事,在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我看曹先生給學生講課,平時寫字。曹先生是工工整整,一筆一劃,點劃非常到家。曹先生寫字很講究節奏,跟劉先生是不同風格,這兩位大俠的寫字風格對我特別有影響,倒不以為著我一定直接學曹先生的字體,或者直接學劉先生的字體。 我有一個時期好多人說,張老師你寫這個字,很像劉老師,我說這潛移默化,沒辦法,可能就會不學也學,受影響。我覺得有一段時間,沒有20年,我受劉老師的影響,在啟蒙期間對我影響特別大。這個我都沒跟劉老師說過,我怕劉老師覺得我是拍馬屁,我不敢隨便這么說。 ![]() 張鐵林先生與劉正成先生 所以你說結緣,我說不出來一個頭,我們倆怎么結緣的。劉老師在過去的二十年,三十年,在中國書法大的環境中間是一面旗幟,起起伏伏的,大家都知道經歷了好多事情。我就是隨著這些事情去拜見老師。 鄭淇心:這是一種緣分。 張鐵林:就是緣分,歷史造成的,命運使然。 鄭淇心:是。 張鐵林:這么說行吧?劉老師。 劉正成:我補充一下,我認識張先生是熒幕上認識的。 張鐵林:看電視劇。 劉正成:八十年代《大橋下面》,一個帥哥,一個美女,那時候多帥。后來電視劇很多了,所以我對他久仰久仰。 ![]() 《大橋下面》劇照 鄭淇心:您在上電影學院的時候就開始拍戲了,對吧。 張鐵林:我們很多同學在電影學院上學期間都拍戲。現在電影學院表演系的同學拍戲更早,可能到一年級,很多都是進來就是明星,進來就已經帶著很多作品來上學。 鄭淇心:是。 張鐵林:如果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已經有大的作品,請你去參與實踐,其實那是很幸'運的事情。我們寫字也好,演戲也好,都是一個實踐的藝術,靠的是要做。 劉正成:這個也叫因緣際會,因為張先生他也是閱人無數,見了很多人。為什么我們倆見到一塊,聊天時間就多,我們都有廣泛的愛好,一會兒聊這兒,一會兒聊那兒。剛才說聊吃的,我們家的麻婆豆腐,紅油雞塊,他喜歡,或者聊他愛吃的西安的那些羊肉泡饃。然后聊到文學,張先生寫電影文學劇本,寫了五個三個得獎。我年輕的時候也寫過劇本,我們曾經還商議,怎么把徐渭搬上舞臺,中國演員里面最能演徐渭的就是張先生。為什么呢?徐渭長的很帥,皮膚很白,胖胖的,但是有才有激'情。他不是顯得很深沉的人,他巔峰起來,他很厲害。所以我至今覺得,張先生還沒找到一個最好的劇本。 張鐵林:我今天還在排新話劇呢。 劉正成:碰見一個好的劇本,成為更偉大的演員。所以我們現在也聊戲劇,聊文學,聊書法,聊畫,聊收藏。每次見到,話都聊不完,所以就成了經常聊友了,聊齋聊友了。 張鐵林:前提是劉老師得有好茶,劉老師家里面做服務的人,永遠把水果切好了,擺在桌上。 ▼張鐵林為書法全集提供翁同和精品 《中國書法全集72·楊沂孫吳大澂王懿榮翁同龢》卷主編盛詩瀾希望選入張鐵林先生所藏翁同和翰札冊作品,張鐵林先生在家中立刻找出原作,用手機翻拍該冊全部作品給與回復,並答應隨即將用相機翻拍高清圖片發來。張鐵林先生給我發來圖片,我貼出來與大家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翁同和翰札冊作品 張鐵林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