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在洛陽龍門高鐵站,遇到同來參加“圣城有夢——倪水通、辛雋峰、許飛飛書畫藝術展的老朋友王芾笠,我笑著對芾笠說,恭喜你們桃園教育小鎮成了為河北書法村,他說,我們是以用美麗鄉村的名義,無意間做成了河北的書法村,做河北的書法村哪是我的夢想啊,我要做全國的書法村。或許,這就是書法家王芾笠的小夢想吧。這樣的小夢想,讓曾經的北漂回到了家鄉。原來,在家鄉也可以一展拳腳,何樂不為?
許多的北漂堅持不回頭,原因無他,那是因為小鎮太小,裝不下心中的夢想。然而,盡管是努力打拼,許多人也依然說不好,自己是不是已經融入所在的城市,這也是著名畫家侯廷峰先生的困惑。他說,家鄉建了很大的美術館,第一個展覽就是我的展覽,我是不是也應該回去打造我們的夢想家園,為家鄉盡一些綿薄之力,或許,一個人成長是否成熟的標志,可能就是在外漂泊多年之后,想念自己的故鄉,然而,故鄉是否能夠裝下心中的夢想,或許,此次“圣城之夢”,給了我們一個近乎完美的答案。
3月18日一大早,孟津縣的常務副縣長請外地的朋友在洛陽一個路邊小店“李記豆腐湯”吃早餐,感慨良多。身在北京,目睹“疏解整治促提升”,這樣的小店,就在疏解拆危之列,想要吃到地道美味的路邊早餐,慢慢的可能只是也只是一種夢想和奢侈了。
上午10點,“圣城有夢——倪水通、辛雋峰、許飛飛書畫藝術展在洛陽龍門古玩城榮寶齋洛陽分店隆重舉行,關美利女士欣聞三位藝術家舉辦藝術展,為與會的朋友,演唱《穆桂英掛帥選段——轅門外三聲炮》,用轅門外的三聲炮唱響了“圣城之夢”,參展作者辛雋峰先生以一位藝術家和政府官員的身份提到最真誠的藝術和最有生命力的藝術,來自民間,心靈慰籍提升境界修為的觀點,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而作為另外一位參展作者,也是參展作者辛雋峰和許飛飛的老師,作為曾經洛陽書協負責人之一的倪水通先生在其曾經的文章中對三十年來的書法熱,普羅大眾與生俱來的審美天性被不同程度的格式化的現狀尤為堪憂。“書法作為余事,與音樂體育賽事不何類比,作為寂莫之道,自然之道,急燥不得,功利不得,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無問寒暑,鐵硯磨穿又談何容易”之感慨,從思想上退出江湖的爭奇斗艷,倡提文化覺醒之大聲疾呼!這又何嘗不是所有文化工作者的心聲呢?
下午,外地書畫家一行驅車前往位于洛陽北6公里的朝陽鎮——中國美麗鄉村孟津衛坡村觀光學習。參觀魏家院子,品洛陽有名的魏衛水席,那久違的鄉情,讓我們體會到美麗鄉村建設者的良苦用心。
魏家院子建于清順治年間,興于乾隆的年間,先后出過4位誥命夫人、26位七品以上官員,現存清代民居建筑16所南北分布的兩大建筑群,街南七進院,街北五進院,分別有宗祖祠堂、靠山窟洞、天井窟院、私塾院等,這樣的格局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古來詩書耕讀傳家,家族傳承,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方可形成數代之興盛。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讓我們心中又多了一個夢想,王芾笠看了這一切,說這里的底蘊太深厚了,而他所在的鄉村,一切都是空白,但是他依然滿懷信心,要把這里的經驗帶回去,打造桃園小鎮。這又何不是離夢想又近了一步呢?
書畫乃余事,作為書畫家,通過書畫來打開文化發展,打造美麗鄉村,促進和帶動地方的發展,又何嘗不是良策?這就大時代里的一點小夢想,說不定,這就是圣城之夢呢?圣城有夢,每一個文化人何嘗沒有夢?倪水通先生的夢想是當下的書法家能夠覺醒,文化能夠覺醒,普羅大眾的審美在被無情的格式化之后的再次恢復;辛雋峰作為地方官員,通過藝術之門,推開文化的窗口,打造美麗鄉村,為民謀福祉,為老百姓謀福利;許飛飛的夢想是通過從中國書法院、首都師范大學、馬來西亞國立師范大學的一步一步的深造之后的草書之夢;這不正是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最好詮釋嗎?
無論是大城市、小鄉村,文化之夢,書畫之夢,但愿我們在文化的洪流之中,沒有喪失感同身受的愿望和能力,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中,小心的安放我們各自心中的夢想。
2017年3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