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4725|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孫人杰】晉系銘文點滴說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2:1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晉系銘文點滴說
孫人杰


晉國是中原的強國,春秋五霸之一。三家分晉之后,趙、魏、韓三國又都躋身戰(zhàn)國七雄之列。在文化上影響著周邊鄭、衛(wèi)、鄲、芮、蘇、虢、中山等國。晉系文字內(nèi)涵相當廣泛,出土的器物數(shù)量大,種類多,銅器、兵器、貨幣、傳世古璽、木器、漆器、石器、陶器等。

在晉系出土器物之中,《侯馬盟書》、1979年河南溫縣出土的《溫縣盟書》,是晚周文字資料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影響極大。1977年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平山三器”,即中山王大鼎(469字)、方壺(450字)、圓壺(204字)三器文字之富,在戰(zhàn)國銅器銘文中堪稱巨制。四川徐無聞先生領風氣之先,在中山王器銘文書法風格的創(chuàng)作中,成就斐然,影響了一個時代。

以上大器,研究成果很多,本文不再贅述。

下面,擷取晉器數(shù)件,略作分析,以期能對晉系文字的發(fā)展概貌,有一個大致的描述。

一、《晉姜鼎》(圖1)晉姜是晉文侯的夫人,鼎已無跡可尋,僅有銘文傳世。晉文侯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80年辛酉至公元前746年乙未。該器是春秋早期所鑄(一說為昭侯6年,即公元前740年)其銘文為宗周風格。銘文共121字。

二、《欒書缶》(圖2)春秋中晚期酒器,約在晉景公或厲公時代(公元前599年壬戍——公元前573年戊子)。該器外壁頸部至肩部有錯金銘文5行40字,蓋內(nèi)有銘文兩行8字。銘文字體具裝飾意味,已不是秉承宗周的書風。而是將晉國手寫體中和楚風極似的書體進行了正體化后的形態(tài),線條婉轉,字體風流嫵媚,已頗具新的風貌。

三、《趙孟庎壺》(圖3)
專家考證製于晉定公卅年(公元前482年己未)銘文19字,結體修長,文字工麗,某些字的寫法,已呈現(xiàn)典型戰(zhàn)國文字風格。

四、《骉羌鐘》(圖4)製于晉烈公十二年,即韓景侯6年(公前年404年丁丑)一組24件,件61字,為韓國器。字體規(guī)旋矩折,頗類中山器。黃賓虹曾臨寫。(圖5)

五、《郘鐘》(圖6),清咸豐同治年間山西榮河出土,傳世13枚,鑄銘84字(又重文二)。王國維先生考證為畢公之孫,郘伯之子,為呂锜后人所作,或以為郘伯即魏獻子。據(jù)“佳王正月初吉丁亥”,定此器為公元前475年丙寅。該年恰是周文王元年,通常認為是戰(zhàn)國始年。郘鐘字體與時代接近的侯馬盟書十分類似。為魏國早期器。王福廠先生有臨本(圖7)。

晉器之中,《蘇衛(wèi)妃鼎》(圖8)、《八年相邦建信君鈹》(圖9)、《王三年鄭令韓熙戈》(圖10)、《哀成叔鼎》(圖11)、《令狐君嗣子壺》(圖12)等。紀年明確之器,還可例舉很多。對晉系文字書法的研習,也早有前輩大師探索。前有黃賓虹、王福廠,近有徐無聞。他們都成就了自己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面對春秋戰(zhàn)國豐富的書法資源,有志于書法的朋友,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了呢?

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3:17 | 只看該作者
一、《晉姜鼎》(圖1)晉姜是晉文侯的夫人,鼎已無跡可尋,僅有銘文傳世。晉文侯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80年辛酉至公元前746年乙未。該器是春秋早期所鑄(一說為昭侯6年,即公元前740年)其銘文為宗周風格。銘文共121字。



mmexport1474183127504.jpg (95.32 KB, 下載次數(shù): 25)

mmexport1474183127504.jpg
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5:49 | 只看該作者
二、《欒書缶》(圖2)春秋中晚期酒器,約在晉景公或厲公時代(公元前599年壬戍——公元前573年戊子)。該器外壁頸部至肩部有錯金銘文5行40字,蓋內(nèi)有銘文兩行8字。銘文字體具裝飾意味,已不是秉承宗周的書風。而是將晉國手寫體中和楚風極似的書體進行了正體化后的形態(tài),線條婉轉,字體風流嫵媚,已頗具新的風貌。

mmexport1474183125094.jpg (202.02 KB, 下載次數(shù): 23)

mmexport1474183125094.jpg
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6:31 | 只看該作者
三、《趙孟庎壺》(圖3)
專家考證製于晉定公卅年(公元前482年己未)銘文19字,結體修長,文字工麗,某些字的寫法,已呈現(xiàn)典型戰(zhàn)國文字風格。

mmexport1474183130678.jpg (84.48 KB, 下載次數(shù): 29)

mmexport1474183130678.jpg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7:21 | 只看該作者
四、《骉羌鐘》(圖4)製于晉烈公十二年,即韓景侯6年(公前年404年丁丑)一組24件,件61字,為韓國器。字體規(guī)旋矩折,頗類中山器。黃賓虹曾臨寫。(圖5)

mmexport1474183132872.jpg (123.52 KB, 下載次數(shù): 29)

mmexport1474183132872.jpg

mmexport1474183135099.jpg (66.5 KB, 下載次數(shù): 26)

mmexport1474183135099.jpg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28:41 | 只看該作者
五、《郘鐘》(圖6),清咸豐同治年間山西榮河出土,傳世13枚,鑄銘84字(又重文二)。王國維先生考證為畢公之孫,郘伯之子,為呂锜后人所作,或以為郘伯即魏獻子。據(jù)“佳王正月初吉丁亥”,定此器為公元前475年丙寅。該年恰是周文王元年,通常認為是戰(zhàn)國始年。郘鐘字體與時代接近的侯馬盟書十分類似。為魏國早期器。王福廠先生有臨本(圖7)。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9-18 15:33:11 | 只看該作者
《蘇衛(wèi)妃鼎》(圖8)、

《八年相邦建信君鈹》(圖9)、


《王三年鄭令韓熙戈》(圖10)、


《哀成叔鼎》(圖11)、



《令狐君嗣子壺》(圖1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yǎng)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qū)|休閑社區(qū)|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10:06 , Processed in 0.3296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