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樓主 |
發表于 2015-2-12 21:02:50
|
只看該作者
四:中國書法院獎
管峻入主中國書法院,多少有點難以服眾。許多人議論他時,認為其年齡略顯年輕,藝術水平難以技壓群芳,和他的前任王鏞先生各方面相比略顯稚嫩。對于這樣的評論,我覺得值得商榷,歷史上徐悲鴻、劉海粟等等大家哪一位不是年少二十左右就在高校獨當一面。看一個人的好壞關鍵看他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繁榮了什么。
管峻年輕,有想法,有朝氣,2014年創辦了“中國書法院獎”,又是網絡造勢,又是媒體推薦,又是現場考核,又是高頭大馬的風光頒獎,可謂在中國書壇成功將市場營銷和書法活動結合得完美。當大家都在為管俊叫好時,突然網絡冒出一篇文章,矛頭直指管峻營私舞弊,說他和他的小伙伴玩得很嗨,將中國書法獎獎金給瓜分,河南一書家在中國書法院獎獲獎程序上存在問題。
網絡好處就是言論自由,壞處就是真假難辨。當時有人告訴我此文可能是南京某大學博導操刀而寫,看問題很尖銳。也有人評論說:舉賢不避親,中國書法高手就這些人,他們出現在獲獎名單中很正常。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這件事我不能發表任何的個人觀點。但我也一直疑惑,為什么有人將管峻都批評成那樣了,管峻還能這樣沉住氣。反過來,我到佩服季濤狀告故宮專家楊丹霞名譽權案中的季濤先生,他用法律武器維護了自己的名譽和尊嚴,而管峻不管出于何種目的,聽任此消息滿天飛,不說明、不解釋、不起訴我覺得不是明智之選。真相離我們有多遠,可能也就是一線的距離,但這一線為什么就沒有人去點破它,期待管峻能為了自己,為了書法,為了中國書法院的榮譽而站出來點破。
再多說幾句。不解釋、不說明好像是這些年中國書法界的通病,從6屆篆刻展開始,不管書法網絡如何批評國展,批評事件,批評個人,中國書法界的領導無一人出來說明和解釋,一句話就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巍然不動。如果有可能,建議文聯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在中國書法院成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這樣金口難開的局面會好點,開放、透明、程序公開才是中國書法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
-
4.jpg
(148.59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2015-2-12 21:02 上傳
-
41.gif
(75.31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2015-2-12 21:0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