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書法批評應該保持相對的獨立性》這篇文章,談談看法:
一、標題:獨立從何而來?為什么會有獨立這個詞?
查閱資料得知,獨立一詞有關系上的依附,隸屬關系。從字面上解釋,那就是說,書法批評曾經長期依靠于某種環(huán)境而生存,在某一個時期,相脫離出來,但又不好直說,于是就走曲折路線,委婉地說,先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不知道這樣說有沒有意義,但至少說明,有點讓步的意思在里邊。所以,這個命題本身,就存在問題。為什么書法批評不是獨立的?標題中應該保持,說得有點委婉,筆者認為,應該是一定要保持獨立性,沒有獨立性,何談公正性?
我就曾聽說,曾經,某單位下面設有單位級檢察院,單位法院,那領導犯錯誤了,檢察院,法院,你是受理還是不受理?因為你是領導下屬,再去管領導,這有點說不通,所以這樣的問題,有點麻煩。同樣,如果說書法批評也是依附于什么地方而不是獨立存的,那它就無法保持公正性,這樣的批評也就只能成為別人的工具,而何談真正的批評。
二、關于:批評是發(fā)展書法事業(yè)和深化學術的重要手段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命題,非常贊賞這樣的提法,問題是在內容的大部分都是在評論人的問題,是不是說,開展批評,很難繞過人的這一關,特別是領導人的這一關,這是不是就說如果沒有這個領導人,或者換一個領導人,這樣的批評就會很好的開展呢?然后又提到組織。這一切,有什么關系?既然你要批評組織,那你還開口閉口的組織,那是不是可以說,從骨子里,還是組織重要,因為如此,所以,覺得書法批評沒有獨立性了,因為你還是在談組織,何談離開組織的獨立性,沒有獨立性,你哪來的獨立批評,相對的獨立批評?
從這一點上說,如果,書法批評要存在,應該是獨立存的,古有善鑒者不書,善書者不鑒,我想也是如此吧。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是中國書協(xié)會員,而你又說你的中國書協(xié)這不對,那不對的,這本來就覺得別扭,又何談公正呢?所以,相對的獨立性,在這一點上是一個偽命題。
批評是發(fā)展書法事業(yè)和深化學術的重要手段的命題,首先應該明白批評在書法這個特定的范圍里,應該做些什么?應該用什么方法,這就涉及,是否,這個時代,應該建立和完善中國書法批評學這個學科建設,那這個學科建設中,我們是否應該確立兩個基本的方法,第一是材料證據(jù),第二是學術步驟。也就是說,材料的真實,豐富這是前提條件,其論證批評的方法,是否具有學術性,如果不是,那就等于進入了一個罵街的性質,于書法無益,于學術無益,這樣,又何談成為深化書法學術的手段?
三、書法批評的尺度
張海先生認為其原因是書法批評帶著非常嚴重的情緒化傾向。他一再指責批評者嚴重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修養(yǎng),并認為批評者未擔當起公論的責任,甚至只是抓住一鱗半爪就任意發(fā)揮。這個觀點并沒有錯,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回頭看自己幾年前所做的事,作說的話,到現(xiàn)在已經覺得可笑了,我想,誰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從學術的觀點上可以嗎? 不可以。當然,由于眼光的不及,有些紕漏也是在所難免,既然錯了,就勇于承認,進行修正,這也正是學術進步的表現(xiàn),這樣,才成就了中國歷代書論的發(fā)展。當然,你不承認也沒關系,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歷史是公正的,不會因為你的態(tài)度而改變歷史。
如此以來,縱論書法批評的尺度,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批評者的理論修養(yǎng),以及被批評者的態(tài)度上面。只有這個問題得到實現(xiàn)了,就不會出現(xiàn)情緒化的發(fā)生,也不會產生抓住一鱗半爪就任意發(fā)揮這種情況。
四、不奢望“去行政化”,只希望多一點“學術化”
這個觀點我贊成,其實,行政化與學術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兩回事,學術是什么,學術是有系統(tǒng)的較專門的學問,也可以說是一種觀點,一種主張和學說。我 不認為沒有學術,歸根結底還是人,因為現(xiàn)在這個社會太浮躁,做學術辛苦,待遇不好,許多人不愿意做,或者說為了利益而做,自然,除了吹捧,人情之外,少了主張和學說,這樣的所謂的學術,是學術嗎?當然不是。
五、如何看待當代書法批評
作者的觀點談得很好,筆者認為,當代書法批評的缺失,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缺失,我認為文化的缺失,首先是知識的缺失,古人講經史子集,現(xiàn)在有能說自己不要說讀了,了解了嗎?如果對中國書法史不熟悉,你哪里來的歷史的觀點,如何經得住歷史的考驗,你的美學思想,也決定了你所站的角度體現(xiàn)的審美思想,這一切,就憑著喊幾嗓子了事?可能嗎?因此,深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培養(yǎng)自己的美學認識,不斷提高眼界,這一切,也僅僅是批評的基本條件。其次是認識的缺失,我們可以想見,當今收藏市場的江湖,讓人無法相信,專業(yè)的沒有流行的好,流行的沒有宣傳的好。真正老百姓買的高價作品,許多都是些不入流的江湖書家所作,這是什么,這就是審美認識,眼界的問題,這是個綜合能力,作為一個批評者,你是否就具備歷史的眼光,高度的審美認識,以及專業(yè)的書法技法,境界的體悟和認知呢?綜上兩點,我認為當代書法的批評,不可操之過急,當反思。
六、書壇需建立常態(tài)化的書法批評機制,對當代書法亂象要毫不留情地批評
這兩點都有點不合宜,口號太重,沒有實質意義。常態(tài)化的書法批評機制?說到底,還是被行政了?既然要吃家里的飯,還說廚師做得不好,你說,這飯,你吃著能舒坦嗎?許多批評,恰恰中了別人的招,說不準,別人就是等著你來批評呢。這樣的事,也不在少數(shù)。
這個主題很好,想法很多,看了很有感慨,所以就這個主題的幾個大點談談自已的看法,還請各位指點,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