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的盛宴---中國當代書法30年 之四
中國書法界的話語分權
劉玉龍
182071
本世紀初以來,書法家從統一的協會集權體系中分裂而出,形成了一個個具有獨立活動方式的藝術集群。媒體、學院、民間機構,隨時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書法沙龍或藝術陣營。合久必分的態勢不僅僅說明了組織機構凝聚力今不如昔,更有書法家自我意識的回歸和對市場利益、社會身份的訴求。
但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左右,書法家的思想與個性并沒有得到充分展現,更無法從根本上突破新話語霸權的重圍。恰恰相反,作為意識形態化身的中國書協,不但在策略上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而且開始變得溫柔婉約,聯合各大陣營,迅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處的利益聯盟。書協因主要負責人的更換而已消除了與現代精英們的隔閡,持續多年的書壇冷戰也告一段落。
市場經濟多重弊端的顯現,也直接殃及藝術領域。在市場環境中,官職、資歷、成就、影響、獎牌都在發揮作用,但最為重要的王牌就是話語權,掌握了說話的權力似乎就掌握了真理。這里借用文化學者們的概念,來概括當代書壇的思潮可分為:協會本位主義、媒體消費主義、網絡游擊主義和民間精英主義。
1、協會本位主義的成熟與失落
⑴協會本位主義的成熟。不可否認,科學合理和藝術機構,不應成為書法藝術前行的絆腳石,應是書法家利益的最大維護者和藝術走向現代社會的引導者,但我們理想中的協會體制與現實中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當然,我這里主要泛指這種協會體制的逆現代性,一些開明的地方書協由于負責人素質較好等因素,對書法藝術的發展還是起到過積極作用的。)書協在說法上雖然是群眾團體,其實則是個衙門,是官方意識形態在書法領域的延伸,因為真正的群眾性藝術團體是確立在民眾自治基礎之上的,通過書法家自身權利的訴求與表達,推進書法創作的發展。也就是說,書法家個人權利和義務必須在這個組織中得到真正的尊重與發揮。江西新余市書協第四屆會員大會換屆直選成為新聞,說明書法的民主訴求得到了極少的體現。中國書協和多數地方書協到現在居然還沒有一個較為理想的選舉辦法。在選舉過程中,領導決定規則而不是用規則管理協會。協會工作極大的隨意性,決定了協會有無作為,取決于主要負責人的能力與德性,這是一種絕對的風險。如果不能實現個人權利與機構權力的有效對接,那么各種非理性力量和特權就會永遠存在,那些重公權認同,受三綱五常思想影響的書法人就會對其產生依附性,他們寧可放棄自己的權利、義務也要臣服于中國式的藝術權威機構。
182072
與“全日本書道聯盟”不同,我們的書協不是權力獨立和地位平等主體參與的藝術團體。而是一個以官職和資歷為等級的行政機構。據悉,中國書協副部級以上的高干占了很大比例,多數身兼要職,書界成了官場。而某些官員不知是沒有自知之明還是利益驅使,總是默許自己的次品在展廳和作品集中位居顯赫,此舉極容易蒙騙商家、媒體,并順利地完成權力、藝術次品與商業的聯營,成為新時期的文化暴發戶。真正的學人、書家成了沉默少言的孱弱書生。長期以來,書法精英們的 “被邊緣化”驗證了協會本位主義的成熟。世界著名漢學家。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東方藝術研究所雷德侯教授(Prof. Lohar Ledderose)認為,中國盡管自古推重書法藝術,而人們實際的情趣,倒鮮在“書法藝術”本身。
⑵書協機構的內憂外患 雖然新官僚機構安全著陸,但隨著外行領導內行工作的逐步進展,中國書協在換屆、展覽、評獎等敏感時段,都會出現因利益或價值觀、藝術觀的沖突而引發的種種論爭。論爭的焦點有:外行領導賣字畫、書協主席不作為、獲獎書家無精品、名家論文造假等現象。一些評者還對書協機構的合理性、運行機制的規范性提出置疑,更有對處于權力和地位軸心的趙長青、張海、旭宇、歐陽中石等人物的藝術成就、權力支配、展覽質量、個人德性等方面的質疑。部分地方官吏入主中國書協,擔任副主席、理事等頭銜,增加了他們在地方書壇說話的資本。在地方書協機構的組建中,也出現了官員、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江湖寫手爭奪書協職務的現象。
在幼稚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這種權力角逐直接殃及書法藝術的健康成長。書法家協會——這個看似專業人士聚集的權威機構,非但沒能擔負起弘揚藝術,提示民眾、引領時代的責任,反倒成為假冒藝術品蒙騙大眾的暢通渠道,更是官員“雅貪”、腐敗滋生的溫床。中國書協和一些地方書協的官員以字換錢,收入百萬以上者不在少數,這些所謂的“名家”有幾位不是靠著理事與主席、副主席頭銜來招搖過市、牟取暴利的呢,他們的作品又能給百生生活增添些什么藝術營養呢?據業內人透露,蘭州和甘肅的一些縣城,街談巷議購買中國書協理事的作品可以發大財,有的人為了靠書法發財,借了高利貸,可是,他們手中的名家名作連原價都難以出手,更別說增值了。一些外行副主席、理事下臺之后,書法價格更是一落千丈,可憐的購買者,手中的字畫成了廢紙。 據說,中國書協正在搞什么 “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書法名城”的評選。這種創意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可是,這種政績工程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提升書法藝術的影響,還是值得懷疑的,一不留神就會勞民傷財。
182073
深受書協領導喜歡的書法作品,左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趙長青
2、媒體間的層次差別和媒體消費主義的泛濫
⑴ 專業媒體中有真實的聲音。一些專業媒體日漸成熟,形成了相對認真的交流、研究陣地,并有了越來越多的理性思考?!稌ā冯s志、《美術報》、《青少年書法報》都有過一些體現書家聲音的文章?!稌▓蟆酚?008年1月30日第29版全文轉載了《南方周末》吳冠中的專訪,吳說:“官辦文藝社團的權力運作不受監督,其中的官員尸位素餐,結果是養的雞不下蛋,嚴重阻礙了當代文藝的正常發展?!薄稌▓蟆返哪懽R可見一斑。
⑵大眾媒體催生了高附加值的非物質產品。被市場喚醒了的某些大眾媒體和一些疑似專業的媒體也開始親近書畫,活力異常。他們通過“大話西游”式的圖文表達,使書法藝術煥發出虛胖的容光,書法家也呈現出一幅怪異的奸商嘴臉。這些媒體極大地運用了“公共注意力”為書法家搖旗吶喊,成為書畫家求名賣字的平臺,生產了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非物質產品——大師、博導、著名、實力派、百杰、多棲藝術家、指書書法家、數字書法家、寫龍第一人、硬筆第一人、吉尼斯記錄保持者等等。大肆宣傳XX人在泰山提過字、黃山立過碑,和總統握過手,給領導刻過印,請沈鵬提過字、吃過飯,在文化之鄉建過藝術館等。在這些活動中,真正的書法家往往是被動參與,表現最為積極的往往是官員、畫家、作家、演員、假僧人及一些不著邊際的文化掮客。這些媒體成了沒有監管的文化集市和文化騙子的幫手。
⑶ 媒體與官書合謀,制造“新標語書寫”模版。一些媒體總喜歡應合當前宣傳導向,打著國家主義的旗號,或采用宏大敘事與藝術語文相摻和的方式,為國家主義或地方政府、商業機構進行形象代言。喜歡說弘揚、貫徹、響應、打造、之類聽起來沒什么毛病,但卻沒什么實際意義的空話。至于本次活動真正意義和效果只字不提。的只有宣傳,沒有報道。媒體一邊高喊文藝為大眾服務,一邊在為權力集團甚至是長官個人文化空想搖旗吶喊,回到了“文革”式的政治煽情。而這種藝術無厘頭模版經不同地或的媒體拷貝,又派生出諸多驚人相似的一幕。
182075
3、網絡游擊主義的激情與理性
新世紀以來,書各類法論壇相繼開通,網絡時評日漸興起,由于網絡的低廉的成本,加之發言的隨意性、隱藏性、游擊性,迅速成為大話、空話、真話、實話的集散地。短語式的言說方式。激進、機智、富于挑釁性的內容,隨時會出現不可預期的話語暴力。形成了區別于媒體評批的一種無可比擬的批評勢力。發帖者突破了在面子、地位、關系、利害所帶來的情感與利益糾葛,以江湖的做派、民間的角色針對書協、書法家及作品進公開點評,在社會層面產生一定影響。中國書協和各地書法官員的任何故意和過失性錯誤都有可能招致網民的“摩拳擦掌”。
隨著網絡商業動機的顯露,這種相對公允、自由的言說空間,也越來越明顯地出現了現實中論資排輩、諸侯分割的局面。有的網絡缺少獨立精神,想當然地尊崇所謂權威組織認定的價值體系。“中國書法江湖論壇”等少數成熟的論壇,由于沒有明顯勢力傾向而吸納了眾多網民。成了民間話語的集散地。以劉正成為核心的“中國書法在線”集中了眾多學人與書家,雖然也有插旗占地之實,但網站針砭時弊的學術精神與尋求爭鳴的態度受到知識界的認同。網絡存在著大量的灌水和不負責任的謾罵,但更有直接、敞亮的民間話語。八屆國展作弊、蘭亭獎騙獎、 “何豪槍手事件” XXXX大家論文造假事件都是通過被網絡傳播被書法人知情的。網絡也使精英文化也在世俗中獲得了網民的支持而實現了新生。
4、書壇精英文化的敗退與新生
新世紀以來,政治自由主義運動瓦解之后,中國知識分子由80年代對西方文化的簡單膜拜,過渡到理性思考。這種自覺的反意識主要發端于文學、美術了界并很快擴展到其它藝術領域。
自80年代以來,書法界一直存在著一種可貴的批判精神與反省意識,在這種反思中,天才的藝術品得到了贊美、欣賞,而功夫不濟、才氣不足的作品也一度受到不客氣的點評。這種批評雖然局限于有知識的書法人群,但由于言說者的膽識與卓見,也贏得整書界的認同。只可惜好景不長,到了本世紀初,當年初露鋒芒的新銳,大都因資歷與成就等因素,晉升到藝術單位的領導崗位。成了可以呼喚雨的文藝官員。那些本來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傳統的書法人,本想半依附于現有統治政權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伸張文化權力??梢卜潘麄儾]想到事與愿違。西泠印社被招安的傳言與現代藝術的國家化的現象說明,那些原本具思考能力、獨立精神或叛逆思想的一族,搖身一變成了藝術獨載的維護者,屁股又一次決定了腦袋。這條由古代失意文人開創的終南捷徑,在當代中國文藝界則以不同版本一次又一次成功拓寬,成為藝術家通向暴富階層的康莊大道。隨著藝術精英不斷向權力與實利主義投城,他們的身份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還有一些文人,在社會文化利益分配之中處于邊緣化的角色。他們富有頭腦,有的文章零散地見諸報刊,有的則是回帖中的只言片語。但寫下的東西讓人深思,他們的觀點明確一表達了非國家主義立場,是一種有獨立精神的民間文本,盡管他們的陣營已分化。但他們也想用無力的喊叫,試圖延緩文明衰落的速度。他們知道,僅憑散落在角落里的思想者無法造就一個真正喜愛藝術的民族。
中國書壇雖然失去了反省意識,可是中國書壇從來不缺少喜歡針對書法藝術的講話、發言。喜歡著書立說的官員、學者、專家,他們充滿了對藝術的自豪感,這真是一種奇特的現象。面對他們流水線般的語法和生僻難解的名詞,有時才天也會極度的自悲。
182074
百年西泠莫負湖光山色
后記
當下書法界的某些事件已超越了書法與文化藝術領域,牽涉到社會、經濟層面。由于本人知識的欠缺和思維的局限,想說清這一時段的書法現象和問題已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其實,我們最為關注的是關于藝術內在規律的認識和審美意義的追問,但當前種種跡象表明,思考藝術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已成當務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