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47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書法出路之我見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5-12-22 18:04: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書法出路之我見
李徐靈
一、書法的產生及演變
中國書法的歷史,包括文字的產生、書體的演變、書法工具的革命、書法的功能、書法的傳承與發展。
(一)書法的產生:
人們在勞動中為了滿足日常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了文字,文字產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文字產生即書法產生,這種說法不夠確切,文字除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還要具有書寫的藝術成份。,這才能稱之為書法,真正書法產生的時代,定為魏晉時期較為確切。
(二)書法的演變:
書法工具的革命,就是書法演變的過程,毛筆的出現,替代了“書寫”的金屬工具;紙張的出現,改變了以泥土、巖石、獸骨、竹木作為書寫文字、書法的載體;墨的出現,取代了其它多種天然色料。
社會的發展、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統治階級開動國家機器的需要,使文字在規模統一的基礎上,完成了諸體的演變,文字屬性的內涵增大,在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同時,逐漸地朝著觀賞的階段發展。書寫內容人為地隨意化,實現了書寫者有感而發、自我表現的愿望。書寫形式的多樣化,形成了約定的格式。
(三)書法演變過程中的三個重要標志:
1、小篆的出現: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對國家機器進行了整理,規范統一的文字作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文字得到了整合并形成了秦篆,也稱小篆。它是在甲骨文、鎦文等文字基礎上,刪繁就簡、規范統一而產生的。,是文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2、漢隸的出現:
秦滅漢興,小篆作為國家的統一書體繼續使用。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社會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下層社會的人們,為了文字更簡便快捷的應用,出現了隸書,它的出現,使文字演變又前進了一大步。改圓曲為平直,便利實用,很快成為了國家的通用字體。同時,小篆也被注入了書法藝術成份。之后,又產生了草書、楷書、行書。五種書體的完備,使由文字演變到書法藝術的進程達到了高峰。
3、唐楷的出現:
唐王朝建立以后,統治者為了自己統治地位的需要,在多種楷書(魏碑)的基礎上,形成了規范易識的唐代楷書,并作為國家的通用書體。它使書法擁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模式。
以上三種書書體的建立:
1、反映了社會的進步,由繁就簡,易學易識的需要;
2、規范統一了不同時期,作為國家機器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字。
3、符合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和需求,使書法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
4、文字書體的規范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文字的實用性功能。
二、書法的功能:
1、滿足了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2、滿足了政權統治者對國家治理的需要;
3、滿足了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需要;
4、滿足了文化傳承的需要。
三、書法的歷史地位:
書法在文字產生時,就起到了記事記史、傳承文化的特殊作用。統一規范的文字,是政權統治中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統治者們的意志給書法賦予了許多神秘的成份和政治色彩。如取仕升遷,書法的優劣也成了很重要的標準之一。因為公文記事,政令暢通的需要,便產生了規范統一的“官用”書體。它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在歷史上起到了不可輕視的作用。
書法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們視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直擁有著很高的地位。直到書寫工具的再次革命,毛筆被泊來品的硬筆取代后,書法的地位開始日漸低下,失去了它往日的輝煌。
四、“文人書法”的出現:
在官用書體占據書法主導地位的時期,一部分書法基礎不好的下層社會人群和少數仕大夫文人,不愿被其約束,要用自由和自主的方式表達自我的喜好。因此,打破了“官用”書體的約束,形成了別開生面的“民間書法”群體。
“民間書法”出現后,滿足了一部分書法基礎不好的社會人群自由和自主隨意書寫的需求。同時,少數仕大夫文人在自由、自主書寫的基礎上賦情賦意,又形成了范圍更小的“文人書法”群體。
(一)“文人書法”的積極作用:
1、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內容;
2、提高也書法的藝術格調;
3、促進了書法作為藝術的逐漸完善;
4、繼承了傳統書法中的精華。
5、擴展了書法藝術技法(章法、筆法、墨法)的多樣化;
6、促進了書法個性化和情趣化的發展。
(二)“文人書法”的消極作用:
1、人為縮小了書法藝術的活動范圍;
2、人為形成了“孤芳自賞、閉門造車”的圈子。
3、人為關閉了書法藝術交流的門戶;
4、人為脫離了社會,失去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五、當今的書法狀況:
(一)書法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嚴重脫節:
1、客觀原因:
硬筆的普遍使用,毛筆從書寫工具的主導地位完全退出,成為了少數書法家的使用專利。從事書法活動的人群迅速萎縮,使書法藝術失去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2)社會基礎的動搖,書法的地位隨之下降。社會對書法藝術的重視程度不夠,給書法教育和書法普及帶來了困難。
(三)書法教育的不完整和書法普及的不全面,給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無法解決的難題。
2、主觀因素:
(1)各級書法組織自身的不作為,沒有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書法的保護和傳承以及發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書法組織的領導層,沒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承擔起振興書法藝術的雄心壯志,缺少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
(2)書法組織的不包容行為,拒絕了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數量很大的書法愛好者溶入,視書法藝術為少數人的專利,喜歡“文人”的小圈子,形成了藝術的壟斷。
(3)書法組織領導層的觀念陳舊,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很好地去踐行“三個代表”和認真學習并運用鄧小平同志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缺少市場經濟的理念,不懂得書法藝術的市場化運營。
(二)當今書法家群體尷尬的窘境:
1、似乎繁榮的書法大潮已經消退,即使在書法熱的鼎盛時期,由于書法家群體存在著觀念上的偏差,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具備市場經濟的理念。盲目地自視清高、孤芳自賞,不懂得書法藝術同市場經濟大平臺的接軌。雖然寥寥無幾的書法家們,偶爾得到了一定的經濟實惠,但是,絕大多數的書法家仍然不能以書法書法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
2、即使有少數書法家,對書法藝術作為商品并能產生利潤有粗淺的認識,也僅局限于沒有規模(個體為主)的書法教學中獲取微薄的利潤。多數人沒有合法的辦學審批手續和依法納稅?;蛟S有幾個具備審批手續和依法納稅者,其規模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得不到應有的等值利潤。無法并軌于市場經濟運營。
3、雖然高校紛紛設立的書法專業,并享有博士、碩士、學士的授予權,但是,情況更是凄慘。專業設置的不合理,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脫節,出現了就業的困難,找不到相適應的工作崗位,尤其是高學位的人才,更是無用武之地,造成了人才和資源的極大浪費。
4、雖然少數書法家以書法作品當作商品在各種藝術品拍賣會或是書畫市場上出售,還是沒有林根本上解決書法藝術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5、書法組織對書法家作品無償或低支付的索取,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書法家群體在觀念上整體地認識模糊,不能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被制度侵犯。
6、由于書法群體的排它性和自賞性陋習的存在,不能使書法溶入廣泛的大眾之中,失去了最有活力的社會基礎層面。不懂得怎樣把書法作品變為商品,在市場中作有效的轉換,缺少書法藝術商品市場化運作和產業化運作的方法和機制。
(三)書法走向衰亡的特征:
任何藝術的發展和延續都離不開廣泛的社會基礎,離不開經濟作為支柱,即藝術的商品化,商品的社會化和商品的產業化。中國的書法藝術因為失去了廣泛的社會基礎,遠離了市場經濟的環境,所以,它正在不情愿地走向衰亡。
1、書法群體的萎縮:
看似“熱火朝天”的書法熱的背后,從事書法活動的人群和認識書法的人群越來越少,。電腦的出現使用硬筆的人群也在銳減。書寫工具的不斷革命,會使用毛筆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2、書法藝術地位的降低:
書法藝術的高端性任何都不能被否定。但是,書法藝術實用性和可兼容性、書法藝術與社會發展的不相適應、書法藝術的社會基礎受到威脅、書法藝術的地位由此被降低,更是不容否認。能否解決好把書法藝術有機地溶入到社會,即書法藝術的大眾化,是書法藝術延續與發展的根本問題,靠少數書法人群無法挽救中國書法藝術走向衰亡的命運。
3、書法藝術不確定的價值:
書法即藝術,藝術即商品,商品就應該具有價值。有價值的商品,就要在市場上流通,市場化運營和產業化生產是商品的基本特性。商品要流通,流通靠市場,市場靠消費支撐。書法藝術商品至今還沒有準確的價值定位,即便部分書法家的作品有比較明確的價位,卻并不是建立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4、書法藝術發展與書法經濟發展的不協調:
(1)書法藝術是商品,卻沒有商品必須具備的完整的屬性;
(2)作為商品的書法藝術,沒有市場經濟一套完整的體系和具體的市場運營模式;
(3)作為書法藝術商品生產者的觀念陳舊,缺少市場經濟的意識;
(4)沒有對書法藝術商品起先市場運營的高端策劃和具體運營的專業群體。
六、當今書法群體的責任: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如何弘揚和傳承是需要解決好的重大課題。首先要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定位。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建立健全一整套市場運營的模式。
(一)當今書法藝術的歷史地位:
1、書法藝術起到傳承歷史、傳播文明、延續文化的作用;
2、書法藝術起到對外交流、弘揚和傳播民族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的作用;
(二)書法藝術的國際化地位:
一個國家強大的標志,首先是語言文字的全球普及率和文化被認知的程度,其次是經濟的崛起。如英國語言文字的國際化地位,帶動和促進了與其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口占世界的六分之一,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1、書法藝術的國際化,能拉動與其相關的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如:出版、工具制造、藝術品深加工行業等等。
2、為書法藝術商品的制造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3、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吸取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養份,開辟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的新領域。
4、書法藝術的國際化,使中國語言文字便于占有率增大,不斷地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可以促進經濟方面的快速增長。
七、中國書法的出路:
(一)各級書法組織及書法組織的領導層,要對書法藝術重新、明確地定位。藝術是商品、書法藝術即是商品,要解決好認識上的統一。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書法藝術商品的市場運營模式,主動引進會書法、懂市場、能經營的專門人才。
(三)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遵循經濟規律原則,建立規范的教育和文化產業,加快書法教育的普及,使書法藝術商品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
(四)對書法藝術商品的制造者,按市場規律采取專家評估和市場報價的方式,對書法藝術商品準確合理地定價,取消名不符實、夜郎自大的虛假與不合理的定價方式。以書法藝術商品自身價值的大小讓市場和消費者來確認。
(五)在不違背書法藝術原則的前提下,引導書法藝術商品逐漸地大眾化,,逐步完成向市場化運營的過渡。
(六)在各級書法組織中,取消對書法藝術商品制造者無償、低值占有其勞動成果(作品)的做法。展覽和出版采用市場化運營,如支付給稿酬,或收取展位費及版費等。
(七)降低申請加入各級書法組織的門檻,更多地吸收熱愛書法事業、積極參加書法活動的人進來。體育活動中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鑒。不要再人為地制造書法與廣泛社會基礎的分離。
(八)在完成書法藝術商品市場化運營后,逐步地建立以中國書法藝術為特色的各類書法學校,鼓勵個體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創辦不同形式的書法藝術培訓班或其它教學機構。組織專業人士對其書法教育的教材,進行統一編寫,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全社會對書法藝術的共識,建立起相對統一規范的標準。
(九)利用對外交流機會,虛心地學習各國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日本、韓國、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集思廣益,制定出一套弘揚振興中國書法藝術的可行性方案。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繼承與發展、再次地崛起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具有大的思維,站在歷史的高度,清醒地審視它的未來,為弘揚與振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不懈的努力。
2005年12月16日
作者簡介
李徐靈,男,48歲,政府機關公務員。
在近四十年的學書生涯中,有幸受過吳玉如、林散之、魏啟后先生的親炙。雖無成就,亦無浮名。曾與美國王方宇先生、法國克乃柏先生、日本小島一郎先生舉辦過《中、法、日、美書法聯展》。曾有書法作品贈送給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國前香港總督彭定康和劍橋大學李約瑟的家人。
現客居深圳市羅湖區。
聯系電話:13530836835(許先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9:56 , Processed in 0.5122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