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清閟閣閣主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復制鏈接]
11#
 樓主| 發表于 2004-12-18 03:54:36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2.蕭燕翼「摹本兼臨本說」
北京故宮博物院蕭燕翼先生(現任副院長)看了啟老的文章之後,也寫一篇〈關於懷素自敘帖的我見〉,該文確定啟老的推論,認為「自敘帖確為重摹本」,並舉例云:
比如帖中「狂來輕世界」一句,「來輕世」三字枯筆的筆畫處,明顯為雙筆勾畫而成,而非一筆書下的枯筆開杈。
我們承認自敘帖墨跡卷誠如蕭先生所云,在枯筆處有極少數不尋常的分叉現象,但這是否因那一支毛筆以及特殊運轉法所產生的自然現象?實不得而知?!敢环N現象,各自解說」,成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相持不下的狀況,幾乎是無法達成共識的。但是「客觀的鑑別」,是要全面看整卷的字,如啟老所云,從每個字或多數的字上去下功夫,看究竟是自然書寫的字佔絕大多數或相反?決不能以少數字而懷疑到全卷。筆者相信,如蕭氏有機會面對原跡細勘,不會堅持其從二玄社影印本上所得的印象。也請參閱本書〈書法鑑定〉篇的〈餘論:論賊毫與摹本的區別〉一章,許多真跡中,也有甚多不合常理的賊毫與分叉現象例子,但都不礙其為真跡。
又前文論及「臨本」時,指出蕭文言〈自敘帖〉部分除用雙鉤法之外,又結合臨寫法?!笇憽故钦_的,但不是雙鉤的摹本,請看本書中放大圖版即可知。
但是蕭氏發掘出明末文獻中的蛛絲馬跡,以及蕭氏對文彭獨到的研究種種,並循此而得出的推理和結論,卻大大啟發李氏,認為蕭氏此文「頗有獨到的發現」,特別是在引申並重提啟老所述文彭曾經有摹本偽作的故事等等,於是李氏的「文彭論」就「呼之欲出」了。
12#
 樓主| 發表于 2004-12-18 03:55:51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3.徐邦達「臨本說」
因為徐邦達先生對墨跡卷與啟老有不同的觀察和判斷,所以列於蕭氏後討論。
徐老在〈僧懷素自序辨偽〉的最後一段,首先討論「臨寫」與「勾填」的分野:
我們都知道臨寫是放筆直書,所以每逢乾筆飛白處,必然絲絲通順,無渾膩之跡,即使出於唐代弘文館著名的拓書人手的〈蘭亭序〉善本∣如所謂馮承素本或萬歲通天帖,細看總在躁鋒處要露些「做出來」的馬腳。
接下去討論他對自敘帖的觀察:
至於〈自序〉,則文句又長字又多,乾燥的筆鋒隨時可見,但無一筆有做作的弱點,即使用半臨(濕筆處)、半填(乾鋒處)的高手法來拓寫,也不可能不出一些漏子,因此只有對臨,方能達到字字不見做作的痕跡。
徐老的最後結論是:
我以為它是「臨寫」本而不是「摹填」本。
徐老的觀察和理解,與筆者類似。但是得申明一點:筆者是歷年先從實跡上觀察所得,這次為了寫這篇文章,才找出啟、蕭、徐三位的文章閱讀,因此與徐老相同的結論,乃是各自觀察實物的結果,絕不是受到徐老的影響,正如筆者並不受到啟、蕭二位甚至李氏的影響一樣。此外,筆者認為徐老(一九一一年生)的正確觀察,乃是除了他和啟老(一九一二年生)一樣,先是在一九三○年代見過原跡,但在那之後,又有機會在國寶運臺前夕,於一九四七年重觀於南京;這時徐老已經快四十歲,不再是二十多歲,是具有成熟鑑賞經驗之後,目驗原跡所下的判斷,當然是比較正確的。
使用「臨本」這一個詞彙,實際上就暗示這是出自真跡的臨本,也就不是真跡,但至少是承認懷素曾有〈自敘帖〉這樣一件原作。並且徐老的意思,是認為故宮墨跡卷可能是出自北宋蘇舜欽的臨本。
上述啟、徐、蕭三位對〈自敘帖〉的看法,都是偽跡;不過啟老認為是「重摹本」,蕭氏以為兼臨帶摹,徐老則認為是「臨本」。三位都是資深的鑑家,尚且不能得到共識,想讀者或生疑慮。筆者認為這是三人在不同時、地看不同本子(照相、印刷品、原跡)的緣故,若使三人同看原跡,當會達成共識。
13#
 樓主| 發表于 2004-12-18 03:57:26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四、小結
綜合前文的臨床診斷:
1.故宮本懷素〈自敘帖〉帖文所用的紙張,是「麻紙」、「粗紙」類的厚紙,非同一般鉤摹或映摹所用的薄紙或較透明的紙。
2.從書法墨跡筆劃等再三放大診斷,其線條順暢運轉自然,絕無一般雙鉤廓填或映摹本中,筆劃常有疊墨重描、勾廓的現象;所有的飛白、渴墨乾筆都由單一筆觸自然形成,刷絲順勢,絕無鉤填本中常見的亂絲現象。而筆劃中常有飽墨,絕沒有「恐涴其真」,擔心會汙損底下的原跡,所以絕不是「映摹」而成;再者筆劃中也出現極多尖細的游絲,所以也不是用「退筆枯墨映寫」而成。
即使嚴格的李氏在大約七百字中挑出一、二十個不理想的字或可疑的筆觸,仍不礙墨跡卷絕非「摹本」,為一個「寫本」的事實,這是此次檢驗結果與大多數前人不同之處。既然如此,套用本章開頭的邏輯程式:
因為:故宮墨跡本〈自敘帖〉帖文(不是)摹本。
所以:故宮墨跡本〈自敘帖〉帖文(不是)文彭摹本。

                              日期:2004‧11
14#
 樓主| 發表于 2004-12-22 02:48:17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傅申寫《書法鑑定》的最大目的,是希望能讓學習書畫鑑定的學生們學會如何避免誤鑑。 (張禮豪)

懷素自敘帖‧傅申臨床診斷
文 / 梁悅詩 
古美術147 期 2004/12

由典藏藝術家庭主辦,臺大藝研所教授傅申《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新書發表會,10月28日下午於典藏藝術創意空間舉行。前輩書畫家張光賓和吳平、前臺北故宮院長秦孝儀、中華書道學會理事長張松蓮、臺北故宮書畫處處長王耀庭和研究員何傳馨、臺北歷史博物館代館長黃永川、實踐大學教授陸蓉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師大藝研所所長江明賢、臺北藝術大學教授何懷碩與副教授朱惠良、大塊出版社社長郝明義、文化總會秘書長蘇進強、自由時報副社長林健煉、雙清館洪三雄、羲之堂陳筱君……等,都蒞臨參加,場面溫馨。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致詞時表示,感謝傅申願意將他第一部以中文發表的書法鑑定專書《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讓典藏藝術家庭來發行。在籌備出版的過程中,傅申廢寢忘食,從撰稿至排版、校對超過十次,嚴謹仔細的態度,讓大家體會到了身為當代文化人及專業學者的使命感,因此典藏這次也全力配合,希望能夠為學術研究的推廣貢獻一份心力。
前輩書畫家張光賓讚許《書法鑑定》是臺灣近年來最認真的學術論著之一,他認為,有這樣了不起的研究成果,是中國書法史上非常重要的大事,而任何研究成果都應該公布給全世界,因此兩年前提議舉辦懷素〈自敘帖〉的研討會,希望學術界能共同來討論。接下來,中華書道學會理事長張松蓮便邀請在座各位參加10月30、31日舉行的「懷素自敘帖與唐代草書學術研討會」,她說,懷素〈自敘帖〉的真偽問題已爭議多年,此次召集兩岸學者與會,希望能一同探討、互相學習,讓書法家們除了創作展覽外,也能增進研究風氣。臺北藝術大學教授何懷碩則向大家報告自己閱讀後的諸多感想,將傅申比喻為書法界的李昌鈺,他認為《書法鑑定》研究方法的創造性、嚴謹和周備,是學術著作的最佳範例。
臺大藝研所教授傅申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作時指出,古代書畫由於從事鑑定研究的人較少,嚴謹度不如刑事鑑定,便有許多誤鑑,他寫《書法鑑定》就是希望大家能一起來了解真相,而這次剛好有機會與臺北故宮合作,用最新科技的顯微鏡檢驗懷素〈自敘帖〉,研究過程盡量符合科學邏輯,提出充分的證據和理由。為了許多無法親眼看到原件的人,《書法鑑定》在文字說明和圖片配合上都特別注意,要求達到盡善盡美。雖然目前研究仍無法得知〈自敘帖〉是否為懷素真跡,但卻能證明〈自敘帖〉為寫本,並保守的將其年代下限訂為宋代。傅申表示,寫作此書的最大目的,是希望能讓學習書畫鑑定的學生們學會如何避免誤鑑。學術研究如同長程的接力賽跑,他的研究成果僅是其中一小段,傅申希望這樣的接力賽跑後代能夠繼續下去。

99_366_13.jpg (16.74 KB, 下載次數: 6)

99_366_13.jpg
15#
發表于 2004-12-22 15:06:15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受益匪淺,十分感謝!
16#
發表于 2004-12-27 08:36:42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傅申幼稚,
整個論斷簡直沒有正確的地方。。。。
一,關于紙本的問題,所用材料,居然是清代人的描述,這是第一不可原諒的;其次,統計的數據,僅僅有10多件,就做“無”的判斷,這個,學過統計學的人可以簡單得告訴他,這樣的推論,在學術上是不能發表的。。。
二,關于摹本問題,講了很多,但是等于沒有講。
一個反例就可以知道他這樣的論證方法是靠不住的。。。
《多景樓》有一個摹本,在臺灣,但是原本絕難發現破綻,如果不是有上海博物館的真跡在,恐怕誰也不相信那樣的東西的摹本。。。那件東西,其“臨床特征”,與《自敘帖》倒是可以一相上下。。
由此《多景樓》存在,
傅申第二段的大段論述,
即可宣告無效。。。。。。。。。。。

《自敘帖》本身是什么樣的東西,
我不知道,因為沒有專門研究。。。。。。。。。。

但是,
傅申這樣的文章就拿出來,
邏輯上就是一大堆問題。。。。。。。。。。。
17#
發表于 2004-12-27 20:46:41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下面引用由賓南2004/12/27 08:36am 發表的內容:
傅申幼稚,
整個論斷簡直沒有正確的地方。。。。
一,關于紙本的問題,所用材料,居然是清代人的描述,這是第一不可原諒的;其次,統計的數據,僅僅有10多件,就做“無”的判斷,這個,學過統計學的人可以簡單得 ...
哈哈。。。。。。。。。。。。。。
老財
臺灣那幾天可是熱鬧
我看了幾篇所謂的研究文章
簡直是胡鬧
一個沒有見過原件的人
竟然能質疑啟功的摹本說
理由就是世上沒有見到過摹的一模一樣的作品存在
回到大陸還竟然。。。。。。。。。。。。
哈哈。。。。。。。。
當我看到文章時
我就舉了多景樓的例子
又質疑徐邦達臨寫說
理由是徐邦達的結論是“賞”的結果
文章寫的一點邏輯都沒有
我認為
在鑒定一件東西的真偽等問題上
一切的基礎就要立足在對原件的細致考察和對有關文獻梳理之上
沒有這個基礎就沒有發言權
哈哈。。。。。。。。。。。。。。。。。
18#
發表于 2004-12-28 03:15:53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臺灣有些學者,
確實有些讓我目瞪口呆。。。
我這幾年來觀察臺灣社會,
他們的“泛政治化”非常嚴重,
有點接近我們60年代的樣子。。。。。
就是說,
他們有些人寫文章,
根本不是學術,
可能就是去“學術獻身”。。。
不可理喻。。。
石守謙,傅申,這兩個人原來都是美國的博士,按理不應該出那么明顯的錯誤。。。
王裕民是一個異類,
臺灣能出這樣的人不容易。
還有一個游離的學者,倪再沁,不錯。。。。

19#
 樓主| 發表于 2005-1-1 21:59:33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下面引用由賓南2004/12/28 03:15am 發表的內容:
臺灣有些學者,
確實有些讓我目瞪口呆。。。
我這幾年來觀察臺灣社會,
他們的“泛政治化”非常嚴重,
...

倪再沁...我的系主任
現在已經升任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了
他的一系列臺灣美術的文章的確是寫得不錯
火力十足
20#
發表于 2005-1-7 01:17:25 | 只看該作者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下面引用由清閟閣閣主2005/01/01 09:59pm 發表的內容:
倪再沁...我的系主任
現在已經升任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了
他的一系列臺灣美術的文章的確是寫得不錯
火力十足
我知道倪再沁,
是因為他在1990年代出版的兩本關于宋畫研究的書籍,
研究水平不錯。。。
沒有想到是你認識的人。。。
呵呵。。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13:15 , Processed in 0.3179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