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五人書法展
三三見久——山東、四川、湖南9人書法展在臨沂美術館開幕
640.webp.jpg (166.87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2017-7-24 10:09 上傳
7月22日上午10點,由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當代書法研究院主辦,東山書院、臨沂市書法家協會、臨沂市美術館承辦的當代五人書法展和由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當代書法研究院、東山書院、臨沂市美術館承辦的三三見久——山東、四川、湖南9人書法展山東站開幕式在臨沂市美術館舉行。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主持開幕式。
同期,由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當代書法研究院主辦,東山書院、臨沂市書法家協會、臨沂市美術館承辦的當代書法論壇第四講——沃興華《書法學習中的若干問題》在市美術館開講。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臨沂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龍巖主持講座。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鏞,書法篆刻家石開,中國書協原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沃興華,中國書協原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抗美出席并致辭。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孟鴻聲、中國書法全集發行部主任包治國,中國書法全集辦公室主任侯勇,中國書協考級中心主任崔志強,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雜志主編朱培爾,山東書法院常務副院長、淄博市書協主席趙長剛,四川省書協副主席、云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新德,山東省書協副主席,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于明詮,湖南省政協常委、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鄢福初,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崔向君,湖南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胡紫桂,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書法家、四川省書協行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冷柏青,中國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何開鑫,蒙山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東山書院院長楊道平,當代書法研究院執行院長、東山書院院長燕守谷,中國書協會員、中國作協會員、濱州市書協副主席、作協副主席趙雪松,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秘書長、篆刻研究所所長曾翔,山東省文聯《山東藝術》雜志社社長、主編王之明,當代書法研究院秘書長(展覽文員)崔洪濤,當代書法研究院副秘書長(展覽文員)王子庸,《美術報》首席記者蔡樹農,中國書法網王九玲等出席開幕式。
當代五人書法展共展出王鏞、石開、劉正成、沃興華、胡抗美共百余件作品。作品集中展現了創作者在書法創作上,無論是從傳統性、現代性、還是個性上都具有時代先進性、創造性和引領性的創作風格。體現了當代書法研究院弘揚中國書法文化,推動當代書法創作的提高和繁榮的建立宗旨和以論壇、專刊雜志、展覽等形式展開活動,推動當代審美觀念確立,引領時代觀念的進步的工作定位。
三三見久——山東、四川、湖南9人書法展山東站展覽和當代五人書法展同步開幕,展覽展出于明詮、劉新德、何開鑫、冷柏青、趙長剛、胡紫桂、崔向君、鄢福初、燕守谷共百余件作品。本次展覽展出的是山東、湖南、四川三地優秀的代表性書法家,展覽展現了九位作者在根植傳統,不斷推進自身書法創作水準的宗旨和融通碑帖、交會樸雅、發乎性情、錘煉風格的自覺追求,和各自因心性、經歷、素養、識見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趨向、層次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
當代書法論壇第四講——《書法學習中的若干問題》,主講沃興華,系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講座主要以名家書法與民間書法、碑學與字帖、時間節奏與空間造型、廣綜博覽與裁成一相等問題,并結合自身學習書法的經歷和體會來進行比較,給人以直觀感受。
起源:
近一百年來,書法從實用,到實用與藝術相結合,再到獨立的藝術學科;近三四十年來,書法從復蘇,到書法熱,再到書法進入中小課堂和高等院校教育;特別是近一二十年來,涌現了一批理論上有建樹,創作上有造詣,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書法家。當代書法研究院將以他們的藝術觀念、學術主張,以及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實踐為研究對象,推動當代書法不斷向“時代的文藝高峰”攀登。
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主持開幕式、臨沂市副市長張玉蘭同志發言、山東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孟鴻聲先生代表中國書協副主席、山東省書協主席顧亞龍先生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鏞先生發言說,臨沂八水繞城,在北方很少有這樣的風水寶地。所以古代的王羲之、顏真卿難怪都選在這生活。臨沂人杰地靈,我覺得我們要繼承王羲之的這種書圣的精神,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王羲之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書法的革新家和創新派。那么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作為當代的書法工作者,很重要的就是如何的去更好的繼承傳統,而且能夠不斷的創新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對我們當代的書法發展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著名書法篆刻家石開先生發言:藝術其實是表現個人,展覽是對每個書法作者比較重要的事情,把最好的狀態拿出來,通過展覽互相之間看到彼此之間的消息尤其是聯展,會有收獲。同行看門道,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是人生比較愉快溫馨的的一件事情。
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先生發言:今天終于五個人辦個展覽,每個人有10件作品。這就是利用這個機會大家互相學習,這個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把40年代、50年代的集中一塊辦展覽,我們當代書法還是個廣闊的天地,書法家很多,什么是最高水平,我覺得當代人不修當代史,有待歷史評論。我們還有個三三見九,九個人比我都年輕,這是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有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可能還有70年代的作者。當代書法研究院為我們當代書法作出了很重要的評價,祝愿我們的展覽獲得更廣泛的關注。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沃興華先生發言:五人展的消息在微信上傳布出去以后,有許多朋友問我你們五人展怎么會在臨沂去辦,他們覺得好像臨沂是一個小地方,我說臨沂是我們書圣故里,是我們書法史上最偉大的兩個代表書家,顏真卿跟王羲之的故鄉。所以我想我們今天到這里來辦展覽,其實也是向古代的先生我們的前輩,我們最偉大的傳統表示我們的敬意。我總覺得書法的傳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古人留下來的大量的作品。除了作品以外還有古人留下來的一個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每一個時代它有每一個時代的表現。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創造。王羲之、顏真卿都是這個創造的一個杰出代表。今天我們的書法也是想沿著前人的優秀傳統,繼續把他發揚光大,與時俱進。我想我們的展覽就是向古代最優秀書法家,我們書法最優秀的傳統來做一點我們當代的一個解釋。
中國書協原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抗美發言:我們五位作者帶著我們的作品來到書圣王羲之的故鄉,顏真卿的故鄉,好像是來向傳統學習,向傳統致敬。同時我們選擇臨沂也是來向具有深厚文化傳統這樣一個大省,山東的書法家來學習來求教。向我們臨沂的書法家來學習求教,這是我們的一個出發點,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感動,那就是王羲之和顏真卿,我們這五位作者尤其是其他四位老師,他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都經歷了王羲之和顏真卿過程,在他們早期的學習過程當中,樹立了個人的一種特色和特性的作品,在參展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回饋。這兩位我們偉大的先賢為我們書法創造這樣一個傳統,給我們一個很大的信息。王羲之總結了當時的書法大的趨勢,當然不是他一個人,他是一個代表性人物,創造了我們今天所熟悉所瞻仰學習的那種楷書、今草和行書,我們今天看到手札尺牘這一類的,都是他的一個創新的面貌。顏真卿可以說是我們古代有一個品評書法的最基本的東西叫做書品和人品的關系,就是書如其人,顏家對于國家來講是滿門忠烈,但是他的書法,我們熟悉竇臮的《述書賦》都了解,這么偉大的書法家,這么忠烈的忠臣,為什么沒有顏真卿的名字。這個一直到宋代開始重新樹立了顏真卿,這樣在我們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王羲之和顏真卿就樹立了。我想因為開始王老師都說到有個性的書法,那么怎么來看待這個個性。我介紹一下這樣一個歷史,同時我代表我們五位作者盡請我們山東臨沂的書法家提出批評,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來,這也不虛此行。
臨沂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嫚向捐贈書法作品的九位作者頒發捐贈證書
當代書法論壇第四講——《書法學習中的若干問題》預告:主講沃興華,系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講座主要以名家書法與民間書法、碑學與字帖、時間節奏與空間造型、廣綜博覽與裁成一相等問題,并結合自身學習書法的經歷和體會來進行比較,給人以直觀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