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7566|回復: 3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5-3-4 11:38:3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域書風】浙江
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以碑養帖
——品何中梁書法
文/支榮慧

盛夏天氣酷熱,泡一壺涼茶,夜展靜讀何中梁先生的書法作品,只覺清氣拂面,意境綿長,然操筆假墨,既規矩有則,又恣意任性,虛懷而空靈,讓人頓生涼意,似趕走了酷暑,進入另一個季節之中。

何中梁一直總關注、牽掛著我,每每我取得一點小成果,他總不忘電話、短信、微信這些方式祝賀我,給我很大的信心,著實不易。我想有這樣一位書友,是我一生修來的福份。他居于江南紹興,文化底蘊深厚,人杰地靈,當年王羲之在此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時光境遷,此地已成為書法的圣地。湖光山色,小橋流水,青瓦粉墻,曲徑回廊,吳儂細語,“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何中梁就是一位典型的江南人,面容清秀,儒雅謙和,舉止大方得體,談笑間透露著一股書卷氣,處事低調謹慎,有謙恭之風范,深得道友稱贊。何中梁好讀書,崇尚讀好書,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深厚的詩詞功底,他的詩詞頗有大家意味,常常出口成章,讓人驚嘆萬分,不得不真心實意地說他有才。“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中梁的書卷氣或許來緣于此吧。

何中梁書法高古、深遠、質樸。作品筆精墨良、頗為耐看,抒寫委婉、平和、純凈,蘊藉鮮麗不失雅致的靜逸之趣。既有金石碑碣的蒼勁,如刀劈斧削,又有法帖的秀逸,頗有英姿而無媚骨。字的結體取橫勢,是六朝碑版的特點。從行筆上看又不盡是六朝筆法,字里行間有很濃的粘味,結構疏密參差,純樸古拙,得自然之趣。整體章法一氣呵成,氣勢貫通。他主張將帖的清麗雅逸與碑的古拙樸茂有機融合,以碑養帖,以帖潤碑。在植根于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入自已的思考,化古為今,能“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使章法,筆法,意趣等方面都讓人回味無窮。何中梁的行書作品疏朗俊逸,字勢欹正相間,點畫古拙質樸,又多將小楷筆法參入行書作品中,使得他的行書作品,既可遠觀,又可近玩,形神兼備,光彩照人。何中梁的小楷作品,胎息于魏晉鐘王及唐人寫經,取法高古,氣息醇厚,筆法精熟,意蘊深遠。行筆運墨中,點畫鋒杪之內無不顯示著他的瀟灑流落、從容不迫,靜氣頓生,不下很大功夫不可得。

態度決定一切。在何中梁的作品中,觀照到他內心悠游古法的自如與淡定。何中梁的每幅作品都能讓人體味到它的精心與巧思,追求做到完美極致,對他人負責,無懈可擊。何中梁不會把失敗的作品公之于眾,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良好的個人品德所在。所以何中梁總在不斷進步,總不斷有所斬獲。

“會心處正不在遠,非其人未可與言”。何中梁先生為人誠懇,厚實,一如他的書法,這是成為一個大書法家關鍵的要素。再加上他天資高,悟性好,膽識大,功夫深,他把書法當作一生追求的事業,用畢生精力去求索,孜孜不倦,腳踏實地,相信他在書法的道路上將一路繁花似錦,滿目春色。




何中梁


1973年8月出生于新昌,曾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現供職于新昌縣博物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十余年來孜孜以求,臨池不輟,自唐楷入手,喜臨各體,尤擅行草。運筆蕭散靈動,奇正變幻,結字大小錯落,姿態生動。在自然率意的筆觸中營造活潑而又不失沉穩,典雅而又不失厚重的風格,使作品透露出秀雅、清逸的書卷氣、文人味。

藝術經歷:

第二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
第二屆中國行草書大展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展(二等獎)
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大展第二屆中國·馬來西亞書法交流展2006年南北書法精英展
“浙江書法六十年”書法精英展“萬山紅遍”浙江書法大展獲獎
連續入展第三、四、五、六、七屆全浙書法大展
連續入展第二、三、四、五屆浙江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等

現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
紹興市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
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理事
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新昌東南書畫院秘書長
2#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1:49:27 | 只看該作者
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書雅得古趣,心清聞妙香

聞何中梁先生的大名是很早的事了,而真正與他相識是在前年去西小支教之時。他給我的印象是面容清秀、儒雅謙和,舉止大方得體,談笑間透露著一股書卷氣,這股高雅之氣也充盈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我想,一個書家必須要有書卷氣,沒有這股清逸之氣,縱使你廢紙萬張,筆禿千管亦只是匠人一個。中梁先生的書卷氣仰仗其自身的文學修養,他好讀書,更崇尚讀好書,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股氣即為書卷氣吧!

他的小楷作品,胎息于魏晉鐘王及唐人寫經,取法高古,氣息醇厚,筆法精熟,意蘊深遠。行筆運墨中,點畫鋒杪之內無不顯示著他的瀟灑流落、從容不迫。行書方面,他主張將帖的清麗雅逸與碑的古拙樸茂有機融合,以碑養帖,以帖潤碑。在植根于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入自已的思考,化古為今,能“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使章法,筆法,意趣等方面都讓人回味無窮。他的作品結字疏朗俊逸,字勢欹正相間,點畫古拙質樸,又多將小楷筆法參入行書作品中,使得他的行書作品,既可遠觀,又可近玩。他的每幅作品都能讓人體味到它的精心與巧思,每個點畫都能觀照到他內心悠游古法的自如與淡定。

我一直認為,一個真正的書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天資高,悟性好,膽識大,功夫深。天資劣則入門難,悟性低則得法不易,膽識小則裹足不前,功夫淺則筆勢粗竦,幸矣!中梁先生四者皆善。己過不惑之年的他,書藝上早己“不惑”,相信以其之聰穎,悟性,膽識與慧目,在書藝之路上必將越走越遠,越走越寬闊,目之所及,也必將繁花似錦,美景無邊。

——九味草堂主人潘柏軍
(青年書畫篆刻家,文藝評論員)



磬書而美

古老的漢字,變化不盡的墨線,書法藝術這座博大深奧的藝術殿堂,數千年來,使無數人癡迷、沉淪。對于何中梁先生而言,書法便是他一生的熱愛與追求。

近日,負暄閑坐時,靜讀何先生的書法作品,只覺清氣拂面,秀逸剛健,然操筆假墨,既規矩有則,又恣意任性,虛懷而空靈。激賞之余,斗膽動了品評一番的念頭。

我對何中梁先生的品評包含二個方面,一個是為人學方面,一個是書法創作方面。先說其為人學方面。“會心處正不在遠,非其人未可與言”。何中梁先生是一位受人尊重,能讓人一眼記得住的人,戴一幅眼鏡,高高的個頭,一幅溫文儒雅、處事謹慎,謙恭之風范。何中梁先生是一位教師,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深厚的詩詞功底,他的詩詞頗有大家意味,常常出口成章。他又十分熱愛籃球,每周必會抽出時間賽一場。這一動一靜的愛好,頓使得他書法也有若飛若動、若來若往、若愁若喜、若水若火的感覺來。

書法方面我是門外漢,自不敢妄加評論何中梁先生書法。只能略加描述靜讀其書法時的澎湃心情。個人特喜何中梁先生行書小楷,筆精墨良、頗為耐看,抒寫委婉、平和、純凈,蘊藉儲蓄又鮮麗不失雅致的靜逸之趣。每每在欣賞中,總是感慨,人類是一個謎,高手創作是將顯意識和潛意識的動力無素充分調動起來,在諸多復雜的心理、思維的作用下才有可能完成一件內蘊深厚的精品,至于書家是如何調動潛意識的“動力元素”的,可能連作者本人也無法說清楚。那么,在欣賞中,作品的內蘊大于感性直覺,而感性直覺又大于理性分析,任何對作品精到的解析也只是挖掘了作品一個面或多個面而已,永遠無法窮盡一件精美的書法藝術品,就象我無法真正的去品評何中梁先生書法一樣。

寫至此,心生感慨,感慨書法對于何中梁先生來說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感慨而后油然而生的是對藝術和事業的忠誠,是對藝術而執著追求著的人們的崇高敬意……

IMG_1207.jpg (67.14 KB, 下載次數: 34)

IMG_1207.jpg
3#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1:50:44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IMG_1293_看圖王.jpg (482.02 KB, 下載次數: 163)

IMG_1293_看圖王.jpg
4#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1:51:41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IMG_1325_看圖王.jpg (119.06 KB, 下載次數: 37)

IMG_1325_看圖王.jpg
5#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1:57:01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1.jpg (686.16 KB, 下載次數: 184)

1.jpg
6#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2:03:25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2.jpg (461.28 KB, 下載次數: 180)

2.jpg
7#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4:14:58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3.jpg (991.84 KB, 下載次數: 232)

3.jpg
8#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4:18:24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45.jpg (707.03 KB, 下載次數: 207)

45.jpg
9#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4:19:00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44.jpg (880.59 KB, 下載次數: 233)

44.jpg
10#
 樓主| 發表于 2015-3-4 14:19:38 | 只看該作者
【浙江】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40.jpg (841.89 KB, 下載次數: 161)

40.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0:54 , Processed in 0.3312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