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書風】浙江
何中梁書法作品網絡展
_MG_3368_副本.jpg (69.76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2015-3-4 14:17 上傳
以碑養帖
——品何中梁書法
文/支榮慧
盛夏天氣酷熱,泡一壺涼茶,夜展靜讀何中梁先生的書法作品,只覺清氣拂面,意境綿長,然操筆假墨,既規矩有則,又恣意任性,虛懷而空靈,讓人頓生涼意,似趕走了酷暑,進入另一個季節之中。
何中梁一直總關注、牽掛著我,每每我取得一點小成果,他總不忘電話、短信、微信這些方式祝賀我,給我很大的信心,著實不易。我想有這樣一位書友,是我一生修來的福份。他居于江南紹興,文化底蘊深厚,人杰地靈,當年王羲之在此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時光境遷,此地已成為書法的圣地。湖光山色,小橋流水,青瓦粉墻,曲徑回廊,吳儂細語,“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何中梁就是一位典型的江南人,面容清秀,儒雅謙和,舉止大方得體,談笑間透露著一股書卷氣,處事低調謹慎,有謙恭之風范,深得道友稱贊。何中梁好讀書,崇尚讀好書,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深厚的詩詞功底,他的詩詞頗有大家意味,常常出口成章,讓人驚嘆萬分,不得不真心實意地說他有才。“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中梁的書卷氣或許來緣于此吧。
何中梁書法高古、深遠、質樸。作品筆精墨良、頗為耐看,抒寫委婉、平和、純凈,蘊藉鮮麗不失雅致的靜逸之趣。既有金石碑碣的蒼勁,如刀劈斧削,又有法帖的秀逸,頗有英姿而無媚骨。字的結體取橫勢,是六朝碑版的特點。從行筆上看又不盡是六朝筆法,字里行間有很濃的粘味,結構疏密參差,純樸古拙,得自然之趣。整體章法一氣呵成,氣勢貫通。他主張將帖的清麗雅逸與碑的古拙樸茂有機融合,以碑養帖,以帖潤碑。在植根于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入自已的思考,化古為今,能“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使章法,筆法,意趣等方面都讓人回味無窮。何中梁的行書作品疏朗俊逸,字勢欹正相間,點畫古拙質樸,又多將小楷筆法參入行書作品中,使得他的行書作品,既可遠觀,又可近玩,形神兼備,光彩照人。何中梁的小楷作品,胎息于魏晉鐘王及唐人寫經,取法高古,氣息醇厚,筆法精熟,意蘊深遠。行筆運墨中,點畫鋒杪之內無不顯示著他的瀟灑流落、從容不迫,靜氣頓生,不下很大功夫不可得。
態度決定一切。在何中梁的作品中,觀照到他內心悠游古法的自如與淡定。何中梁的每幅作品都能讓人體味到它的精心與巧思,追求做到完美極致,對他人負責,無懈可擊。何中梁不會把失敗的作品公之于眾,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良好的個人品德所在。所以何中梁總在不斷進步,總不斷有所斬獲。
“會心處正不在遠,非其人未可與言”。何中梁先生為人誠懇,厚實,一如他的書法,這是成為一個大書法家關鍵的要素。再加上他天資高,悟性好,膽識大,功夫深,他把書法當作一生追求的事業,用畢生精力去求索,孜孜不倦,腳踏實地,相信他在書法的道路上將一路繁花似錦,滿目春色。
何中梁
1973年8月出生于新昌,曾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現供職于新昌縣博物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十余年來孜孜以求,臨池不輟,自唐楷入手,喜臨各體,尤擅行草。運筆蕭散靈動,奇正變幻,結字大小錯落,姿態生動。在自然率意的筆觸中營造活潑而又不失沉穩,典雅而又不失厚重的風格,使作品透露出秀雅、清逸的書卷氣、文人味。
藝術經歷:
第二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
第二屆中國行草書大展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展(二等獎)
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大展第二屆中國·馬來西亞書法交流展2006年南北書法精英展
“浙江書法六十年”書法精英展“萬山紅遍”浙江書法大展獲獎
連續入展第三、四、五、六、七屆全浙書法大展
連續入展第二、三、四、五屆浙江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等
現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
紹興市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
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理事
新昌縣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新昌東南書畫院秘書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