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1578|回復: 1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隴上精英】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4-8-11 15:56:5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線薦秀〗
2014年第5期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倪永偉

現供職于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中國書協會員、海協會書法交流分會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省青年書協副主席,甘肅省書協展覽交流委員會秘書長,甘肅書法院(甘肅畫院)院聘書法家,甘肅省少兒書法學會秘書長。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中國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第七屆敦煌文藝獎。




寫在前面

記得去年7月,曾經在中國書法在線發布倪永偉的書法作品,當時是秋子老師推薦,劉正成老師在看了以后高度評價,稱之為為“隴上精英陣容”的代表。


永偉兄年輕有為,不外乎兩個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他從一開始接觸毛筆便得到了父親的正確指導,他父親將趙孟頫“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的觀念灌輸給永偉。在父親用筆為上的觀念和嚴格要求下,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到省書協工作,時常可以接觸到一些高水平的作品,也可以聆聽到了諸多名家的真知灼見


書法是一門學問,是一輩子的事情。真正達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探索過程,不能急于形成自己的風格,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

期待更多的書法同仁關注甘肅書法,關注倪永偉,關注中國書法的發展。



侯勇
2014.8.11
2#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5:58:35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點評倪永偉書法


      此書得孫過庭《書譜》的筆法與結字,而能運用于斗方作品創作,章法協調,略無凝滯,殊為難得。惜稍近時人潮流,尚待尋個人門徑耳。
3#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1:12 | 只看該作者
秋子先生撰文推薦

信是明朝氣更長


□ 秋 子


在甘肅書壇,出生于河西走廊古涼州的倪永偉,雖然是個后起之秀,卻是我向來關注著的一位年青書家。小倪上小學時就已濡染翰墨,中學、大學亦未輟筆。特別是到省書協工作幾年來,由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逐步認識了書法藝術的精妙和深奧,于是從經典入手,認真臨習《張猛龍碑》《圣教序》《書譜》等碑帖,漸悟筆法、章法與墨法,開始走上了自己的書法人生。

揣度小倪目前的書法作品,似在踐行著一條《圣教序》加張旭光的創作之路(當然還糅有其他成分)。這種明顯帶有當下熱衷取向和創新意味的書法思想,是不難理解的。試想,一個十分年青的學子,跳入墨海未見撲騰幾下便已覺知師古不泥之理,毅然選擇以圣賢筆法打底稿、輔以當下名家的筆致意趣之路,這一點,在很多書家是做不到的。僅此,已足以令人扼腕。如是,又一次證明了我的一個重彈老調:一個人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關鍵在于悟性,并不以時間為衡尺。沒有悟性,沒有靈覺,哪怕是寫了十年二十年,乃至寫了一生,都可能是徒勞的。君不見近幾年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的作品頻頻入選國展乃至獲獎,已然就是最好的說明。作為八零后的小倪,無疑是對書法有著極好悟性和靈覺的。至少,對技法如是。

書法所表現的筆性墨情,就其藝術性而言,本無軒輊可分。所謂雅俗高下,洵依觀者口味自得其識。依拙見,凡無“筆”無法的通俗之字往往被稱為“俗書”。

“俗”者,往往于傳統方式反其道而行,或粗率荒疏,或弄巧做作,且美其名曰“求古”或“創新”。小倪則不然。他深諳學習書法,唯一的路子就是臨碑摹帖,沒有捷徑可走。他不像一些人那樣逐奇弄險,追求怪誕,也不“任筆為體,聚墨成形”,而是始終在基礎訓練上著工力,扎扎實實地從圣賢入手,漸行漸悟,把握真諦。我們知道,王羲之開辟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高峰,無論草書、行書還是楷書,在用筆上濃纖折衷,柔中見剛,剛柔相濟,迄今無人企及,可謂將《易經》中的“陰陽平衡規律”和“中庸”之文化傳統把握到極致,特別是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歷有“遒媚勁健,絕代所無”之譽。對此,小倪洞諳其理。我想,這無疑是他能夠盡快向成功邁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筆法是相當精到并富于變化的。小倪十分重視筆法的訓練和書法精神的塑造。他認為,陸維釗技之基本要素為筆法,正確的用筆為書家之基本能力,舍此無由入門成家;技是通往道的橋梁,舍技無由言道,旁門左道不在此例。熟練的、多多益善的、高難度的技法,是書家書寫快感的源泉。書寫過程書家自身生命力有節律的操練與體驗。孫過庭《書譜》說“心手雙暢”,書法作品的書寫過程,若無手之暢,則無由得心之暢。手欲大暢,則必須經由有力復雜的運動形式,而此復雜的運動形式,又必須進入某種節奏與旋律方能達到心暢。書法中的“力”最后表現在字的點畫和線條上,即人們常說的“筆力”。書法的一筆一畫,無不體現出書家的學養,品行,見識,境界。但書法雖以實踐為主,卻離不開學問的滋養。正如啟功先生所說,書法是一門學問,是一輩子的事情。真正達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探索過程。

沒錯,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探索過程;但學習書法又以書家有無靈覺悟性為要則。依拙見,倘若他能夠進一步領會東坡所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以及“無意于佳乃佳”的書法思想,在審美追求上于有法而無意、變化而自然、寓古而清新上再能有所突破,用筆的變化再多一些,筆力再強辣一些,內涵再豐富一些,肯定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當代書家。對此,我堅信不疑。

既此,權以一首贈句打?。?/font>
從小習書悟二王,鐘情晉法探真香。
河西自古多翹楚,信是明朝氣更長。

  

DSC_0127.jpg (223.47 KB, 下載次數: 46)

DSC_0127.jpg
4#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2:54 | 只看該作者

落筆見精微

---談倪永偉的書法創作

劉云鵬



幼年的書法啟蒙教育對書法家成長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得到正確的指導,在以后的書法創作上會少走許多彎路;如果接受的是一種錯誤觀念,將為以后進入書法狀態的學習和創作產生很大的障礙。在這方面,永偉是幸運的,他從一開始接觸毛筆便得到了父親的正確指導,他父親將趙孟頫“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的觀念灌輸給永偉。在父親用筆為上的觀念和嚴格要求下,永偉開始臨習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楷書,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到省書協工作,是他書法創作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由于工作的原因,時常可以接觸到一些高水平的作品,也可以聆聽到了諸多名家的真知灼見,對筆法的認識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永偉意識到必須要進行嚴格的專業訓練,才能真正進入到書法藝術的學習和創作狀態之中,經過一番認真思考,結合自己的審美追求,決定將臨習重點對象放在二王手札上,來錘煉自己的行草書用筆語言。


永偉經過幾年的研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筆法觀。他認為筆法是中國書法的核心問題,舍技無由言道。所以一個書法家應將筆法的錘煉和領悟放在首位,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這個問題,不具備這種能力就無從談起書法的創作。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翻閱一下中國古代書論,發現將近三分之一文章是在談論筆法。在古人看來歷代書法名家的傳序就是筆法的傳序過程,如果誰能得到正宗嫡傳的筆法便可成名成家,筆法便成了輕易不外傳的秘笈,一些古人為了得到筆法棄名節而不顧,即使承受道德的譴責也在所不惜。如鐘繇“少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遂與魏太祖、邯鄲淳、韋誕等議用筆。繇乃問蔡伯喈筆法于韋誕,誕惜不與。乃自捶胸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及誕死,繇令人盜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筆更妙。”這樣的故事傳說有很多。雖然這些故事有虛擬、神化和主觀臆想的成份,但說明了筆法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永偉這幾年將“筆法”的錘煉和領悟作為他研習書法的重點,無疑這是非常正確而有效的。永偉也認為筆法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是隨著書體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的,是一個既有傳續,又在不斷出新的過程,不是僵死、固態的。從書體演變上看,不同書體的筆法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足性。書法家首先應該要弄清楚整個中國書法筆法演變的內在關系,又必須對每種書體的筆法特點有深入領會和掌控能力。于是永偉通過大量臨習古代經典名帖來領悟不同時代、不同書體筆法的特點。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將自己的筆法觀落實在實際創作中,收效很大。觀永偉的草書,用筆十分講究,做到了“意在筆前” “心手雙暢”。每個點畫的入筆或逆入或鋪鋒直入,交代十分清楚,嚴謹而多變,果斷利落;在行筆中,根據字形的走勢而進行輕重、緩急、粗細變化,將筆毫每個部位的特性充分發揮出來,在提按、使轉、衄挫中中鋒、側峰自然過渡,恰到好處。收筆時,不論是出鋒,還是回鋒,毫無懈怠之處。整體觀之,點畫流動感極強,筆斷意連,飄逸飛動不失剛勁,收放自如而不失精微。

永偉在下大力氣研習筆法的同時,沒有放棄對結體的關注。書法是以漢字為對象的一門造型藝術,再好的點畫如果不能在放在恰當的結體中,就是敗筆,可見字法對一個書法家的重要性。永偉為了提高字法的營構能力,他采取分階段、分板塊、集中攻關的辦法。其一,集中精力對二王手札、《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懷素《自敘帖》和張旭《古詩四帖》的字法進行認真研究,將每個字的草法熟記心中,以便在創作時靈活應用;其二,對這幾本帖中相同的字進行對比分析,領悟古人結體變化之道,提高自己的變通、變形能力;其三,對這幾本帖中字與字之間的映帶方式進行比較研究,領悟實連、意連的精妙之處,培養他在創作時的行氣能力。通過這樣的研習,永偉對于字法的掌控有了質的飛躍。觀其草書作品,善于在行筆中隨機進行結構營造,疏密有致,參差斜曲,自然天成而不做作,善變而不逾于矩。

永偉經過多年對筆法和結體的研習之后,認為草書要真正達到抒情達意,墨法是不可缺少的。他最佩服林散之先生的墨法,對林散之作品中用墨之法細心揣摩,認真借鑒。他在創作時將墨水與飛白巧妙結合恰來,一隱一顯、一漲一縮、一枯一潤,力爭在墨色和線條運動中達到最佳效果。

永偉認為書法是心志、精神、思想品格、學識修養的綜合反映,所以“書法是一門學問,是一輩子的事情。真正達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探索過程,不能急于形成自己的風格,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蔽蚁嘈庞纻ピ谒臅ㄖ飞蠒幸粋€個綻放的錦花出現,精彩不斷。

DSCN9882.jpg (156.63 KB, 下載次數: 36)

DSCN9882.jpg
5#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4:00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17.jpg (249.18 KB, 下載次數: 51)

17.jpg

DSCN9868.jpg (205.52 KB, 下載次數: 40)

DSCN9868.jpg
6#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4:57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IMG_6213.jpg (132.37 KB, 下載次數: 61)

IMG_6213.jpg

DSCN9871.jpg (175.82 KB, 下載次數: 31)

DSCN9871.jpg
7#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5:47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IMG_6215.jpg (135.57 KB, 下載次數: 31)

IMG_6215.jpg

DSCN9882.jpg (156.63 KB, 下載次數: 46)

DSCN9882.jpg
8#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6:45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IMG_6219.jpg (131.49 KB, 下載次數: 40)

IMG_6219.jpg

梨花會踏青.jpg (324.11 KB, 下載次數: 72)

梨花會踏青.jpg
9#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7:37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_DSC6286.jpg (181.41 KB, 下載次數: 37)

_DSC6286.jpg

于臺灣故宮博物院.jpg (219.61 KB, 下載次數: 37)

于臺灣故宮博物院.jpg
10#
 樓主| 發表于 2014-8-11 16:08:40 | 只看該作者
【隴上精英】
倪永偉書法網絡展

_DSC6287.jpg (215.58 KB, 下載次數: 33)

_DSC6287.jpg

于泰國大皇宮.jpg (279.8 KB, 下載次數: 47)

于泰國大皇宮.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1:09 , Processed in 0.3497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