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4-11-18 10:31
正文摘要:心無掛礙劉燦銘書法藝術展 12月6日將在北京榮寶齋美術館開幕 劉燦銘 江蘇靖江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師從王冬齡教授。原為南京航空航 ... |
心 書 ——對劉燦銘先生書法的認識 章劍華 我與燦銘是書友,書法之友。 大約在五年前,我在一份書法報紙上看到一幅章草作品,覺得非常好看,就想學,于是我打電話給燦銘,請他幫我找一本章草字帖。第二天,他就讓人送來了一本《明宋克急就章》。打開扉頁,上面寫著“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燦銘購于南京古舊書店”。這就是說,這本字帖是他在二三十年前“淘”來的。我如獲至寶,并以此為端,開始臨習章草,直至形成了我今天的“新章草”書法風貌。如果說我這幾年在書法上有所突破、有所進展,那要感謝燦銘的幫助,是他給了我一本好字帖,給了我開啟章草書法的第一把鑰匙。這本字帖至今沒有還給他,想還又舍不得還,但還是要還的。 這幾年我與燦銘交往頗多,主要還是書藝上的切磋和書法上的交流。他的書法是以寫經體為主,無論是楷書還是草書,都能看出是受寫經風格的影響。其最大特點是寓變于不變之中,始終堅持自己的書法風格,甚至有意固化之。也許有人認為固化不好,而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在自己的書法風格形成之前,當然須求新求變,不斷嘗試、不斷摸索,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那就不必總是變來變去,應當堅持自己的風格,并不斷完善之、強化之,使之成為自己的標識、自己的“招牌”。燦銘是這樣的,我也是這樣的,他寫他的“寫經體”,我書我的“新章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然而,燦銘的書法,并不是僅僅追求風格上的獨特和形式上的美觀,而且重在其作品傳情達意上的功能,讓觀者得到內心的平靜,精神的皈依,并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力量。為此他在“修煉”書法風格的同時努力“修煉”自己的人格,“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用心為人,用心書法,達到人格與風格的統一,進而創作出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 心即是佛。心即是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