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34771|回復: 2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3-5-13 21:3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個貼子最后由聞正在 2003/05/21 04:41pm 第 7 次編輯]


             網絡 == 假面舞會?
         
                                                  劉正成

    接觸網絡的歷史非常短,但它給我思維的沖擊卻異常猛烈。您別小看網民不多但他們將成為主流。試想當年魯迅將自己的《吶喊》和《傍惶》出版后只能擺在雜貨攤下推銷的歷史,已不可同日而語矣。急劇的思索與笨拙的錄入,形成巨大的反差。但是,我還是想將自己的一孔之見獻芹,以期求得網友們指示。
   一、網絡是一片自由的天空
    除了政治內涵的截然不同,網絡使我們似乎回到了“文革”初期的大字報時代。在那種近于陶醉與瘋狂的年代,人們把一切被壓抑的、想說的、想說而不敢說的、根本不敢說東西,一齊拋了出來,摧毀一切神圣和權威的話語已經由憤怒轉化為快樂了。那是在一種高壓下的民主的時代。人們獲得了最為抽象的自由。當然,這種自由不僅創造了一些打、砸、搶的獸行,也帶給了那個時代許多幼稚、熱血的青年不可挽回的后遺癥。
    然而,在今天的網絡上,一切似乎回到了歷史之中。大膽的揭露與放肆的造謠,深刻地抨擊與惡意的中傷,真摯的忠告與卑微的幫閑,一切爆炸在這個平臺上。人們畢竟又自由了!當然,這有了另外的前提條件——至少在我們境內的非政治時事的專業網站內——不談政治時事,不用真名上網!沒有人提過什么要求,這是網友的自律與自我保護。遵守憲法的“自律”含義是最容易明白,自我保護的假名使用,似乎使網絡成了一場假面舞會!
    我們在這里談藝術、談學術、以文會友,為什么需要戴上面具呢?因為大膽的揭露、深刻的抨擊、真摯的忠告,可能會受到某些當權當勢者的報復;而放肆的造謠、惡意的中傷、卑`微的幫閑,可能難以逃脫正義與法律的制裁。在這樣的條件下,假面舞會上只能這樣繼續跳下去!
    結論難道只有這一個?
    一旦我們摘掉面具,我們將會面臨什么遭遇?
    我們將可能遭遇報復,同時將可能遭受懲罰。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天底凡是要干好事的,一定要遭受困難,凡是要干壞事的,就應該受到懲罰。什么叫民主?按大多數人的意見辦事就是民主。干壞事的人永遠是少數。當真正賦予你民主的權利的時候,你有勇氣和能力去接受它嗎?
    當然,我們需要輕松的環境、輕松的生活,用網絡釋去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重負。但是,輕松和重負只是一種心理感覺。當我們問那些助人為樂受到創傷的英雄們時,他們會說獲得了一種快樂。我們能不能從網絡上得到一種真正的心理調整呢?當我們在有所承受和擔戴的時候,或許會得到出乎意料的快樂!真正的民主,會在這樣的承受與擔戴中形成并唾手可得。當然,事情還要慢慢來,但我們可以猜想,到那個時候,我們才可能毫無保留地說,我獲得了網絡這片自由的天空!
  二、網絡是一方知識的海洋
    互聯網最大的優越,除了我們可以自由地發表和渲泄外,那就是對知識的吸收。誰也無法否認,打開互聯網,即是面對著一方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它使人類從來沒有這么方便地交換知識和信息。那么,面對知識的時侯,為什么也需要面具呢?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找到它的原因:羞怯與旡奈。
    我沒有上過大學,我曾經偷偷溜進大學課堂聽過兩節課,給我最大的一種心理刺激是羞怯。面對著教授,依傍著大學生,我極力地排除著自卑。同樣,我也經歷過另一種情感:無奈。我許多次拿著自己的作品向年輕人征求意見時,很難聽到直率地分析與批評,我只能從細微的詞語變化去揣摸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往往徒生無奈。反過來說,當教授遇到過激而又中肯的批評時,也會產生羞怯;學生在聽到近于輕視的教訓后,也可以產生出無奈。
    網絡是一個任人游嬉的海洋。不管你是教授、大師,還是學生、工人,都在旡拘無束地侃侃而談,據理力爭。在這里,“知識面前人人平等”,在這里,對話獲得了最大的廣度與深度。別說你是林散之、沙孟海,就是王義之、米芾,也得接受指教和批評。教授在這里獲得了真知,學生在這里得到教益,皆大歡喜。因為戴著面具,人們不會因自己的地位而滋生另一種消極的情感刺激。在人們尚有社會地位、職業、職稱的差別時,假面舞會只能這樣跳下去。
    結論難道只有這一個?
    一旦我們摘掉面具,我們將會面臨什么遭遇?
    我們將會在雙方的情感障礙前,中止對話,木然相向,“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也。
    反過來說,如果知識的交流離開知識的主體,這種知識就是紙面知識,正所謂 “紙上得來終覺淺”,經驗與知識在與主體的結合中,才具有活的生命,才富有針對性和深刻性。絕大多數情況下,話語有了主體背景的支持,才能獲得特有的豐富性和力度。正如別人說我作品好,不同的人,我會惦量出我這種“好”的分量。話語主體的背景,引導著我去深刻地理解它潛藏的內容。我想,這是每個人所具有的常識。怎么辦?我們有沒有可能突破這種人的身份、地位、名聲的差異所帶來的情感障礙,而獲得真知?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八十年代就流行一個笑話,我們的考古學家田野工作水平,還不如洛陽的一些個盜墓賊,他們說哪里有東西,掘下去一個準。現在我們的考古隊用的“洛陽鏟”不就是從盜墓賊那里照搬過來的。這叫“盜亦有道”。
    如果我們都能明白“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真理,坦然相見,帶著自己的知識的背景去交流,去碰撞,將真正獲得知識爆炸的時代。殊不知,古今中西的圣人,往往都是在這種知識碰撞中成全的。孔夫子的一部《論語》就是他與學生們的對話;《莊子》中很多文章都是莊子與惠施這樣的朋友的論辯而成。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他們的絕大多數著作也是這種對話論辨體。這叫真正的“百家爭鳴”。在這種“爭鳴”中,老人將老當益壯,年輕人當青出于藍。所謂“代溝”,就是知識的局限性和時限性。教授、專家其實是這種知識局限性的代名詞。活到老,學到老,具有真知的學人,永遠具有謙虛的美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知識交流的最佳狀態描寫。我們期待著網絡這一天的到來。因為我們知道,假面舞會往往到最后都是要揭開面具的,不如此,不能形成真正的戲劇的高潮。
   三、網絡是一個崛起的平臺
    生活可能成為游戲,但游戲并非生活的全部。我們在自由的天空下呼吸,在知識的海洋里游弋,我們因之不會厭倦,是因為我們潛藏著生活的另一個目標,積累與奮進。
    我當了三十多年的編輯,我閱讀過數不清的來稿,但是,當我打開互聯網的時候,我才發現,你面對的真的是不可計數的妙文與奇才。近二十年來,我們組織了無數的展覽,選拔了無數的書法、篆刻的好手。但是,沒有選拔出來的人才數量是絕對大于已經選拔出來的!
    換一個角度看,我作為一個作者,不斷地向展覽投稿,因各種原因沒有入選。這種落選情結主要是糾纏在看不見怎么落選的過程。正像我在黑暗中游泳,只有一只手臂的距離我就抓住了岸邊的巖石時,我看不見而沉落下去了。也許,人的一生就在這種交臂之間失落了機遇。而徒然遺下一肚子怨言而去。
    現在,網絡幾乎要改變這一切。看不見的網絡之手,似乎使一切都具有了透明感。我貼一張作品,大家跟了許多貼子,別人也貼了一張作品,大家又跟了許多貼子,心中的天平難道不會在這種比較中惦出自己的份量。
    不過,網絡還沒有完全改變這一切。人們似乎永遠在相對中存在著。而難以找到一個稍微絕對的標尺,去量出自己絕對的高度。因為,我們戴著面具,我們面臨著的全是浮動的標尺。我好到什么程度了,我壞到什么地步了?又似乎在黑暗中模索。
    幾天前,我在一次偶然的“新作點評”中,根據我的經驗,認為這件作品已具有“獲獎”的水平時,這個作者馬上跟了一貼,表現出一種發現似的驚喜,如同在黑暗中突然抓住了岸邊的石頭。如果我這句話是戴著面具說的,一切又會是另一種效果。當然,我在明處,那個作者還在暗處,我還看不清這個戴著面具的網友到底是誰,我在擔心,這樣優秀的人才又可能失之交臂。我在想,揭下面具多好啊!作為一個編輯,我的喜悅是建立在這種發現之中的。
    多年的網友們,似乎已經非常熟悉。但是,畢竟有些霧里看花。網友的數量在與日俱增,多媒體必然取代單一媒體的時代就要到來,讓我們的網絡成為一個展示的平臺,這個比任何展覽會更巨大、更客觀、更透明的平臺,必將獲得藝術競爭中最大限度的公正與公平。
    我并不主張大家立刻摘下面具,終止這場假面舞會。我是在思考,如何讓我們把這場游戲推向一個更高的臺階,去實現許許多多年輕人與生俱來的藝術之夢!

                       2003年5月13日于松竹草堂
2#
發表于 2003-5-13 21:45:5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我們與先生一道努力!
3#
發表于 2003-5-13 22:00:2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先生的妙思怎么這么多
4#
發表于 2003-5-13 22:21:59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支持,建議每個人憑身份證申請注冊用戶。都用真名上網,那樣也不會再鬧出“真牛子,假牛子”的風波了。更不會有假主席來搗亂了。
5#
發表于 2003-5-14 00:22:3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智者善思,《網絡=假面舞會?》真好。希望網絡這片天空、這片海洋、這個平臺,能讓大家心對心的交流,面對面的碰撞,讓藝術來得更純粹些吧!劉先生,謝謝你的文章給我們以思考。


















6#
發表于 2003-5-14 08:58:53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我和愿意用我真名!
劉先生這些話  真是很親切
7#
發表于 2003-5-14 10:46:3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真懇摯切 ,圓融自我。
8#
發表于 2003-5-14 13:55:0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于生活中發現至美。
9#
發表于 2003-5-14 18:47:25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劉先生行文精彩透徹,可見感悟很深:-)
然網絡之所以風靡,并滲透各階層,我想是有其自身的體系與特點的!
如果都用真名上來,這又與在網下的報刊上發表言論有何差異呢?~
來這兒更多的是是釋放心情的。當然,多年的網友也可成為好朋友,貴在適意。人們
不正是渴求一方自由的天空嗎?這兒來去如閑云,長風萬里,其樂何如~~~~

10#
發表于 2003-5-14 23:56:14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網絡=假面舞會?

[這個貼子最后由一品在 2003/05/15 00:02am 第 3 次編輯]

別部司馬   頭銜: 論壇版主
--------------------------------------------------------------------------------
      正如劉老師所言————網友的數量在與日俱增,多媒體必然取代單一媒體的時代就要到來。書法的戰國時代也即將到來,多渠道多媒體舉辦展覽必將打破以前由國家或書協來操辦展覽的單一局面,流行書風的操作成功是一個先例。大家的思維也在變化,官本位的協會壟斷行為隨著時代的前進,機構的改革將被打破。
   以前參加協會是許多朋友的夢想,可是參加協會又能如何?是因為那一張證件代表著一種地位?身份?資本?不知道。現在從全國到地方,協會在嚴重貶值,會員的認可成了一種交易,以自己掌握的權利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走穴的瘋狂令人嘆為觀止,平時敬重的名家見錢眼開,在外地也不是平時的潤格,只要給錢差不多就寫,須臾掃盡數千張,點銀子走人,也不管書作質量有多差,真是斯文掃地。
    每逢各級展覽,各地都有許多人在打聽書協評委的名單,以講學為由拉關系走門子爭取獲大獎,出名,然后自己再到小地方去以這些資本換錢。這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拉關系———出名----掙錢-----再拉關系-----出大名-----要地位-----再掙錢。以前有一個笑話
   
   一書畫家到某地走穴,給朋友發了一個電報------錢多,人傻,快來。
   書法價格不如畫,很大一個原因是自貶身價。
    話題扯遠了,如何將中國書法在線這個網絡變成為眾多網友展示的平臺,使這個平臺比任何展覽會更巨大、更客觀、更透明,是劉老師及眾多網友面臨的問題,我想,事在人為,只要關心中國書法在線的友人群策群力,相信中國書法在線這個平臺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公正與公平, 中國書法在線會為中國書法的發展起到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

----------------------------------------

    司馬先生說得好,同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7:37 , Processed in 0.6630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