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73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成)《學界名家書法談》韓文本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5-1-24 10:4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界名家書法談》韓文本序

                                                             劉正成

    崔光烈先生曾征求我的意見,問我能不能允許他把十年前出的這本書譯成韓文,我說這是好事,現在又約我寫一篇譯本序,我就借此把這件好事的“好”處說幾句。
    中國和韓國,從久遠的的歷史傳統來看,始終是友好的鄰國。這筆歷史遺產最大的見證是什么呢?不是政治、不是經濟、而是文化。中、韓兩國文化有許多共同的特證,從道德到文章,即從文化觀念到文化藝術,有許多趨同處。正是這些文化特征的趨同之處,形成了今天稱之謂的“東方文化”或“東方文明”。由中國、韓國,當然也包括東亞各國共同創造和發展的這個“東方文化”、“東方文明”在歷史上曾長時期處于世界文明的制高點上。百年以來,世界歷史的巨變,“東方文化”、“東方文明”倏然衰落,演變而至于一種非常的弱勢地位。尤其到了今天,經濟全球化的迅猛趨勢,使我們猛然驚醒于這種有可能被“西方文比”、“西方文明”所淹沒、同化的的危機。我們并非要愚瞞地排斥西方,我們要學習先進的西方,但不等于要取消東方,讓東方也變成西方。我們學習西方的目的,即在于東方的崛起,與西方并存,創造更加燦爛的世界文明。從中、韓建交前后開始的現代書法藝術交流,巳經十幾年了,這正是兩國書法藝術家們對繼承和發展“東方文化”、“東方文明”的共識和行動。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崔光烈先生繞道臺灣、香港來到北京時,我們一見如故。那時,他的中文口語水平遠不如現在,但他拿起筆來寫時,我們的一切心理和文比的障礙就煙消云散了!這就是文化---書法的魁力!從此,中、韓兩國現代書法交流話動迅疾發展,愈演愈烈,并將形成了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熱點時期而載入史冊。翻譯中國同行的文章、在韓國出版中國同行的言論、著作,正是中、韓兩國文化、書法交流的題中應有之義,它的指歸,即在于共同促進和發展東方文化、東方文明。這種好事,崔先生謀于前,我又何樂而不隨其后呢?
    如前所說,中、韓兩國書法藝術交流己愈演愈烈,從書法家互訪、作品交流展、派遣留學生、舉辦學術討論,已經獲得了許多帶有共同特征的成果和進步,當然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帶有共同特證的弊端與弱勢。當書法從實用與藝術并用的“雙軌制”演變為純藝術的“單軌制”以后,書法適應展廳效果在視覺形式方面獲得空前發展,書法家的這種藝術自覺促成了藝術追求的單純化和精熟化,從而也促成了書法家知識結構和社會話切的單一化與片面化?!皶帷碑a生了一個熱點群體“圈子”,這個“圈子”既促進了上述書法的專業化,同時也構成了一種人群“封閉”?,F代書法藝術似乎在一種“自戀”狀態中褪化成藝術作坊中工匠的制作,它距離傳統巳越來越遠,它的發展有可能又揚棄了它的另一種精華與精神所在。我個人和許多同道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已經明顯感到這種潛伏的危機。于是,我們利用《中國書法》雜志的影響力,邀約了中國首都文化藝術界的代表人物和權威人士,坐而論道,共商書藝。這個論道分學科舉行,計有六次:古文字學家、哲學家、美術史論家、古書畫鑒定家、文學家、藝術家。十年巳過,當時情景仍記憶猶新。與會者,皆該學科之頂級人物,不過,有好幾位耆宿已作古人,如朱家晉、劉九庵、胡厚宣、汪曾祺、李準、唐達成、張志民、管樺、吳祖光者,令人嘆息而感星空浩淼星光稀微!“一者不知,儒者之恥?!钡裘?,多稱通人。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證與傳統,雖西方近代學科分列之法傳諸東方而不泯。凡執筆而有書法興趣與天份者,其書與論必有可觀處,上述座談會內容分別在1994年《中國書法》雜志發表、并由榮寶齋出版社駱芄艽女士策劃編輯單行出版后,引起激烈反響足以為證。十年之后的今天,喧囂的中國書壇也許早已淡而忘之,卻被韓國書壇的有識之士再度提起,又足以見其影響力之巨。韓國與中國似,書法在書法圈中自生自滅,近親繁殖,其敝端應與中國同。書法展覽竟管熱火朝天,書法創作主體---書法家隊伍的急劇擴大和書法家社會來源與知識結構的質量下降,使書法藝術的文化價值呈現危機。書法多方面的藝術價值取向被消解,而使書法最終有可能從本質上歸宗于美術。我想,韓國書法家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美術協會分裂出來,或許也有這樣的危機意識吧?這本書倘能翻譯而與韓國書家見面,引起上述問題的討論,這就很有價值了。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的一些書法論著多賴韓國同道的賞識與幫助,得以先后通過《月刊書藝》等傳媒與研討會在韓國書界傳播,我希望更多地與韓國書法家們交流,使許多問題求正于韓國同道,以利自己認識水平的提高。此次《學界名家書法談》譯本在韓國問世,使我得以又有機會與韓國各位方家求教,庶幾進一步把中國學者十年前的討論在韓國延續,則又是進一步的收獲了!在這里,我要顛倒《后漢書》中劉秀的一句成語來借用: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韓國在中國的東邊,古又稱東國---韓國能夠借用中國的經驗,韓國書藝大成于今世必矣!
    借此,請允許我感謝此書的譯者和出版者,并向廣大讀者致意!是為序。
                                          
                                              甲申臘月中浣草于松竹梅花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4:41 , Processed in 0.2415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