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卻奇崛 王鏞銘硯展的三個意義 劉正成
225937xoi9yojdorz8lb6r.jpg (125.02 KB, 下載次數: 49)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1 上傳
一、書法藝術當代性的完美體現。生活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生活化,是當代世界藝術的先鋒潮流,卻也是中國傳統寫意文人藝術的靈魂。唯有不同的是,古人是在書齋里自弄自玩,最多三五知友品茗鑒賞,銘硯展的展品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來,古人幽處更單純而天然,今人匯眾更輝煌而分享!
二、承前繼后,點石成金。王鏞繼高鳳翰、吳昌碩系統性銘硯后有三,不僅把歷史鏈條連結起來,且有過之而不及。王鏞先生創造了精美的藝術珍品,以自己的藝術生命鑄造成中國藝術的歷史。
三、游于藝,必有方。今天書家寫字用商品墨汁,倒在盤里碗里盆里桶里,大吼幾聲墨汁飛濺便成了。沒有幾個人仔細看一看硯臺的石質,玩味一下硯臺的雕飾。昨天,千百雙眼睛死盯著它,巴不得要把展柜里的硯石要看穿!
mmexport1506217690916.jpg (65.53 KB, 下載次數: 45)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0 上傳
mmexport1506217684049.jpg (40.82 K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0 上傳
沒有筆的創造史和紙的創造史,便沒有書畫藝術史;同樣,沒有墨和墨硯的文房用具創造史,沒有日夕為硯的使用、玩味、鐫銘的傳統,文人藝術生命就少了許多詩意的情懷。所謂藝術的工匠精神,很大程度上反映他對工具的生命性情懷與感知,這也是多年來我在藝術創造中對筆和紙人不倦甚至苛刻挑剔的追尋體驗。
mmexport1506315963884.jpg (675.92 KB, 下載次數: 57)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0 上傳
mmexport1506315959727.jpg (437.22 KB, 下載次數: 50)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0 上傳
再次向老朋友的藝術豐收而點贊!
043.jpg (157.57 K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3 上傳
EK4A0875.jpg (76.88 KB, 下載次數: 45)
下載附件
2017-9-25 13:13 上傳
附言:王鏞夫人李小芳,號菱花堂主,昨日看此菱花硯銘,方知藝術家為誰所專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