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與戈識之燕系戈
孫人杰
自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至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秦滅燕。燕歷42代君主,800多年歷史。
在戰國七雄中,燕是實力較為弱小的國家,但也有過樂毅聯合秦、趙、韓、衛五國之軍伐齊,攻占齊國70余城,幾乎滅齊的輝煌。亦有過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故事。
燕國銅器銘文不多,禮器銘文尤為罕見,而燕國出土的兵器銘文,數量堪稱列國之冠。其中燕君監造的戈為數最多,對于研究戰國燕文字有重要意義。
燕戈在形制上獨具特色,胡上有波狀孑刺(如圖1)。
1未標題-1.jpg (48.55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5 上傳
另外,監制者為燕國君主,這與戰國時期其他國家制戈比較也是十分獨特的。
在燕戈中有明確燕君名的有六位:燕侯 6件,燕侯脮2件、燕王(侯)職24件、燕王(侯)戎人8件、燕王 11件、燕王喜11件。
以上均見于《殷周金文集成》一書收錄的燕戈為例。
“燕”字,古作“郾”字。燕戈銘文格式含以下四個部分:燕君名、制作或授予的動詞、(乍、 )、戈的配屬對象、戈名。燕系戈銘有鑄、刻兩種。
試析有明確燕君名的六人:
(一)燕侯 戈(圖2)
2未命名20.jpg (248.66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6 上傳
2未命名fg.jpg (252.03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6 上傳
(二)燕侯脮戈(圖3)
3未命名14.jpg (272.42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6 上傳
(三)燕侯職戈(圖4)
3未命名18.jpg (173.63 KB, 下載次數: 40)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7 上傳
4未命名2.jpg (294.87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8 上傳
4未命名13.jpg (264.91 K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8 上傳
(四)燕王戎人戈(圖5)
5未命名3.jpg (338.45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8 上傳
5未命名12.jpg (196.11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9 上傳
(五)燕王 戈(圖6)
6未命名5.jpg (293.91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9 上傳
6未命名9.jpg (325.62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2017-9-15 10:09 上傳
(六)燕王喜戈(圖7)
7未命名1.jpg (356.67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2017-9-15 10:10 上傳
7未命名7.jpg (313.06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2017-9-15 10:10 上傳
其中,燕侯 戈,一為刻款,一為鑄款。刻款為“郾侯 乍右軍鉘”,筆畫方直勁挺。鑄款為“郾侯 帀萃鉘”,帀、鉘二字有圓轉用筆。
燕侯脮戈,二件皆為鑄款,為“郾侯脮乍帀萃鍨鉘”。
燕王職戈,一為刻款:“郾侯職 帀萃鋸”,一為刻款:“郾王戠乍萃鋸”。
燕王戎人戈,二款皆為“郾王戎人乍 萃鋸”。
燕王 戈,二款一為:“郾王 乍巨 鋸”,一為:“郾王 萃鋸”。
燕王喜戈,二款一為“郾王喜 巨 鋸”,一為“郾王喜 鋸”。
通觀以上六位燕君戈銘,我們可以看出,燕系文字比較穩定,前后期變化不大。刻鑄銘文風格相近,不一一分析亦明其事了。
由于國力較弱,歷代燕君分外重視兵器制造,必競“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許,這可以作為古時候強軍政治的一個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