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墨寫新文學---歐陽江河于明泉書法展有感
劉正成
mmexport1500349267009.jpg (594.3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一百年前,我們的前輩文學家如錢玄同、胡適之、瞿秋白,也包括魯迅先生在內,均認為“漢字不滅,中國不興”。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取消漢字這個攔路虎,走漢字拼音化的道路。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國走在現代化的文化崛起的路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扮演了主角,我們當代最優秀的作家與書法家們聚集在這里,參加了這個“墨寫新文學”的書法展,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一個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歷史見證!
這是從歷史的縱向視角來看的結論。如果從歷史的橫向視角來看,這個展覽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性“書法熱”中,讓書法從“墨”走向“翰”的標志性事件。我的老朋友魏明倫說過,今天的書法是“有墨無翰”的時代。而我的說法是今天的書法似乎在回歸印刷術發明以前的“抄書人”時代,即抄寫唐詩宋詞文本的時代。書法藝術的文化缺失,是當代書法發展的短板。我曾在中國考古所成立五十周年的一個國際考古學會議上,就當代書法現狀做介紹時開了一個玩笑:如果在五百年或一千年后你們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一堆今天的書法遺存的話,看見全都書寫的是唐詩宋詞,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是唐、宋時代的文物,而恰恰就是二十世記末、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書法的斷代史特征!兩位詩人在這里抄寫自己的詩文,或者是抄寫同時代人的詩文,這不是“抄書人”的匠藝,而是表現我們這個時代的具有文獻意義的藝術!這是為了我們這個藝術時代所做的一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書法展覽。
在這里我還深有感觸的是,這是一個文學與書法的高水平的跨界性藝術展覽。當今的中國,由于傳統文化的魅力所致,各行各業人士,從少年兒童到革命老干部,從工人農民到演藝界明星,都紛紛拿起毛筆投入到當代書法熱潮中來,尤其是名人名星書法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書法藝術審美標準的紊亂。如果某項藝術沒有門坎就無所謂跨,那就是混。某些名星書法的藝術質量很低而價格價值超高,這雖然是無可厚非的文化市場現象,但必須看到,只有跨越具有幾千年歷史結累的高門坎,像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蘇東坡的《寒食詩》一樣,它才具有真正的崇高的書法意義。書法作品從美術館回到文學館,這是當代書法向文化的回歸!一位是以詩名世的書法家,一位是以書名世的詩人,他們聯袂舉辦的這個跨界藝術展覽,具有文學與書法的雙重意義,這是一桌當代文學與書法審美的盛宴!
歐陽江河書法作品
mmexport1500349228296.jpg (325.85 KB, 下載次數: 38)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32638.jpg (350.06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37058.jpg (494.03 KB, 下載次數: 41)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41749.jpg (768.96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于明詮書法作品
mmexport1500349248601.jpg (1.12 MB, 下載次數: 39)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54334.jpg (229.76 KB, 下載次數: 42)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58605.jpg (267.54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mmexport1500349262819.jpg (249.94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2017-7-18 11:45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