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7月9日上午10時,鐘國康“印回大唐”詩、書、畫、篆刻現場創(chuàng)作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賈平凹藝術館隆重舉行。與傳統(tǒng)意義的書畫展不同,此次展覽90件作品由藝術家鐘國康現場創(chuàng)作完成,參觀者可近距離的體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
鐘國康是我國著名的篆刻書法藝術家,長期在深圳生活與工作。他和著名作家、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先生是多年好友,賈平凹曾回憶道,“他凹目翹鼻,胡子稀疏,頭發(fā)長,卷而油膩。老是穿黑衣。似乎背有點駝,前襟顯長,后襟短促,一條線繩從領口拉掛在腰間,他說有這條線繩就生動了,其實拴著一個手機。行走飄忽,有鬼氣。他是位書家,用筆在宣紙上寫字,用刀在印石上刻字。我看著他,總想:這是個什么人呀,可能前世是鐘馗,今世才一身鬼氣,又邪而正,正而大嗎,或許是關公門下吧,玩的是小刀,使的卻是大刀的氣勢?”
在活動現場賈平凹先生致辭,他說到:鐘國康先生在中國的書畫界、印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尤其在嶺南很多人專門收集他的作品,囤積他的刻石,他有很多不同于一般藝術家的氣質,他的作品野、怪、狂、奇,充滿了原生態(tài)的元素,有極強的感染力。同時他能把書畫的東西表現在他的印刻上,又把他的印刻方面的刀法表現在他的書法表演上,這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
此次展覽是由鐘國康先生一邊創(chuàng)作,工作人員一邊現場布展,不少書法、篆刻愛好者與收藏家紛紛與鐘國康互動交流,觀看現場創(chuàng)作,有的觀眾甚至提出收藏現場作品。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作品一起展覽,讓觀眾了解到:藝術家的激情與技藝是如何巧妙地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中。
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館長木南講到,傳統(tǒng)意義的書畫展覽,基本上由藝術家本人提前數年在自己的工作室完成,然后選精品展出。觀眾只能在展館參觀作品,很少有機會與藝術家本人現場交流,更沒機會親眼看到這些作品是在怎樣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過程的愉悅性與分享性無法現場展現。西安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開風氣之新,從人文的角度拓寬藝術的邊界,把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書齋“搬”到展覽館,舉辦了鐘國康藝術現場創(chuàng)作展,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新的“藝術激情”視覺“接口”。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自我愉悅與陶醉的過程,本身具備可讀性。同時考慮到鐘國康性格豪爽、膽大藝高,有人來瘋的特質,敢于“暴露”藝術創(chuàng)作的神秘感。而且身體好,能現場完成繁重的創(chuàng)作任務,因此就搞了這次嘗試。
此次鐘國康詩、書、畫、篆刻現場創(chuàng)作展以“印回大唐”主題,現場創(chuàng)作的藝術實踐持續(xù)三天(7月9日至11日),預計創(chuàng)作展示90件作品。整個藝術展覽展期為兩個月,9月9日結束。鐘國康除現場創(chuàng)作外,還為賈平凹老師篆刻一方“賈平凹印”。(中國網陜西報道 記者王瑋 師小杰 馮娜 來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