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正成小說八題
李廷華
340728197494369501.jpg (248.51 K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2016-5-12 10:11 上傳
興酣落筆搖五岳
——讀《懷素自敘》
自道家門寄醉僧,遺人偷笑況誰人。
得書我久思蜀水,聯裾君還憶碑林?
紙貴京華仍布褐,聲隆纓簪若輕塵。
醉如狂解今誰說,夫子原來未染酲。
《懷素自敘》是劉正成發表最早的一篇小說,是他的家門自道,是他的理想,關于生活、藝術和世相環境的理想。比起他以后的小說,《懷素自敘》或許沒有那樣多渾茫、深遂、甚而復雜艱澀的人生閱歷感慨,它的形態表現是這樣明朗、勁爽和凌厲。這里是懷素,是顏真卿,也是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他們所代表的時代。
《懷素自敘》是從顏真卿寫起的。顏真卿何許人也?小說開始的唐代宗大歷二十年(公元777年),距安史之亂的平息已經過了十幾年。作為中興名臣的顏真卿,已經從平原太守做了戶部尚書。在當朝的文武重臣之中勛業聲名出其右者屈指可數。在顏真卿以后的歲月中,他遭逢的依然是殘酷的現實,承載的仍然是沉重的責任。作為書法家,那應該算是這位“許身稷與契”的道德理想主義者對人生快樂的深情一顧;盡管這一顧也表現得那樣莊重和渾樸,那樣認真和執著。就因為有這樣的顏真卿、這樣巍如山岳,又虛懷若谷的顏真卿,在他的時代里,也才可能產生那樣狂放不羈、而又藝通天人的懷素。顏真卿的聲望和造詣,可以出任“書法家協會主席”而無愧吧?如同這個人盡忠國家的素志丹心永不改變,他對藝術真諦的追求也遠遠地超越了身分名位之念。他和懷素的交游,也超越了公卿布衣之間的天然鴻溝。因為他曾經讀到過李太白的《懷素上人草書歌》,隨詩仙妙筆而神馳心游,他難道還需要這年輕和尚夤緣高求?他難道不希圖培植羽翼以彰其私?“果如李太白所言,我就真算尋到一個同道了,當今書壇,正需要這樣的年輕人來把那些陳腐的東西沖一沖啊!”這就是顏真卿,位極人臣而又虛懷若谷的巨擘!
《懷素自敘》中對此僧之狂曾多有描述,“我和尚見天子都不拜,你們這些老爺為啥子偏要我吐壽字”!“將桌上那個盛湯的碗倒干,自己拿酒壺斟滿一大碗灑,一仰脖,喝一個罄凈?!睉阉氐木烁?、詩人錢起的名句“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是懷素精神的真實寫照。懷素草書和李太白歌行,是盛唐文化中浪漫主義的輝煌風景。
《自敘》發表至今已經十六年,劉正成寫這篇小說時剛剛三十出頭?!八娜藥汀笨迮_之后的中國文壇,正充溢著一股勵揚奮發之氣,劉正成從一個貧寒家庭子弟,經歷過失學而勵志向學,經歷過在紡織廠當工人而鐘情于文藝。當其時,雖位居寒微,卻正有一股“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銳氣,那懷素之狂,那對于“藝術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主義的憧憬,在他的筆端流溢得這樣淋漓盡致?!皯阉孛蛧姵鲆豢诰茪?,雙腿又重新站得穩穩地,深陷的小眼睛目光霍霍,直盯著素屏,令人生畏。說時遲,那時快,懷素右手一抖。那支筆如驚蛇出洞,又如風卷殘云,誰也沒有看清那屏風上是怎樣掃出兩行狂草來”。這是寫生,這是潑彩,這是懷素的精神定格,這是作者的心路歷程。在《地獄變相圖》全書中,作為首篇的《懷素自敘》,充溢出一個三十多歲壯年的自信。恰恰又籍托著一個時代的自信。啟功先生在其詩集自敘中曾云:“唐詩是嚷出來的”。我想說,劉正成的《懷素自敘》是嚷出來的。我第一次讀到這篇小說時,不禁會心而笑。如今我再讀這篇小說如同觀照正成這些年的道路,仿佛相視而笑了。今天的笑或許有了更多的內容,但當年那“氣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州”的氣慨又是多么令人難以釋懷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