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6831|回復(fù):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都商報:劉正興彩筆描繪成都的美麗鄉(xiāng)村(12月20日大周末特別報道)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4-12-22 09:52:0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藝名家成都氣質(zhì)
2014年12月20日     成都商報
劉正興:彩筆描繪成都的美麗鄉(xiāng)村





  最新一期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題是“想象之外的成都”,撰寫者開宗明義———讓他們對成都更感興趣的是這座城市的文化支撐力量。成都建城兩千多年來,沒換過名字,沒挪過位置,文化上的自信可以想見。

  但成都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兼收并蓄,讓不同文化在這里都能找到立身之處。這種多元文化也讓成都人的精神世界格外豐富,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性格和精神氣質(zhì),并由此展現(xiàn)出內(nèi)涵豐富的城市氣質(zhì)。

  阿來在聊天時曾談到,問你愛居住的城市嗎?大家會說愛,但問愛這個城市什么?可能就不知道了。阿來愛成都是很具體的,比如他專門給成都的花花草草寫了一本書,比如他默默幫成都社區(qū)文化建設(shè)籌集資金……

  所以,談城市文化、城市氣質(zhì)時,最好去看看在這個城市生活,或者從這個城市走出去的文藝名家。一年將逝,一年又至,這些文藝名家又將開始新的“書寫”,或是筆,或是譜,或是樂。不管怎樣,他們“書寫”成都,也成為這個城市文化的一個符號。

  古韻
  敖昌群:
  “成都之門”串起歷史

  “雨,又濕錦官城。城中芙蓉又幾重?還是當(dāng)年武侯風(fēng),一片癡情在蜀中……”詩情畫意的歌詞,小橋流水般的細膩,《夢芙蓉》就是這樣任性地贊美成都市花。今晚,成都嬌子音樂廳將舉辦一場惠民新春音樂會“成都之門”。以著名作曲家敖昌群為主的創(chuàng)作團隊創(chuàng)作的《成都懷古》《寬窄巷子》《夢芙蓉》《美麗新天府》等15首原創(chuàng)歌曲,追尋城門和城市的變遷,包含熾熱情懷歌頌家鄉(xiāng)。昨日敖昌群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重啟歲月之門,通過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喚起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懷念,引起人們的歲月情懷,從而引領(lǐng)人們邁向嶄新的成都。”

  東門有《賽龍舟,爭上游》《我是錦江一條魚》《串串香》《農(nóng)家樂》;南門有《鞠躬盡瘁》《夢芙蓉》《美麗新天府》;西門則有《太陽出來》《春水歡歌》《寬窄巷子》《杜甫在成都》;北門還有《壯士出川》……用一首首美麗動聽的音樂來講述成都的東南西北門,如同詩句一般曼妙動人。

  “我是老成都,長期以來,成都人對‘門’這個概念非常熟悉和依賴。過去是一種地域劃分,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是一種文化的體現(xiàn)。成都人都習(xí)慣說:‘你住在哪兒呢?’‘我住在東門上’,一說大家都非常了解。”敖昌群想通過這四個“門”的概念,把成都三千年的歷史串起來。“城門是成都的標志和象征,見證了城市的發(fā)展與巨大變遷。通過特色的人文歷史景觀來歌唱我們的城市,表達我們對它的依戀和情感,正是這場音樂會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靈魂。”

  尤其是寫北門的那首《壯士出川》,讓敖昌群最有感悟。“在我的家族中,就有一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參戰(zhàn)的長輩,他在戰(zhàn)爭中受了傷,腿一直不好。因此我在創(chuàng)作《壯士出川》的時候心中飽含感情,自己都常常被它打動。”

  不懈
  馬識途:
  百歲之年辦義展出新書

  成都指揮街上,有一個老干部住宅院,這是一個有故事的院子,馬識途先生在這里一住數(shù)十年,如今已是百歲高壽老人。

  作為文化大家,馬老具有成都人的勤奮,這一點從練習(xí)書法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馬老回憶說,小時候每天的功課,第一是讀古書,第二就是寫字。對于書法,馬識途從來沒有放棄過,堅持了一輩子,直到今天,他每天的生活還是讀書、寫字。今年1月,馬識途在四川博物院舉行了百歲書法義展,賣出23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以資助貧困學(xué)子。此外,他一直活躍在文壇,作品不斷。就在今年8月,他的新書《百歲拾憶》在成都首發(fā)。書中,馬識途回憶了童年往事、初戀情愫和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將百年的經(jīng)歷、所見、所思變成文字,留下一本沉浮滄海文字回憶錄。

  優(yōu)雅
  流沙河:
  回憶成都那一座文化橋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80后一代熟悉成都著名學(xué)者流沙河,大多數(shù)是通過這首被選入中學(xué)課本的詩《理想》。

  今年83歲的流沙河依然筆耕不輟,花大量的時間專注于古典文學(xué)、古文字的研究,新作屢屢引來公眾關(guān)注,相繼出版了《流沙河詩話》、《白魚解字》、《詩經(jīng)現(xiàn)場》、《流沙河詩話》、《莊子現(xiàn)代版》、《莊子閑吹》……他不僅關(guān)注傳統(tǒng)文化,也關(guān)注著成都的文化建設(shè)。前不久,他和魏明倫、李致等5位文化名人聯(lián)名寫信,強烈呼吁保護成都歷史建筑。

  在成都市的沙河上游,有一座特殊的青石橋,被稱為中國第一座詩歌橋,橋欄內(nèi)外兩面雕刻著55位成都本土代表詩人的55首詩歌作品以及大量的書畫作品。而橋上的“詩歌橋”三個字便是流沙河題下的,流沙河說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他就曾在這條河里游過泳。

  生態(tài)
  阿來:
  記錄城市草木的故事

  成都人熱愛自然,一到周末就喜歡往城外跑,而阿來從來就不是一個“宅在書齋里的作家”,他喜歡走進大自然,熱愛植物,投身公益。

  前幾年,阿來出版了一本關(guān)于成都的書《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他的足跡遍布浣花溪公園、望江樓、塔子山、牡丹園、杜甫草堂等地,“詩經(jīng)開始,人們就在歌唱各種各樣的植物。歷代文人墨客來來去去,也在成都留下不少對花木的題詠。因而,草木是城市記憶的載體之一,是尋找一座城市文化與歷史的切口。”

  阿來像其他成都人一樣熱心公益,汶川地震之后,他第一時間宣布捐款,這些年來也一直堅持做公益。阿來是“ 成都公和社區(qū)發(fā)展基金會”的理事,這個基金意在為繁榮和發(fā)展社區(qū)文化建設(shè)和教育事業(yè)提供資助。

  1996年,阿來從阿壩來到成都工作和生活,“我喜歡這個城市,是因為現(xiàn)在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一些人,和過去生活在這個城市,書寫并表達了這個城市的那些人。因為這些書寫,這個城市才具有了審美上的價值。是的,喜歡這個城市是因為它的文化,因為這個城市有文化的歷史。”

  多彩
  劉正興:
  彩筆描繪成都的美麗鄉(xiāng)村


  作為成都市美協(xié)主席,一個有著豐富從藝經(jīng)驗的職業(yè)畫家,感悟成都、感悟四川、描繪大美成都自然是劉正興多年在藝壇行走的本真想法。

  劉正興剛聯(lián)袂評書藝術(shù)家李伯清在四川漢源縣馬坪村舉辦“山坳上的畫展”,20幅畫作與20幅李伯清的作品相得益彰。劉正興的畫作內(nèi)容多取材當(dāng)?shù)貕衙赖淖匀伙L(fēng)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劉正興連續(xù)幾年走遍了成都的美麗鄉(xiāng)村,他非常喜歡的是大邑縣與邛崍交接的那篇山水風(fēng)景,風(fēng)景美、馬路寬敞、變化很大。“我以前畫了很多純粹的山水,去云南、去湘西、去貴州,但我還是喜歡描繪我們生活的成都,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成都的風(fēng)光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彩,我開始借用油畫的表現(xiàn)形式,以斑斕的色彩來描繪成都的鄉(xiāng)村山水。”

  自信
  廖昌永:
  通過歌曲回憶這個城市

  作為成都人,廖昌永獲得了享譽世界的成績,也展示了成都的自信。只要有機會宣傳成都,他都會不遺余力。早在幾年前,他就參與錄制了《律動成都2011》專輯。他說:“成都是我的老家,很美好,很溫暖。我希望能有一首歌,讓聽到的人無論去過成都,都能感受到成都的美麗。”

  近日,廖昌永更是為“成都之門”大型交響音樂會特意錄制了新歌《成都懷古》。“千古成都,多少風(fēng)流,讓我走一走你的小巷口,念著你的名字,醉倒在黃昏后……”在廖昌永心中,這個名字,就是故鄉(xiāng)成都。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抽身回蓉參加,所以廖昌永在凌晨2點半錄制完這首歌。

  在廖昌永心中,一個城市應(yīng)該有回憶,“這個創(chuàng)意非常好,通過一首首歌曲,集體回憶這個城市所帶給大家的一切。”作為一名老成都,廖昌永感慨道:“這座城市將陪伴我們一生。但如果光用‘休閑之都’來定位,還不夠全面,成都所帶給大家的除了生活、美食之外,更多的應(yīng)該推廣文化上的建設(shè),加大文化底蘊上的宣傳。”

  親切
  楊紅櫻:
  毫無保留地?zé)釔酆⒆?br />

  在楊紅櫻的身上,你能看到一個成都人的赤子之心,她毫無保留地?zé)釔酆⒆印H袊暮⒆釉谇楦猩虾蜅罴t櫻沒有距離,她的童書銷量已經(jīng)超過7000萬冊。

  “我是成都人,書的背景就在成都。”這是楊紅櫻常說的話,《淘氣包馬小跳》中的馬小跳其實就是楊紅櫻30多年前教書時,班上的一個真實人物;《笑貓日記》里的翠湖公園,就是成都的人民公園,里面描寫的人工湖、梅園、拱橋和假山如今都在。

  30年的創(chuàng)作之路,楊紅櫻倍感幸福。她說,從19歲開始創(chuàng)作至今,在她作品的正能量的影響下,一波波小讀者健康快樂地成長。她最大的幸福就是聽到長大后的讀者告訴自己,童書中的正能量幫助了他的成長。楊紅櫻最大的心愿就是“破解童心”,還孩子一個眼中的世界,從小說《女生日記》《男生日記》為代表的“校園系列”起, 楊紅櫻開始關(guān)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們成長中的心路歷程:男孩立志做小小男子漢的決心、女孩在發(fā)育期的惶惑不安,這些描寫細膩到位,寫到了孩子們的心坎上。

  由楊紅櫻出資的“楊紅櫻兒童文學(xué)獎”近期將會啟動,這是國內(nèi)首個完全屬于兒童自己的文學(xué)獎,由“兒童寫、兒童讀、兒童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yǎng)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shù)展廳|學(xué)術(shù)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qū)|休閑社區(qū)|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7:07 , Processed in 0.7505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