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6456|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成論壇】被埋沒的秦安三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9-12-24 16:00:1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蔡一民。

1940年生于甘肅秦安。號繩檢外,潛修詩書畫印。


隴右逍遙神韻派詩人蔡一民
劉正成

二十年前,某初來隴右秦安,此李白故里也,得識書法家蔡一民先生。于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論書論畫,相談甚歡,相識恨晚!兩年后某謫貶下臺,一民先生聞之來信哀然長嘆,大有古仁人之風。一晃,二十年如白駒過隙,蔡公寄來一冊詩稿,攬之拍案而奇之:公愛王漁洋詩,其詩正有神韻之妙!

         曉風殘月別金城,樓影崚嶒樹影橫。
         身作壯游情萬里,黃河東去我西行!

王僧虔云:“神采為上。”神采者,韻之燦然也。雖然,蔡公實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之氣概!

然而,蔡公雖偶爾游走過蘇杭繁華之地,得採古圣先賢之遺韻,但終未如鄉前賢李白一樣至少得了一個供奉翰林的宮廷服務的閑職。蔡公一生換了多種工作,最早當過工人,因家庭成分不好,雖當過老師、銀行職員、藥材公司職員等,最高職務僅僅是秦安縣針織廠副廠長。所謂“家庭成分”問題,其實另一種稱謂則是乃父蔡后庵曾供職于民國政府職,祖父蔡倬和后庵公是遠近聞名的書法家,秦安蔡家可謂頗負盛名的三代書香門第。甘肅名家秦理斌先生曾有《被埋沒的大家蔡后庵》一文論其父的書藝,最近得觀其遺作,確實為甘肅近現代的書法大家。

在這里我從蔡一民先生的詩說到蔡后庵先生的書法,我完全同意秦理斌先生的一種說法“被埋沒”。后痷先生的書法尤其是楹聯作品頗有左宗棠風采,令我改變了對甘肅近古書法史的一些看法。古代甘肅出了草圣張芝,及弟張昶、其侄孫索靖,當時便有“敦煌五龍”之譽。但晉唐以后,甘肅名家便稀少了,及至明清僅熟悉前有王了望,后有王世鏜而已。近日驚見秦安三蔡一門書,令我側目。蔡倬作品少且不論,蔡后庵確實堪稱甘肅至今未有能出其右者的書法大家。其書有左宗棠的豪邁氣息,比之左書更有儒雅風韻。而蔡一民先生的書法來源于家學淵源,而更有時代特征,簡略中多姿態,與詩相生,便得文采。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當下,我在甘肅游走近二十年,方才得見秦安三蔡的真面目,堪見“被埋沒”的現狀。

蔡一民先生忽來電話,在方言口音不大清晰的情況下,他告訴發這次來一詩一書畫兩小冊,請我主要關注其詩,少談他的書畫!我喟然嘆道:難怪被埋沒,蔡家諸先生真不識時務!目前而今眼目下,別說書畫不錯的人,即使書畫是外行的文學界人均棄文學而大談書畫!何哉?競趨于利也!

秦安郭宏受我之托發來了蔡一民先生詩的電子文本,我交給侯勇編發,侯勇亦愛其書畫,將其插入詩行中,確實生動好看。郭宏先生又發來秦理斌先生寫蔡后庵的文章和圖片,以及一張蔡倬的書法,讓我感觸良多: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不顯眼,但我們是不是也要更加注重去關注?我想,有機會見到《中國書法》雜志的現任主編朱培爾先生時,我會把蔡后庵先生為紐帶的秦安三蔡給他聊一聊,把秦理斌先生的文章發表給他看一看,看他有什么看法,庶幾能不能給推介推介,也算為西部發展做點小事?所以此貼也附秦理斌先生一文。


詩酒小記

蔡一民

“日幕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疏鐘夜火寒山寺,記過吳楓第幾橋”。此王漁洋之詩也,可謂千古絕唱。

曼殊大師次韻云:“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個中情真意切,他鄉苦旅,言之盡矣。

余愛詩而自恨不才,早歲因公每去蘇杭諸地,拾詩數十首有步其前韻者一絕云:“柳送秋聲水退潮,錢塘日暮雨瀟瀟,去來多少風塵路,踏遍江南處處橋”。余學詩甚晚,寄懷于詩者聊自慰也。余亦好飲而苦無雅量也,友朋小聚稍吟其間者助其興也。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人云:有得乎山水之意,花酣也酒,鳥笑也詩。吟而復飲,飲而復吟,酒酣興濃,放浪形骸于詩酒之間,忘物忘我,忘情于世,忘乎所以,遂不知朝暮,不知日月之幾何。
詩醉也乎,酒醉也乎!



蔡一民詩書畫選刊

七言絕句
河西行四首



長城萬里壯雄關,塞上秋風帶曉寒。
絲路沉沉行更遠,一聲新雁滿祁連。



曉風殘月別金城,樓影崚嶒樹影橫。
身作壯游情萬里,黃河東去我西行。



一葉秋來暑未消,驛程西望路迢迢。
輕車正過玉關道,楊柳青青拂萬條。



風笛聲聲欲暮天,白沙捲地路漫漫。
輕車繞盡祁連道,煙樹蒼茫近酒泉。


蜀中吟四首



嶺樹云峰望接天,人家幾處遠生煙。
三千驛路嘉陵道,響遍春山即杜鵑。



臨水登山樂此身,峨眉原去凈無塵。
逢時百草承元化,啼鳥幽花處處春。



萍蹤又到錦江濱,蜀水巴山幾度身。
似海繁華觀未盡,綠蔭深淺入新津。



石徑縈回生翠蘿,參差竹樹影婆娑。
別枝杜宇聲聲去,留得青城幽更多。


江南拾詩三首



獨去危樓最上頭,漫吟清句起鄉愁。
落花飛絮和春雨,人在江南第一州。



柳送秋聲水退潮,錢塘日暮雨瀟瀟。
去來多少風塵路,踏遍江南處處橋。



明月原非照我還,姑蘇夜泊幾多帆。
曉來更向東南去,自在越吳山水間。

蕭關二首



六盤回望路漫漫,塞草秋風雁影寒。
今夜此心憐苦旅,一輪明月照蕭關。



行行客路怨風塵,渭水盈盈夢里親。
畫筆一枝春在手,南來北去自由身。

秋夜寄懷

為有因緣生感傷,思君不寐起彷徨。
真情一片寄何處,細雨秋風秋夜長。

無題

明月長堤樹影濃,素心只有此時同。
水流百轉歸何處,目斷隴山十里峰。

題汪元量


驛路三千琴罷操,水云腸斷淚如潮。
喧天鼙鼓當時事,悵別紅塵舊夢遙。



燕京義釋歲寒身,攜得琴歸路滿塵。
家國不堪回首望,廬山深處更傷神。

往事如煙

往事如煙夢一場,不堪鏡里見秋霜。
相逢似有深情在,二十年來故意長。

秋夜

生計由來歲歲艱,蕭條書卷送流年。
秋風落葉階前雨,常苦詩心夜未眠。


青島二首



一別隴山萬里游,幾經風雨幾經秋。
端來青島似仙境,高閣瓊樓連海陬。



青林碧閣似仙山,半入蔥蘢半入煙。
試問春潮何處好,湛橋恰在海云端。

謁文君井

求凰一曲傳風采,古井無波半是苔。
莫問文君壚酒處,醇香清氣滿邛崍。

隋煬帝(運河懷古二首)



波送錦帆十里長,鳳笙歌舞晏君王。
煙塵滾滾來天地,回首行宮淚數行。



晉王昔戰鼓旗張,義旅森森入建康。
玉樹后庭誰記取,錦帆過盡是雷塘。

相近

相近相親自有期,樽前切切語私時。
清秋燈火闌珊夜,楊柳枝頭月上遲。

清詩

清詩薄酒寄風流,愁緒頻添何日休。
一曲新詞無限意,閑云不雨水悠悠。

樓窗

樓窗日日滿春光,詩酒生涯似水長。
兩鬢蒼蒼君莫笑,老年身在少年場。

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始無夢,風送落花亦有情。
借酒消愁須痛飲,人間萬事一忘平。

一派東風

一派東風春又來,郊原桃李繡成堆。
閑門深閉憑誰問,中酒微軀日漸衰。

老年感懷

風雨飄搖感此生,流年似水了無聲。
滿杯明月閑中飲,未羨古人浪得名。

寄某君

十九年間夢已空,西窗非是舊簾櫳。
傷心忍見庭前樹,搖落故枝動晚風。

老來二首



書畫同源孰更難,墨痕汗雨兩斑斑。
老來不作求名計,一任煙云落紙間。



聊遣情思上筆端,一書一畫一重天。
老來不作金錢想,云捲云舒心自閑。

和友人

才情雖有未如人,書畫詩文空費神。
歷盡滄桑今已老,茶樓酒肆寄吟身。

七言律詩
岳墳憑吊




鐵騎中州百戰艱,紛紛詔下義師還。
征衣空灑英雄淚,怒發猶沖壯士冠。
功業頓隨塵土夢,河山難望月輪圓。
忠魂欲吊思無限,惟見白云處處閑。



高宗南渡倖余杭,遙戰孤臣恥靖康。
貓據銀鞍千里路,曾經鐵馬十年霜。
一為風露催歸苦,半失河山遺恨長。
壯志未酬豪氣在,功名青史任評章。

無題

芳草萋萋似舊時,年華西逝鬢如絲。
流鶯斷雁驚殘夢,落日飛花亂酒旗。
綠柳含煙堪入畫,紅桃經雨自成詩。
避跎歲月空回首,半是閑愁半是悲。


七言古詩
昭君怨


元帝昔日坐明堂,股肱良兮庶事康。
昇平無復憂社廟,唯求佳人慰君王。
嬪妃容妍問有否,枉倚新妝韻不足。
日影闌干移晚涼,明月空對漢宮室。
朝來玉旨一道生,夕遣使者出禁城。
使者長驅千里路,銀蹄蹂碎萬家情。
瓊海越吳楚江村,臨水登山望荊門。
遍索國色不辭苦,勞勞車馬暗銷魂。
選女如花粉脂盈,輦來三千漫入京。
盡道家山四海遠,共言世上別離輕。
故園悵望路遙遙,夢悅龍顏愁盡消。
欲蛻凡骨變鳳凰,重金應贈丹青郎。
丹青寫照在阿睹,可憐清貧民家女。
身無紋銀空有容,心緒支離轉凄楚。
宮中無數佳麗身,獨有王薔輕畫人。
黃金不賄怒延壽,玉容絹上頓無神。
原信御宇有明理,何緣惡穢如此多。
一聲長嘆無限意,山自深幽水自波。
空望家山三萬里,難歸魂夢五更時。
禁中幽草復幽樹,天在九重此豈知。
愁云慘淡凝遮月,佩環零丁漏聲遲。
咫尺天涯迷離路,芙蓉館里苦雨悲。
春色寂寂照宮花,錦瑟年華盡怨嗟。
一誤丹青千古恨,沉淪深海帝王家。
西風三載皆含淚,玉顏此處只蓬麻。
爐煙裊裊空飄去,難望建章落日斜。
忽如一夜朔管傳,烏桓西來結漢緣。
和親策里認安定,圣主龍恩降九天。
凝霧似釋美人面,弱質嬌容驚圣顏。
金屋輝光干霄漢,奈何教佇玉人難!
梟市賊臣怒未收,從此不選畫圖休。
靈主恩賜萬物生,百里黃沙碧水明。
碧水悠悠欲渡難,瀚海遙隔萬重山。
稍遠紫臺關山外,天涯盡處思無邊。
灞橋應是柳如煙,渭水東流只自閑。
邊草連天風日暮,塵沙滾滾入云間。
商弦角羽已聞斷,風掣旄幡車騎艱。
路漫漫兮其修遠,馬上琵琶和淚彈。
幽恨綿綿繞朔漠,離情黯黯出河關。
能使邊廷峰火息,甘愿自身沒胡天。
君不聞
漢家江山八萬里,似水流年夢中去。
昔日大將慘折旗,后有楚女通蕃域。
一從大義垂青史,萬里芳心到故溪。
為君莫問出塞事,琵琶千載聲聲悲。


新作七首



濁酒新停情未傷,何人倩影映東墻。
片時春夢片時樂, 白發蒼蒼一蔡郎。



蔡郎老去事尋常,賞月吟風吟斷腸。
幸有相知遠相訪 ,真情深意自難忘。



同唱同酬事已休,西風吹過柳梢頭。
情懷未減人成各,悵望支離隴水流。



攜手相將未久長,萬般心事付滄浪。
風情種種隨流水,暮雨寒云秋葉黃。



無多別日似經年, 一樣白云一樣天。
及物思君君不見,蕭蕭黃葉落窗前。



曾搦花枝置我窗, 相倚相近訴衷腸。
別來始覺分離苦,滿目青山倍感傷。



圍爐調笑說風流, 不計傷悲不計愁。
寂寂更深人靜後 ,千般憂緒上心頭。


附一

蔡一民祖父:蔡倬書法



附二

蔡一民父親|被埋沒的大家蔡後庵書法



蔡履峰(1905—1962),字後庵,甘肅秦安興國鎮人。蔡氏生長于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于文學、歷史等方面均有造詣。少年時期,臨寫唐楷并兼習李邕、蘇軾、黃庭堅等大家,孜孜不倦,在書法上打下堅實基礎;后獨具慧眼,遍臨南北朝宏碑巨刻,從此境界日高,風格獨標。其書峻樸奇逸,豐厚透達,筆氣深厚,寓變化于整齊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內,出帖入碑,帖碑交融,妙手觸處,興趣酣足,意態莊美,自出機杼。不同凡向。

其書曾得于右任、慕少棠、歷史學家顧頡剛、語言學家黎錦熙諸名家贊譽。

2#
 樓主| 發表于 2019-12-24 16:0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于 2019-12-24 16:0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于 2019-12-24 16:0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9-12-24 16:0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9-12-24 16: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4:45 , Processed in 0.3993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