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817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興大型畫展“蜀山與天路”12月11日在歲月藝術館開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12-15 19:22: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蜀山與天路}

劉正興大型畫展

12月11日在歲月藝術館開幕


最美的風景在家鄉
劉正興“大事年表”袒露近半世紀藝術歷程






  我們可能很熟悉一個人,但卻未必真正了解他。對于藝術家來說,接近他們內心世界的最好機會,就是通過他們的作品。而當一位藝術家把他多年的積累傾囊展現出來的時候,則是一個深入了解他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過程的機會。明日,成都市美協主席劉正興的大型畫展“蜀山與天路”將在歲月藝術館開幕,觀眾將看到這位著名畫家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涵蓋油畫和水墨兩大畫種的共120多件藝術佳作。

  同時,從來只顧著不斷奔向他熱愛的高原地區、始終保持“在路上”狀態的劉正興,也坐了下來,通過親手撰寫“大事年表”的方式,仔細回顧了近半個世紀自己的藝術和心路歷程。他說:我很慶幸自己一開始就選對了這條路,而且我所追求的最美風景,一直就在身邊。

  哥哥,比老師還讓人頭疼

  劉正興的“大事年表”極富個人特色:帶著濃郁的幽默感,同時又對所有幫助過他或曾與他同行寫生險途的朋友們表現出十分的尊重,每個人的名字都記得清清楚楚。

  打從寫自己的出生年份開始,這種微微的調侃便令人莞爾:“195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出生時無神光之異,無角鱗之狀。據考,其母懷孕期間亦無大澤之夢。”這些“神光之異”“角鱗之狀”和“大澤之夢”等等都是古代史書中敘述英豪奇人降生前后的不凡現象,以示其天生就與普通人不一樣。在劉正興眼中,所有的人來到世上時,都不過是個嬰孩而已。“后面的傳奇是后面的路。”

  在劉正興的藝術之路上,他的哥哥、著名書法大家劉正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我哥哥影響了我一生的道路。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劉正興認真地說。兄弟倆很小便在書畫方面有很高的天賦,曾跟隨國學老師孟凌云學習武術和古文,從科目到方式都是極為傳統的中式教育。自然而然地,劉正興最早接觸的也是《芥子園畫譜》這類經典教材。

  在學習方面,劉正成一直都十分勤奮自覺,而作為弟弟的劉正興小時候則貪玩一些。“他監督我特別嚴格,天天都要問我畫畫了沒有,比老師還讓我頭疼。”劉正興笑道。“但他的言傳身教確實給了我非常好的模范作用,不知不覺地自己也越來越喜歡畫畫,學習的繪畫類型也漸漸拓展至水粉、版畫等。”劉正成則專注于書法藝術的鉆研,如今已是著名書法家。這次畫展中的國畫水墨部分,一大亮點便是多數皆有劉正成的題跋,為畫作錦上添花。“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畫展也是我們兄弟倆的合璧之展。”劉正興鄭重地說。

  那個單純浪漫的年代

  少年時, 劉正興下過鄉。1970年,他去了雅安的滎經縣當知青。由于擅長繪畫,很快被調入滎經縣美術創作組,得以在勞動之余繼續畫畫。1972年,年僅20歲的劉正興創作的版畫《山花》獲得雅安地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在當地初露頭角。

  劉正興說,那個年代的物質條件雖然匱乏,但當時的人們絲毫不缺乏激情。“1973年,我背了兩書包玉米饃饃,自己重走了一回長征路,徒步翻越夾金山,沿途畫了大量的寫生畫。”他說,“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還有這份心情啊?”

  1975年,劉正興調回成都,在四川棉紡織印染廠(后稱川棉廠)工作,后來還加入了川棉廠美術組,從事過一段時間設計畫布的工作。“我對色彩很敏感,一定程度也和這段經歷有關。”在美術組工作有一個好處,就是每年都可以去一個地方寫生。1978年,劉正興第一次坐上飛機來到大涼山寫生。“當時剛好趕上了‘大日子’,滿街都是慶祝的人,各式各樣的民族服裝,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而在峨眉山寫生的時候,劉正興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胃王”———伙食沒啥油水,下飯菜常是泡葫兒瓜和豆腐乳,他每天吃兩頓,每頓吃一斤半的米,“蒸成米飯大約兩斤多吧,簡直是吃到喉嚨口,出門沒多久好像又餓了……”如今,劉正興想起那段生活依舊意猶未盡,“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很純粹,很純粹的藝術,很純粹的快樂,感覺還真的多浪漫的。”

  追逐陽光和色彩的老少年

  “大事年表”越到后面,最初單純、艱苦而浪漫的故事漸漸被各種重要的藝術展覽與交流活動等取代,尤其是在進入成都市美協和四川省美協并任職后,劉正興也身不由己地忙碌起來。盡管如此,一次次的外出寫生從未中斷,而且幾乎全部是向著陽光燦爛、藍天白云和雪山腳下的格桑花兒去的,一次又一次,永不疲倦。在畫家眼里,“高原有明朗的陽光,這樣的陽光下有我想要的色彩。”

  對色彩的敏銳捕捉和精確掌控,是劉正興油畫作品的一大“王牌”。他說,和對高原與陽光的向往一樣,他天生就喜歡濃烈的色彩以及鮮明的對比。2002年劉正興受邀赴日本訪問,在名古屋非常幸運地趕上了莫奈的展覽,“我去那美術館整整看了三天。展覽的主題是莫奈的睡蓮,他畫過很多睡蓮,展出的有二三十幅,而且尺幅很大。”對于這些名作,劉正興的印象是:“那顏色就像是昨天才畫出來的一樣,特別鮮明。”流連忘返之余,劉正興也更加堅信:自己的色彩之路是走對了的,是適合自己也有意義的。

  劉正興對到國外作畫不感興趣,“第一是飛機上不能抽煙。”他說出這個理由后自己都笑了起來。“第二是四川已經擁有我一輩子都畫不完,畫不夠的美景了。”1979年,劉正興從成都出發,坐長途汽車去當時尚未開發的九寨溝采風寫生。“路上整整用了5天,讓我很感慨:一路美景連綿不斷,四川太美了,中國太美了……”雖然5天車程與當時不甚方便的交通有關,但已足以令他萌生這個夢想:用最美的畫,記錄最美的家鄉。“我永遠都迷戀著家鄉的山水,今后還會繼續在這些地方,從更深的藝術角度挖掘、展現這片土地無限的魅力。”

  成都商報記者 喬雪陽 實習生 左雨欣

2#
發表于 2011-12-18 20:47:34 | 只看該作者
::gif124::gif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4:36 , Processed in 0.3442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