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6482|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成在紹興講《王羲之的前世今生》,不能讓精英藝術蛻變為民俗藝術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9-4-11 15:26:1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書法在線 侯勇 紹興報道 4月10日,三月初三。紹興蘭亭書法節開幕的日子,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先生在紹興博物館大廳為紹興的書法家們講述了《王羲之的前世今生》,此次聽講的書法家,不僅有來自紹興各縣市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紹興各高校的學生,還有來自山東、福建的書法家,書法愛好者,中國書法在線藝術頭條號也在雅昌藝術網進行了網絡直播,沒有及時觀看的朋友可以進行書法在線網雅昌藝術頭條號收看直播回放。也可以在文末掃一掃直播回放的二維碼。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偉主持講座

此次講座中,劉正成先生分別從《蘭亭序》的版本、經典書風的意義、二王,特別是王獻之的歷史地位的厘清,掛軸書法興起后王羲之書風的命運以及當代“二王”書風的悖論等五個方面重點闡述了二王書風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當代《蘭亭序》和二王書法藝術研究的重要任務——走出版本迷霧,將之轉換為作品風格價值批評。

在“走出《蘭亭序》的版本迷霧”中,劉正成先生引用可靠的文獻記錄,刻本與臨本的風格問題以及“郭沫若與高二適之“蘭亭論辯”已有定論”,后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

郭沫若使用王國維二重證據法,將地下出土資料來求證地上古文獻資料,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結論是錯誤。其錯誤在于失察古代不同書體同時使用的歷史。

他強調,對王必須走出《蘭亭序》的版本迷霧,將之轉換為作品風格價值批評,這是當代《蘭亭序》和二王書法藝術研究的重要任務。



二、王羲之書法“窮變化,集大成”。

劉正成先生在提到“書圣王羲之的經典意義”中,提出王羲之的兩大貢獻,1、從舊體到新體:確立“永字八法”的形式法則,2、讓書法從裝飾依附走向藝術自覺,讓文人書法成為主流藝術形態。他認為王羲之書法確實如項穆《書法雅言》所言“窮變化,集大成”。前者指技法的神奇,后者指內容的富有。于是各種傾向的書法家,都把他當作偉大的典范向他汲取有用的營養。

三、王獻之確立了新書體大草,這一點被中國從宋代以來的書法史著作基本忽略

第三個問題中,劉正成先生從王獻之的大草精神強調王獻之的成就被極大的忽略。而恰恰這個問題對對當代書法創作有一定的參照價值。他認為王獻之確立了新書體大草“作為中國書法的這一條被熊秉明、韓玉濤先生所稱道的浪漫主義的主線。如果說這條主線張芝、王羲之是開創者和發展者的話,王獻之則是完成者。

如果說王羲之的楷書、行草書體被稱為“書之圣”,其偉大繼承者是顏真卿、蘇東坡、米芾和趙孟順的話,那么王獻之大草書體的偉大繼承者就是張旭、懷素、黃庭堅和徐渭。

劉正成先生梳理了二王書風的發展歷程,他認為晉魏六朝是中國文學藝術的自覺時期,同時也是西漢以來儒學道統松馳時期,所以有近有年尊崇王獻之浪漫主義或表現主文的書風潮流。隋唐建立如同漢代一樣大一統的國家,儒學政治社會觀念自然回歸,作為一代英明統治者的唐太宗,要尊崇在繼承和創新之問至為中庸的王羲之,是完全合乎歷史發展邏輯的。到了盛唐,特別是天寶年間唐玄宗政務松馳,可以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到朝堂賦詩,所以繼承王獻之大草精神的張旭、懷素起,創造從大草到狂草的浪漫主義藝術高峰。

2#
 樓主| 發表于 2019-4-11 15:28:50 | 只看該作者


四、二王書風自掛軸書法興起后遭遇的三次沖擊

自從明代中晚期蘇州地區掛軸書法興起,并迅速復蓋了所有地區和領域,到了明晚末清初,成為書法的主流。這是王羲之書法自梁武帝、唐太宗奉為書圣以后一千年遇到的第一個真正的挑戰。這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焦點有四:

1、書法由手握把玩的翰札、手卷,演變成了幾倍幾十倍大幅面的掛軸作品;
2、書法由文人實用書寫中的藝術活動,演變成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純藝術書寫
3、書法進入市場,產生了職業書法家;
4、書法作品觀賞由閱讀式的意境玩味,轉變為掃描式的視覺剌激。

王鐸用“拓而為大”來轉換王羲之的經典、以碑換帖造成清末碑派書風的反叛
這是自明代掛軸出現以后,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經典書風受到第二次重大沖擊,從而衰落為支流。二十世記初,甲骨文和簡牘出土,以甲骨學家羅振玉、董作賓和書畫家沈曾植、王蘧常、黃賓虹等從現代考古學資料為藍本,將篆、隸書在書體演變過程中的非規范銘石的書體吸收到自已的篆、隸、章草書創作中,從而造成當代篆中有隸,隸中有篆,隸中有楷,楷中有行,以及草篆、草隸全方位州非規范書體,俗稱“破體”書風。

這是近代500年來,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帖學經典書風受到的第三次巨大沖擊。當然,這個沖擊還是進行時,也就是說未來的發展結果尚未可知。加之當代群眾性書法熱的興起,書法的文化價值大幅度衰變,針對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文人書法的精髓處于極大的危機之中。

由于近500年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經典傳統受到三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已經成功地創造出了高堂大軸風、碑學書風,面對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流行的破體書風新潮流,我們怎么辦?


五、當代書法“回歸二王”的悖論——
徒有其表的新館閣體——“展覽體”,造成了500年來書法藝術史的大倒退

由于對藝術史發展缺乏歷史性的認知,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當代書法的官方組織者面對危機和機遇,不是使用科學的文藝批評手段進行引導,而是簡單地提出了“回歸二王”的口號,并在書法展覽組識工作中大量選用推舉有二王翰札視覺形態的作品,成為一種千人一面徒有其表的新館閣體——“展覽體”,造成了500年來書法藝術史的大倒退。

如何繼承以王羲之為代表的中國書法經典傳統,高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旗幟,繼承二王傳統,沿著徐渭、董其昌、王鐸、傅山、鄧石如、康有為、于右任、沈尹默等在危機和挑戰中開拓創造的新路逕,為當代書法發展創造新高峰,這已經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思考題!        

1、掛軸大字倒退為翰札小字是出路嗎?

九屆國展獲獎作者34人,小字拼接6件,二王行草風4件。
十屆國展獲獎作品者59人,小字拼接31件,二王行草風四件。
十一屆國展獲獎作者37人中,小字拼接9件,二王行草風11件。

顯然,這種在展覽大廳里細小如蠅的作品是沒有任何視覺沖擊力可言的!徐謂、董其昌、張瑞圖、倪元璐,特別是王鐸所走過的“拓而為大”的道路,成功地將晉唐經典的小字轉換成大幅面大字的掛軸作品,難道不可以學習借鑒?

一定要走回頭路,把尚無印刷術而拿在手中硬黃響拓的翰札小字,擺在碩大空間的墻壁上去尋找視覺審美的優勢?因此,大字倒退為翰札小字是沒有出路的。

2、王羲之留給我們藝術史的兩條成功經驗

一條是藝術形式上確立“永字八法”的形式法則,完成了楷書書體從舊體到新體的創新:一條是藝術內容上從裝飾依附走向藝術自覺,開辟了書法家成為創作主體的文人書法新道路。

當代打著“回歸二王”旗號的書法大軍,一方面在藝術形式上雷同照搬王羲之小楷、小行草的視覺模式,完全無視王羲之在楷書和行草書“新體”、和王獻之在今草、大草“新體”的創新精神;另一方面在內容上毫無藝術主體存在與表達的自覺,當了人類激光打印時代手抄唐詩宋詞的“滕(謄)文公”,把書法這項傳統的精英藝術蛻變為納鞋底剪窗花般的民俗藝術。這就是當代書法“回歸二王”的悖論!

如何在群眾性的書法藝術活動中,與傳統文化良性對接,繼承書法作為民族精英文化的基因,充實書法藝術的文化內涵,續寫書法藝術史的新篇章,讓書法藝術人才從高原走向高峰,是我們時代重要的文化藝術發展命題——不能讓精英藝術蛻變為民俗藝術。


鮑賢倫先生點評講座

我雖然今天來得晚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這個講座給我一個最大的體會是什么?劉老師每次的講座都是”博學而有主見“。

博學就是一個問題,古人是怎么看的,你都要知道,你都要曉得,主見就是除了古人所講的,你還要用自己的話,自已的理解,這個簡單嗎,這個顯然不簡單,我們現在人的,博學做不到的,自說自話的人很多的,不知道古人那些話早就講過了,講得比他還好,他還在那里講,或者他也能講,但是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全是古人講過的,沒有自己的主見,前人講過的一些講法,也認為是真理在那里講,這樣的學術講座太多了。

今天劉老師講的一千六百多年王羲之的話題一直講到現在,分成五個部分,五個部分都很龐大,在許多部分里面,劉老師講的已經溢出了他的小標題了,含量是極大的,這個極大的含量里面要涉及到多少的關于古代的事實都要弄清楚,他一直說講得快,一直帶過去,讓我們聽的人有點趕不上,跟不上,聽起來有點吃力,對不對,特別是你要最精彩最精彩的話語,講完又接著講他自己話,如果要說的話,都應該一個一個找同來,確實很費時間,他確實每個部分都有講到,我發了個微信說尤其是應該關注第四,第五個部分,因為第四第五個部分越是近現代,在當下,要講當下是尤其難的,古人的,別人的講法,越來越稀少,講古代文學都比講現代文學難,講當代文學要好講,他依據得多,當下發生的事,最難講。

掛軸的部份,上次在寧波講的時候,就讓我豁然開朗,什么是帖和碑的問題,帖和碑的問題是晚明的房子大了,尺幅大了,必然出現筆法和章法的應對,一定是筆法大壞,各種各樣的試驗就出來了,等碑學出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次破壞了,你看這個事實,別人不講,劉老師出來講,一講出來,我們豁然開朗。

當代的創作的問題更加復雜,很多的問題可以分析,我們為什么走到這一步,走到當下,劉老師提出了一個很敏感很尖銳,也很強硬的說法,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是這個講座讓我們不能再懶惰,讓我們要思考。

劉老師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學風。就是讓我們思考怎樣做學術,至少我個人聽了,又一次受到教育,我覺得我們浙江的同志,包括紹興的同志,包括外地來的同志,理解的可能比我要更多,更深刻,我們一起來為劉老師的講座鼓個掌!
3#
 樓主| 發表于 2019-4-11 15:32:49 | 只看該作者
講座錄音正在整理過程中,待全文整理后配全PPT將完美呈現。

掃一掃
看直播回放



講座現場


魔笛傳人、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鄭濟民先生琴簫助興


馮建榮先生


李廷華先生


鄭濟民先生


何國門先生


張維娜女士
4#
 樓主| 發表于 2019-4-11 15:34:45 | 只看該作者


倪七一先生




來自山東的聽眾提問











5#
發表于 2019-4-12 08:57:01 | 只看該作者
又長知識了::gif34::gif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0:56 , Processed in 0.3102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