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0376|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析中國畫家的學養與他的作品及收藏潛力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9-11-14 19:4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淺析中國畫家的學養與他的作品及收藏潛力

     從以往的知名書畫家看
      如啟功先生的國學修為,齊白石先生的學養,吳昌碩先生的詩書畫印學問,就是任伯年沒什么學識可顯,但是單就人家能筆下百物俱生,畫法集大成之就也當無他論的,可以說是古今畫家中的真正的最具實力者了;石濤八大,揚州八怪,哪一位不是學富五車,又哪一位不是婦孺皆知的。
      趙孟頫可以說是詩書畫印的開創者,第一位文人參與治印,第一位真正的闡述寫意畫筆法,并且是以詩的形式作說,以書法的筆法譬喻,又被多少的后輩學者所追索,趙氏之詩文頗儒雅,更不用說畫是當時之絕世,書為數百年所尊仰了。
      其實早在他之前也有一位大人物寫過論寫意畫的詩篇,更是名篇,就是蘇東坡,他是從立意上說的,沒有趙氏闡說的具體,當然蘇子之書法也是名垂千古的。
      當代的范曾先生可以說是無人不曉吧,他的筆落人出,造型功夫之奇準不論,單是人家的滿腹詩章也足以揚我華夏之菁之粹了。
      從書畫作品的表象上看
      書法作品多是書寫古今名篇或自作詩詞的,也有達意抒情立志勸學等等且放下不說,單說國畫。
      于筆墨淋漓的寫意畫上以行草書寫跋文,或篆隸題額,都能增畫品氣氛,或足蒼勁雄渾達意勢凝重,或增文氣充盈至品味悠遠;又如在一幅細致工筆畫中小記精巧楷字或題以優美行書,更增雅韻嫣然。
      畫中題寫詩句,自有文士遺風,并能助品畫者深解畫詣,什么唐宋詩章詞句,明清雅韻佚篇,元曲小段,或現代美文皆可做畫之一部分的,更可補畫之構圖不足亦或是表意上的殘缺了;再加之印上的一點紅色充于其上,這些也就可成為中國畫形式上的完整了。
當然這是表象上的,叫一位中國畫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們就應從更深處去挖掘其畫與學養的內在聯系了。
      從書畫作品的內在看      我時常與人們說,書法家最好是懂兩方面學問,一是文學,一是文字學,這對書法家很重要的,當然這里不多論,還是論畫。
畫作品先是感染人,要讓人有愉悅或感傷,從作品中感受到雄渾、清新、悲愴、恬淡、悠遠、高古、莊嚴、凝重等等的氛圍,才能使人回味悠長,品味你畫中的雅趣天然、意韻有致、才情雋逸或你的深情展示、感世衷言、欲瀉之意,這就在你的立意上了,當然是以畫表意不及言詩,詩可直發胸臆(所以才有在畫上題詩以言畫家之意的這種形式),表意的畫就必須是借物言情了,也恰好是,中國的詩論單就喜歡從意境上去品味,意境又是以眾多的意象來營造出的氛圍,而意象又恰是帶有人的意識的人為化的自然事物,這也就與畫是一體的了,所以才有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再點說一句:王維也是畫家呀。如果明了詩的表意,有些畫可以不題詩也有詩的意致,又何必是畫蛇添足呢。
      長期浸潤于詩、詞、曲及古今美文華章,陶冶情性也自然就有了詩文的性靈,通過人的脫俗,達到你所做畫事有了匠心超拔,雅興高致、意趣昂然、爛漫情狀,甚而是信筆揮毫都能噴發成你的天真意態,不經意間都能有你的真情流露。
      中國畫是離不開用筆的,筆法的多變,又豐富了畫家的表現手段,畫家用筆不及書家用筆的理性,容易流于用筆思維的惰性,使筆法用的偏頗于一技或是幾招而已,這就須要用書法的用筆理性來剖析筆法,使筆法達到多元化,更精確地用筆方法就能使筆法更微妙,其實好的畫家要比好的書家用筆更微妙,所以才有聰明的書家從畫家學筆法之說,如張旭從吳道子學筆法,吳昌碩從任伯年學畫畫,更可以說,好的畫家也是好的書法家,如齊白石、吳昌碩、浦華、鄭板橋、金農、唐伯虎、文征明、趙孟頫等等無以計數。錐劃沙、屋漏痕、折釵股及用筆的方折園轉、干濕快慢、提按頓挫等筆法其實很難說是書家用筆或畫家筆意的。
      國畫作品有很大部分是以近距離的景物配置為構圖的,花鳥畫中折枝構圖、人物畫的小品、山水畫中的小景就更是如此了,沒有大的景深,全在于畫中物與物所占的位置來取悅于讀畫時的審美習慣,諸多意象所占的位置怎樣地高低錯落、疏密相間、掩映虛實、大小多少,就成了畫家匠心獨運之所了。宏觀控制可能是有難度,可從微觀入手啊,研究研究篆刻,沒準對你就事半功倍呢,在這里可以說是把計白當黑發展到了極致,書法中每一個字的結體是一個單位,求字中每一部分的互相揖讓得體,間隔勻稱,而印中卻是把每一個字都總體的協調起來,或布白勻稱或留紅奇詭,求情致于方寸之間,神韻卻流轉于畫外;就是它本身的金石韻味也足可借鑒于作畫時的用筆之中啊。
      從畫家自身的實力看
       論畫家的學養,學養深厚的可越走路子越廣,經日后的融會貫通可使畫藝造詣更高。學養可從內外兩方面來看,外方面的學養可以擴大到無限,離畫近的也就是詩詞書法印章,還有的是美學歷史哲學等,很多先生還有喜歡京戲的、昆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從中得到啟迪就是可以的,當然離畫最近的當是你對你所表現事物的了解程度,如人物畫家首先是對人體解剖知識的熟知程度,古裝人物還要有對歷史、服飾、器物的認知;花鳥畫家對植物學知識、動物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山水畫家則是對地理地貌江河湖海樹種分布等的常規知識的認知,比如連高寒是針葉林帶、低熱區是闊葉林帶都不明白那就應該是山水畫中的白癡了,早晚是會鬧笑話的。這些學問可以是界于畫家內在與外在修養之間的,它比別的外在修養甚至更為重要。
      畫家的內在學養,也可說是畫家真正的實力。
      首先是畫家的造型能力,自從照像技術的產生,可以說全世界畫家的造型能力都在普遍下降,很少有象達分奇、米開朗奇羅、拉斐爾等畫家能隨意編畫人體動態而又合于人體解剖知識的了,尤其是畢加索成為名人后,為后來造型能力差的又致力于想成名美術界的人打開了一條通道。誠然畫的再象也是不如像片,并且做為中國畫中的意象之象,本身也有人為的界入,是擬人化的物象,而不再是自然的照搬,但一點都不像甚至是丑陋的就不太好了吧,當然這是作者的心靈寫照,別人是無權干預的。但我還相信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美的,要不怎么就叫美術呢?如果能筆下一揮間使萬物隨意生發,才真的是寫意呢。
      其次才是國畫的構圖、筆墨、色彩的能力。自家構圖上的多樣化,能使觀者目不暇接,總有異端突起、柳暗花明之感,有欲探山后之山為何狀、花姿搖曳無定式、下一幅又是何等獸、翻過方知人去來的境界,莫使千圖為一畫,讓世人貽笑不開書。
      筆上翻飛墨云幻化,這是運用筆墨的能力。在讀畫者隨你筆意流走時不知是畫作是書法,追逐你筆的快慢起伏轉折頓挫而意態更迭心思飄渺,神游于化外尚不自知,若癡若狂只沉浸于尺幅之內,這是筆意之勾魂;墨色氤氳濃淡幻滅有如云浮天際,干裂飛白氣象須臾似雷破長天又怎不動人心魄,或遠山飛來,或峰影倒垂,或花梗鮮質,或老木粗皴,或羽絨風亂,或瓣薄蠶翼,比比皆是墨隨筆意使然。
      色彩能力也是畫家高低分界,古有純是墨筆為畫的,一生如此作也是大名卓越,那是古時,今之為畫者不通色也必為其一缺所憾。運色暢達以表己意,春日淡淡、秋山燦然、對比意態強勁、協調心境怡然、這是色彩運用常規,更何況諸色又各有情結,任傳意者揮之。
      從畫家潛力上看
      其實比潛力,更確實說是在比能力。名家以前也不是名家,當是具能力而成名的。浪得虛名,一時鵲起,沉時也當在不遠,令藏家失望。而真名家自是青山常在,所值也自是日日登高。古代成大名而直至今日不衰的也自是有大能力的。收藏家自可以能力去逐一比較。
      可以先看畫的功力如造型能力筆墨能力畫面美否,這些表象上過去后再看題字位置看字之好壞;看所題文句看是別人詩亦或是自家能詩及詩作之優劣;再印章之優劣如印文之雅俗刀功之粗巧,布局之美丑,尤其是篆文有無錯字。當然多找一些專業的行家援手也無不可。
      一紙書畫不足看畫家潛力,要看其人作畫好壞的概律,如能看畫家現場揮翰方才好定其能力的高下,再與作者長談,看其言語間定其人的雅俗,品其人讀書多少,誰以不喜歡與有識之人來往,更何況投資藏其人之作呢。
                 李碩于吉林市松花江上借寓之所2009-11-10

吉林李碩詩書畫印藝術網網址:www.jllishuo.cn
                                                  www.jllishuo.com
2#
 樓主| 發表于 2009-11-15 08:02:31 | 只看該作者

我的篆刻作品,貽笑了

DSCF4435d.jpg (72.36 KB, 下載次數: 49)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DSCF4435dy.jpg (70.86 KB, 下載次數: 42)

此為原大

此為原大

DSCF4436d.jpg (72.63 KB, 下載次數: 48)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DSCF4436dy.jpg (43.71 KB, 下載次數: 54)

此為原大

此為原大

DSCF4437d.jpg (58.59 KB, 下載次數: 54)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為書法家周云芳老師治印

DSCF4437dy.jpg (33.24 KB, 下載次數: 50)

此為原大

此為原大

DSCF441811d.jpg (82.15 KB, 下載次數: 54)

為弟子李一群所制

為弟子李一群所制

DSCF441811dy.jpg (37.04 KB, 下載次數: 55)

此為原大

此為原大
3#
 樓主| 發表于 2009-11-17 15:53:01 | 只看該作者

我的幾幅行書作品

DSCF8174.JPG (132.85 KB, 下載次數: 331)

DSCF8174.JPG

DSCF8173.JPG (122.32 KB, 下載次數: 309)

DSCF8173.JPG

DSCF8176.JPG (126.73 KB, 下載次數: 326)

DSCF8176.JPG

DSCF8179.JPG (168.03 KB, 下載次數: 336)

DSCF8179.JPG

DSCF8183.JPG (94.93 KB, 下載次數: 321)

DSCF8183.JPG

DSCF8182.JPG (81.55 KB, 下載次數: 320)

DSCF8182.JPG

DSCF8184.JPG (104.82 KB, 下載次數: 313)

DSCF8184.JPG

DSCF8180.JPG (137.21 KB, 下載次數: 302)

DSCF8180.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9:51 , Processed in 0.2615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