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26803|回復: 3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書法網】劉正成如是說——關于書法審美標準的系列訪談之一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8-4-24 11:0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正成如是說

      ——關于書法審美標準的系列訪談之一


時間:2008年4月15日下午
地點:松竹草堂
采訪者:風行客   medialei


1、“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1-1.html


2、不是撤銷協會,而是“斷奶”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2-1.html


3、“優美”與“壯美”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3-1.html


4、“自律和有序,是網絡的生命”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4-1.html


5、“古人論書,兼論其人生平”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5-1.html


6、“識時務者為俊杰”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46609-5-1.html

1.jpg (137.31 KB, 下載次數: 231)

1.jpg
2#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3:58 | 只看該作者
   
  [quote]     1、“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

風行客:
剛才曾翔給我來電話,說你看一下吧,《美術報》發了一個邵秉仁的講話。看來,咱們議論的那個關于書法審美標準的討論,要開始了。


劉正成:
怎么回事兒?


Medialei:
是這樣:這個事兒最早啊,是我們三個人,曾翔、大禮和我在一起吃飯。席間閑聊,我本來是想動員曾翔,做一個他的訪談。他說你別做我,我建議你呀,抓大話題,做大頭。我能感覺得出,隨著這幾年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許多重量級的人物已經按耐不住,想說話了。
我們現在商量的就想搞一個,我們覺得能談出水平,有引導作用的這些大家,我們想做一個系列,都是同一個話題。


風行客:
都是談這個標準問題,針對現在書法審美標準出現混亂局面。現在是拿起毛筆,能寫中國字,就都算書法。思想混亂了之后啊,導致了許多的怪現象。


Medialei:
想借助網絡這個平臺,在書協這個體系之外。以網絡為主體,當然我們是希望以中國書法網,這樣可以比較隆重一些,從我們這開個頭。以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場關于書法審美標準的大討論。
您是我們這個計劃走訪的第一位。
[/quote]
3#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4:49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
蔡樹農那篇文章,是有代表性的。其中邵秉仁先生的意見,明確反對“丑書”。他說曾翔那是糊涂亂抹,勸王鏞也不要那樣搞了,還要當面對王鏞說。因為他是中國書協副主席,所以他的話影響面也比較大,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正好這兩天我正在寫徐渭的書法評論,徐渭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這句話,揭示出不光是書法藝術、包括所有藝術的審美心理上面的第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曲高和寡。

一個書法大家,他的作品必然有他的獨創性和前瞻性,他是走在所有書法家前面的。只有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性書家。

比如王羲之,他剛出來的時候是“新體”嘛。古雅,遠遠不如鍾繇,說他“家雞野鶩”。這說明他的書法在當時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接受他這種“新體”的,只是王獻之、謝安他們一幫趣味相近的東晉文人士大夫書法家。從更廣泛的受眾群體看,他們的接受是滯后的,所以才會有“家雞野鶩”之說嘛。

徐渭這段話,談的是古今藝術中的通例。他的畫也是潦潦草草,不求形似。當時那是“吳門四家”的時代,你看那文征明,多精致呀。還有唐寅,也是很精致的。他和他們是格格不入的。可徐渭卻認為自己是:書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他在書法上自視很高,認為第一是書法,他不在意這個畫,他畫畫基本上是換點米呀、換點錢呀什么的。

結果呢,他死了六年以后,袁宏道把他挖掘出來,啊,厲害!袁說他的詩、文,我們明朝第一。說他的書法“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當時還沒論到他的畫呢!他的畫,一直到石濤、八大才被看重,一直到鄭板橋、揚州八怪,他的畫第一了!袁宏道是文學家,他反對王世貞等人的明后七子。他贊賞徐渭詩、文那種“本色”氣質,不用典,清新自然、鄉間俚語都可以入詩入曲。

你看,徐渭自己認為書第一;袁宏道認為詩第一;到了石濤、八大、鄭板橋、齊白石,那就是畫第一,他們都成了“青藤門下走狗”了!(笑聲)


風行客:
哈哈……,是有個歷史過程哈。

8.jpg (79.35 KB, 下載次數: 178)

8.jpg
4#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5:23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
當然是徐渭走在前邊了。這是審美認識的超前性,超前性就會不被同時代人認識。所以,“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就是這樣一個邏輯。

所以,我認為這位先生,他就是沒看懂,沒看懂王鏞。
需要我們加強學習哈!(笑聲)


風行客:
高書不入俗人眼哪!


Medialei:
而且好玩的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格兒。從這個格兒往下看,那就是不堪入目。往上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那個最高的,這里有層次的差別,也有趣味的差別。

9.jpg (104.15 KB, 下載次數: 181)

9.jpg
5#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5:56 | 只看該作者
風行客:
這好像比劉炳森那時候進了一步。劉炳森那時候是提“丑書”,用大眾的美丑判斷來評價書法。他現在不提“丑書”了,但他說你這是糊涂亂抹,你這不是傳統的用筆方法。

前些日子我們有一個帖子,是做那個張羽翔。有一部分網友就頑強地認為,張羽翔不懂筆法,在筆法上還沒入門兒呢。


Medialei:
這個帖子是我做的,其實我做這個帖子的目的,恰恰是想讓人們關注張羽翔在用筆、筆法上的思考和探索。結果有人說他不懂筆法,哈哈……

10.jpg (138.1 KB, 下載次數: 185)

10.jpg
6#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6:18 | 只看該作者
風行客:
關鍵是書法這個起點,這個門檻兒是什么?這個大家的認識還不太一樣。

昨天網上有一個帖子,是石開、于明詮、還有朱新建三個人接受《藏畫》雜志記者的一個采訪,題目叫《書是什么?法是個啥?》這里面也討論到書法的底線是什么?于明詮他們就認為,這個底線太低了。是個領導干部,是個普通人,哪怕平時沒有任何功底,只要敢拿起毛筆來寫上兩筆,就都成了書法了。

評價書法的非書法因素太多。這個人的地位、名氣,哪怕是個電影演員、相聲演員,寫兩筆,也是書法。我們要不要給書法設定一個最基礎的門檻兒,就是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懂書法了。你寫的這個字才能稱之為書法。

還有就是書法能不能脫離漢字?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樣,于明洤就說,我認為書法可以脫離漢字。因為有些書法形式,象大草哇什么,大家已經都看不懂了,已經是純藝術了。在看不懂的情況下,只要有筆、有墨、有線條的表現力什么的,就可以成為獨立的藝術。朱新建呢,他就主張不能脫離漢字,脫離漢字那就不是書法。

結果呢,導致現在出現這么一個局面,就是泛書法,到處都是書法,什么水平的都可以稱作書法。
7#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6:47 | 只看該作者
Medialei:
造成現在這種混亂局面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大概就是九屆國展的評選。因為別的那種爭議歷來都有,見仁見智,孰是孰非,這很正常。但是通過國展認定的某種尺度,它會被下面那些沒有判斷能力,同時又急于有所成就的人盲目的追捧。把握住這種尺度,是很快就能看見實惠的。這一下子就亂了。


風行客:
還有,恐怕和這個“反丑書”的矯枉過正有關系,刻意的強調所謂的傳統,怎么能寫得像。
8#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8:00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
我覺得,在書法家這個范圍里,誰寫的好,誰寫的不好,大家是很清楚的。你比如說北京、天津這些地方,誰的魏碑寫得好,誰的篆隸草書寫得好大家心里都有一本帳,是沒有必要爭議的。剛剛跨進這個門檻的人,當然他不清楚。

這個在其他領域里也一樣,音樂界,誰作曲做得好,京劇界,誰唱的好,那不明擺著么!梅蘭芳,馬連良,尚小云……,很清楚的擺在那兒。

書法藝術,真正到了一個層次,也是非常清楚的。就像王獻之那個故事,一次王羲之到建康去,臨走的時候在墻上題寫了一幅字,王獻之就上去把它刮掉,然后自己重寫一遍。他很得意的以為和王羲之沒什么大區別。可王羲之從建康回來以后這么一看,說:這幾個字怎么寫成這樣,我當時一定是喝酒喝醉了罷?獻之大慚!什么意思呢?小王以為自己不錯了,可以亂真了,可大王能看出來,眼力就不一樣。

這個王獻之,還不停的給謝安寫信,有事沒事總給寫。可謝安不給他回信。有一次碰上謝安了,他就問,我給你寫了那么多封信,你為什么老不給我回信呢?其實他的信里也沒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想讓謝安看看,我的字怎么樣?想得到謝安夸獎!(笑聲)謝安知道他這個小心眼兒,最后干脆直說了,你的字呀,不如你父親!

這個例子說明,在這個群體里,觀念是相近的。在一個時代,在一個層次,比如北京,誰寫的好一點,誰寫的差一點,互相之間都是有譜的。說你是書協副主席你就寫得好,沒有人會這樣認為的。

那么,為什么會造成現在這種混亂呢?恕我直言,這個混亂是宣傳部門造成的。一個協會誰去當主席,誰去當副主席,應該是按你的本事了,都是由同行們選出來的。宣傳部呢,他要負責每次換屆人選的推薦,這個推薦名單,就壞了。宣傳部本來是好意的,我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嘛。這個事如果由宣傳部的文藝部門來管,就好多了。因為文藝部門經常和藝術界聯系,了解情況。可現在不是文藝部門來管,是干部部門來管。干部處哪能配備懂藝術的專家呢?沒有。他只能聽人推薦,聽各地領導推薦。一般的老百姓哪能見到領導呢,能見到的都是些當官的“書法家”。然后他們就來一個“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宣傳部門如果選的是黨的宣傳干部,肯定選的準,是毫無問題的。文藝,就難說了。你又不可能給宣傳部配備的干部都是文藝專家。他也不可能呀,不像過去,是茅盾、郭沫若、賀敬之、王蒙這樣的人作有關文藝的領導,他們當然懂行了。談書法,毛澤東最懂行,他請謝無量吃飯,稱他為“海內一家”。

方毅同志水平很高,我與他聊書法獲益很多。你剛才談到劉炳森先生的字,我曾經在閑聊中聽賀敬之同志談過他對劉先生的字的評價,很有專業水平,讓我很受啟發。所以這個分管領導干部很重要,如果他缺乏書法專業修養,他就只能喜歡那些俗氣的。

吳冠中先生說文藝界已經變成官場。而且往往呢,這個寫得好的人,他可在待人接物特別是官場逢迎這一套本事不大,甚至還容易被人抓住毛病。要這樣那就更完蛋了。最后上去的,可能都是些沒毛病的,人沒毛病,可他書法有毛病呀!(大笑聲)這樣一來,就把這個事情攪混了嘛,老百姓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最后連藝術家本人都懷疑自己,哎,我寫的這個究竟對不對呀?要說你水平高,你怎么不是主席、理事呵?

這是造成文藝標準混亂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學原因。所以鄧小平同志說,黨政工作要分家。文藝家協會可以有黨的領導,但必須由黨內文藝專家來做,不能隨便安排照顧級別待遇的行政干部。來書協的領導干部,宣傳部的領導一般都要特意囑咐,你去了協會以后不要寫字,要專心做好黨務工作。其實這根本不可能嘛!他一寫,就展覽,誰敢不喝彩,還賣出好價錢。這是由他的行政地位決定的,有示范作用,下面和社會上就跟著,以為他那個就是好東西。絕大多數老百姓又沒有這個藝術分辨能力,只能看協會的專業“職”數。這就把事情搞亂了嘛。

前面談的那位當面指教王鏞、曾翔的同志,如果他不是書協副主席,他說的話就不會登到報紙上去。就因為他是副主席,就登到報紙上去了,而且以為這是指導性的意見。文藝體制需要改革,結癥就在這里。30年來,經濟體制經過改革,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呀!只有我們的文藝體制,60年來沒有改革。
9#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8:33 | 只看該作者
風行客:
所以說,中國書法家協會也有一個蛻變的過程。剛剛成立的時候,還都是專家。慢慢的,越來越不專家了,越來越不專業了。


劉正成:
剛成立的時候,是茅盾給寫的祝詞呀!沙孟海、林散之、啟功、趙樸初……,都是領導成員嘛!

文藝體制需要改革,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建國初期,我們要鞏固政權,要宣傳共產黨的思想,宣傳工作和文藝工作是不分家的。幾十年以后,社會環境和社會需求變了,宣傳就是宣傳,文藝就是文藝,二者的內在規律、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文藝也是一種生產力呀,而且是國家的軟實力。這種文藝生產力的發展,是需要它的規律的。如果不按它的規律辦事的話,那文藝生產力肯定就被制約起來了。這就是吳冠中為什么說,不把協會解散的話,美術沒希望。

這個事,本意是好的。你這么多群眾團體么,人這么多。我派個黨的工作者,為你們服務,協調你們的矛盾,這個最初的用意是好的。你來做黨的工作,這沒錯。你一來,就成了書法家了,而且是協會的副主席。這就把這個事情搞亂了嘛!

最近網上議論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換屆,搞出18個副主席!有好多都不是真正的專家,各個渠道都在給宣傳部推薦副主席。這就壞了,太不嚴肅嘛。上面,組織部門,也沒什么錯,有什么錯呢?他給派來的,也是個好人,也沒貪污,也沒盜竊。但是,談到國家的高雅藝術,談到審美標準的時候,談到文藝生產力發展的時候,我們就得認真一些了。

我當時有一個尖銳的觀點,和一些領導同志的觀點不一樣的。我認為,縣一級書協,地市一級書協,是搞普及的。國家書協,是搞提高的,提高整體水平。按照毛主席的說法,普及,是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你國家書協搞了普及,那誰來指導普及呢?“書法進萬家”,那是縣、市級書協的事兒,最多是省工會干的事兒。國家書協,是提高的最高的機構,應該代表民族文化的制高點的機構。
10#
 樓主| 發表于 2008-4-24 11:09:12 | 只看該作者
Medialei:
“書法進萬家”這個口號,就是很滑稽。還有一個滑稽的口號是“推出大家”,大家,那是可遇而不可求,各方面的機緣湊夠了,才可能出一個或幾個。還以為是影視明星呢,這能推出來?


劉正成:
這就是我們國家工會工作長期以來的方法,推出模范代表,選舉先進、優秀人物。我們很多書協的同志,以前就是做工會工作的,群眾藝術館的、文化館的,工廠宣傳部的。像我,以前就是工廠宣傳部、工會出來的嘛。正是書協目前這一套。按照這套選模范、選先進的辦法,那徐渭肯定就選不上。(大笑)

王鐸說,這個論道啊,就是三五幾人在荒山野嶺里面,泡著茶,慢慢的品。今天情況變了,書法大眾參與是社會進步,但書法的審美卻是個細活。這個事兒怎么能投票“海選”呢?那個“推”,就是投票嘛,那當然就不行了。


風行客:
就是說,這些操作方法,都是不符合藝術規律,違背藝術規律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3:54 , Processed in 0.6533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