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于 2008-4-24 11:04:49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
蔡樹農那篇文章,是有代表性的。其中邵秉仁先生的意見,明確反對“丑書”。他說曾翔那是糊涂亂抹,勸王鏞也不要那樣搞了,還要當面對王鏞說。因為他是中國書協副主席,所以他的話影響面也比較大,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正好這兩天我正在寫徐渭的書法評論,徐渭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這句話,揭示出不光是書法藝術、包括所有藝術的審美心理上面的第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曲高和寡。
一個書法大家,他的作品必然有他的獨創性和前瞻性,他是走在所有書法家前面的。只有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性書家。
比如王羲之,他剛出來的時候是“新體”嘛。古雅,遠遠不如鍾繇,說他“家雞野鶩”。這說明他的書法在當時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接受他這種“新體”的,只是王獻之、謝安他們一幫趣味相近的東晉文人士大夫書法家。從更廣泛的受眾群體看,他們的接受是滯后的,所以才會有“家雞野鶩”之說嘛。
徐渭這段話,談的是古今藝術中的通例。他的畫也是潦潦草草,不求形似。當時那是“吳門四家”的時代,你看那文征明,多精致呀。還有唐寅,也是很精致的。他和他們是格格不入的。可徐渭卻認為自己是:書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他在書法上自視很高,認為第一是書法,他不在意這個畫,他畫畫基本上是換點米呀、換點錢呀什么的。
結果呢,他死了六年以后,袁宏道把他挖掘出來,啊,厲害!袁說他的詩、文,我們明朝第一。說他的書法“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當時還沒論到他的畫呢!他的畫,一直到石濤、八大才被看重,一直到鄭板橋、揚州八怪,他的畫第一了!袁宏道是文學家,他反對王世貞等人的明后七子。他贊賞徐渭詩、文那種“本色”氣質,不用典,清新自然、鄉間俚語都可以入詩入曲。
你看,徐渭自己認為書第一;袁宏道認為詩第一;到了石濤、八大、鄭板橋、齊白石,那就是畫第一,他們都成了“青藤門下走狗”了!(笑聲)
風行客:
哈哈……,是有個歷史過程哈。 |
-
8.jpg
(79.35 KB, 下載次數: 178)
下載附件
2008-4-24 11:04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