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0691|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韓寒解散作協和張悅然的“入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7-8-23 23:4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韓寒解散作協和張悅然的“入會”


力瑾

  近日,“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和張悅然已向中國作協提出入會申請的消息紛紛被媒體報道,一時間,“80后”作家是求認同還是被招安的熱議不絕于耳。是“認同”還是“招安”,我不想爭論,公道自在人心,沒有爭論的價值。我感興趣的是:與“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和張悅然的申請“入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寒的解散作協”言論。
  韓寒在他的博客文章中說:“我會不會加入作協?如果我去了就能當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協給解散了,這是中國文學的出路之一。”還說:“相信現在的作家協會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起的全是負面作用,當然,它是永遠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積極作用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作家協會會越來越不起作用,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保護一直在弱勢的文藝工作者其實才是協會該做的,婦聯就是文聯的改革方向。”
  雖然對韓寒的一些文章,我也不大感冒,但對韓寒能夠說出上面這樣擲地有聲的話來,我還是由衷地拍手鼓掌叫好。那些渴望“入會”的“80后”作家和韓寒比起來,究竟誰的眼光銳利,誰的認識高超,誰更站得高看得遠,不是很明顯了嗎?
  一個作家,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怎么可能和組織聯系在一起呢?被組織關懷、照顧的作家,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只不過是被包養的“二奶”罷了,已經根本沒有操守可言。被包養的“二奶”,難道你還能奢望她有什么操守嗎?反正我是不敢這樣奢望的。中國一系列類似黑磚窯那樣的案子,我們中國文學界的失語,就是一個明證。中國文學,有沒有問題?如果有的話,有什么問題?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只是我們大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作看不見罷了。現在,韓寒說出了“皇帝其實什么也沒穿”的真言,我相信又有一大批人心里不舒服了。
  中國文學有大問題,自從49年后,我們的作家想象力嚴重退化,幾乎沒有重量級的作品誕生過。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家協會難辭其咎。但,作家協會也是替他人作嫁衣裳,也是身不由己。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作家協會,而是對作家進行思想禁錮的專制體制。所以,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文學確實欠缺特別好的作品,從主流到非主流,都同樣欠缺。解散作協只是解救披著作家馬甲的寫手,而解救出來后,這些換了馬甲的家伙又怎能寫出特別好的文學?當著名詩人趙麗華都改行當梨花教主了,當著名散文家余秋雨都成為行者了,當著名作家賈平凹也被曝出“性丑聞”時,中國文學還有走向成熟的資本嗎?……一個失去想像力的民族,還能寫出多少有想像力的文學作品?正是想像力的缺失,才使中國文學離世界越來越遠!韓寒,你解散作協也救不了中國文學……”(流笙教育《韓寒,你解散作協也救不了中國文學》)
  是啊,單靠解散作協已經救不了中國文學,因為按照別人的要求進行思維,按照別人的要求進行自我閹割,是我們的許多“作家”的習慣。當這種習慣,深入骨髓時,你再給他自由想象的空間都沒用了,他們已經不習慣讓思想自由地翱翔,不習慣在天地間自由地飛翔。
  就在“80后”代表作家紛紛向組織靠攏時,我有幸聽到了韓寒的聲音:“關于參加作協的那些年輕人,人各有志,我不能評說什么.但關于作協一直是可笑的存在.應該說,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國有這個組織,以前前蘇聯有作家協會,我們中國模仿的前蘇聯,為了方便管理這些本應該不太方便管理的人,后來前蘇聯破產了.中國一直保留了作協,并成功的將一批批野狗馴化成走狗.時到現在,作協在政治方面的因素被淡化了.但還一直保留著……當然,我覺得這些組織以后的出路是所有的工作全都放在保護藝術家的權益上,比如打擊盜版,懲治不良文化公司上,而不是去引導告訴你,你應該怎么想,怎么寫,怎么演,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而甘愿被引導的人,也不是什么好種?!边@,多少讓人有些許的安慰,因為年輕人中,畢竟還是有明白人在的啊,不然真是讓人傷心失望之至了。
  作家協會是需要解散的,雖然不能救中國文學,但至少是在朝正確的方向走,至少讓我們看到一絲亮光。比解散作協更重要的是,結束我們的鉗制人的大腦,鉗制人的思想自由的專制制度,還給我們的民眾以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空氣中,我們的文學之樹,才有可能茁壯成長,才有可能開花結果,才有可能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2007、8
  于速朽齋
2#
發表于 2007-8-24 10:37:38 | 只看該作者
研習書法已經形成一種循環:學習書法——參加國展系列——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如果也作類韓寒這樣的想法,中國書法家協會應該解散,現實的書法學子該項何去何從呢?書法理想主義者、或者說真正有作為的書法家將因為“解散”得到怎樣的好處呢?如果以類張悅然的思路遐想一下,你學習書法是為了什么?為什么要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你將得到什么?學習書法的終極關懷又是什么?
3#
發表于 2007-8-24 11:02:53 | 只看該作者
說得好!::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4#
發表于 2007-8-26 21:47: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83 于 2007-8-23 03:42 PM 發表

“如果我去了就能當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協給解散了,這是中國文學的出路之一” ...
5#
發表于 2007-8-26 21:48: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83 于 2007-8-23 03:42 PM 發表

“……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作家協會,而是對作家進行思想禁錮的專制體制。” ...
6#
 樓主| 發表于 2007-9-1 23:34:39 | 只看該作者
【轉載】傅國涌:作家協會 還要存在多久?

在巴金謝世一年多后,中國作家協會終于有了新主席,49歲女作家鐵凝的勝出,可能會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其實,也不應該特別意外,早在四年前,中共十六大的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名單中出現她的名字時,恐怕就已埋下伏筆。那時,巴金老人在病床上已纏綿多年,誰來接替巴金,大概也早已進入有關方面的考慮之中。說實話,憑我們在中國社會生存的真實感受,普通公民(包括對文學還有幾分關注的人)對誰當作協主席,興趣都不大。作協與我們的生活很遠,作協體制中的作家也生活在別處,他們的作品往往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腳下的大地、我們棲身的時代沒有關聯,一句話,他們與我們無關,他們的事已經很少引起公眾的注意力,除非是具有轟動效應的新聞。比如前些天,沈陽市文化局在編作家洪峰上街乞討,抗議單位連續幾個月扣發他工資,就吸引了媒體和公眾的眼球。當然,多數人是當作茶余飯后的娛樂來看,真正由此新聞而引發嚴肅思考的人還是很少。 本來文學創作乃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特別需要獨立的事,作家這個職業因此被文明人類視為自由職業。作家追求的是千差萬別,發出各不相同而不是整齊劃一的聲音,文學的根本特性之一就是個性化、獨創性。如果說一批作家基于文學的原因要自愿成立一個團體,那是他們的權利。在獨立的個人創作之外,他們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批評、相互砥礪,成立他們自己的組織乃是自然的。具有不同文學傾向、不同文學偏好的人完全可以自愿組成各自不同的文學團體,創辦風格各異的文學期刊,這都是正常的文學現象。關鍵是保證團體運行的經費要由他們自己解決,比如交納會費,尋求個人、社會和企業的自愿贊助,自行開辦社團事業等等。現在作家協會主要的弊端在于,依靠國家經費、納稅人的錢來養活一大幫專業作家和管理、服務于這些作家的人員,等于是在眾多的行政機構外,又多了一個文學衙門,導致作家的官員化和文學的黨化。一個作協,自上到下,不僅養活了那么多作家,而且養活了更多管作家的人,以及衍生在這根藤上的相關人員,其結果對文學本身有害無益。 文學權力化,作家官員化,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還多出了一條作家向市場獻媚的路。至少有多位著名作家在不同場合表示,他們對現在的創作環境十分滿意,認為什么題材都可以寫,很自由。對他(她)們而言,文學作為獲取利益最大化的途徑之一,寫小說作為撈取世俗利益、發財致富的重要手段,確實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他(她)們現在的小說題目往往也起得很刺激,類似《豐乳肥臀》、《有了快感你就喊》之類的小說題目隨處可見??傊?,很性感,很低俗,也很無恥,很能符合迎合某種生理需要,很能打動某些讀者窺陰的心理,讓他們束手就擒,乖乖地掏腰包。余華的《兄弟》以窺視女人屁股開始,幾乎通篇都貫穿著“性”這根線。當我們發現文學與權力公開聯姻的“金光大道”時代隱退時,另一個文學與市場通奸的時代已粉墨等場。聰明的作家看著眼下龐大的市場,眼睛發綠,他們深知只要昧著良心,賺錢、發財的大門已自由地為他們敞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創作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肉欲、金錢的奴仆,這一切都是在現行的作家協會體制下完成的,開大會時不少作家還一本正經地坐在主席臺上。 回頭細想,自從胡風以詩人的靈光一閃,寫下“時間開始了”這句詩的那時起,要想做一個碼字為生的作家,除了進入作協,確乎已沒有別的選擇。作家協會儼然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文學分支,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疊疊,幾乎將所有的專業作家都囊括其中,包“養”了起來,無名氏這樣沒有被圈在內的作家只是極個別的例外。在作協體制之下,只有得到這個體制承認,并進入了這個體制的人才叫做“專業作家”,他們領工資,享受一切政府給予的待遇,生、老、病、死都由作協體制來負責,只要在這個格局內,就旱澇保收。即使長期沒有什么創作,也無所謂。所以,有很多因寫了某一個作品(或某些作品)而成為作家的人,一旦進入作協體制,有了名分,甚至可以一輩子不用再寫作,只要開會時到場,領工資時簽名,或上班或呆在家,工資、待遇、房子,一樣都少不了。此外,他們發表作品有稿費,出書有版稅(或稿酬),他們的勞動實際上有雙重報酬。這樣的“專業作家”和我們理解的作家是有很大距離的,這是李白、杜甫、曹雪芹們,甚至是20世紀前半葉的魯迅們都難以想象的。 毫無疑問,作家協會是計劃經濟和國家全能時代的典型產物,它存在的歷史表明,最富有個性、最需要個人創造力的文學也必須納入這個無所不包的秩序中,作家只有在集體、單位的框架中,才有可能能找到自己的歸依,體現自身的價值。在這個等級分明的體制格局中,從科級作家、處級作家、廳級作家直到部級作家,一切都是按“官本位”的意識設定的。在這種文學“官本位”體制下,許多作家朝朝暮暮努力的目標已不是如何寫出好作品,而是如何在這樣的階梯上不斷晉級,作協對于他們就是一個向上爬的梯子。小說家李銳明確表示自己之所以退出作協,就是因為“在這種官本位的等級體制下,文學日益萎縮,藝術、學術無從談起?!?長期以來,我們很少聽到作家憑良心對此發出質疑的聲音,更不要說退出這個能供養他們的“作家協會”。相反,更多的作家是心安理得,以此作為自己地位、身份的象征。情況到了21世紀才開始有所變化。三年前,先是兩個湖南老作家余開偉、黃鶴逸公開聲明退出湖南省作家協會。接著,山西作家李銳公開宣布辭去山西省作協副主席職務,放棄今后山西省作協換屆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并同時退出中國作協,放棄中國作協會員資格,把中國作協的會員證退寄給中國作協。不久前,武漢作家、《如焉@sars.come》的作者胡發云以寫給湖北省作協的《一點說明及備忘錄》,悄悄退出了武漢、湖北、中國三級作協。在他們之前,也已經有一些作家宣布退出作協,比如王力雄2001年就公開聲明退出中國作家協會。 余開偉先生說“退出是為了尊嚴”,使我想起蔡元培當年辭去北大校長時引用《易經》上的一句話:“小人知進而不知退”。當然,這樣的退出在現實中還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我深知,即便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作家協會畢竟掌握著優勢的資源,選擇退出當然是艱難的。所以,迄今為止,我們看到所有的退出或公開或靜悄悄,都只是極個別人的行為。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最近十年來出現的許多作家,往往沒有參加作協,沒有選擇進入體制,已不是個別的行為,而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他們不依賴作協體制,完全憑自己的作品說話,靠自己的稿酬和版稅生存。這個現象的出現,對作協體制意味著什么?可能今天還不大看得出來,作協也完全無視他們的存在,繼續按自己的強有力的慣性運行。哪怕若干年后,當人們驀然回首,許多在讀者中真正有影響、寫出了好作品的人不在作協之內時,作協大概也不會感到一絲的尷尬。作為一個行政性的機關、單位、部門,或許它沒有感知能力,也不具有自己的意志。沒有人能告訴我們,這樣的“作家協會”還要存在多久?
7#
發表于 2007-9-11 21:19:10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韓寒說的也有些道理,創作其實確實一個人的事情。
8#
發表于 2008-5-21 15:09:30 | 只看該作者
::gif50::gif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20:18 , Processed in 0.3198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