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12423|回復: 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6-10-16 09:16: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個貼子最后由三馬在 2006/10/16 09:52am 第 1 次編輯]

25038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2006年10月16日第20版
2#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09:19:10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這個貼子最后由三馬在 2006/10/16 09:28am 第 1 次編輯]

25039
`
                         川人川味 涼山情濃
                    ——記著名畫家、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錢來忠
`
    涼山地區的15年工作經歷,既培養了一批少數民族藝術人才,也滋養了他的藝術成果。他的少數民族人物畫系列名揚中外。
`
    1968年,錢來忠調到四川省涼山州擔任藝術館館長,一干就是15年。他把自己定位為基層美術的播火者,一個縣一個縣地做輔導,訓練班辦到了鄉一級,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達到四、五百人。這些學生不少考上了高等院校,有的還出國闖蕩,旅歐旅美。更為重要的是,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美術創作群體。
`
    當時條件艱苦,每天吃5分錢一根的水蘿卜。藝術工作也要以政治為中心,其中是大量的宣傳畫、主席像等。1972年,他領導完成的版畫《奴隸創造歷史》赴20多個國家展出,參加全國美展引起轟動;之后的版畫《不準奴隸制復辟》、宣傳畫《女民兵》等參加了全國美展。
`
    在這期間,他天天生活在基層,和當地群眾密切接觸,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了解了普通群眾的審美情趣。
`
    錢來忠說,四川不但山美水美,人也更美。川人的精干與耐苦與其所具有的外在美,是人物繪畫絕好的資源。有辣得嫻稚的川妹子,其賢淑與潑辣如同漂亮與美麗一樣,一體連身,讓畫家們紛紛對其垂青。加之四川藏區和彝區,生活著極具剽悍之美的藏族和彝族同胞,畫家們對之更是傾情不已。他以藏族和彝族同胞為主體的人物系列,充滿了剽悍之美,陽剛之美。他創作的《涼山風情》《太陽的女兒》等一批力作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引起強烈反響。
`
    近年來, 錢來忠創作主攻方向轉向了山水。他說,山水是救贖人靈魂的良劑,會終生畫下去的,力求達到“有法之極,歸于無法”之境。他呼吁四川藝術家積極進取,用筆墨成就“天下山水在蜀”。
`
    過去,人們知道錢先生作人物畫,只有較少的人知道他很早就在研究山水畫。去年底,錢來忠先生在四川美術館舉辦了一個《水墨山水小品展》。此次畫展名曰“小品”,其實巨幅亦不在少數。走進展廳,一組巨幅山川,巍峨聳峙,浩浩莽莽,筆墨沉厚,一掃時習。而其寫生小品,筆意恣縱,松散流暢。淡泊之情,一寄于畫,頗得率真主趣。
`
    他的山水更多是源于寫生。幾十年中,他好學敏求,幾乎遍游了祖國的南北東西,寫生盈尺,資料等身,為他畫山水畫打下了生活的基礎。他生長于四川,立志為蜀山蜀水立傳。
`
    四川山水的特殊性是為歷代名家公認的,古有“天下山水在蜀”之說。所謂“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夔門天下雄”,還有“神奇九寨”以及臥龍大冰川等自然奇跡。四川山水資源極為豐富,有江南之沃野、青山,亦有北國之蒼山、峻嶺,更有川西高原之雄奇、神幻。用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李可染、張大干等大師的話說,四川山水的一丘一坡、一村一舍“都是畫境”。最近幾十年中國現代的一大批山水畫大家不少人就受益于四川山水的形式與靈韻。其中包括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錢松巖、關山月等等。而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中的不少形象是四川人的人物形象。歷史經驗說明,四川是可以造就優秀山水畫家的絕好地方。
`
    作為四川美協掌門人,他對本土畫家有更高的期許。因為,較為舒適的生存、生活環境,使生活川中的藝術家,很容易“小富即安”。
`
    四川不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形成了自己的較為“自適”的體系。前人說:“少不入川”,大概就指的是安逸的四川生活,容易使人的斗志消解。對此,錢來忠開出藥方:加大開放力度,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博大的胸懷,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對自己提出新要求。
`
    另外,他認為如何達到藝術的“大美”,是四川畫家共同面臨的一大課題。大美的藝術是時代之美,歷史之美,博大之美,本質之美,因而是藝術至理之美的藝術。大美,并非指畫幅的大或畫題的大。它既包括了一般概念上的筆墨之美和形式之美,但它更是氣度恢弘、格局廣大、生命力強的綜合之美,是藝術家對人生、對國家、對宇宙的終極關懷,是生活的營養與文化的蒙美同藝術家個人艱苦奮斗的最佳結晶。
`
    錢先生說他研習繪畫,已經50年過去了,迄今“尚無成就”,可見學中國畫之難。“兒時做夢,長大了要做一個畫家。現在六十多歲了,卻比兒時更加想圓這個夢。”他常用“誰人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這句黃賓虹先生的臨終聯語激勵自己,筆耕不綴。
`
    有人問:“你的人物畫基本功很好,以后還畫嗎?”他說,山水是救贖人靈魂的良劑,會終生畫下去的,力求達到“有法之極,歸于無法”之境。以后適當時機再山水、人物結合著畫。
                                        晨報記者 楊現富

25040
3#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09:31:52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25041
王羲之遠宦帖
`
                         “四圣”首先都是創新家
                       ——周汝昌與劉正成關于書法的對話(四)
`
    劉正成:我想問的第四個問題是,您在《永字八法》中講到平生最佩服的中國文化上的“四圣”,就是“書圣”王羲之,“詩圣”老杜,“文圣”劉勰,還有“情圣”曹雪芹,這個"四圣"說深獲我心,因為我也崇拜這四個人。劉勰的《文心雕龍》我能背很多,老杜的更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對此我想得更多的是王羲之與曹雪芹,或者說是王羲之與杜工部與劉勰與曹雪芹相互之間的關系問題。因為現在書法作為一個后起的學科,它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何在?現在我們談書法所講的話在書法界可能很容易理解,但在其他學科的學者中知音可能就少了。相互間怎樣更好地融通呢?
`
    周汝昌:我想這四個人最大的共同點,正適合今天的思潮與學風,就是他們首先都是“創新家”。這怎么講呢?以王羲之為例,孫過庭在《書譜》的前面幾句話就說明白了,就是“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下面就記載王羲之自己與鐘、張所作的比較:“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王羲之學衛夫人,連衛夫人也不提,衛夫人不在話下。他所繼承的兩大家,只是鐘、張,但即使是鐘、張,他也能過之,可見王羲之的自信,真是一代大師的氣魄和風度。具體的講衛夫人的字在閣帖中有幾行,四四方方的很一般,真假姑且不論;張芝的草書則尚處于啟蒙的階段,難稱成熟;而所傳鐘繇的字,形體還沒有脫離前人,用筆也不是中鋒,是這樣的(做傾斜手勢),因為不這樣出不了那樣的筆道。再有鐘繇書法中的方尖還不太分明,這個方尖到了初唐才開始分明了。這一點我們從魏晉殘紙的墨跡中可以尋看當時的人對"方尖"遠遠還不會運用,還是用弧線圓折(做畫弧的手勢)。因此,鐘繇書法,包括敦煌文獻中魏晉的墨跡,還是中鋒與側鋒并用的過渡時期。但是,到了王羲一筆雷同。由此可見,王羲之的書法無論是細節如轉折,還是在結構等方面,都是一個大的創新家,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稱他為“書圣”是名符其實的。老杜的詩也是這樣,他佩服六朝的鮑、謝,但他的詩又那里像六朝!曹雪芹就更不用我重復了。
`
    至于劉勰那個講中國文體的傳統并到那個境界,真正是了不起。胡適的新文學主張不用典,不能用對仗,大錯特錯!如果這樣,三千字可能沒有人家四個字來得明白,中國的文化就真的變成了洋八股文,文采沒有了!總之,中國的文化有了這“四圣”,真正是光耀萬古,他們的共同點,首先是創新。當然,人家那個創新是建立在多么雄厚的積累與造詣之上的。他們四人把前人的東西都讀透了!從中國文化這個大母體里產生的子女,這是新,奇形怪狀不是新,是誤區,是岐途,更不是藝術的出路,這也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方面;還有第三個,比較玄虛,就是他們之所以為圣,是他的天賦、氣質、靈性以及獨特的人生經歷所決定的,是他的獨特的精神與人格構成所決定的。舉個例子:就是崇拜老杜的人把他當作圣人,往往光講他的好處,看到《新舊唐書》中的杜甫傳 ,說他性情有毛病,急躁、好議論等等,很不滿意,認為是在貶他,而實際上這些恰恰也正是曹雪芹的性情。有這樣性格與行為的人大多不被當時的社會所理解、所接受,甚至不為當時社會所容。李白的情況也是如此,盡管李、杜二人的性格是如此不同,但他們之間內在的氣質是一致的,杜甫欣賞李白,說“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在這方面,王羲之也是如此。他袒腹東床的傳說,他在《蘭亭序》中所始終貫穿的是反對當時參與聚會的那些人的論調(當時那些人都是老莊思想,認為活的長壽、短壽是沒有分別的,其中支道林甚至是強調“一生死”的)。可見王羲之的膽量,如果沒有這種膽量也就不是王羲之了;至于劉勰,生平資料不多,他后來出家,但出家后的東西仍然是儒家思想的。
`
    我這么粗略地即興回答您這個問題,不知可不可以。簡單地說,他們之所以能夠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一是創新;第二是最雄厚的積累;第三是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與天賦。這不是唯心,這正是唯物,因為現代科學證明人的靈智是他體質的高層次的表現,并不神秘。
`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同人討論過這個問題了,但這個問題太重要了,非我區區一個小學者所能回答清楚、滿足您。

4#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09:38:01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25042
選自《中國書法全集·黃道周》卷
`
                      黃道周:疏林水屋圖
`
    黃道周(公元1585——1646年),字幼元,一字細遵,又稱石齋先生,福建漳浦人。學問淵博,潛心天文,精通易理,工書善畫,是明末杰出的學者,他因清兵俘虜不屈被殺的氣節,以歷來重“人品第一”的書法受到后世推崇。其書法乃晚明六家之一,取法于鐘繇的古奧與橫肆,峭厲遒媚,被稱為“浦體”,與董其昌的溫雅秀潤,徐渭式的粗獷豪放相得益彰,他與同科進士王鐸、倪元璐均以書名號稱“三珠樹”。其繪畫氣度磊落,簡遠飄逸,別具面目,所畫山水、人物渾激流轉,奇氣郁勃,一如他的“嚴冷方剛,不諧流俗,公卿畏而忌之”的人格,在晚明的“殘水剩水”中得到了藝術之宣泄與發揮。徐霞客稱其“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學問直接周孔,為今古第一”。黃道周繪畫作品傳世極少,《中國書法全集·黃道周》卷選入此幅山水,有徐悲鴻諸公題跋,現存徐悲鴻紀念館。
                                                    傳寶

5#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09:53:15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這個貼子最后由三馬在 2006/10/16 10:20am 第 1 次編輯]

25043
`
                      山陰道上行趙雁君書法展在浙開幕
`
    晨報訊 10月12日,“山陰道上行”趙雁君書法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
`
    該展覽集中展出了趙雁君20年來的80余件潛心之作,系統地展示了他從藝二十年來的書法追求與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其藝術成就、鮮明個性和創新精神。展出的作品不管是丈八巨制、還是手扎尺牘,對聯還是條屏,皆顯得筆力扛鼎又活潑酣恣,寧靜深沉又富有情趣。他的獨家風范是夢隨晉人、擇化簡牘、排鋪漢風、沉潛魏石的結晶,融二王的遒媚典雅、倪元璐的奇崛豪邁、徐渭的狂放率真于一爐。既有“大江闊千里”的壯美,又有“櫻桃帶雨紅”的秀美,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審美意趣,正所謂“囊括萬殊而裁成一相”。
`
    此前,趙雁君剛剛在中國美術館作了個展,展覽以近年來少有的規模和高水準得到了首都藝術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好評,其行書對聯和行草條幅兩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次所有展品移師杭州,在浙江展覽館向家鄉人民作匯報展出,同時《趙雁君書法作品精選》、《趙雁君行草楹聯集》在展覽期間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將于10月18日結束。                        (三馬)

6#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10:20:29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叢文俊題跋書法展在沈開幕
`
    晨報訊 近日,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叢文俊題跋書法展在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行,展品以對金石藏品和書法作品進行題跋的形式出現,融書法藝術、書法研究、金石收藏于一身,在國內書法展覽中尚屬首次。
`
    本次展覽,共展出叢文俊先生118件題跋作品,分為拓本題跋、自書題跋、書論題跋三類。拓本題跋作品為大宗,包括碑志造像記題跋、漢唐磚銘畫像題跋、漢畫像石瓦當題跋、佛教造像題跋數種,許多拓片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如《三體石經春秋殘石》《漢畫像車馬圖》《北魏李伯欽墓志》《北魏龍門楊大眼造像記》《北魏后妃禮佛圖》《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等,拓工精美,極其難得。再加上叢先生的詳細考證和精湛書藝,其價值不言而喻。自書題跋是對書家本人作品的題跋,其書體包括甲骨、大篆、楚簡古文、小篆、隸書、章草、大草、行書、楷書等,形式則有對聯、中堂、立軸、榜書等,豐富地展示了其數體并精的藝術才華。書論題跋純以文言為之,雋永雅致,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傳寶)

7#
 樓主| 發表于 2006-10-16 10:21:23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25044
`
                         中原之星王乃勇
`
      王乃勇,男,1969年3月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新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特聘書法專業教學主持。
`
    作品獲獎:2003年,中國人壽雙成杯全國書法大賽全國優秀獎,第十二屆全國群星獎銀獎;2004年,第八屆全國書法提名獎;2006年,建黨85周年全國書法展三等獎,首屆全國行書大展一等獎等。
25045
8#
發表于 2006-10-17 03:11:45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HAO  !!!!
9#
發表于 2006-10-21 08:22:32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我想問問,如果一個大書法家,他是否能對另外一個書法家的草書,大多數者能看明白,如果不能的話,那些所謂的草書,就像鬼畫符一樣吧只有鬼才明白啊!
10#
發表于 2006-10-21 11:14:09 | 只看該作者

錢來忠專題-北京晨報《翰墨》周刊[第七期]

祝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7:00 , Processed in 0.6830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