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21666|回復: 10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5-1-19 22:2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個貼子最后由書法在線在 2005/10/23 00:26am 第 2 次編輯]

leonado da vinci 1  達.芬奇6件。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一百年內中國沒有油畫大師

    國家美術館在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的正北方向,相當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北方向的故宮博物院。這里也不收門票,終日人如潮涌。我去過巴黎盧浮宮和奧塞美術館,也去過梵迪崗博物館和荷蘭凡.高博物館等許多歐陸美術館,這些博物館的許多藏品其實在國內的出版物上都見過。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卻在國內罕見。我匆匆擠過這里迷宮似的展廳,從達.芬奇、拉斐爾,到威尼斯畫派、英國山水畫派、法國寫實派、前期印象派,直到塞尚、高更和梵.高,我驚喜、激動,直到筋疲力盡而離開。
     我行走在霓虹燈漸漸亮起繁華的邦德大街時,一個想法突然冒出:一百年內中國沒有油畫大師!理由是:
    1,中國沒有油畫的歷史,沒有歷史便不會有歷史性人物;
    2,中國的油畫還處在“譯經”階段。如果用佛教輸入中國的歷史作比較研究,現在的中國油畫還處在鳩摩羅什的譯經階段,還沒有到初唐的玄奘,直到慧能創禪宗成大師,中國佛教己經走了四、五百年的路,中國油畫要出慧能這樣的大師起碼還得一百年。
    3,中國沒有油畫的受眾與環境,且不說中國民眾,就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沒有幾個懂油畫,許多理論家們只能不斷重復“具象”、“抽象”的偽繪畫審美理論,根本無法進入光、色、調子、筆觸等藝術層面的審美描述,就象西方理論家也基本不懂中國書法審美的真諦一樣;
    4,中國向西方油畫取經者,要么一知半解就打道回府,如顏文良、徐悲鴻、吳冠中而改弦更張,要么被同化,如趙無極、朱德群、劉國松,最等而下之是被商業化,如丁肇光、陳逸飛。中國沒有油畫界的唐玄奘,如何多苓不出國,陳丹青這樣的準大師終于沒有取到真經而返,皈依于唐伯虎;
    5,中國的幾十年國展的主題繪畫害死人。去看看中國美術館的館藏油畫吧,登峰造極是文革油畫,比起歐洲中世記的宗教繪畫還差老鼻子遠哩,別說沒有達.芬奇與拉斐爾的色彩,更別說高更與梵.高了。有人批評,中國的行政領導只懂得畫的人物“像不像”,所以選了一位肖像畫家當中國美協主席十多年,這個批評并非毫無理由。
    6,中國權威性美術刊物仍籠罩在中國五十年代的“現實主義”迷霧中,用政治社會學觀念去圖解俄羅斯巡回畫派的審美特征,以為用標語口號就是政治方向。退一步講,中國就是出現了塞尚、梵.高,誰會承認他是大師?他能當上中國美協主席,用通俗的方法告訴老百姓“他是大師”?
    7,中國的美術學院已經基本上商業化了,幾乎都可以改名為設計學院了,因為這賺錢!
    當然,請大家不要誤解,以為我反對油畫,以為我認為中國書畫最高。其實,中國畫與中國書法更糟,一般來說,從人物到作品,素質與油畫界更不可同日而語,此容當另論矣。親愛的網友們,當您瀏覽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些英國國家美術館的作品后,我想我們一定會找到許多共同語言的。
                                       甲申除夕前二日補記于二味石榴堂

補記:
    剛剛讀到2005年第10期《美術觀察》雜志,有一個專題叫《專家談:中國畫家為什么不愛看國外美展了?》,由美術評論家王鏞,畫家楊飛云,社會學學者王銘銘共同指認這是中國當代美術的嚴重危機。其論深合我心,並幫我找到了“一百年內中國沒有油畫大師”命題的上好注腳。
    王鏞先生認為,中國畫家之所以失去改革開放初期中外美術交流的熱情,原因在于西方美術作品及其觀念的涌入,使中國畫家不知所從,不知是學古典、現代、還是后現代。他明確提出:一知半解、急于求成,表面模仿是產生上述茫然尷尬的主因,他說:“我們要明白:繪畫語言的轉換并不是簡單的用油畫工具畫我們的風土人情”。其論可謂切中要害。
楊飛云先生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肖像畫油畫家,卻對這個批評的論題十分感興趣。他認為,繪畫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不可復制。他認為“此時、此地、此景、此心情”所制約的繪畫,必須以觀摩博物館中大師的原作為最有效的方法。通過看畫冊、幻燈片、電腦等間接去學習西方藝術,必將產生許多誤讀。這與我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廳中倘佯時的心情相吻合。楊先生進而挖到了中國畫家的思想根源:是“責任感、使命感”的喪失!他說:“當一個淺見的畫家只認識到風格就是繪畫的一切時,就會越過其它環節和過程直奔這個結果而去,卻不知此時自己已誤把花樣當風格了!”他認為:“所謂個性與風格只不過是時代共性的特殊存在,一種繪畫風格如果沒有經過文化共識的審美判定,充其量只能成為自言自語式的花樣而已”。中國學習西方藝術的歷史已有百年,如果仍然停留在一個淺表的樣式與效果層面,再走一百年又當如何?
    王銘銘先生在回顧近五十年來的美術史中,十分尖銳地揭示了一個現象:“當藝術上的 泛政治化傾向風光不再,繪畫界出現了一個有社會學向藝術學轉化的絕好時機,畫家們完全可以伺機建立屬于我們民族的藝術體系,但這一進程卻在‘政治化’向‘資本化’的直接遷越中被打斷了!”在當代中國美術界與書法界相雷同的大趨勢下,最高權威學術機構的領頭人士均以“走穴”為創作主要形式時,畫家們能在那樣談價論購的氛圍中去作創作與學術探索嗎?說俗一點,是淘神費力出國看大師原作和學術交流重要,還是到各個“創作基地”去走穴掙錢重要?這在中國藝術家中已成不容討論的事實。這一點在書法界也是如此,沒有報酬的國際交流已缺席代表性書家很久了。
    美術評論家、畫家、社會學家的觀點驚人的一致,使我更看到了中國油畫的悲哀。今天午飯時,曾來德先生談起“中國畫研究院”將改名為“國家畫院”時,我問他:“國家畫院”就意味著有“油、雕、版”了?曾先生說:中國還是中國畫重要,“油、雕、版”可能算不進去。這就更麻煩了,當中央美術學院已經蛻變成了以社會盈利追求為風向的“設計學院”時,未來的“國家畫院”也將排斥油畫、那么,我認為,我所說的“一百年內中國沒有油畫大師”的預測,尚屬保守之論,我們的期待也許會更為長久。
    王鏞先生注意到了蘇立利先生在《東西方美術的交流》中的觀點:
    “人們已經將東西方藝術的交流看作極其平常的事情。
    “東西方美術之間彼此發現奇跡,豁然頓悟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
    “這一切并不意味著東西方美術的交流已經沒有意義,沒有活力了。事實上,這種交流也許比以往更加活躍,更有力量,更富于成效,它依賴藝術家個人越來越深刻地心理體驗。”
    蘇立文先生的第三句話顯然僅僅是一種期望,是一種感到某種憂慮的期望。中國藝術家的越來越浮躁的心,是不是能感受“越來越深刻的心理體驗”,已經成了一個新世紀的文化危機。
                                              乙酉季秋于二味石榴堂
                                          
2#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7:24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leonado da vinci 2
3#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7:45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leonado da vinci 3
4#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7:53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leonado da vinci 4    
5#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02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leonado da vinci 5     
6#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08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leonado da vinci 6        
7#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33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Raphael 1  拉斐爾13件
8#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44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Raphael 2      
9#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50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Raphael 3        
10#
 樓主| 發表于 2005-1-19 22:28:56 | 只看該作者

(劉正成)英倫行十四:國家美術館名品

Raphael 4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5 15:37 , Processed in 0.3243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