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81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莫以評委眼光論高低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7-5-26 11:3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watermark]此乃1998年舊文,至今十個年頭。近日翻檢,登陸于此。
莫以評委眼光定高低
——從林散之書法受冷落多年說起
陳仲明
莫以評委眼光定高低,這是我久已想說而至今才說出的心里話。我們不妨從書法大師林散之的書法曾遭受冷落說起。

1972年秋,我進省城高等學府音樂系深造,因為小地方人對大城市特有的新奇感,所以時時漫步街頭。一日,見到一張省級書法展覽海報,便徑直步行至江蘇省美術館觀看(美術館前身是民國時期國立美術陳列館)。如今被稱為書法大師的林散之的作品被冷落在偌大展廳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駐足者寥寥。而另一末流書家作品卻陳列在展廳首要位置,內容是使人毛骨驚然的“文革”口號,每字大至數十厘米,可謂以大取寵而“驚人”。其時“文革”劫火未消,展覽雖無評委.但卻有展覽的組織者和審查者,“文革”在革,排名先后卻是等級森嚴的。據《林散之》一書所言:“父親(林散之)1972年以前在南京書畫界僅是一個普通‘畫師’而已。”林老在1972年已是75歲高齡,這位普通“畫師”的書法仍受冷落,此乃25年前的舊事。林散之草書初見世人,是1973年日文版的《人民中國》,刊登其草書毛澤東詞《清平樂•會昌》,那時老人76歲。
                        二
1985年秋,鄭州舉辦“國際書法展覽”,聲勢可謂前所未有之宏大。河南書協舉辦如此大規模書法展覽,對全國的書法熱潮的興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功德無量。作為組織者,將林老3尺細長條幅張掛在進門大廳顯要處,可謂待之以公,但駐足者寥寥,對此我至今記憶猶新。而他人丈二巨幅作品前駐足者卻很多,二者觀眾多寡之反差甚大。使對林老學養、人品、書品皆欽服的后學之輩慨嘆尤深。此乃12年前的舊事。
                                     三                                                                                                                                                          如今,書法大腕牌匾遍及全省城鄉,其量以數千塊計。以量而推之,名氣不可謂不大,早在民國時期以牌匾蜚聲上海灘的唐駝恐怕亦得自嘆弗如了。而林散之先生的牌匾,別說遍及全省城鄉,就是近在咫尺、人文薈萃的省城南京。也僅寥寥幾塊.曾引人注目的當屬夫子廟處的“永和園”,這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大都市,實不足道.另據本人所知,80年代初,對林老懷由衷景仰的女書家楊康樂受人之托,請林老寫“同仁堂”藥業碑匾。林老素來對寫牌匾之事皆婉言謝絕.此次,一是求者之真誠;二是藥業歷來為救人于病痛中的施善之業,故林老應承了寫牌匾之事。數日后,求書牌匾者奉上100元稿潤請林老清點,林老以雙手捂眼,繼而閉緊雙眼,搖動雙手,連聲說道:“我不要看,我不要看!”此番視金錢如糞土之情景,令人感銘終身。此言此舉,使我聯想到,人們對其書法有“不食人間煙火味”之譽,實乃恰如其分,表里不二。如從書法廣為人知的知名度作一社會測試,將林老與牌匾遍全省的書家相比,林老則勢必屈居其下。
    言歸正傳。以展覽評委眼光定高低,僅是對書法測試的一個方面而已。
    接受評審者也好,評審他人者也好,如認為以評委眼光定高低之立論將持恒不變的話,那未免太目光短淺而持論偏低了。林散之大師,尚有遭受冷落數十年之命運,何況你我?
    再說評選,以評委班子票數多少的民主方式定人選落選,尚可理解,而以一票定作品獲獎,則不得其解了。準確言之,這叫做“一票定位之民主”。當年,林老視金錢為身外物,可謂品格高尚,在20世紀末,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階段,有著評委資格的書家,其知名度不可謂不大,將自身書法推向市場也就有了可以炫耀的資本,由此推之,他們當屬書法隊伍中的富裕者。作為旁觀者,不妨提出一個似乎離奇卻頗現實的設想,在認可一票定位的前提下,推舉人以5000元收藏自己推舉的作品。如此,30個評委付出的當為15萬元,此項資金或投人希望工程,或贊助書法文化,既與黨中央方針保持一致,又與傳統美德相吻合。評委先生既可收藏國展優秀作品,又使自身德行之美譽得以弘揚,何樂而不為?但此設想一旦實施,評委們在推舉作品時,非得反復掂量掂量了,因為有償收藏此件作品,升值?保值?貶值?評委的推舉再公允,評委的心地再善良,也不會期望自己以5000元收藏的作品貶值的。再有錢的人,動用自己口袋的錢,就不會那么大方了。再者,以金錢賄賂性賄賂者大有人在,于是,拉選票和唱黑臉的暗箱操作就不足為怪了。
    放眼東瀛,日本的“日展”,當為國展。人選日展似乎是書道者登人龍門的必經之路,說白了,一塊敲門磚而已。而決定人落沉浮者,是日本書道界的顯要。于是,攀附顯要亦成時風.弟子出,必言明師事某某.在當下中國,似乎亦不例外,師事名門似乎成了評選人展的某種約定數碼.有著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學人風骨的國學大師陳寅洛先生所深惡痛絕的“攀緣貴勢”之惡習,在書界籠罩甚重。我逐一翻閱當代文學刊物,以及文史哲專業刊物,從未在作者簡歷中有“師事某某”字樣,難怪在大文化范圍內,有人將書法視之為賤.此類視書法為賤者未免尖刻了些,但從事書法者當為自己立品,莫讓攀附名門之賤習作踐了書法自身的純真和清雅。反言之,好為人師者如自身書法俗不可耐而又無學問可言,偏偏時譽甚高,如攀附權勢者多多,無疑于助紂為虐,誤人不淺。
    每到裱畫店,常見境界深遠之書法裱于壁上,而這些作者及作品在展覽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如以書法圈內人士眼光看:皆無名之輩.可細細詢之,卻并非如此.這些精深之作,或出自學問淵博的文史哲資深教授之手,或出自案牘之余以書法遣懷抒情的作家之手.試想一下,心境高遠、知識淵博、視功名利祿如塵土而坐得冷板凳的教授、學者、文人,卻又數十年篤好于書法,他們會隨波逐流而鐘情于書法展覽并受評委評點?與熱衷于應征投稿者相比,二者的思想境界迥異。
    朱東潤先生是大學者,亦是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我曾在一本書上見到這樣的文字:“二十世紀四大傳記:1,梁啟超《李鴻章傳》;2,朱東潤《張居正傳》;3,林語堂《蘇東坡傳》;4,吳晗《朱元璋傳》”。東潤先生的書法蒼雄沉郁、凝重高古,與其數十年坐得冷板拿的學者生涯和精深國學密不可分。遺憾的是,《現代中國美術全集•書法卷》最初并未將其列人名冊。東潤先生是江蘇泰興人,他的祖宅和我家的陋室相毗鄰,在為其鳴不平的心理驅使下,我撰寫了《朱東潤先生的風范》一文,意在弘揚朱東潤先生的人品、學品及書品(刊在《書法導報》1996年11月20日)。上海潘良禎先生出于責任心,亦向北京推薦,方得以使朱東潤先生書法編輯人冊。
書法這一歷來被視為高雅的藝術,須經過時間的檢測,從林散之等老先生所走過的歷程,我們可得到某種啟示。未來的書壇大家或許就深隱在從未參展者中。有書法的高技巧、高境界,何愁不能成大家?
我再補述幾句,書法的高境界必須兩個硬件作基礎,那就是高技巧、大學問。
[/watermark]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休閑社區|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9:45 , Processed in 0.2490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