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中國書法在線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65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正成|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7-11-6 09:58:4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劉正成




每每來到八閩大地的山海之間,我就要想起中國近古歷史上的兩位完人,一位是黃道周,一位是林則徐。所謂『完人』就四個字:道德文章。所謂『道德』,就是用生命行動去擁抱人類的崇高精神品質,而不僅僅是口頭的詞語。面臨民族危亡關頭,黃道周不太會打仗卻帶兵赴死,林則徐會打仗并且打勝了還被發(fā)配沖軍!所謂『文章』,則指其傳世的文藝之作。黃道周、林則徐二人又以書法廣泛傳于后世,足以當此『道德文章』四字,這也就是悲劇的美學。最近先后應兩位著名畫廊策展人屠文祥、陳震先生之邀來廈門辦兩個小型書法展,當我濡墨吮毫之際便進入了這個主題,書寫他們的詩,評他們的書法與書論。

馬克思曾在《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過:『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xiàn)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xiàn)實的部分。』八閩大地讓我心動的風景人物還很多,杰出者還有不能越過的書法家蔡襄和朱熹,他們的業(yè)績和詩文也不由自主地躍入我的筆端。我在預展接受記者采訪時,我即談到了此展覽作品的這個選材特點。林則徐也有一個著名的對聯(lián)『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也是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詩意表達。

就北宋四家的蔡襄來說,他生于蒲田,造福于桑梓,是閩人應該永遠記憶的鄉(xiāng)賢。蔡襄先知福州,然后轉任福建路轉運使,開發(fā)出了當年就名震海內的武夷山北苑龍鳳茶,他奉宋仁宗之命撰寫《茶錄》,并寫了《北苑十詠》,用詩歌為北苑茶做廣告。想一想,蔡襄給我們不僅留下了物質文明遺產,讓武夷山成千上萬茶農至今吃著祖宗給的飯,還能讀到這樣抒寫地方風物的好詩,讓我們繼承著這一份精神文明遺產,又是何等福份。蔡襄還兩次知泉州,先后寫了《漳南十首》,和《漳南十詠》,將閩南十景納入詩思,又是為我們今天的旅游開發(fā)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我問閩南朋友,你們知不知道蔡襄寫的『齊云閣』、『白云亭』、『滿月池亭』、『龍臺』等名勝在什么地方?可惜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我想,在被這些詩文感動之余,把它們書寫出來,閩南的朋友們庶幾去繼承這樣價逾千金萬金的非物質文明遺產,甚至開發(fā)旅游資源,重建歷史文化名跡,又何樂而不為之!

再說閩人儒學大宗師兼書法家朱熹,生于尤溪縣,曾為官泉州同安縣即今廈門市,后曾任漳州知府,在武夷山主持建陽書院,除短暫任職浙東、江西等地外,一生絕大多數(shù)時間均生活、講學、著述和終老于閩中。我從《四庫全書》查錄和書寫朱熹的《武夷棹歌十首》時,回想我二十年前與首屆全國楹聯(lián)展的評委們曾在武夷九曲漂泛竹筏的故事。當時,我對此漪麗美景卻寫不出一首詩。而朱熹的《武夷棹歌十首》,他將九曲的風景一處一處生動寫來,傳神之筆讓江山增色,也讓我輩汗顏!試想將此十詩的每一曲鐫刻在石崖或石碑上,今人游覽江山吟誦古人詩句,無異于畫龍點晴別開生面!

當然閩中書法家尚多,如張瑞圖、伊秉綬等,均是一等一的大家,每每令我神往而未及書寫。歌德有句名言:『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這次展覽匆忙,假以時日,我將再度優(yōu)游于閩中,吮吸鍛煉山水之靈氣,唱和些古人詩文,以記今日之盛況可也。為補此憾,我補充了一些自家詩文的大件作品,與閩中各界同好交流,以倡古人有翰有墨之傳統(tǒng)。
廈門不僅是清末『五口通商』率先接近現(xiàn)代社會之區(qū),改革開放以來又是排頭兵。在物質文明建設的大好局面下,素來看重精神文明建設的閩南人掀起了一股『書法熱』。前幾天在我的微書法作品預展的黃道周書畫論壇上,廈門書協(xié)前主席陳秀卿女士演講時提到我參與廈門書壇的兩件事:一件是一九九三年左右在鼓浪嶼召開的全國刻字理論研討會,同時舉辦的一個刻字展至今仍是鼓浪嶼的一個景點;另一件就是二〇〇〇年在廈門舉辦的《中國書法》年展,在這里展示了當代一百名優(yōu)秀書法家的力作,影響仍在。是的,上世九十年代,我在中國書協(xié)主持日常業(yè)務工作時,漳州地區(qū)是我抓的一個重點,從一九九五年福州首屆全國楹聯(lián)展開始,從這個地區(qū)走出了柯云瀚、李木教、沈惠文、黃坤生、林仲文等一大批名家,成為當代中青年書法創(chuàng)作的骨干力量。不久前,我應廈門書協(xié)主席劉堆來先生之邀,為八閩書法展的書法創(chuàng)作作了一次作品點評和學術演講,深感廈門書協(xié)數(shù)以百計的實力派書家在崛起,前景喜人!可以說,這次我在廈門畫廊要辦的兩個小型展覽,是一個回舊地、會舊友的活動,與朋友們近距離接觸和交流,聽取大家對我近期書法創(chuàng)作的批評,以期我獲得進取的參考意見,庶幾,這就是我的額外收獲了。

在這些作品問世之前,我還有一個題外的話題,即如何把高雅的、以展廳巨幅陳列為主軸的書法文化與人民群眾居室文化生活銜接起來?自明代中晚期掛軸書法首倡于蘇州地區(qū)并迅速成為書壇主流以來,五百年間書法從手中把玩的翰札、手卷走向墻面懸掛的作品,小作品退居后臺,以至在嘉道時期趙之謙遺信中說自己的翰札并非書法了。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名家,把大型展廳的作品創(chuàng)作作為主要目標。現(xiàn)在每年來北京中國美術館辦個人展者,作品尺幅動輒八尺一丈,極少像《蘭亭序》、《寒食帖》這種小尺幅作品,更別說《快雪時晴帖》、《中秋帖》這種翰札式作品了,即使有也是十張八張小紙拼成一件作品裝裱的小尺幅作品。而且你大我更大,甚至將一面巨大的展墻設計成一件作品,論尺幅則有成百上千平尺吧?要想讓『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又何難哉!我兩年前曾在寧波辦了一個『微書法』展,效果還不錯,這次就復制這個模式,辦這樣兩個中小型展覽。我希望當代書法審美模式的多元化,除了大型展覽會的大空間、多人群的書作品審美,也應該繼承五百年以前的古人傳統(tǒng),獨處一室,面對一紙,品茗幽賞,靜靜地尋得一番審美趣味如何?

且代為小序。
           
丁酉季秋月吉日于泥龜夢蝶堂上

mmexport1509931255197.jpg (271.23 KB, 下載次數(shù): 48)

mmexport1509931255197.jpg

mmexport1509931261483.jpg (299.53 KB, 下載次數(shù): 63)

mmexport1509931261483.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時事點擊|中國書法全集|小黑屋|松竹書院|養(yǎng)晦書塾|劉正興畫苑|藝術展廳|學術研究|收藏鑒賞|自治社區(qū)|休閑社區(qū)|Archiver|書法在線 ( 京ICP備17008781號

GMT+8, 2025-5-14 01:03 , Processed in 0.300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