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書法在線

標題: 董國強|書法不需要迎合大眾! [打印本頁]

作者: 書法在線    時間: 2016-11-9 18:14
標題: 董國強|書法不需要迎合大眾!

書法不需要迎合大眾!
書法就是迎合傳統,迎合經典,迎合古人,書法不是迎合當下的,不是迎合百姓的
——在【文房拾貝】劉正成翰札書法品鑒會學術對話上的發言

董國強

(, 下載次數: 21)



劉老師的書法我還是比較熟悉的,跟劉老師,我們也是從80年代末就接觸,接觸很長時間了,我同意曾翔說的,劉老師在現代書法或者說當代書法領域應該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型的人物。如果沒有他在主持中國書協工作時所做的大量的工作,可能我們今天整個書壇是另外一種狀況。我們都認為他對于中國的書法事業有非常卓越的貢獻,這一點,我想絕大部分懂書法的人是有公論的。

我認為,劉老師的書法,可以說是既有創作型的書法家的風格,同時他又有學者書法家的韻味,有它的那種內涵,就這一點來說,在當代書法界也是不多的。我們經常會說“書卷氣”,”書卷氣“這個詞有時候也可以去形容人,一般情況下形容一個人有”書卷氣“,那往往就是這個人飽讀詩書,他的氣質是文質彬彬。作為書法來說,也是有“書卷氣”這樣一個說法,表現在書法上是一種典雅的氣象。那么書法當中能夠呈現出”書卷氣“的,自然和他自身的學養是有關系的,我們無法想像一個讀書不多的人,他的書法當中能有“書卷氣”,這是不可能的。我也同意曾翔所說的,學書法首先要有基本功,你就像蓋一個房子一樣,你先要有磚瓦泥石、先有這些材料,才能蓋房子。我們評價一個人寫的毛筆字是不是書法作品,首先要看他是不是一個具有書法基本功的人,是不是一個受過書法專業訓練的人,具備這樣的前提作品才能稱之為書法。

我們再倒退回民國,為什么那個時候詩人也好、學者也好、政治家也好、自然科學家也好,甚至軍閥,他們的書法拿出來一看,都寫得不錯呢?就因為他們從小都有專業的書法訓練,他們都臨過帖,都上過私塾,會有人逼著他們把字寫好。他們所受的正規的書法訓練,可能是不亞于今天我們專業院校的書法專業的學生的,而且,那個時候每天要拿毛筆寫字,所以他的書法訓練應該說是比較扎實的。所以我們看到那個年代很多人其實不以書法聞名的,他的字拿出來我們一看寫得非常好,按照今天的審美標準,他仍然也是一個很好的書法家。

這種情況在今天則完全不同,我記得北大搞過一個當代學者的書法展,那個書法集我看過,里面90%以上的人的字根本就沒法看,惡劣至極,這里面還有搞美學的,還有搞文學的。我們不敢輕易地去評論他的文學修養和美學修養,但是至少從他們的書法創作來說,他們的水平是非常低俗的,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像上一代人那樣在小的時候受過專業的書法訓練,書法的好和壞,在他們心中是沒有一個標準的。我想表達的是什么呢?就是說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你的作品想被稱之為書法,你首先先要有一個比較完備的專業訓練,如果一點專業訓練都沒有,拿起筆來就寫,你的學問再大,寫出來也是鬼畫符,也是沒法看。

從中國書法史來說,我們都知道,其實中國書法史是精英書法史,歷朝歷代的作品能夠流傳,首先他在那個時代就是精英,明代以前有書法傳世的人,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的書法家,那時候也沒有專業的書法家,也沒有職業書法家,他本身或者做很大的官,或者在文學界、或者在其他領域是有很高地位的人,他們的作品才能夠被后世所珍藏、才能夠流傳下來,到了明代以后,開始有專門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創作是為了懸掛出來給別人欣賞的,在那之前,書法的創作可能都是一種無意識的創作,我們看到元明以前流傳下來的都是書札、書信,或者是像顏真卿的《祭侄稿》,他侄子死了以后,他滿懷悲憤的一個發泄。一般人悲痛時的發泄可能就是捶捶墻、敲敲桌子,拍拍大腿,他本身因為是一個有書法訓練的人,他本身的書法寫得很好,那么他寫了一篇文章,流傳下來,就成為了一篇千古名篇,就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

那么未來怎么樣?今天,書法已經是被大多數人定義為視覺藝術當中的一個門類。那么作為視覺藝術來說,我們就要允許它有多種形式的表現,我們不僅接受那種以視覺沖擊力來帶給觀眾心靈震撼的作品,同時,我們也希望看到古代所傳承下來的這種有非常強的“書卷氣”風格的作品。我覺得任何強調一種、然后去打擊另外一種的論調都是片面的。

我參與藝術品市場很多年,但是我對當代書法的關注從來也沒有轉移過,雖然我很少參加當代書壇的活動。當代書法所引發的爭論很多,歸根到底是好壞的標準不統一。其實我覺得書法的好壞標準其實不難制定,但是現在還書法圈里還停留在爭論的階段,我覺得這個是書法界挺有意思的一個事情。

我認為,書法的審美標準解釋權應該是在專業書法群體當中,按照13億人來計算,這個群體是一個非常小的一個比例,不是掌握在剩下那十幾億人手中,這個必須得明確。但是書法又恰恰是每一個人都敢來評判好壞的,為什么?因為每個人都會寫字,每個人都認識字,因為他認識字、他會寫字,他都覺得他有評判書法好壞的權利。就像說每個球迷都覺得自己可以做中國足球的教練一樣,因為他覺得這個事情簡單。其實對于外行來說,想要認識書法好壞,或者說掌握這個審美標準是非常難的。某個電視臺曾經找過我,說我們搞一個當代書法選秀比賽,就像中國好聲音一樣,我說這個活動是搞不了的,為什么?中國好聲音我們大部分人都看過,基本上一個歌手唱得好和不好,大眾的評選和專家的評選最終的結果幾乎是一致的,個別有爭議,但是爭議不大。比如說選出十個人,大眾肯定也是同意其中的八個,可能有兩個和專家不同意見。但是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搞一個書法比賽,然后讓觀眾投票,那么最后的結果可能是什么樣?我估計專家和觀眾的投票結果是完全相反的,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專家認為好的,老百姓投票都認為是最差的。

很多人說書法怎么欣賞啊?我說你就去看書法展,比如說全國書法展,你進去以后,你把你認為寫得最差的那個挑出來,差不多就是寫的好的,這就是書法的審美的門檻之高,它可能比美術還要高,因為唱歌是通俗藝術,它本身就是一個通俗藝術,所以它本身的標準就是迎合大眾的,流行歌曲,是為了這個歌能夠流行,能夠讓大家上口,讓大家都喜歡唱,所以它必須要有一定的迎合。

那書法不需要迎合大眾,為什么?我說了,書法就是迎合傳統,迎合經典,迎合古人,書法不是迎合當下的,不是迎合百姓的,書法也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書法是為人民服務的,我認為它沒有一個生存和發展的必要了,為人民服務就是把字寫工整了,讓老百姓都認識,草書篆書都得取締。


劉老師開始的講座,我來晚了沒有聽到,關于這個展覽我說說我的感受,我覺得劉老師他的創作和他自身的修養、自身的情感需求是有關的,一個人他的修養到一個程度以后,他有自然流露。明詮兄剛才說的,我也有同感,因為我也曾經看到一些收藏界的朋友收藏的作品上面有劉老師的題跋,我遇到了都會認真讀,從文字功力來說挺讓我贊嘆的,文言文或者半文半白的跋語,不打稿直接寫,一氣呵成,挺難的,這個可能對古人來說不難,但是對今天的人來說挺難的,甚至說對我們今天的書法家來說挺難的。

我認為榮寶齋主辦這樣一個展覽,實際上是想倡導一個風氣,就是這種書家的“書卷氣”,這個類型的書法是不是需要影響更多人?或者說是不是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視?我覺得是這個展覽的意義所在。

我剛才看了展出的幾件作品,我認為無論是文字內容上對明清書家的評價和書法理論的一些見解,還是書法的創作上,包括章法和布局,我是覺得非常好。對劉老師的書法,我也是很敬仰的,我就說這么多,謝謝大家






歡迎光臨 書法在線 (http://www.feigo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