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書法在線

標題: 2012年度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政右經左版) [打印本頁]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25
標題: 2012年度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政右經左版)
艾未未 曹思源 陳一諮 陳永發 陳子明 崔衛平 戴煌 戴晴 丁學良 董橋 杜光 方勵之 高全喜 高氏兄弟 高文謙 高耀潔 高瑜 韓寒 韓志國 何方 何清漣 賀衛方 胡績偉 胡星斗 黃翔 黃亞生 江平 姜維平 金雁 勞思光 黎鳴 李承鵬 李劼 李煒光 李酉潭 栗憲庭 劉軍寧 劉緒貽 劉瑜 劉再復 茅于軾 慕容雪村 南方朔 浦志強 錢理群 秦暉 秦曉 秋風 冉云飛 孫立平 孫文廣 滕彪 童之偉 汪丁丁 王德威 王天成 王巍 唯色 吳敬璉 夏業良 笑蜀 辛子陵 信力建 徐昕 徐友漁 許紀霖 許小年 許知遠 許志永 許倬云 楊帆 楊錦麟 楊奎松 楊煉 楊鵬 楊天石 楊照 野夫 葉啟政 應克復 于建嶸 余杰 余英時 俞可平 袁騰飛 袁偉時 張博樹 張鳴 張木生 張千帆 張鐵志 章立凡 章文 鄭宇碩 周舵 周志興 朱大可 朱嘉明 朱清時 朱云漢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27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0 12:29 編輯

(, 下載次數: 47) 余英時簡介

余英時(1930年1月22日-),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原籍安徽潛山,生于中國天津。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1950年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國學大師錢穆。1951年在報紙發表文章。1952年,成為第一屆畢業生。1955年,被推薦入美國哈佛大學,師從楊聯升,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并曾于1991年至1992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余英時曾經比喻自己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會持續觀察政治、評論政治,但不會參政。余英時個人從不認為自己是新儒家,也否定別人將其師錢穆視為新儒家。在學術上,余英時頗受錢穆的影響,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歷史學尤其是中國思想史領域。余英時曾比較系統地研究了中國歷史上的儒家知識分子即“士”這一階層,認為孔子最先揭示了“士志于道”,從而規定了士是中國歷史上基本價值的維護者,曾參發揮師教,提出士當弘毅,任重道遠,仁為己任,死而后己,這一原始教義對后世影響深遠,且愈是“天下無道”的時代愈顯示出它的力量,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都承擔著這一文化使命;中國知識分子有悠久的精神傳統,其特征是具有超越性、社會性,能“以道抗勢”,注重個人修養。他吸收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觀點,從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考察了宋明儒學的發展演變,頗有創見。盡管其思想與北京官方思想相抵觸,但他的著作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大量出版。2006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佈余英時與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共同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余英時著有:《近代文明的新趨勢》,《民主制度的發展》,《民主革命論》,《到思維之路》,《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晩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民主與兩岸動向》,《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現代儒學論》,《中國知識分子論》(康正果編),《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論士衡史》(傅杰編),《朱熹的歴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東漢生死觀》,《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中國文化史通釋》,《人文與民主》,《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余英時文集》,共十冊,第一卷:《史學、史家與時代》,第二卷:《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第三卷:《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第四卷:《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第五卷:《現代學人與學術》,第六卷:《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第七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第八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下)》,第九卷:《歷史人物考辨》,第十卷:《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余英時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4%BD%99%E8%8B%B1%E6%99%82
余英時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185.htm
余英時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293
余英時訪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NXQ58Z9e2w/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31
(, 下載次數: 44) 艾未未簡介

艾未未(1957年5月18日-),中國藝術家,中國藝術文件倉庫藝術總監。同時活躍于建筑、策展、攝影、電影,以及社會文化評論。艾未未是已故詩人艾青之子,1978年入讀北京電影學院,同期的學生包括中國導演陳凱歌與張藝謀。1981年至1993年艾未未主要居住在美紐約,并就讀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后因一門課未通過而被學校停止發放獎學金,最后更離開學校而成為非法居留者并以街頭畫像或打零工。他所混跡的紐約自身公寓,成為許多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中轉站,此外他亦同時成為一位積極的街頭抗議者,參與了許多街頭抗議活動,并多次與紐約警察發生肢體沖突,也曾拍下警察對別的抗議者實施過度暴力的照片。1987年在美國舉辦《舊鞋、性安全》藝術展,被藝評家稱為“引人注目的新達達主義”。他曾在美國居留與工作,1993年4月父親艾青患病,他返回北京照顧父親并放棄了美國居民身分。2000年時與馮博一在上海舉辦“不合作方式”藝術展[29]。他的作品《童話》、《模》于2007年參加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其中《模》被大雨摧毀,但艾未未沒有修復,并認為大自然的力量令作品更出色。在2010年艾未未被邀請創作一個作品來補充丹麥哥本哈根因租借到上海參加世博會的美人魚雕像而造成的空位,他建造了一個能現場直播小美人魚世博會情況的閉路電視系統網站,來表達中國人都處在某種監視之下的真實生活。艾未未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主要場地或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設計藝術顧問。2010年9月19日,艾未未與左小祖咒參加了2010大聲展。艾未未除從事藝術創作,還關注維權活動,并對中國內地多個涉嫌政治腐敗而引發的事故進行調查,包括毒奶粉事件、汶川大地震中因政府興建學校偷工減料,而倒塌導致大量學生死亡事故、聲援維權人士等。

艾未未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sg/%E8%89%BE%E6%9C%AA%E6%9C%AA
艾未未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5482.htm
關于艾未未:http://www.ftchinese.com/tag/%E8%89%BE%E6%9C%AA%E6%9C%AA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34
(, 下載次數: 48) 賀衛方簡介

賀衛方(1960年-),山東省牟平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法學家,《中外法學》主編。網名守門老鶴。1978年─1982年,西南政法學院學生;1982年─1985年,北京政法學院(后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1985年─1995年,中國政法大學任教;1998年在《南方周末》發表《復轉軍人進法院》一文,引起軒然大波,并引發大家對中國法官制度的思考。2003年孫志剛事件中與另外幾位教授上書,建議啟動憲法規定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北京大學一塌糊涂BBS遭封,賀衛方致信許智宏校長,表示異議。他參與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草案里,各級法院的名稱沒有前冠人民二字。2005年6月23日公開聲明暫停招收碩士生,被認為是對現行招生體制的質疑。2005年12月25日就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葉中剽竊事件發表文章“周葉中教授事件及其他”,嚴厲聲討學術腐敗。2007年2月其講述章詒和著作的貼子(發表在新浪博客上)被無故刪去,賀與三位人士發表抗議聲明。2009年3月賀衛方赴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據賀本人表示,預計將會在石河子大學任教兩年。2011年1月回歸北京大學。著作有:《司法的理念和制度》、《法邊余墨》、《具體法治》、《運送正義的方式》、《超越比利牛斯山》、《四手聯彈》(與章詒和合著)等。近一兩年來,賀衛方對”重慶模式”的持續質疑受到廣泛關注。

賀衛方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8%B4%BA%E5%8D%AB%E6%96%B9
賀衛方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8%B4%BA%E5%8D%AB%E6%96%B9
賀衛方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76
賀衛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weifang
賀衛方微博:http://www.weibo.com/weifanghe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36
(, 下載次數: 39) 于建嶸簡介

于建嶸(1962年-),湖南衡陽人,中國大陸學者。本科就讀于于湖南師范大學,畢業后曾到衡陽日報當過記者,后又回校攻讀研究生,并以博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同年9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管理學博士后研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大陸社會問題多年,在學術界和底層民眾中很有聲望,開通新浪微博后,其關注的社會問題也往往會成為社會的關注點。常常給大陸官員演講,演講風趣幽默,尤其還說著帶有衡陽口音的普通話。著作頗豐,有《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底層立場》、《聲音博動中國》、《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漂移的社會-農民工張全收和他的事業》、《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安源實錄》和《中國當代農民的維權抗爭:湖南衡陽考察》等書。于建嶸于2011年1月25日在新浪微博建立“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賬戶,迅速引起社會各界關注。2012年于建嶸更多地關注上訪群體。

于建嶸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5%BB%BA%E5%B5%98
于建嶸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469.htm
于建嶸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38
于建嶸微博:http://weibo.com/yujianrong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40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3-1-26 05:18 編輯

(, 下載次數: 40) 何清漣簡介

何清漣(1956年-),女,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經濟學家。文化大革命中在湖南從事鐵路建設。1979年考入湖南師范大學歷史系,1983年畢業后在湖南財經學院工作。1985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1988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在廣州暨南大學任教,后在《深圳法制報》社任編輯,業余從事經濟學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1999年《三聯生活周刊》將她列為25位時代人物之一,稱她“代表了中國改革的良心”。迫于國內壓力,2001年6月14日從深圳家中只身出走,先經由北京前往新加坡,后取道日本到美國。目前旅居美國。何清漣至海外后,撰寫了《霧鎖中國》,這是目前唯一一本專門研究政府控制媒體的專著。美國《商業周刊》于1999年6月14日“亞洲之星”專號曾將何清漣評為“亞洲之星”(50 Leaders at The Forefront of Change,THE STARS OF ASIA)。近年來專門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尤其是對中國社會轉型期資本形成的特點,政治資本形成的特點,政治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等各種社會資本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沖突的關系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主要代表作為《人口:中國的懸劍》,《現代化的陷阱》,《經濟學與人類關懷》《我們仍然在仰望天空》等著作。其中《現代化的陷阱》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成為學術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并于2000年獲首屆長江讀書讀者著作獎。

何清漣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4%BD%95%E6%B8%85%E6%B6%9F
何清漣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5791.htm
何清漣主頁:http://page.renren.com/601439613?checked=true
何清漣文集:http://zhengyjz.blogbaker.com/
何清漣日志:http://heqinglian.blog.163.com/blog/#m=0
何清漣個人主頁:http://heqinglian.net/
何清漣VOA博客: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42
(, 下載次數: 45) 孫立平簡介

孫立平,男,1955年5月出生。現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83年獲學士學位。 1983–1999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生活口述資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轉到清華大學工作。研究方向為社會發展、社會結構變遷和口述社會史。孫立平在20世紀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現代化。曾出版《社會現代化》、《走向現代之路》、《發展的反省與探索》等著作,并發表論文多篇。其間,提出現代化的時序模式、后發外生型現代化等理論。特別是后發外生型現代化理論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研究的興趣轉向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相繼發表《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合作)、《改革前后中國國家、民間統治精英和民眾互動關系的演變》等論文,并提出了“總體性社會”、“總體性資本”、“自由流動資源”與“自由活動空間”等重要概念和理論。發表在《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中近期趨勢和隱患》(合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轉型社會學。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計劃“二十世紀下半期中國農村社會變遷口述資料收集與研究”,關注的是作為一種文明的共產主義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運行邏輯。另外主持的“當代中國農村中國家與農民關系研究”和“從單位制到社區制—-社區建設研究”則關注于“總體性社會”向“后總體性社會”的轉型過程。著有《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反省與探索》、《傳統與變遷》、《斷裂》、《轉型與斷裂》、《失衡》等。

孫立平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AD%99%E7%AB%8B%E5%B9%B3
孫立平博客:http://sun-liping.blog.sohu.com/
孫立平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sunliping.html
孫立平微博:http://sun-liping.i.sohu.co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44
(, 下載次數: 40) 張鳴簡介

張鳴,男,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政治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主任。長在中國的“北極”北大荒。做過農工,獸醫。初學農業機械,后涉歷史,199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吃粉筆灰之余,喜歡寫點文字,有的被視為學術著作,有《武夫治國夢》、《鄉土心路八十年》、《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等數種,還有一些算是歷史文化隨筆,有《直截了當的獨白》、《關于兩腳羊的故事》、《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最新著有《辛亥:搖晃的中國》、《中國心絞痛》等。張鳴在學術界像個未經馴化的“野生動物”,敢想敢說,口無遮攔,是一個令很多人感到頭痛的教授,特別是教育部門。張鳴對此視而不見:“既然有話要說,就必須說真話。所謂真話,我的理解,就是不迎合。既不迎合政府,也不迎合百姓。不迎合強勢,也不迎合弱勢。說你認為對的話,遭強勢打壓,遭弱勢唾罵,無所謂。否則,怕這怕那,就說不了真話。”

張鳴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C%A0%E9%B8%A3
張鳴博客:http://zhangmingbk.blog.163.com/
張鳴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1250.htm
張鳴微博:http://weibo.com/zhangming1
張鳴專欄: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zhangming.html
張鳴主頁:http://author.21cbh.com/zhangming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47
(, 下載次數: 43) 茅于軾簡介

茅于軾,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1946年畢業于重慶南開中學,同年考入交通大學。1985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赴美國在哈佛大學任注冊訪問學者。先后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網顧問、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亞洲開發銀行注冊顧問、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能源工作組專家、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能源組國際顧問、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等。1990年應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系招聘任高級講師,講授研究生班的微觀經濟學。1993年從中國社科院退休,與其他四位經濟學家共同創辦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擔任所長。曾在北京經濟學院、中國礦業學院研究生部、任兩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山東礦業學院兼職教授,并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經濟學研究。天則所定期舉行學術討論會,請國內外有創見的專家學者講演,進行實事求是的討論和批評,暢所欲言。如今,天則所旗下不僅聚集了張曙光、盛洪、樊綱、汪丁丁等一批實力派經濟學家,而且“已經走出了一條民間開展學術研究的道路”。茅于軾著有: 《擇優分配原理:經濟學和它的數理基礎》、《誰妨礙了我們致富》、《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給你所愛的人以自由》、《一個經濟學家的良知與思考》等。

茅于軾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225.htm
茅于軾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251
茅于軾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oyushi
茅于軾訪談: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4D28/zfmaoyushi.html
茅于軾微博:http://weibo.com/maoyushi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49
(, 下載次數: 52) 許小年簡介

許小年,1953年出生,1981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學位,1981年至1985年期間,他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任研究員。199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5年,許博士在美國馬薩諸塞州Amherst學院擔任助理教授,講授經濟學和金融市場學。1996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的世界銀行擔任咨詢師。1996年他榮獲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獎”,以表彰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1999年-2004年曾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此前,曾擔任美林證券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以及世界銀行咨詢師。許小年博士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2002年許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被中國機構投資者評為中國本土經紀公司第一名。在此調查中,許博士本人也被評為最佳經濟分析師。許博士的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金融學、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過渡經濟以及中國經濟改革。他的著作有:《自由與市場經濟》。2010年,許小年提出:幾十萬億國有資產應分給13億民眾。

許小年博客:http://xuxiaonian.blog.sohu.com/
許小年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2390.htm
許小年微博:http://weibo.com/xuxiaonian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53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0 12:55 編輯

(, 下載次數: 31) 秦暉簡介

秦暉(1953年12月-),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秦暉1981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并獲歷史學碩士,是文革之后,首批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他是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員,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1992曾任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農民史、經濟史。他曾先后獲得中國高校教師霍英東獎、陜西省社會科學成果獎、陜西師大青年優秀論文獎,并且5次獲得陜西師大科研成果綜合獎。著作包括:《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再認識》、《問題與主義》、《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耕耘者言》、《傳統十論》、《變革之道》、《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與俄國現代化之路》、《天平集》、《農民中國:歷史反思與現實選擇》、《經濟轉軌與社會公平》、《思無涯,行有制》、《十年滄桑:中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政府與企業以外的現代化--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研究》、《實踐自由》等。

秦暉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6%99%96
秦暉專欄: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qinhui.html
秦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188.htm
秦暉文集:http://www.chinaelections.org/scholar.asp?scholarID=49
秦暉微博:http://t.163.com/qinhui
秦暉豆瓣:http://www.douban.com/group/qinhui/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0:57
(, 下載次數: 28) 崔衛平簡介

崔衛平(1956年-),北京電影學院的基礎部教授和社會批評家。江蘇省鹽城人。她是知名的學者,翻譯家和文化批評家。1978年2月,崔衛平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大學畢業,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84年,崔衛平被分配到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先后任教于文學系,社科部、基礎部。1999年,升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政治哲學、文學理論和批評和當代東歐思想文化。崔衛平著作有:《帶傷的黎明》,青島出版社,《看不見的聲音》,浙江人民出版社,《我見過美麗的景象》,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積極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正義之前》,新星出版社,《水木年華》,河南文藝出版社, 《我們時代的敘事》,花城出版社, 譯著有:伊凡·克里瑪著;崔衛平譯,《布拉格精神》,作家出版社,瓦茨拉夫·哈維爾著,崔衛平譯,《哈維爾文集》;亞當·米奇尼克著;崔衛平譯,《通往公民社會》。編著有:《蘋果上的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不死的海子》,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7人文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知識分子二十講》,天津人民出版社。崔衛平在博客中寫道:“至于“草泥馬”,我為發明這種諧音隱語的人擊節贊嘆。它的潛臺詞是說——有些話我是說不得的,你不讓我說,這個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嗎?當然了,我自己也覺得,說這樣的糙話是不應該的,我沒有必要為了你而將自己降到某個水平之下,即使你逼我說,我也不說,我要保持我自己的體面和尊嚴;即使你退回到某個野蠻的水平,我還是保持自己文明人的身份,這個還不行嗎?”

崔衛平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5%B4%94%E5%8D%AB%E5%B9%B3
崔衛平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cuiweiping
崔衛平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cuiweiping.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00
(, 下載次數: 33) 江平簡介

江平(1930年12月28日-),生于大連,祖籍浙江寧波,是中國著名民法學者,有“民法泰斗”之稱,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49年參加了北平市團委籌備工作。1951年到1956年作為首批至蘇聯的留學生,先后就讀于喀山大學和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參加中國學生會工作,以全優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回國任教于北京政法學院,在民法教研室任教。1957年因和其他19名年輕教師寫大字報對校政建言(他是起草者),以及公開議論赫魯曉夫報告而被打成右派。后被派往北京西山勞動,被火車壓斷一條腿。1959年以“摘帽右派”身份回到了北京政法學院外語教研室。1972年,學校解散,隨部分教職工到安徽農村勞動。后被組織清除,被派到北京延慶中學教俄語。1978年,北京政法學院復校,江平被恢復教職。1982年擔任該學院副院長,1984年任改名后的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1988年6月任校長。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其名言“只向真理低頭”,激勵了無數法大學子。著有《西方國家民商法概論》、《羅馬法基礎》、《公司法教程》、《法人制度研究》(主編、合著)、《民法教程》、《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等。

江平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9F%E5%B9%B3_(%E5%AD%A6%E8%80%85)
江平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6418.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02
(, 下載次數: 36) 栗憲庭簡介

栗憲庭,1949年生吉林省,197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79—1983年任《美術》雜志編輯,正值中國剛剛改革開發,力圖從文化戰略的角度把握當代藝術的新變化。推出“傷痕美術”、“鄉土美術”和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上海十二人畫展”、“星星美展”等。并在雜志上組織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藝術中的自我表現”、“藝術中的抽象” 等理論討論。1990年以來以獨立批評家和策劃人的身份活動至今。1989年2月,作為主要策劃人策劃《中國現代藝術展》。1990年3月,策劃《中國現代水墨展》。1993年2月,策劃《后89中國新藝術展》。1993年5月,策劃《Mao Goes Pop.》。1993年6月,參與策劃《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走向東方》。1995年5月,應溫哥華美術館、西蒙·菲莎大學當代藝術學院的邀請,到加拿大講學。1995年5月,應紐約當代藝術新博物館和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亞美研究中心的邀請,到美國訪問講學。1995年9月, 策劃《從國家意識形態出走》。1996年5月,與廖雯共同策劃《大眾樣板》、《艷妝生活》藝術展。1999年1月,《時代轉折》國際藝術展策展人之一。1999年5-6月,策劃《酚苯乙烯》展覽。和廖雯合作策劃《跨世紀彩虹》展覽,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1999年10月——2000年4月,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ACC(亞洲文化協會)的研究基金,在美作當代藝術研究。2000年5月,策劃《對傷害的迷戀》展覽。2001年5-12月,策劃創辦《新潮》另類藝術檔案月刊。2001年9月,首屆日本《橫浜三年展》國際委員會委員。以及策劃過《大眾樣板》 2001年3——10月策劃《12花月》《死亡檔案》展覽。2012年10月28日,栗憲庭先生榮獲2012“當代藝術思想論壇”藝術理論獎。

栗憲庭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387.htm
栗憲庭官方網站:http://artist.artxun.com/11753-lixianting/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05
(, 下載次數: 34) 楊照簡介

楊照(1963年4月5日-),本名李明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國內有名的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其外祖父許錫謙為二二八之受難者。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約聘助理研究員、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許信良競選總統辦公室專案主任、三立頻道「八點大小聲」主持人丶民進黨中央黨部國際事務部主任、臺北之音「臺北話題」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大地頻道「大地藏無盡」節目主持人、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東森ETFM聯播網「1200領先開講」主持人、《明日報》總主筆、公共電視「公視論壇」主持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刊》總編輯、年代電視臺「探索臺灣」主持人。2009年任《蔡國強 泡美術館》大展總顧問。現任《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蓮花落》、《吾鄉之魂》、《獨白》、《紅顏》、《黯魂》、《往事追憶錄》、《星星的末裔》、《那些人那些故事》、《百年荒蕪系列之一:背過身的瞬間》等,文學文化評論集有:《流離觀點》、《異議筆記》、《臨界點上的思索》、《痞子島嶼荒謬記事》、《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后文學散論》、《倉皇島嶼-歷史與現實分析》、《人間凝視-異性與異文化筆記》、《在我們的時代》、《夢與灰燼-戰后文學散論二集》、《知識份子的炫麗黃昏》、《Taiwan Dreamer》、《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問題年代》、《十年后的臺灣》、《困境臺灣:我們還能怎麼辦?》、《理性的人》上冊、《理性的人》下冊、《我是這樣想的蔡國強》、《還原演化論》、《重讀夢的解析》、《故事效應: 創意與創價》、《霧與畫:戰后臺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理解政治的五十個關鍵字》等。

楊照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6%A5%8A%E7%85%A7
楊照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0857.htm
楊照微博:http://weibo.com/yangzhao63
楊照視頻:http://video.sina.com.cn/v/b/88949730-2199173534.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09
(, 下載次數: 36) 勞思光簡介

勞思光教授(Sze-Kwang, Lao,1927年9月3日-2012年10月21日),原名勞榮瑋,號韋齋,筆名思光,當代重要華人哲學家,學貫中西,尤其長于中國哲學史及現當代西方哲學。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臺灣清華大學、師范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勞教授以自由主義者自詡,實是卓然大成的人文學者。勞教授雖然研究成績斐然,但生平不以已有成績自限,而重視不斷反省上進的哲學生命。勞思光著作遍及文、史、哲學、考據、時論等,尤以一九八零年代所出版之《新編中國哲學史》望重于時,其中獨創「基源問題研究法」認為哲學史不只是「歷史」,還要有思想,也就是哲學問題意識。他認為身為一個知識份子就是有承擔精神,肩負時代使命,因此著作頗多針對時政而發。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勞教授年邁跌倒,昏厥臺北寓所,經發現后,送醫不治,享年八十五歲。勞思光著名作品包括:《康德知識論要義》、《歷史之懲罰》、《中國之路向》、《新編中國哲學史》、《變革與傳承》、《文化問題論集新編》、《家國天下-思光時論文選》、《存在主義哲學新編》、《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等。

勞思光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B%9E%E6%80%9D%E5%85%89
勞思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69007.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11
(, 下載次數: 36) 辛子陵簡介

辛子陵,著名學者,傳記文學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四級研究員。原名宋科,1935年生,河北安新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助教、軍政大學政治研究室副主任、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國防大學《當代中國》編輯室主任等職。在職期間和退休以后,為批判極左思潮,撥亂反正,有重要著述問世:(1)1974年根據鄧小平授意撰寫《林氏春秋的破產》,對南昌起義和兩軍會合作正確解說,重新肯定朱德、賀龍元帥的歷史地位,7月鄧小平主持軍委辦公會議討論批準此文,1975年2月18日在《解放軍報》頭版發表。(2)1983年應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雜志之約,撰寫《恢復百團大戰的歷史地位》一文,全面肯定百團大戰及其組織指揮者彭德懷元帥的歷史功績,以特約通訊員名義在增刊第5期發表。(3)1986年劉伯承元帥逝世后,受命代中共中央撰寫悼詞,中央一字未改照準,即是1986年10月16日胡耀邦總書記在劉帥追悼大會上所致的悼詞。(4)《毛澤東全傳》一、二、三、四卷,150萬字,1993年毛澤東百年誕辰前夕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在世界產生很大影響;同年12月臺灣學英文化事業公司推出6卷本臺灣版,風靡寶島;1996年7月利文出版社推出《毛澤東全傳》新訂本,北京新華內部書店設專柜銷售。(5)《林彪正傳》,50萬字,公正評價林彪一生功罪,2002年2月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6)《紅太陽的隕落——千秋功罪毛澤東》,70萬字,首次由體制內人士對毛澤東一生作倒三七開評價,2007年7月由香港書作坊出版。(7)2008年在《炎黃春秋》發表《對資產階級認識的歷史變遷》、《合成一個新東西》等文章,在社會產生很大影響。

辛子陵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8%BE%9B%E5%AD%90%E9%99%B5
辛子陵作品: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5296549.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14
(, 下載次數: 35) 許紀霖簡介

許紀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學者,華東師大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歷史系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雜志編委。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哈佛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研究員。近年來主要從事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史和知識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著有:《無窮的困惑》;《智者的尊嚴》;《第三種尊嚴》;《尋求意義》;《許紀霖自選集》;《曖昧的懷舊》;《另一種啟蒙》;《中國知識分子十論》;《新世紀的思想地圖》;《回歸公共空間》;《大時代的知識人》;《啟蒙的自我瓦解》(合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另一種理想主義》;《讀書人站起來》;《啟蒙如何起死回生》。

許紀霖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4013.htm
許紀霖文集:http://www.chinese-thought.org/yjy/02_xjl/index.htm
許紀霖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jilin57
許紀霖微博:http://weibo.com/xujilin57
許紀霖文集2:http://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8099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18
(, 下載次數: 33) 黃翔簡介

黃翔,1941年12月26日生,湖南省桂東縣人。黃翔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其詩作曾選入同年全國詩選,并參加中國作家協會貴州分會,成為最年輕的作家協會會員。1959年因政治迫害被除名。從1959至1995年一生先后六次因追求生命自由和言論自由受到監禁,作品禁止發表長達數十年。在漫長的生命精神之旅中,黃翔始終堅持潛流狀態的地下文學創作,針對極權主義制度對意識形態的嚴厲鉗制,從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堅持精神抵抗,維護人類良知、精神自由、生命個性的獨立與發展和天賦人權。黃翔是當代中國大陸“地下文學”中創作最早和最豐的自由詩人和作家,其創作涉及各種形式,包括詩歌、詩論、文論、詩化哲學、半自傳體長篇小說、散文隨筆、政論和回憶錄等,經歷屆政治運動清查、抄收,現倖存有三百萬字左右。這些作品有詩文選集《黃翔-狂飲不醉的獸形》、文論集《鋒芒畢露的傷口》、詩化哲學《沉思的雷暴》、半自傳體長篇小說《自由之血》、散文隨筆《夢巢隨筆》、紀實性自傳《喧囂與寂寞-黃翔自傳·東方敍事》以及政論、回憶錄等共十馀部。自1993年以來,一些有良知的學者沖破官方的文化封鎖,將黃翔文革前及文革年代早期少量作品先后編入各類選本,如《當代詩歌潮流回顧-朦朧詩卷》、《百年中國文學經典》、《二十世紀中國百年文學經典文庫》、《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二十世紀當代文學100篇》、《自由詩篇》、《中國新詩1916-2000》等。

黃翔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5864.htm
黃翔資料:http://cozygraphics.com/cozy_rev/huangxiang_yulan/0_hx_index.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20
(, 下載次數: 32) 楊鵬簡介

楊鵬,著名學者,國內新道家代表人物,研究領域是中國古典哲學及現代社會轉型。1963年10月出生于云南昆明,1981入北京大學西語系,1988年獲北大西語系文學碩士學位。先后出版著作《成為上帝》、《東亞新文化的興起——東亞經濟發展論》、《老子詳解——老子執政學研究》。2005年11月發表于《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一文,被《南方周末》評為“2005年度中國最佳時評”。先后擔任云南省祿勸縣九龍鄉副鄉長、國家環保局環境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2011年被《公益時報》評選為十大公益人物。曾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秘書長,現為壹基金秘書長。2012年最新出版《為公益而共和》。

楊鵬微博:http://t.qq.com/yangpeng-see
楊鵬文集:http://www.methodfirst.cn/introduction.html?id=43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23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0 13:27 編輯

(, 下載次數: 24) 徐友漁簡介

徐友漁(1947年-),四川成都人。哲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和文革研究。中國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徐友漁1977年考入四川師范大學數學系,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學家、維也納小組成員洪謙。獲碩士學位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至今。期間1986—198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達梅特(Michael Dummett)。后亦曾赴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任客座教授。在學術有所積累和造詣后,徐友漁致力于將分析哲學之邏輯與經驗(實證)的方法和精神融入中國當代現實,并在學術上開始關心社會、政治與民生問題。1995年后其興趣發生了明顯轉移,學術重心轉向對當代英美政治哲學的研究,迄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同時開始就自由主義、后現代思潮、文化大革命、文化傳統主義、憲政、共和等時代焦點問題發聲,投注了極大的勇氣和熱忱,并貫之以啟蒙、理性和自由主義立場。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羅素》,《精神生成語言》,《告別20世紀》,《驀然回首》,《自由的言說》,《直面歷史》,《人文立場》,《重讀自由主義及其他》等,新著有《遭遇警察》。

徐友漁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E%90%E5%8F%8B%E6%BC%81
徐友漁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xuyouyu.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30
(, 下載次數: 25) 章文簡介

章文,資深媒體人,知名博客。曾任《南風窗》記者,《中國新聞周刊》采訪部主任,《新世紀周刊》副總編,新華社《環球》編輯部主任、主筆,英國《衛報》特約觀察家,美國國務院訪問學者,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篤信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觀必將光照全人類,要作堅定、理性、高效的反對派。倡導和解共生。代表作為《收容遣送,何時走出悲辛?》、《民主必勝》、《水滴石穿》、《和解共生》。博文多次被《經濟學人》、《紐約客》、《衛報》等世界知名媒體轉載。著有時政暢銷書《民主不是說著玩的》。

章文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81383.htm
章文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zhangwen
章文微博:http://weibo.com/u/1884475047
章文部落:http://www.my1510.cn/author.php?greatriver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36
(, 下載次數: 27) 劉緒貽簡介

劉緒貽,1913年5月13日出生于中國湖北省黃陂縣,1940年清華大學學士,1944年畢業于西南聯大,獲社會學學士。1947年芝加哥大學碩士。回國后任武漢大學教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特邀兼任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學學會、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天津市社會科學院顧問,《美國歷史雜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國際特約編輯。劉緒貽主要研究歷史(特別是美國史)和社會學,發表著譯(大部分有合作者)900余萬字。史學方面代表性著作有任兩總編之一的六卷本《美國通史》和《當代美國總統與社會——現代美國社會發展簡史》;代表性譯著有《羅斯福與“新政”,1932–1940》,《世界史編年手冊(古代中古部分)》和《1900年以來的美國史》。社會學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改革開放的社會學研究》和《中國的儒學統治》;代表性譯著有《美國社會發展趨勢,1960–1990》;另《黎明前的沉思與憧憬》等著作。

劉緒貽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325.htm
劉緒貽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liuxuyi.html
劉緒貽視頻:http://news.qq.com/zt2011/master/master_36.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42
(, 下載次數: 28) 楊錦麟簡介

楊錦麟(1953年9月-),筆名陳子帛。出生于中國福建廈門。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1988年赴香港定居,先后擔任報社編輯、主筆、雜志主編等職。楊錦麟長期從事時事評論,是活躍于華語世界的媒體工作者。目前擔任香港衛視副總裁兼執行臺長。其在鳳凰衛視期間的品牌節目是《有報天天讀》。同時楊錦麟也經常為新加坡華文報紙《聯合早報》撰寫評論文稿。 2009年主持新節目《走讀大中華》。2011年6月1日早晨6時41分,楊錦麟通過微博發布了辭職聲明,稱即日起從鳳凰衛視辭職,出任香港衛視副總裁兼執行臺長。楊錦麟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圖什么呢?還不是為了國家好,民族好,在香港的日子過得辛苦緊張,但能夠看到很多的東西,可以寫一點東西,盡一點言責,感覺幸福極了。”

楊錦麟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9%94%A6%E9%BA%9F
楊錦麟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2101.htm
楊錦麟微博:http://weibo.com/u/1496825941
楊錦麟視頻:http://v.ifeng.com/q/people/yangjinglin/index.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49
(, 下載次數: 25) 周志興簡介

周志興,《領導者》雜志社長,《共識網》負責人。1952年出生于中國江蘇常州;1980年至1987年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研究組任助理研究員;1987年至1996年受命創辦中央文獻出版社,任副社長(副司局級);1996年至2003年在香港鳳凰衛視任職,先后為神州電視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鳳凰衛視多媒體總監、《鳳凰周刊》社長,鳳凰網總裁。在香港鳳凰衛視任職期間創辦了《鳳凰周刊》,創辦了《風尚》雜志,任執行社長,創辦了《大視野》航空版,任總策劃,改造了《中國證券期貨》,任副社長。2002年策劃創辦了《財經文摘》,任社長。周志興寫有大量時評散件于網絡。

周志興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zhixing
周志興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419374.htm
周志興微博:http://www.weibo.com/zzx18601001006
共識網地址:http://www.21ccom.net/
領導者雜志: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dz/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1:54
(, 下載次數: 26) 錢理群簡介

錢理群(1939年1月30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作家,研究生文化,政治面貌是無黨派民主人士,2002年以教授的正高級職稱從北京大學退休,有以魯迅和周作人為中心研究對象的專書著作和散文隨筆多部。錢理群1939年生于重慶,祖籍浙江杭州,漢族。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0年 錢理群畢業。1960一1978年先后在貴州省安順地區衛生學校、地區師范學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王瑤、嚴家炎先生攻讀現代文學,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為北京大學中言語系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與教學。錢理群先生一直致力于傳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地關注民族與人民的命運,積極開發現代中國優秀的精神思想資源,以自體生命與學術一體化的追求,回應大時代對于中國知識界的呼喚。著有:《周作人傳》、《周作人論》、《我的精神自傳》、《魯迅作品15講》、《話說周氏兄弟》、《對話與漫游》、《致青年朋友》、《走進當代的魯迅》、《文學研究的承擔》、《1948,天地玄黃》、《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我的精神自傳》、《知我者謂我心憂——十年觀察與思考1999-2008》、《毛澤東時代和后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等。

錢理群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C%A2%E7%90%86%E7%BE%A4
錢理群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4099.htm
錢理群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qianliqun.html
錢理群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QLQ/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02
(, 下載次數: 35) 許知遠簡介

許知遠(1976年-),北京人,20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為《生活》雜志出版人,《亞洲周刊》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他是北京獨立人文書店單向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和博客站點“思維的樂趣”的主要博主。從2009年8月起到2010年8月,在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學習一年。許知遠的文章中體現著一個知識分子對中國過去與未來的思考,充滿憂患意識,如果你厭煩了每天閱讀報紙看到形勢一片大好的陳詞濫調,那么許知遠毫無疑問是最有可能給你澆冷水的那個人。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轉折年代》、《納斯達克的一代》、《昨日與明日》、《思想的冒險》、《新聞業的懷鄉病》、《這一代人的中國意識》、《中國紀事》、《醒來——110年的中國變革》、《鍍金中國》(‘醒來’香港版)、《祖國的陌生人》、《未成熟的國家》、《極權的誘惑》等。

許知遠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E%B8%E7%9F%A5%E8%BF%9C
許知遠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91095.htm
許知遠專欄:http://www.ftchinese.com/column/007000007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07
(, 下載次數: 30) 李酉潭簡介

李酉潭,臺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曾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授課領域包括:臺灣民主化經驗與中國未來的民主化專題,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國家發展政策專題(比較民主化),民主與人權教育專題研究,民主與人權,臺灣民主化經驗與中國民主的未來。研究專長:民主政治與民主化,民主理論。研究報告包括:“民主與多數專制:麥迪遜、托克維勒與約翰彌勒觀點之分析”,“約翰彌勒性別平等觀之分析”,“民主化與臺海和平的展望”,“一黨體制的政治變遷:臺灣、俄羅斯與中國的比較觀察”。主編之專書:李酉潭,《自由、平等與民主──約翰彌勒與孫中山的政治思想》人文社會科學叢書,國立編譯館,李酉潭,《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之研究》三民主義理論叢書,正中書局,《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臺灣民主化的核心價值》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酉潭作品: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621153.html
李酉潭介紹:http://www.css.nccu.edu.tw/peopl ... 84#personal_writing
李酉潭視頻:http://www.youtube.com/watch?v=8fyWWpNsRE4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21
(, 下載次數: 27) 胡績偉簡介

胡績偉(1916年-),原名德恕,原籍四川威遠。當代中國爭取新聞自由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1935年就讀于成都華西大學數學系,1936年轉入四川大學經濟系,同年參加組織領導成都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主管宣傳工作,先后任成都《大聲周刊》、《大生周刊》、《圖奮周刊》、《星芒周刊》編輯、主編等。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星芒報》、《蜀話報》、《通俗文藝》主編。1939年11月赴延安。1940年3月起任陜甘寧邊區《邊區群眾報》主編及《群眾日報》總編輯、副社長。曾兼任延安《解放日報》采訪通訊部主任、新華社西北總分社、西北人民廣播電臺總編輯。1952年調入《人民日報》社工作。先后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等職。1983年9月辭去人民日報社社長的職務,轉任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有《胡績偉新聞自選集》、《民主論》等。胡績偉于2012年9月16日逝世,享年96歲。

胡績偉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8%83%A1%E7%BB%A9%E4%BC%9F
胡績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8753.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27
(, 下載次數: 27) 葉啟政簡介

葉啟政,當代漢語學界社會學理論大家。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葉啟政自美學成歸國后,先后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社會學系副教授,中國社會學社理事長,臺大社會學系教授。不過葉啟政教授并不自滿于一己的學術研究成果,一直戮力關懷臺灣社會的發展,表現出一個中國傅統知識份子的無比勇氣。葉啟政是一名學者,更是一名社會改革家,他將一己的精力,分別在二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上,扮演著極佳的扮相,在學界頗受景仰,在社會改革改革教育方面則亦頗受敬重,吳三連獎將社會科學類的獎頒贈給他,無疑是實至名歸的。主要著作包括:《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社會、文化與知識分子》、《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傳統與現代斗爭游戲》、《社會學和本土化》、《對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的反思》(與林文凱和著)、《從現代到本土》(編)、《觀念巴別塔——當代社會學迷思》、《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當代文化的揉搓摩蕩》、《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等。

葉啟政介紹: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02winners15_e00.htm
葉啟政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179389/
葉啟政介紹2:http://www3.nccu.edu.tw/~95254005/yei_info.pdf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35
(, 下載次數: 43) 高氏兄弟簡介

高氏兄弟1985年開始合作從事繪畫、裝置、行為、攝影、寫作等藝術活動, 現居北京。曾出版《中國前衛藝術狀況》、《藝術生態報告》、《在北京一天能走多遠》等著作,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現代藝術史》、《中國先鋒攝影》、《中國傳世攝影》等藝術圖冊并被中外人士及美術館收藏。兄弟倆有相似的面容、接近的發型,姿態和說話語氣也相仿。哥哥高兟,生于1956年,與五弟高甡是雙生子,而和他一起以“高氏兄弟”的名義做藝術的高強,卻是最小的六弟,出生于1962年。高氏兄弟的藝術具有一種知識分子性和靈魂的自我關注精神,這種傾向使他們在90年代走過了一條比較孤獨而獨立獨行的道路。他們的藝術在整個90年代廣泛地涉獵和表現了前衛藝術的各種形式,包括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等各種媒介的藝術實驗。他們的真正登場是在80年代末的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他們在美術館吹起了很我力比多象征,用于對抗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從80年代末到現在,他們好像一直走在時代的邊緣,但是一個基本的主線一直沒有變化,即對彼岸性、知識分子的批判性、靈魂的自我關注以及藝術實驗的追求。他們用自己的刀筆冷峻而殘酷地雕刻歷史與現實的荒誕與本質。高氏兄弟將被顛覆、被丑化的歷史,深抹上顏色,變異其形體,變成屬于自己的超寫實藝術作品。《永不完工的大廈》和《黑色空間》可以諳他們近年來創作的這條主線的代表作系列,也是高氏兄弟的代表作。
高氏兄弟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19342.htm
高氏兄弟藝志:http://www.artzinechina.com/display_vol_aid589_cn.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39
(, 下載次數: 25) 笑蜀簡介

笑蜀,真實姓名陳敏,1962年11月生,四川省儀隴縣人,1984年畢業于中山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改革》雜志執行主編,《南方周末》評論部負責人,現為《炎黃春秋》編委。主編《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著有《劉文彩真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背上十字架的科學——蘇聯遺傳學劫難紀實》(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笑蜀認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可能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這個成就的偉大,已經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充分展現了出來。無論是從最近發生的番禺垃圾發電廠事件,還是早些年發生的廈門PX事件,還有鄧玉嬌、重慶釘子戶等公共事件,都表明中國社會正向公民社會轉型,而媒體是推動公民社會發展的火車頭。笑蜀認為,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是與互聯網的發展一致的,從虛擬向現實轉變,從空中向陸地降落。廣義地說,每個人都是公民社會潛在的基礎,主要是看公民自己是否具備公共關懷、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

笑蜀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97501.htm
笑蜀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xiaoshu.html
笑蜀博客:http://xiaoshublog.blog.sohu.com/
笑蜀作品: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4%E5%85%88%E8%81%B2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45
(, 下載次數: 34) 汪丁丁簡介

汪丁丁,北京人,經濟學教授。北京師范學院數學學士(1982年),中國科學院理學碩士(1984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學博士(1990年)。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東北財經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長期堅持的工作:財新傳媒學術顧問。教學及閱讀領域:經濟學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礎、行為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與社會選擇理論、演化社會理論——演化認識論與演化道德哲學。一直以來致力研究邊際效用遞減在經濟學中的作用。在公共領域內所持的矛盾態度:批判主流,關注思想,拒絕媒體。對任何學說及其說服者持溫和的懷疑主義態度,這種態度不合邏輯,但真實,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實。
汪丁丁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210.htm
汪丁丁專欄: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wangdingding.html
汪丁丁博客:http://wangdingding.blog.caixin.co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0 22:46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0 20:40 編輯

(, 下載次數: 29) 陳永發簡介

陳永發(1944年9月1日-),出生于四川重慶,祖籍浙江。臺灣歷史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曾任近史所所長。2004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陳永發畢業于臺中二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所,并取得碩士學位,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后獲歷史博士。并曾于芝加哥大學博士前研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后研究。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為中國共產黨史專家,被譽為「在研究中國共產革命史方面具有開拓地位」。陳永發自言研究中共黨史最重要的目的是想知道「到底是何原因讓國民黨失敗撤退到臺灣,共產黨又如何獲得廣大農工階層的支持。」曾申請進入臺灣有關共產黨資料最豐富的調查局,并從倉庫內逐一挖堀三十多年前的史料。著有《紅太陽下的罌粟花》、《延安的陰影》、《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是吳大猷擔任中研院院長時計劃出版《最近兩百年中國史》三冊中的第三冊「中共篇」,出版后頗受好評。

陳永發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9%99%B3%E6%B0%B8%E7%99%BC
陳永發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wMTg0NjQ4.html
陳永發作品: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370659.html?retcode=0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4:43
(, 下載次數: 38) 張鐵志簡介

張鐵志,臺灣知名樂評人、時評人、《新新聞》雜志副總編輯,臺灣搖滾、文化與政治評論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多個NGO理事。著作《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引起廣泛回響。曾任《南方周末》年度原創文化獎音樂類、《南方都市報》華語音樂傳媒獎評委。現于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香港《信報》,大陸《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城市畫報》,一五一十、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等兩岸三地主要媒體撰寫專欄。曾被《旺報》聘請擔任副刊第一任主編。主要負責的是每天兩頁的藝文版與評論版,以及每星期日出刊的每份十二頁的《文化周報》。他強調,他在《旺報》的工作不會影響他關注中國人權。著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如何改變世界》等。

張鐵志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004656.htm
張鐵志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zhangtiezhi
張鐵志部落:http://my1510.cn/author.php?soundfury
張鐵志微博:http://weibo.com/soundfury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4:46
(, 下載次數: 30) 應克復簡介

應克復,獨立學人。1939年1月生于浙江紹興。1959年畢業于紹興一中,同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政教系,1964年畢業。從事中等教學14年之后的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3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81年底進江蘇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9年退休。主要學術成果:著作有《雇工問題研究》、《無產階級統治的歷史發展》、《領導與群眾的矛盾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關系》、《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研究》、《論民主的權威》、《民主集中制的回顧與思考》、《論我國政治制改革的整體目標》、《試論多黨合作制》、《民主制的矛盾和原則》、《論國家的雙重本質及對人類政治解放的意義》、《私有經濟縱橫論》(主編、主撰)、《權力制約論探要》、《所有制理論中的若干誤點》、《西方民主史》(主持、主撰)、《理解“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方法論問題》。這些都是職業研究的成果。退休后學術自由研究更有進展,在思想界和學術界以思想前衛而受到關注。最新文集《告別神話》反映作者思想與學術所達到的高度。一生平淡,不求名利。崇尚獨立人格,自由思想,踐行批判思維,心無偶像。

應克復文集:http://2011niandu.blogetery.com/ ... %E6%96%87%E9%9B%86/
應克復文集2:http://minzhuzhongguo.org/SearchResults.aspx?AuthorID=24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4:49
(, 下載次數: 35) 戴煌簡介

戴煌(1928年2月-),江蘇阜寧人,中國作家,記者。生于江蘇省阜寧縣溝墩鎮,少小時擔任學校抗日兒童團長,1944年4月參加新四軍,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蘇北文工團擔任創作組長兼做新聞工作。1947年夏任新華社軍事記者,參加過抗美援朝和越南抗法戰爭的報道。1957年,任新華社高級記者,因提出反對黨內特權,被打為右派分子,后被發配到東北林場勞改,經受了人生21年磨難。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被徹底平反,先后任新華社政治記者、編輯和機動記者,并為幫助他人平反昭雪和揭露貪官污吏而奔忙不已。著有《海岸線上》(即北朝鮮東海岸訪問記)、《胡志明主席印象記》、《戴煌通訊報告選》、《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九死一生——我的‘右派’歷程》、《直面人生》、《新格斗》等。

戴煌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4%E7%85%8C
戴煌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5745.htm
戴煌視頻:http://news.qq.com/zt2011/master/master_67.htm
戴煌視頻2:http://news.qq.com/zt2011/master/master_68.htm
戴煌作品:http://book.sina.com.cn/nzt/1092990447_huyaobang/index.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4:53
(, 下載次數: 35) 韓寒簡介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金山。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志(現已停刊)主編,并涉足音樂創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其文筆老練,語言犀利。1999年三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至今銷售量已逾190萬多冊。后退學,現為上海大眾333車隊職業賽車手,成績優異。主要作品:《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毒》,《通稿2003》,《長安亂》,《就這么漂來漂去》,《一座城池》,2005年02月文集《韓寒五年》作品有法國,韓國,香港,新加坡,臺灣,日本版本,其中法國版本獲得法國2004年10月法國最暢銷圖書。2006年出版長篇小說《一座城池》,2008年3月出版博客精選輯《雜的文》,2009年1月 出版長篇小說《他的國》,韓寒2009年7月出版博文精選集《可愛的洪水猛獸》,2010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2010年主編雜志《獨唱團》,2010年9月29日,在臺灣出版博文集《青春》,2011年11月9日,在大陸出版雜文集《青春》。2010年4月韓寒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2011年12月23日至26日,韓寒連發《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簡稱“韓三篇”,引發網絡論戰。

韓寒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5%AF%92
韓寒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htm
韓寒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韓寒微博:http://weibo.com/hanhan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4:57
(, 下載次數: 32) 王巍簡介

王巍,1958年生,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畢業于美國福特姆大學。自1982年以來曾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美國化學銀行、世界銀行、中國南方證券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任重要職務;直接策劃、組織了中國大陸幾十家大型企業的改制、重組、承銷及并購業務;在創辦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企業購并等方面經驗豐富,并主持編輯了《第二板市場》、《MBO管理者收購》等在企業界引起廣泛影響的投資銀行專著。1997年5月,王巍先生創辦了萬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注于企業購并及相應的重組、融資和上市業務。近年來,王巍進入公益領域,先后在北京、天津、江蘇建立金融博物館,創立金融博物館書院讀書會。2012年10月10日,王巍在美國紐約國際并購大會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王巍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38417.htm
王巍博客:http://www.blog.tianya.cn/blogge ... dWriter=0&Key=0
王巍微博:http://weibo.com/u/1662429125
王巍專欄:http://biz.finance.sina.com.cn/person/view/vScholars.php?pid=376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00
(, 下載次數: 32) 楊帆簡介

楊帆(Yang Fan)教授、博導,著名經濟學家,男,1951年生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商學院學 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任國防大學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并兼任多所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國際金融、涉外經濟,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等方面研究上有獨到見解。同時涉及社會、文化以及國際問題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探索之路》、《價格財政危機與反危機》、《匯率改革與金融創新》、《狙擊風暴——人民幣匯率走勢與反危機》等,其中專著《人民幣匯率研究-兼論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涉外經濟》于2002年獲得中國第13屆國家圖書一等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匯率趨勢國內外經濟的影響》等省部級重大課題項目。楊帆教授目前已發表論文上千篇,著作15本,總字數超過1000萬字。在《管理世界》等權威期刊、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其中,論文《比較優勢的動態性與中國加入WTO的政策導向》在《管理世界》發表,經《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節目播送,新著有《利益集團》等。

楊帆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704.htm
楊帆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fanjiaoshou
個人網站:http://yangfan.21ccom.net/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02
(, 下載次數: 34) 張木生簡介

張木生(1948.4.4-)男,父親是1931年浙江海寧第一位共產黨員,曾經給周恩來、董必武當過秘書,母親是1936年的黨員。張木生1965年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中畢業,1965年至1972年在內蒙古插隊。插隊期間,結合農村實際,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及研究,就中國農業發展史及世界農業發展史發表過一系列文章,并就中國農村的現狀提出了改革意見。1973年至1975年在內蒙古大學哲學系學習;1975年至1980年在內蒙古商業學校教書;1980年至1984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在農經所進行研究工作;1984年至1990年調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員;1990年至1993年任中國百業信息報(后為中國稅務報)社長兼總編輯;1993年至1995年經中央組織部批準赴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任專員;1996年任中國稅務雜志社社長至今,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級官員。著有《超越左右說實話》,2011年張木生的新著《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一問世即聚集了各方關注。

張木生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5%BC%A0%E6%9C%A8%E7%94%9F
張木生視頻:http://video.sina.com.cn/v/b/60021129-1594010140.html
張木生訪談:http://book.163.com/special/zhangmushengfangtan/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08
(, 下載次數: 31) 朱嘉明簡介

朱嘉明,1950年出生,北京人。1964~1966年就讀于北京第十三中學(原輔仁大學附屬男中)。“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后在西藏軍隊農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膠東半島務農做工。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1981年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與此同時,參與創建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身),擔任河南省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北京青年經濟學會負責人、《中青年經濟論壇》主編、中國西部研究中心主任、中信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改革開放基金會召集人等職。1988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89年6月,出走中國。先后在哈佛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塔夫茨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MBA。之后,在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各國學習、考察、經商。2000年至今,先后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擔任工業發展官員,任教于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著有:《國民經濟結構淺說》(1984)、《沒有極限的增長》(合譯,1985)、《中國需要廁所革命》(編者,1989)、《論非均衡增長》(1988)、《中國大陸鄉鎮企業》(1994)、《中國大陸工業企業》(1994)、《朱嘉明文集》(1~3卷)(2009,非公開出版物)、《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2011)等。

朱嘉明視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0fd320100yzmd.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12
(, 下載次數: 36) 陳子明簡介

陳子明,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8至1974年內蒙古牧區插隊期間曾任赤腳醫生、大隊革委會副主任。1974年就讀于北京化工學院。1975年因通信批評時政被定性“反革命”。1976年4月5日在天安門廣場擔任“群眾談判代表”。1979年獲得平反,任民刊《北京之春》編委。1980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1980年末,中國首次在區縣級直接選舉人大代表,參與競選人大代表,當選北京市海淀區第七屆人大代表。1985年創辦民辦中國行政函授大學和北京財貿金融函授學院,任兩校聯合校務委員會召集人。1986年8月,成立中國政治與行政科學研究所,李正文應邀擔任所長,任副所長。1987年2月,成立了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任所長。1988年3月,研究所的經濟部接手經濟學周報,何家棟任總編輯,擔任總經理。2004年5月,與何家棟共同創辦了了改造與建設網站。2005年,獲得該年度的當代漢語貢獻獎。主編《外國著名思想家譯叢》、《現代化與政治發展》叢書、《青年理論家文稿》輯刊。主要著作有 《西方文官系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職位分類與人事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1986年。《現代政治學導論》,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誰是歷史的罪人》,1991年。《陳子明反思十年改革》(香港《當代》月刊1992年版),《陰陽界——獄中書簡》,明報出版公司,1995年。譯著有《波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四五運動:中國二十世紀的轉折點--三十年后的回憶與思考》(香港博智出版社,2006年,上下集),新出版有《陳子明文集》(香港,世界華文傳媒出版機構,2010年,共12卷)。

陳子明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9%99%88%E5%AD%90%E6%98%8E
陳子明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chenziming.html
陳子明文集2:http://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7975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18
(, 下載次數: 27) 劉再復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院所所長、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9年出國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劉再復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文學創作。他的文學理論著作《性格組合論》是1986年十大暢銷書,曾獲“金鎖匙”獎。他的《論文學主體性》等論文,曾在國內引起全國性的討論,改變了中國文學理論的基礎模式。他的學術著作還有《魯迅美學思想論稿》《魯迅傳》《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傳統與中國人》《放逐精神》,以及與李澤厚先生合著的長篇學術對話錄《告別革命》。劉再復還著有《讀滄海》《太陽·土地·人》《人間·慈母·愛》《潔白的燈心草》《尋找的悲歌》等散文詩集以及散文集《人論二十五種》和《漂流手記》九卷:《漂流手記》《遠游歲月》《西尋故鄉》《獨語天涯》《漫步高原》,第六卷《共悟人間》,《高行健論》和《紅樓夢悟》等。

劉再復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5672.htm
劉再復博客:http://blog.sina.com.cn/zaifuliu
劉再復文集:http://wxs.zhongwenlink.com/home/blog.asp?id=2191
劉再復視頻:http://v.ifeng.com/gongkaike/sjd ... -abf8b54fec15.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23
(, 下載次數: 34) 黎鳴簡介

黎鳴,研究哲學,你也可以叫我“思想狂徒”、“哲學烏鴉”。南昌人,1944年生于江西,1961年畢業于江西大學物理系,后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控制論與系統工程專業。長期進行邏輯學、控制論、文化人類學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把哲學的基礎從二元論轉化為三元論。創立了以“三”為基礎的運算規則,并在此基礎上重構了邏輯學,從而完成了邏輯學的三元論和多元論轉向,以及哲學的第四次轉型——人學的轉型。黎鳴先生著述頗豐,著有《信息哲學論》、《中國的危機》、《問人性》、《人類的求索》、《人類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千年的三個天才——馬克思、弗洛伊德、愛因斯坦評傳》、《中國人性分析報告》、《中國人為什么這么“愚蠢”》、《西方哲學死了》以及最近出版的【問天命】系列三卷【命運的詛咒】、【道德的淪陷】、【悲劇的源流】等。等。其中,《中國人為什么這么“愚蠢”》、《西方哲學死了》等著作連續引發哲學界的深刻討論,被許多媒體譽為“新世紀中國最受關注的哲學家”、“2006年中國網絡十大風云人物”,其人事跡被海內外數百家媒體報道。

黎鳴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69007.htm
黎鳴新浪:http://blog.sina.com.cn/liming1
黎鳴搜狐: http://liming1944.blog.sohu.com/
黎鳴視頻: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239775.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29
(, 下載次數: 28) 高全喜簡介

高全喜,江蘇省徐州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院長,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現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法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委員,兼任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外層空間法研究所所長。1979—1983年,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3—1985年,吉林大學哲學系攻讀西方哲學碩士研究生;1985—1988年提前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師從賀麟先生,攻讀德國哲學和政治思想史,198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89年1月—2005年9月,任教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2005年10月-2007年10月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2007年11月起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任教。現為北航高研院院長,主管北航特色文科項目——知行文科實驗班。專著多部,代表作有:《自我意識論》、《理心之間——朱熹與陸象山的理學》、《法律秩序與自由正義——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思想》、《休謨的政治哲學》、《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我的軛——在政治與法律之間》、《何種政治?誰之現代性?》、《西方法政哲學演講錄》等,新著有《立憲時刻》。主編有:《大國》,《政治與法律思想論叢》,《國是文從》等。

高全喜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24630.htm
高全喜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gaoquanxi.html
高全喜視頻: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 ... -8dd7a544e5d5.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36
(, 下載次數: 27) 董橋簡介

董橋(1942年-),原名董存爵,福建泉州晉江人,印尼華僑,臺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自二零零三年六月出任《壹傳媒》董事,并為香港蘋果日報社長。他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曾任《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香港美國新聞處編輯、英國廣播公司節目制作、《讀者文摘》中文版總編輯、香港公開大學中國語文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組主任、《明報月刊》與《明報》總編輯等職。董橋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文學散文多年,在港臺及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陽出版文集十多種。曾獲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出版書籍有:《回家的感覺真好》、《保住那一發青山》、《倫敦的夏天等你來》、《沒有童謠的年代》、《從前》、《小風景》、《白描》等。董橋學貫中西,散文備受推崇,曾任大學文學獎、全球青年華文文學獎、城市文學獎評審,文評家陳子善曾撰文〈你一定要看董橋〉,推許董橋的作品,一篇《小風景:年輕蕭夏林的憤怒》的文章曾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董橋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A3%E6%A9%8B
董橋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4503.htm
董橋文集:http://asiapan.cn/archives/category/book/tungchiao
董橋視頻:http://news.qq.com/zt2012/master/master_80.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42
(, 下載次數: 34) 吳敬璉簡介

吳敬璉(1930年1月24日-),中國江蘇武進人,經濟學家,工作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改革》、《比較》、《洪范評論》雜志主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1984~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中國“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管理學會(IAM)“杰出成就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杰出貢獻獎”。主要著作:《經濟改革問題探索》、《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中國經濟的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吳敬璉選集》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通向市場經濟之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培育和運作》、《大中型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合著)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合著)6、《構筑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構》、《何處尋求大智慧》、《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合著)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改革:我們正在闖大關》、《十年紛紜話股市》、《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制度重于技術》、《轉軌中國》、《吳敬璉自選集(1980-2003)》、《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吳敬璉專集》、《中國增長模式抉擇》(修訂版)、《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等。吳敬璉2011年榮獲“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公共經濟學家殊榮。

吳敬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463.htm
吳敬璉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86419522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5:48
(, 下載次數: 33) 野夫簡介

野夫本名鄭世平,(1962年-)出生于湖北恩施。中國自由作家、編劇、出版人。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1978年考進湖北民族學院中文系開始詩歌創作。1982年組織詩歌社團“剝棗詩社”,開始使用“野夫”作為筆名,近年偶爾也在網上自稱“土家野夫”。1985年擔任湖北省青年詩歌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插班考進武漢大學中文系,組建湖北省“后現代詩人沙龍”,出版詩集《狼之夜哭》。1995年到北京謀生成立民營書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前,野夫在四川德陽市羅江縣做農村調查,準備寫一本《大地生民——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狀的觀察與憂思》關于鄉土社會的問題的書。部份文章《治小縣若統大國》、《廢墟上的民主夢》、《余震綿延的大地》已經在海南《天涯》雜志上發表,前兩篇并列2008年中國散文學會評選的優秀散文獎第四名。地震發生后,就在當地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為羅江縣募集到約200萬現金,成立羅江縣精神重建基金會。野夫還培訓當地農民自編、自演、自導拍攝電視短劇介紹災區的真實境況,并將影片拿到縣電視臺播出,在2008年杭州國際傳媒大會上得到抗震救災紀實片一等獎。2006年獲“第三代詩人回顧展”之“杰出貢獻獎”,2009年獲“2009當代漢語貢獻獎”,2010年1月,《江上的母親》獲2010臺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是中國首位作家獲得此獎項。目前在云南生活、寫作。其他作品有:《拍劍東來還舊仇——野夫自選集》,《父親的戰爭》,《塵世·挽歌》,新著有:《鄉關何處》,《看不見的江湖》。

野夫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9%87%8E%E5%A4%AB
野夫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24162.htm
野夫專欄: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yefu.html
野夫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yefu/
野夫微博:http://weibo.com/1830438495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08
(, 下載次數: 35) 王德威簡介

王德威 (1954年11月6日-),比較文學及文學評論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長江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年至2004年間曾任哥倫比亞大學丁龍講座教授。王德威是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繼夏志清、李歐梵之后的第三代領軍人物,亦是中國現代文學界最重要的優秀學者之一。多年前,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的一句“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振聾發聵,引來國內學界的一片爭議。王德威從晚清以降翻譯外學與闡釋傳統的文學再造活動出發,看到了晚清學者兀自發展的不同的“現代”視野。著有:《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臺灣:從文學看歷史》、《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后遺民寫作》、《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15論》、《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Narrative)》、《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眾聲喧嘩以后:點評當代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知識的考掘》(譯著,原作者福柯)等。曾獲聯合報最佳圖書獎、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

王德威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sg/%E7%8E%8B%E5%BE%B7%E5%A8%81
王德威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2011.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13
(, 下載次數: 28) 袁偉時簡介

袁偉時(1931年12月15日- ),廣東興寧人,中國歷史學家,中山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袁偉時1947年考進廣州南海中學念高中,1950年考進中山大學經濟系,至1957年在復旦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班畢業后回中山大學工作。1970年代起年在該校哲學系教中國哲學史至退休。曾任中山大學中山學院院長。袁偉時的理念是:世界大同是趨勢,因循守舊是不合時宜的行為。中國近代史存在很多被人扭曲的問題,錯誤的歷史教科書誤導廣大青年,后患無窮。中國文化缺少自我批判的精神,中國文化對于多元化和異己十分的不寬容。廣開言論,開啟民智,使中華民族從千百年來形成的精神枷鎖中解脫而出,為民族崛起貢獻才智。著作包括:《中國現代哲學史稿》,《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增訂新版易名為:《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中國現代思想散論》,《路標與靈魂的拷問》,《告別中世紀——五四文獻選粹與解讀》,《晚清大變局》明報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中國的歴史教科書問題——「冰點」事件的記録與反省》武吉次郎 譯,日本僑報社2006年10月初版,另主編《現代與傳統叢書》、《荒原學術文叢》、《牛虻文叢》與《大學精神檔案》(當代卷)等。

袁偉時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2%81%E4%BC%9F%E6%97%B6
袁偉時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8953.htm
袁偉時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weishi
袁偉時微博:http://t.qq.com/yuanweishigd
袁偉時視頻:http://news.qq.com/zt2011/master/master_33.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21
(, 下載次數: 32) 鄭宇碩簡介

鄭宇碩,1992年7月加入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教于香港(1977-1989)和香港公開進修學院(1989-1991)的中國大學。他在1991-92年,是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專職委員。他接受了他在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香港及南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位。他一直是香港社會科學雜志的創始編輯和比較亞洲開發雜志,以及香港的亞洲研究協會的創始主席。鄭宇碩曾任香港公民黨秘書長,新任“華人民主書院”院長。(華人民主書院第一個學期共開設六門課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華人社會的民主運動、人權的理念與實踐、中國對外政策、民主與傳媒、公民記者實務工作坊)。最近的出版物包括:《擴大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安全觀:亞洲金融危機和9.11事件的影響》,當代中國雜志,卷。15日,2006年2月46號,第89-111 《香港民主黨跌跌》,民主。16日,1號,2005年1月,第138-152頁。《7月1日抗議集會--解讀一個歷史性事件》,鄭宇碩(編),香港:市香港大學出版社,《2005年廣東:準備》鄭宇碩(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為迎接WTO的挑戰,《中國的國際戰略行為模式和動力學》,當代中國雜志,卷。11日,2002年5月31日,頁235-260。《中國-東盟關系在二十一世紀早期的》當代東南亞。23日,2001年12月3日,頁420-451。

鄭宇碩簡介:http://www6.cityu.edu.hk/sa/joseph_cheng.asp
鄭宇碩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9%83%91%E5%AE%87%E7%A1%95
鄭宇碩視頻:http://v.ifeng.com/news/mainland ... -e290ca1e9788.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28
(, 下載次數: 29) 胡星斗簡介

胡星斗,男,1962年出生,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提出了建立“中國問題學”、“人文經濟”、“公平市場經濟”、“現代農村制度” 、“現代反腐敗制度”、“現代中華文明”、“憲政社會主義”、“古典式管理”等一系列新論點。。是撤消鄉鎮政府、廢除行政型信訪制度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主張同命同價,廢除二元戶籍制度和勞動教養制度,取消高考地域歧視。胡星斗研究中國國情,進行思想啟蒙,關注弱勢群體,探討現代制度,倡導思想自由,呼喚人性關懷,支持政府改革,防止社會動亂。本人理念:恪守良知,扶助弱勢,只做人格獨立的社會問題研究者,不參與政治;無論是什么社會制度 ,永遠對之持批判性、建設性立場。主張通過漸進有序的改革,逐步解決中國問題;九死而不悔,永遠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國者。著有《權利供給的缺乏導致貧窮》、《慈善:另辟蹊徑促進大學生就業》等文章發表于網絡和報紙。著有《問題中國》、《中國古典式管理》、《傳統中國的偏頭疼》等。新著有《斗室蒼茫吾獨立—胡星斗中國問題學、弱勢群體經濟學選集》。

胡星斗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97456.htm
胡星斗專欄:http://news.qq.com/zt2011/Thinker/hunistar.htm
胡星斗博客:http://huxingdou.blogchina.com/
胡星斗微博:http://t.qq.com/hunistar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36
(, 下載次數: 34) 朱云漢簡介

朱云漢(1956年2月3日~),臺灣臺北人,為政治學學者。朱云漢祖籍浙江諸暨,1956年2月3日生于臺北。1977年畢業于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1979年獲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臺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朱云漢的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他目前擔任「亞洲民主動態調查」總主持人,此一大型跨國調查研究項目利用社會調查方法,長期追蹤東亞十三個國家與地區公民政治價值與行為的變遷,以及公民對于政治體制正當性以及治理質量的評價。他曾三度獲得國科會杰出研究獎,并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副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諮詢委員。在學術著作方面,編著有 Crafting Democracy in Taiwan (Institute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1992), Consolidating Third-Wave Democraci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China Under Jiang Zemin (Lynne Reinner, 2000), The New Chinese Leadership: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fter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How East Asians View Democrac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Citizens, Elections and Parties in East Asia (Lynne Reinner Publishers, 2008),《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的理論與實踐》、《民主化與經濟沖突》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等十馀本專書,并于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World Politics, Journal of Democracy, Journal of Politics, China Quarterly, Asian Surve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政治學報、政治科學論叢等中英文重要期刊發表論文五十馀篇。目前擔任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Pacific Affairs, China Review, Journal of Democra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等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委員,共同創辦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并曾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2003~2005),于2009年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理事,為該學會成立一百多年來第一位來自亞洲學術單位的理事。并于2012年七月當選中央研究院第29屆院士,成為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外一位是胡佛院士)。

朱云漢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9%9B%B2%E6%BC%A2
朱云漢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72574.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43
(, 下載次數: 31) 慕容雪村簡介

慕容雪村,中國當代著名網絡作家,東北人,1974年出生。中國政法大學1996屆法律系畢業。中年網絡寫手,悲觀的胖子,懷疑主義者,平凡中帶一點書卷味道的清秀。平日穿著打扮非常隨意,多穿休閑裝,舒適的鞋子,頭發雖然不是精心打理,但也還是比較整齊。經常出沒在影碟店和咖啡館里面,外表看上去像一般的上班族,沒有人會把他的形象和高深莫測的作家形象聯系在一起。慕容雪村,是一個真正的隱者,大隱隱于市,是謂此人也。讀其人,可知其人乃機械深刻,顛倒紅塵,痛苦悲觀之人,一個潛行于罪惡與絕望邊緣的中年男子。他無疑是這個年代城市人群的一個縮影。讀其文,言簡意賅,直逼主題,開門見山,直指人心,令人心暢志爽,令人贊嘆不已。2000年開始上網,2002年初開始在網上發表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曾用名還包括“小火柴”和“hawking0661”。代表作《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深圳向左、天堂往右》、《伊甸櫻桃》。2003年獲中國新銳版年度網絡風云人物。其宣布所有作品均選擇網絡首發。2009年底,慕容雪村臥底進入傳銷集團,上演一出真實版“無間道”。他將根據這一親身經歷,寫作揭露傳銷的紀實作品《中國,少了一味藥》該書于2010年12月出版。2011年3月15日,慕容雪村、賈平凹、韓寒、郭敬明等近50位作家加入3·15維權的行列,集體聲討“百度文庫是賊贓市場”,發表《3·15中國作家討百度書——這是我們的權利》。2011年10月15日,作家慕容雪村、媒體人王小山等5人,前往東師古村拜訪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在村口遭到不明身份者阻攔,并且扭送回臨沂市里。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伊甸櫻桃》,散文小說集:《遺忘在光陰之外》。最新小說《原諒我紅塵顛倒》。 2009年12月29日,他深入江西上饒傳銷團伙23天,寫出《中國,少了一味藥》,以親身經歷解析傳銷騙局,試圖將傳銷者拉出火坑,但是現實是幾多無奈。2010年12月,獲得了人民文學獎的“特別行動獎”。

慕容雪村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5%95%E5%AE%B9%E9%9B%AA%E6%9D%91
慕容雪村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179.htm
慕容雪村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wking
慕容雪村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yMDY1Njg0.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49
(, 下載次數: 31) 戴晴簡介

戴晴(1941.8.29-),原名傅小慶、傅凝。江西臨川上頓渡人。生于四川重慶。1966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自動控制專業。歷任航天部、公安部技術員,總參一局參謀,《光明日報》記者、專欄主持人,自由撰稿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名自由作家,獨立評論人士,環保活動家。著有短篇小說集《不》、《最后一個橢圓》,雜文集《魂》、《追逐魔鬼撾住上帝》,歷史紀實《儲安平與“黨天下”》、《王實味、儲安平、梁漱溟》、《我的四個父親》、《在秦城坐牢》,采訪集《學者答問錄》,口述歷史文學《當代中國女性》(與洛恪合作),主編《紅色警報——大興安嶺火災目擊報導》、《長江長江》等。《與祖國文明共命運》(主編)獲全國報告文學獎,其作品還獲1991年海峽兩岸征文第一名。譯著《阿倫特與海德格爾》、《戰爭》(合譯)、《罪孽的報應》。戴晴部分作品譯為英、日、德文在國外出版。上世紀八十年代,戴晴以其犀利的文筆,潑辣的文風和弘揚民主的道義勇氣叱咤文壇和新聞界,一時名動天下,1988年被稱為戴晴年。1989年春夏之交的“動亂”以后《光明日報》曾公開批判她的”錯誤”。自1989年公開對三峽水電站的環境影響、移民政策等方面提出異議。曾先后獲得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基金、哥倫比亞大學自由論壇研究基金、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研究基金等,并獲1992年世界報業協會自由金筆獎、1993年康狄·耐斯特環境保護獎和戈德曼環境保護獎。新著有《在如來佛掌中——張東蓀和他的時代》。

戴晴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4%E6%99%B4
戴晴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2043.htm
戴晴微博:http://t.163.com/daiqing
戴晴作品:http://www.cclawnet.com/daiqing/index.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6:57
(, 下載次數: 34) 楊天石簡介

楊天石,江蘇東臺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78年4月來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評聘為研究員。為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史、中華民國史及中國國民黨史。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及《中國哲學》編委、《百年潮》雜志主編、《世紀》雜志顧問、《炎黃春秋》特約編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楊天石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于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楊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楊天石文集》、《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海外訪史錄》、《辛亥前后史事發微》、《尋求歷史的謎底》、《黃遵憲》、《朱熹》、《朱熹及其哲學》、《泰州學派》等;合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及第二編第五卷、《南社》、《南社史長編》等二十余種。其中《找尋真實的蔣介石》一書被全國31家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并獲香港書獎。

楊天石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62234.htm
楊天石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yangtianshi.html
楊天石論史: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nshi/list_0/0.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7:08
(, 下載次數: 30) 童之偉簡介

童之偉(1954--),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基地和博士點帶頭人,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憲法學研究會會長。童之偉自1978年起先后就讀于荊州師范專科學校、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獲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87年起歷任武漢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法商研究》主編,上海交大學術委員會委員、法學院主持工作的常務副院長,上海《法學》月刊總編輯。童之偉教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臺灣東吳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先后應邀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密蘇里大學、加州大學赫斯廷法學院,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第十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米蘭大學、北皮蒙特大學做專題演講。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學基礎理論,先后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要著作有《國家結構形式論》、《法權與憲政》等,合作著作有《中國當代憲政與人權熱點》,主編有《憲法學》。童之偉的主要學術貢獻在于提出和系統闡發了法權中心主義學說并將其運用于解釋法現象、推進中國的人權保障和法治國建設事業。特別是童之偉的《重慶打黑型社會管理方式研究報告》引起廣泛關注。

童之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80005.htm
童之偉專欄: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tongziwei.html
童之偉文集:http://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49243
童之偉博客:http://libertyzw.fyfz.cn/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7:16
(, 下載次數: 34) 劉瑜簡介

劉瑜,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系副教授。生于1975年12月,祖籍江西省鄱陽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政治學學士(1996)、政治學碩士(1999),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2006),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后(2006-2007)。曾任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系講師(2007-2010)。劉瑜在2000年左右開始在網上寫政論但是影響力很小。2003年,她在網上連載的《孤獨得像一顆星球》,讓她揚名北美論壇。2004年開始,劉瑜開始給國內媒體提供政論方面的文章,先后在《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媒體上寫過專欄。在中文互聯網上,劉瑜用醉鋼琴的筆名發表的一篇叫做《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她的書《民主的細節》也在豆瓣等網站受到廣泛的好評。另有學術隨筆和時政評論若干,散見于《財經》、《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東方瞭望周刊》等刊物。2010年8月,她在清華大學政治學系任副教授。2011年,《南方周人物周刊》年度“青年領袖”。研究領域:中國政治,轉型政治經濟學,比較民主化,中國革命,比較政治制度。著有:《民主的細節》(通過介紹西方民主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民主理論不再停留在大理論上,有了更詳細的注釋)、《余歡》(包含兩篇:《孤獨像一顆星球》《那么,愛呢?》)、《送你一顆子彈》等。興趣:民主與民主化、政治經濟學、各國革命史。【今日中國的公共討淪常見一種病理化的傾向,總是困在“民主”、“自由”之類的名詞面前,大而無當地浮游表層,夾纏不清,難以寸進。所以劉瑜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她替這些蒼白的名詞補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有專業學養的根基,又有平近親和的故事。她的評論正是這時代最需要的營養劑。】——梁文道

劉瑜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8%98%E7%91%9C
劉瑜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liuyu.html
劉瑜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drunkpiano-liuyu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9:37
(, 下載次數: 32) 韓志國簡介

韓志國 男,漢族,吉林省乾安縣人。經濟學家、教授、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先后在國家計劃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雜志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從事研究工作與領導工作。現任多家投資公司與控股公司的董事長,是中國股份經濟與市場經濟理論的積極開拓者之一,其產權改革理論在八十年代曾產生重要影響。主要著作:《韓志國選集(1--4卷) 》、《大轉折時期的中國股市》、《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韓志國教授在中國資本市場規范發展、中國股市走出邊緣化、國有股減持等問題上有諸多富有影響力的言論。韓志國先生分析和批評了股市“早產論”和“完美股市論”的觀點,指出中國股市所患的病癥是一種典型的“體制病”。韓志國先生認為,股市發展的主題是整體制度的演進。股市的制度創新必須有總體的安排和跨越性的思維。整體制度演進需要整體發展規劃。全面推進整體制度演進的核心是恢復股市的市場本性,把本應屬于市場的權力無條件、無保留地還給市場。這對于當前的中國股市改革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近來韓志國在微博上除了關心經濟體制改革外,更加關注政治體制改革。

韓志國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38411.htm
韓志國微博:http://weibo.com/u/1291592332
韓志國財經:http://special.cnfol.com/3223,00.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9:42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1 01:47 編輯

(, 下載次數: 32) 金雁簡介

金雁,筆名蘇文,1954年生于陜西西安,現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聯-俄羅斯、東歐問題研究專家,1977-1981年就讀蘭州大學歷史系,并獲碩士學位,1982年任教于陜西師大,1991年至1992年在波蘭華沙大學進行學術訪問,1994年任中央編譯局研究員,2006年任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金雁老師曾任中共中央馬列主義編譯局研究院蘇聯東歐處處長、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現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蘇俄史、東歐史,對十月革命、俄羅斯與東歐國家的改革等問題有獨到的研究與見解。她的專業研究始終以中國問題的思考為坐標,使得她成為大陸少有的女性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其主要著作有《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與俄國現代化道路》(1996年),《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中國社會再認識(合著,1996年),《新餓鄉紀程》(1998年),《蘇俄現代化與改革研究》(1999年),《火鳳凰與貓頭鷹》(1999年),《經濟轉軌與社會公正》(合著,2001),《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型與思想變遷》(2004),《從“東歐”到“新歐洲”――20年轉軌再回首》(2011)等。2012年金雁教授的最新力作《倒轉“紅輪”》一書,全景式、立體化地梳理了一百多年來俄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堪為中國知識分子鑒照自身的一面明鏡。

金雁空間:http://space.eeo.com.cn/jinyan
金雁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19448.htm
金雁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jinyan.html
金雁專欄:http://www.21ccom.net/xzzl/lsjd/author_201001208026.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9:48
(, 下載次數: 34) 劉軍寧簡介

劉軍寧,安徽人,1961年生,1993年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曾為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2年,因被舉報在北大演講中宣揚自由主義,被該所整肅。現供職于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曾為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劉軍寧策劃了《公共論叢》、《民主譯叢》、《公共譯叢》、《政治思潮叢書》,著有《民主、共和、憲政――自由主義思想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1998年出版)、《權力現象》(商務印書館[香港]1991年出版)。和《保守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等著作。2006年,通俗著作新著《民主教程》。劉軍寧是年輕一代自由主義政治學者的領軍人物,較早研究自由主義的獨立學者,鼓吹憲政,踐行自由主義理念的人。影響了一大批后來的自由主義學者。近年研究保守主義。他思想雖然犀利,而且關注公眾話題,卻被學界公認為并不激進。

劉軍寧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98%E5%86%9B%E5%AE%81
劉軍寧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70268.htm
劉軍寧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ujunning
劉軍寧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liujunning.html
劉軍寧微博:http://www.weibo.com/liujunning
劉軍寧專欄:http://liujunning.blogchina.co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09:55
(, 下載次數: 34) 浦志強簡介

浦志強(1965年1月-),河北灤縣人,現為北京市華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執行合伙人。工作領域涉及金融、房地產、民事侵權法、企業破產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服務領域,近年來代理多起知名維權案件。1986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1993年取得經濟師職稱,1995年取得律師資格,2001年取得講師職稱。1997年開始律師執業。其間曾于2000年至2003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法律系任教。浦志強自執業以來,始終關注金融、房地產、民事侵權法、企業破產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服務領域。代理了一系列名譽侵權案件,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余秋雨訴肖夏林案、張西德訴《中國農民調查》案、原南方都市報總經理喻華峰向最高法院上訴案、廣州華僑房屋開發公司訴《中國改革》雜志社案、李曉華訴《21世紀經濟報道》案、愛新覺羅?啟笛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案、曹縣帖案等。浦志強是2006年“奧美定案”代理律師,是推動叫停PAAG最關鍵的人物之一。2009年3月8日譚作人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拘留。北京市華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譚作人的委托,指派律師夏霖、浦志強擔任譚作人的一審辯護人。2010年十月十號下午浦志強在北京寓所附近迪歐咖啡廳,與法國世界報記者約六點鐘面談關于劉某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事情,有國保出面阻攔,根據浦志強的描述他并未聽從勸阻,之后便與外界失去聯系。2010年末,浦志強與謝朝平作客陽光衛視《論衡》節目,講述、討論謝朝平因撰寫《大遷徙》一書被陜西渭南警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從北京家中帶走一事的來龍去脈,引起社會很大反響。

浦志強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A6%E5%BF%97%E5%BC%BA
浦志強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64112.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04
(, 下載次數: 35) 秋風簡介

秋風,又名姚中秋,陜西人氏,獨立學者,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現居北京。大學接受歷史學訓練,但熱衷理論研習。從1998年以來,長期從事時評寫作,為國內重要時政、財經媒體撰寫經濟、政治、文化評論。研究集中于研究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普通法憲政主義,現代中國的憲政傳統,著有《立憲的技藝》、《現代中國的立國之道,第一卷》、《為什么是市場》、《權利的現狀》、《政府的本分》等。翻譯出版阿克頓著《法國大革命講稿》、布魯諾·萊奧尼著《自由與法律》、霍布斯著《哲學家與英格蘭法律家的對話》、卡門·門格爾著《經濟學方法探究》、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著《貨幣的非國家化》、波考克著《古代憲制與封建法》等十種。主持翻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譯叢》。近年來,在《財經時報》、《中國經濟時報》、《萬科周刊》、《經濟導刊》等報刊上發表了若干經濟學論文及數百篇財經評論文章。其他譯著有:《財產、法律與政府——巴斯夏政治經濟學文粹》、《哈耶克與古典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什么反對市場》、《資本主義與歷史學家》、《哈耶克傳》。目前正在進行關于現代中國立憲史的研究,已完成《現代中國的立國之道:以張君勱為中心》、《尋找中道》等。

秋風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37907.htm
秋風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liberalqiufeng
秋風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qiufeng.html
秋風微博:http://weibo.com/yaozhongqiu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11
(, 下載次數: 30) 夏業良簡介

夏業良(1960年-),中國經濟學家,安徽蕪湖人。1980—1984年,安徽大學本科。20世紀80年代先后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舊金山大學學習管理學和EMBA課程,1990年代曾在俄羅斯工作。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2000年7月—2002年6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2005年8月到2006年8月在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現為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帕累托公共政策研究所(CPIPP)理事、中國改革基金會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NERI)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CFDFE)理事。兼任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同時兼任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財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特約編審、國防大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顧問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與公共政策、勞動經濟學、中國轉型與改革。 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管理世界》、《世界經濟與政治》、《戰略與管理》、《社會科學戰線》、《改革》、《經濟評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人口科學》、《復旦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已出版個人文集包括《制度是怎樣煉成的》、《公共問題的經濟解讀》、《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經濟學能做什么》、《選擇之道》等。譯著包括《我們身邊的經濟學》、《經濟學方法論新論》、《體驗經濟》、《全球化及其不滿》、《鹽》等。

夏業良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5%A4%8F%E4%B8%9A%E8%89%AF
夏業良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59781.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18
(, 下載次數: 33) 朱清時簡介

朱清時(1946年2月-),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人,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七任校長(1998年-2008年)。朱清時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朱清時院士自197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激光分離同位素研究,用激光光壓偏析法分離鋰同位素取得成功。1980年代以后,在激光光譜學、分子高振動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中,取得一系列一流的研究成果。1990年代中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重點實驗室,開展了對單分子化學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近幾年來,他大力倡導“綠色化學研究”,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質潔凈能源實驗室”。朱清時院士曾于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學術雜志《光譜化學學報》(Spectrochimica Acta)設立的湯普孫紀念獎。朱清時還榮獲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學位。2008年4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發題為 “‘高校評估該停了’專訪中科大校長朱清時”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2009年3月,被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推薦為校長第一候選人。2009年9月10日,朱清時接受聘書,成為南方科技大學首任校長,被社會各界寄予高等教育改革厚望。2010年12月15日,南科大官方網站刊登出朱清時“致報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長的一封信”,信中闡明,決定在不經教育部批準的情況下自主招生,自授學位和文憑。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同意設立南方科技大學,“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向廣東省政府發出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6月5日,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來到武漢,親自為招生做宣傳。

朱清時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6%B8%85%E6%97%B6
朱清時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1384.htm
朱清時視頻:http://news.qq.com/zt2012/master/master_75.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28
(, 下載次數: 36) 李承鵬簡介

李承鵬,昵稱“李大眼”,新銳知識分子,中國著名社會評論家、雜文家、暢銷作家,最具號召力的網絡博主,超人氣意見領袖,曾為中國最有名的足球記者、評論員,歷任《成都商報》體育部主任、《足球報》專題部主任。李承鵬1968年出生于新疆哈密市,8歲時隨父母遷回四川成都。1990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分配到四川一家體委機關報,1996年也就是十五年前因為批評假球黑哨,被黨委書記勒令停職反省,成為是中國第一個因批評假球黑哨被停職反省的記者。在此后的近二十年中,多次被有關部門“封殺”。后進入《足球報》工作,任專題部主任,成為知名的足球評論員。在二十多年的文字工作中,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被稱為足球評論界的“魯迅”,他用充滿現代感的幽默諷刺、揭露中國足球及相關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文字瀟灑而不失智慧、幽默而充滿辨證,針砭時弊、敢于言表。李承鵬還在二十家都市報開時評專欄,時評妙語滔滔不絕。連續兩年被評為新周刊的新銳份子,2010年12月27日,中青在線法治頻道聯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天涯社區發布了年度微博事件及年度微博人物。李承鵬被授予見證社會獎。2011年1月19日,獲得新浪2010網絡盛典年度博客。2011年8月19日晚,《新周刊》創刊15周年慶典在廣州進行“大時代銳仕勛章”授勛儀式,李承鵬獲封“大時代銳士”。同時他還出版過多部作品,好評如潮。已出版作品:《手起刀不落》《甲A十年》《左一刀 右一刀》 《你是我的敵人》《中國足球內幕》《尋人啟事》《李可樂尋人記》《李可樂抗拆記》。

李承鵬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69945.htm
李承鵬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chengpeng
李承鵬微博:http://weibo.com/lichengpeng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35
(, 下載次數: 33) 朱大可簡介

朱大可(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當代文化批評家、小說家、隨筆作家。1983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博士。現為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在中國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認為是中國最優秀的批評家之一。因其前衛的思想、對社會弊端的激烈批評、獨特的話語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現狀的理性和深刻,對當代文化研究領域產生廣泛影響。2006年9月號的《鳳凰生活》雜志,推出“影響世界未來50華人榜”,“中國文化守望者”朱大可入選,成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朱大可先生早于80年代末就在中國文壇嶄露頭角,尤其是他的時政批評和神話闡釋學,頗具“殺傷力”,因而贏得了“一劍封喉”的美譽。朱大可的批評方式和獨特的話語風格,對90年代以來的“憤青主義酷評”和“犬儒主義批評”形成了鮮明的挑戰。朱大可代表性著作包括:《燃燒的迷津》、《聒噪的時代》、《話語的閃電》、《守望者的文化月歷》、《21世紀中國文化地圖》(大型文化年鑒,已出中文版六卷,日文版四卷)、《流氓的盛宴——當代中國的流氓敘事》、《逃亡者檔案》、《十作家批判書》、《記憶的紅皮書》、《孤獨的大多數》等。

朱大可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5%A4%A7%E5%8F%AF
朱大可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7686.htm
朱大可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dake
朱大可空間:http://zhudake.qzone.qq.com/
朱大可微博:http://t.163.com/zhu_dake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0:40
(, 下載次數: 29) 許倬云簡介

許倬云(1930年7月10日-),祖籍江蘇無錫,國際著名歷史學家、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云學貫中西,1962年畢業于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等職,1970年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1986年當選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1980年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云善于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許倬云不僅是中國歷史學界的耆宿,也積極介入公共政治生活, 他對臺灣社會的民主政治轉型頗有貢獻,曾經大力鼓吹民主化的實現。他將中國歷史上的文官制度,以管理學的觀念,分析解釋,開了中國管理學研究的另一途徑。著有:《心路歷程》、《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歷史學研究》、《傳統與更新》、《求古編》、《關心集》、《西周史》、《知識與民主》、《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抗戰勝利的代價:抗戰勝利四十周年學術論文集》、《中國何處去?》、《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挑戰與更新:許倬云文集》、《剎那與永恒:許倬云文集》、許倬云與他人合著,《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推動歷史的因素》、《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李登輝先生政策理念之探析》、《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風雨江山:許倬云的天下事》、《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從歷史看領導》、《尋找90年代的人生價值》、《現代倫理寓言──東游記》、《現代社會的職業倫理》、《尋路集 (River Edge)》、《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從歷史看組織》、《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歷史分光鏡》、《九六文錄:中國人文探索》、《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年西陵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從歷史看時代轉移》、《許倬云自選集》、《倚杖聽江聲》、《江心現明月》、《江渚候潮汐》、《從歷史看人物》、《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在臺灣清華大學的系列演講等》、《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史海巡航:歷史問學周記》、《傅鐘回響:許倬云先生臺大講學集》、《江口望海潮》、《許倬云問學記》、《許倬云觀世變》、《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歷史大脈絡》、《許倬云說歷史: 大國霸業的興廢》等。

許倬云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B1%E5%80%AC%E9%9B%B2
許倬云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7921.htm
許倬云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xuzhuoyun.html
許倬云談話:http://book.qq.com/s/book/0/19/19809/index.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4:38
(, 下載次數: 34) 冉云飛簡介

冉云飛(1965年-)字仙盾,號雅個綠竹,中國作家,生于重慶酉陽,土家族,長居成都。1987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冉云飛長期關注右派維權,屬于民主運動人士,為人較為高調。他在天涯、牛博網等多個博客網站的博客先后被關閉。2008年5月,參與并組織牛博網四川地震災區救助活動, 2008年6月,因在博客發表《最不可辜負的是民心》而遭四川省作家協會批評教育以及斷網封殺等處理,2008年12月冉云飛的牛博鏡像被關閉后,先后在搜狐,德賽開了新博客。2008年12月,參與聯署《—憲章》,2009年1月,聯署呼吁《抵制–視,拒絕洗腦》。2010年9月,在《亞洲周刊》上發表《豈容青史盡成灰》一文,認為中國大陸故意隱瞞國民黨軍隊抗戰史實。著有《莊子我說》、《沉疴: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手抄本的流亡》、《通往比傻帝國》、《陷阱里先鋒:博爾赫斯》、《尖銳的秋天:里爾克》、《像唐詩一樣生活》、《從歷史的偏旁進入成都》、《莊子使我上癮的幾個理由》、《吳虞和他生活的民國時代》、《古蜀之肺:大慈寺傳》》等十數本專著。曾獲獎十數次,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閱讀教材。現供職于《四川文學》。

冉云飛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89%E4%BA%91%E9%A3%9E
冉云飛博客:http://www.my1510.cn/author.php?ranyunfei
冉匪話連篇: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185021
冉云飛微博:http://t.163.com/ranyunfei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4:42
(, 下載次數: 31) 黃亞生簡介

黃亞生(Yasheng Huang),海外最著名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斯隆商學院的終身教授,“中國實驗室”和“印度實驗室”主任。1985年獲哈佛大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9年間任世界銀行顧問,同時任教于密歇根大學。1997年,加入哈佛商學院,任商業、政府和國際經濟副教授。黃亞生教授曾獲在研究領域享有重大聲譽的研究金支持,如斯坦福大學的國家研究金和社會科學研究協會的麥克阿瑟研究金。除了在哈佛商學院任教外,黃教授同時還任教于哈佛大學國際事務和費正清中(International Affairsand FairbanksCenter),并兼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密歇根商學院威廉大衛遜學院(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員,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執教,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員。黃亞生教授的研究重心為政府政策和制度問題,尤其是機制轉換時期社會主義經濟研究和東亞經濟研究。目前,他正著力研究在中國,外國直接投資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的驅動力。黃亞生并非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在美國,他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反對共和黨對自由市場的過分迷戀。但面對中國時,他又成了一個市場的堅定鼓吹者。語境和言說對象不同,他開出的藥方亦有差別。他已經出版的作品包括:《中國通貨膨脹和投資控制》(1996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和《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1998年新加坡東南亞研究學院)。他目前正在撰寫的一本書,從制度上追溯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產生高需求的根源。除了為專業通訊和專欄撰寫文章外,黃教授在《紐約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和《外交政策》上都發表過大量文章。黃黃亞生教授的著作《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獲英國《經濟學人》2008年度書籍。

黃亞生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44364.htm
黃亞生博客:http://huangyasheng.blog.sohu.com/
黃亞生微博:http://weibo.com/u/1645226103
黃亞生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zODcxODUy.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4:47
(, 下載次數: 28) 秦曉簡介

秦曉,1947年4月25日生,學位:哲學博士(經濟學),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背景:1972年-1975年,山西礦業學院機械工程系;1980年-1983年 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獲經濟管理碩士學位;1997年-2002年 英國劍橋大學,獲經濟學哲學博士學位。工作經歷:1995年—2000年 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常務董事、總經理,1998年—2001年 中信實業銀行董事長, 2000年—2001年 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副董事長、黨組副書記, 2001年—2010年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銀行董事長,2010年至今,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研究領域:宏觀經濟、經濟學、企業管理。榮譽嘉獎:2003年12月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等單位評為 “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 2005年12月《英才》雜志社等單位評為“2005年度十位具價值經理人” ;2006年1月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等單位評為“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2006年11月 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授予“中國上市公司杰出企業家突出貢獻獎”;2008年11月 被香港董事學會授予2008年度杰出董事獎。學術成果:出版中文學術專著《制度變遷中的實踐與思考》和英文學術專著《The Theory of the Firm and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主持兩項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資助的有關香港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在國內外的報刊、雜志和學識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五十多篇,其中主要有:1 《金融危機新認識》;2 《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使命、宗旨和方法論》;3 《“中國現代性方案”求解》;4 《商業銀行的估值模型與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 5 《A Decade of Change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英文論文); 6 《政府與企業:“走出去”戰略中的兩個行為主體及它們的功能和角色》; 7 《經濟轉型和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 8 《合理性的代價和陷阱》; 9 《中美貿易不平衡及人民幣匯率改革》;10 《銀行業的風險和風險防范》; 11 《金融混業經營之我見》; 12 《經濟全球化:目標、途徑和我們的選擇》;13 《組織控制、市場控制——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選擇和制度安排》;14 《從結構和制度層次看亞洲的金融危機和危機之后的復蘇》;15 《金融業的“異化”和金融市場中的“虛擬經濟”》; 16 《貨物流、資本流和經濟周波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17 〈在增長中擠壓泡沫、改善結構〉; 18 《關于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的思路框架》;19 《從知識老化和知識更新說起——淺談學習和學習方法》;20 《制度、交易費用和M型結構——現代企業制度的再認識》;21 《大公司戰略——90年代中國深層經濟問題的認識和選擇》等。

秦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40382.htm
秦曉百科2:http://www.hudong.com/wiki/%E7%A7%A6%E6%99%93
秦曉財經:http://finance.ifeng.com/people/detail/comchief/qinxiao.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4:52
(, 下載次數: 24) 徐昕簡介

徐昕,男,1970年生,江西豐城人,現為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原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司法制度學科負責人,國家重點學科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方向學術帶頭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司法制度二級學科),清華大學法學博士(2003),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5),重慶市宣傳文化首批“五個一批”理論類市級人才(2007),中國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司法機構的專家咨詢委員。2010年7月加盟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其他作品包括:在Issues & Studies、《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 西南政法大學徐昕教授學術報告、《中國法學》、《二十一世紀》等刊物發表論文70余篇;獨著有《邁向社會和諧的糾紛解決》、《論私力救濟》、《英國民事訴訟與民事司法改革》;譯有《正義的純粹社會學》、《中世紀神判》、《比較法視野中的司法程序》、《公共知識分子》、《證據法的經濟分析》、《英國民事訴訟規則》、《當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權與未來的民事訴訟》,合著有《影像中的司法》、《中國司法制度》、《英國民事司法改革》、《外國民事證據制度研究》、《外國證據法》、《民事證據法專論》等10多部,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等課題10多項,著作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等若干獎勵,入選全國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主編《司法》雜志,主持司法文叢。

徐昕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6226.htm
徐昕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xuxin.html
徐昕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xuxin
徐昕微博:http://weibo.com/poetjustice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4:58
(, 下載次數: 32) 李劼簡介

李劼,男,本名陸偉民,上海市人,1955年出生。當代著名思想文化學者,作家,紅學專家,著名文學批評家。1973年中學畢業下鄉,1978年考入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1984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攻讀文學碩士,1987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自1982年以來,發表論文、評論數百篇,中短篇小說十多萬字,散文隨筆二十多萬字,詩歌若干。曾榮獲1988年上海青年文學獎,其成果被收入“劍橋世界名人錄”26集(1995)。1998年后旅居美國。從有關《紅樓夢》的著述開始。涉獵中國近現代歷史,20世紀西方文化,以及美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史,藝術史等諸多領域,出版專著有:《李劼思想文化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風燭滄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文學是人學新論》(花城出版社),《腳下的沙漠,天空的鷹 : 一個中國學者的美國解讀》,《個性、自我、創造》(浙江文藝出版社》,《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東方出版中心),《美國風景 : 一個中國學者的美國行旅》,《商周春秋》(作家出版社),《梟雄與士林: 20世紀中國政治演變和文化滄桑》(晨鐘書屋),《風燭滄海》(散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吳越春秋》(上下) (知識出版社),《麗娃河》(長篇小說)(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漢末黨錮之謎》(新世界出版社),《上海往事》(晨鐘書屋),《文學是人學新論》(花城出版社),《與樹共舞》(散文集即出)(安徽文藝出版社),《給大師定位》(云南人民出版社),變革審美觀念,重構民族文化心理,實現其早在90年代初就提出的重建人文精神夙愿。

李劼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0997653
李劼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96
李劼微博:http://weibo.com/u/1220997653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5:05
(, 下載次數: 27) 俞可平簡介

俞可平(1959年-),浙江諸暨人,政治學博士,中國當代政治學者。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名譽博士,哲學和政治學雙學科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央編譯局全球治理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凱風政治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經典作家基本觀點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研究與獎勵計劃”總負責人,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等校教授、研究員或名譽教授,曾任聯合國政府創新咨詢專家、美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客座教授或高級研究員。1981年,俞可平畢業于浙江師范學院紹興分校(今紹興文理學院)。1982年,考取廈門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政治學專業,后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哲學和政治學雙學科博士生導師,并擔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等職。2008年被中國改革研究會評選為“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2011年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選為“全球百名思想家”。俞可平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政治哲學、中國政治、比較政治、治理與善治、全球化、公民社會、政府創新,曾發表多種學術著作。2006年發表《民主是個好東西》,引起各界廣泛關注。著有《治理與善治》,《公益政治和權利政治:當代西方政治哲學評析》,《全球化與國家主權》(合著),《增量民主與善治》,《全球化與政治發展》,《社群主義》,《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中英文),《民主與陀螺》,《思想解放與政治進步》,《Globalization and Changes in China’s Governance》,《國家治理評估:中國與世界》(中英文),《中國は民主主義に向かぅ》,かもがゎ(日本京都),2009 等。

俞可平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9E%E5%8F%AF%E5%B9%B3
俞可平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79576.htm
俞可平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yukeping.html
俞可平專欄: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764/127620/176198/index.html
俞可平專欄: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Category_376/Index.aspx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5:14
(, 下載次數: 29) 南方朔簡介

南方朔,本名王杏慶,1946年生于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外省籍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臺灣大學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新新聞》總主筆。現轉職香港《亞洲周刊》。曾創作大量的文學評論(包含詩論和書評),還有不少政論。有時于《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名人堂”發表文章,另每周三于《國語日報》專欄〈光之所在〉撰寫英美詩歌選集及評論,并借此提供讀者倫理指引。從記者到總編輯,從作家、詩人到政論家、書評家,從臺灣最用功的“民間學者”到“專業的讀書人”,他說,自己最樂意接受的頭銜是“永遠的批判知識分子”。20世紀70年代末,他首次以筆名“南方朔”在《夏潮》上發表《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后堡壘:大學雜志階段的量底分析》的長篇文章,他的博學聰慧、才思敏捷驚動島內四方,從此開始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后來他又創辦《新新聞》雜志,南方朔成為了他固定的名字。十幾年間,南方朔以一位絕對的自由主義者的身份在臺灣陸續出版了《文化啟示錄》、《給自己一首詩》、《世紀末抒情》、《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有光的所在》、《語言是我們的海洋》、《李登輝時代的批判》、《另一種英雄》、《在語言的天空下》、《捉狂下的興嘆》、《憤怒之愛》、《語言是我們的希望》、《詩戀記》、《笨蛋!問題在領導》、《新野蠻時代》……筆耕不輟,堪稱臺灣文化上的奇跡。

南方朔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96%B9%E6%9C%94
南方朔部落:http://www.cw.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9
南方朔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5965.htm
南方朔文集:http://www.sgwritings.com/17625/ ... itemtypeid_743.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5:22
(, 下載次數: 35) 楊奎松簡介

楊奎松(Yang Kuisong),1953年生于北京,籍貫重慶,做工8年,大學4年,后歷任中共中央黨校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及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2006年3月13日-9月8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訪問學者。2007年7月4-5應邀參加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18-20日應邀參加中國40年代的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7月29日-8月6日,應邀訪問臺灣。2008年7月6日-8月30日應譤參加美國哈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并赴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查閱蔣介石日記手稿。研究方向中國現代史,主攻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對外關系史、中蘇關系史、國共關系史及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史。楊奎松治學態度嚴謹,作品以視角獨特、史料翔實、論證嚴密著稱。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了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和二十多部專著和譯著等,均具有一定影響。著有《失去的機會?-戰時國共談判實錄》、《海市蜃樓與大漠綠洲-中國近代社會主義思潮研究》、《讀史求實:深度解讀中國現代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研究》、《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談往閱今——中共黨史訪談錄》、《中共與莫斯科的關系(1920-1960)》、《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走近真實-中國革命的透視》等書,以及論文若干等,新出版《“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中蘇關系史綱:1917-1991》(增訂版)。

楊奎松網站: http://www.yangkuisong.net/index.htm
楊奎松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39127.htm
楊奎松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yangkuisong.html
對話楊奎松:http://book.ifeng.com/yeneizixun ... l?bsh_bid=126344934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5:32
(, 下載次數: 28) 滕彪簡介

滕彪,1973年生于吉林樺甸,2002年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3年因孫志剛事件,參與發起審查《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活動。之后,還參與了如下人權案件和公益案件:一塌糊涂網站事件(2004)、臨沂暴力計劃生育調查(2005)、陳光誠案(2005-2006)、蔡卓華信仰自由案(2005)、陜北石油案調查(2005)、組織參與基督教維權律師團(2006)、奧美定事件(2006)、王天成訴周葉中案(2006)、王博信仰自由案(2006)、廖亦武護照案(2006)、荊楚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2007)、江西樂平黃志強、方春平、程發根、程立和死刑冤案(2007-2008)、山西黑磚窯案(2007)、青島河西、錯埠嶺、楊家群拆遷案(2007-2008)、承德陳國清、楊士亮、何國強、朱彥強死刑冤案(2005-2008)、唐山“水井雙尸案”(2008)、青島于建利涉嫌誹謗領導案(2007-2008)。2007年下半年為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08年及其后參與的維權案件有:貴州唐昌華死刑冤案(2008)、貴州楊明死刑冤案(2008)、廣東佛山甘錦華案(2009)、安徽亳州李學詩案(2009)、湖南武岡副市長楊寬生死因案(2009)、沈陽夏俊峰案(2010)、河北清河閆福峰案(2010)、曹順利勞教案(2010)。在2008年北京主辦奧運會前夕,滕彪曾被短暫拘押,之后他繼續從事維權活動,并被當局吊銷律師執照。 2010年5月,與盲人律師陳光誠通電話勸其通過美國大使館離開中國大陸,定居美國。滕彪2007年入選美國國際訪問者計劃、入選法國國際訪問者計劃(未來人士計劃)(2007年)。2011年2月19日,滕彪在“被失蹤”。70天之后,于4月29日下午回到家中。前一天,美國國務院官員在同中國的“中美人權對話”中,曾對滕彪等維權律師的失蹤表示關注。滕彪曾榮獲格雷茲曼基金會社會成就獎(Gleitsman Foundation,2003年),200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中央電視臺,全國普法辦,2003年),《亞洲周刊》亞洲風云人物(共十四位中國律師,2005年),法蘭西共和國人權獎(2007年),美國民主基金會民主獎(2008年),人權觀察赫爾曼-哈米特獎(2010年)。

滕彪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6%BB%95%E5%BD%AA
滕彪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63878.htm
滕彪博客:http://tengbiao2.blog.163.com/
滕彪微博:http://t.qq.com/tengbiao4197/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00
(, 下載次數: 27) 李煒光簡介

李煒光,1954年5月出生,河北順平人。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學報主編,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合作導師,廈門大學比較財政學方向博士生導師組成員。《現代財經》雜志主編。兼任中國財政學會理事、中國財政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稅法學會理事、中國財稅法研究會理事及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合作博導。2009年5月,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正說包公》系列。李煒光曾獲天津市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天津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市十五時期立功獎章,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優秀主編獎和突出貢獻獎。代表作有:《市場經濟中的財政政策》、《中國財政史述論稿》、《公共財政的憲政思維》、《逃往瓦朗納斯——法國大革命前夕財政改革啟示錄》、《中國財政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寫給中國的納稅人》、《李煒光說財稅》等。個人文集有《飄風驟雨》等。李煒光教授還是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近觀中國稅改”、陽光衛視《走出稅改怪圈》節目的主講人。

李煒光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06078.htm
李煒光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liweiguang.html
李煒光博客:http://blog.caijing.com.cn/liweiguang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13
(, 下載次數: 31) 丁學良簡介

丁學良,政治社會學家,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復旦大學碩士。攻讀碩士期間的論文受到于光遠、蘇紹智的賞識,畢業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83年,丁學良的碩士論文《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觀之概覽》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中青年社會科學獎”一等獎,獲得公派自費留學美國的機會。1992年獲得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師從社會思想大師丹尼爾·貝爾。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之前,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高等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丁學良在2006 -2008學年期間,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總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高級研究員,在北京從事有關區域競爭力和全球人才流動項目的研究,以及中美在和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兩大領域里的學術交流。同時期,他還兼任中國政法大學等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2008年9月,他回到香港科技大學。過去十年來,丁學良在環太平洋諸國家和地區從事比較現代化的研究和教學,先后工作于哈佛大學本科生院、國立澳大利亞大學亞太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他獲得的學術性質獎勵和資助包括美國匹茲堡大學“大學校長研究獎學金”、“哈佛大學獎學金”、“福特基金會個人研究基金”、“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北京大學學術交流年度基金”、香港“大學研究基金會”等。丁學良現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立澳大利亞大學高等研究院兼職研究員。1997年至今任《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清華社會學評論》等雜志的編委。他著述頗豐,觀點新穎,是當今研究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問題方面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權威。丁學良的英文、中文著作和論文分別由劍橋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臺灣聯經出版公司、北京大學出版社、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The China Quarterly, The China Journal, Asian Survey, Crime, Law & Social Change 等發表。

丁學良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1%E5%AD%A6%E8%89%AF
丁學良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620.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24
(, 下載次數: 35) 曹思源簡介

曹思源,男,1946年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鎮。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裁、思源兼并與破產咨詢事務所所長。1968年畢業于中共江西省委黨校理論部,1982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后在中央黨校、國務院研究中心、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體改委工作。1988年下海,創建民間社會科學研究及咨詢機構。1988年以來,先后為深圳、海南、沈陽、沙市、景德鎮、北海、淮陰等地方政府和北京、上海、浙江、山西運城等法院以及100多家企業提供有關破產程序、兼并收購、招商引資、企業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咨詢與中介服務。因曾主持起草中國第一部企業破產法,公開倡導競爭性產業私有化,反復提出數十項修憲建議,而被稱為“曹破產”、“曹私有”、“曹憲政”。先后被《亞洲周刊》評為“影響中國新世紀的50位名人”之一,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亞洲風云人物”。迄今已出書28部,發表文章900余篇,共710余萬字。在國內外演講800余場,廣播電視受眾共約62億人次。主要經歷:1979年起反復論證改革國家所有制、降低國有比重;1980年首先倡導破產淘汰理論,爾后于1985年出任國務院破產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主持起草破產法和失業救濟法規并通過院外活動推進其立法;1981年發表修改憲法的十點建議,主張確立包括股份制在內的多種經濟成分的地位、恢復設立國家主席職位等。1987年3月建議設立人代會旁聽制度,并促其載入全國人大議事規則;1987年9月提出公有制有多種形式,并促其載入中共十三大文件;1988年首次闡述中國政體改革的安全通道是非暴力主義和議會民主之路;1994年起多次呼吁并論證改革法院管轄制度,以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多年來大力倡導在競爭性產業實行私有化,以克服多元化,走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大道;1989年以來,先后主持召開修改憲法理論研討會和兼并、破產以及國企改革研討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并注;1988年底及1989年初,應美國國務務院邀請訪美,考察美國的破產制度、議會制謀私聯邦制度。 1997年及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先后應邀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喬治敦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以及加拿大多人參多大學、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院、荷蘭萊頓大學、德國魯爾大學等處講學。1998年12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等處進學。1999年9月,作為中國發言人之一,應邀出席在上海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已出書十余部,發表論文600多篇,共420余萬字,其主要著作有《人間正道私有化》及《破產風云》等。近年來,曹先生發表大量時評文章受到網民好評。

曹思源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21417.htm
曹思源博客:http://my1510.cn/author.php?caosiyuan
曹思源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caosiyuan.html
曹思源微博:http://weibo.com/siyuanxianzheng
曹思源博報:http://caosiyuan.blog.ifeng.co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38
(, 下載次數: 32) 信力建簡介

信力建,祖籍遼寧,廣州生長。民辦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理事兼任:廣東省人文學會顧問、廣州市白云區政協委員、《看世界》雜志社名譽副社長、凱迪企業家理事會會長、浙江大學民辦教育中心理事、專欄作家、中山大學以及肇慶學院客座教授。八十年代初畢業于中山大學,留學英國。回國后于1989年創辦了信孚教育集團。從1989年一間課室,兩個半工作人員和8個學生起步到今天擁有由學院、中學、小學、幼兒園、兒童福利院、老人院等26個教育實體,近萬名學生和800多名教職工的教育集團,集團遵循教育產業運作的規律,走出一條規模辦學、集團辦學之路,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將教育規律和政治規律、市場規律有機結合起來,開創公校民辦等多元化民營辦學體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社會辦學效益。近年來,信力建先生支持和組織了不少重要的文化活動,并在多份報刊雜志發表過許多文章,對教育體制改革創新與社會發展諸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創見。信力建:讓每一個孩子都走進校園,讓每一所校園都成為傳播真理的樂土,讓每一位國民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公民。

信力建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39100.htm
信力建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xinlijian.html
信力建微博:http://weibo.com/xinlijian
信力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lijian
信力建部落:http://my1510.cn/author.php?xinlijian
信力建博報:http://blog.ifeng.com/1421215.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49
(, 下載次數: 36) 張博樹簡介

張博樹,獨立學者,著名憲政研究專家。1955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研究方向為現代西方哲學中的歐陸批判理論,1988年、1991年分別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曾長期任職于該院哲學研究所。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張博樹先生專注于制度現代化的政治哲學和歷史學領域,開始傾全力研究過去一百年中國制度現代化進程遭遇的種種曲折,確定了20世紀中國專制主義批判的研究主題,致力于原創性中國批判理論的建構。目前,相關主題的六卷本專著正在撰寫之中,第一卷已經在香港問世。從操作層面研究中國憲政改革的系列報告也正在陸續推出,其中的主報告“中國憲政改革:背景、目標、實施步驟與約束條件”于2007年在互聯網推出后,引起廣泛反響。2009年12月,張博樹先生以行政違紀為由被中國社科院“限期調離”,2010年3月被正式辭退,張博樹先生發表公開聲明,對社科院進行討伐,遂成為轉型年代思想自由抗爭的標志性事件。主要著作:《經濟行為與人:經濟改革的哲學思考》,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Marxism and Human Sociobiology: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現代性與制度現代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利維坦】導讀》,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重建中國私立大學》(與王桂蘭博士合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從五四到六//四:20世紀中國專制主義批判》、《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告》,香港晨鐘書局2008年出版;《解構與建設:中國民主轉型縱橫談》,香港晨鐘書局2009年出版;《我與中國社科院:后極權時代思想自由抗爭史的一段公案》,香港晨鐘書局2010年出版。主編《胡耀邦與政治改革:12位老共產黨人的反思》,香港晨鐘書局2009年出版。最近,張博樹先生又在香港推出新著《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書中坦陳作者20年苦心孤詣創建中國批判理論的心路歷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批判理論的憲政自由主義立場和整體性、過程性的方法論原則,就中國轉型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近年來,張博樹先生還就大國治理、公民維權、西//藏和新//疆問題等寫有大量時評,彰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

張博樹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119
http://www.minzhuhua.net/Z_list.aspx?classid=4282&word=張博樹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6:59
(, 下載次數: 33) 陳一諮簡介

陳一諮,1940年7月生,陜西省三原縣人,出身知識分子世家,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和中文系。祖父曾參加清末康梁變法。1965年因寫萬言書向中央進言,被康生點名思想反動,沒有按時畢業,文革后期被分配到河南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后來在河南駐馬店地區文教局任科長,兼確山縣瓦崗人民公社書記(時有第一書記)和駐馬店地區農校(原國家科委干校)校長,期間歷經艱難困苦,和當地干部群眾打成一片,頗受地方好評。1979年,胡耀邦把他調回北京。從1979年至1989年的中國十年改革中,先后組建和主持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中央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等中國改革的三大智囊組織,為國際公認的中國著名改革家。1986年10月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基金會,美方主席為喬治索羅斯,中方主席為陳一諮。1989年后,陳一諮被聘為哈佛大學研究員。在海外,陳先生繼續為推動中國的政治、經濟變革做出努力。1990年4月,他和余英時教授發起并組建了獨立的學術組織「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旨在組織一批有志者推動中國的制度變革和民主進程。1997年5月期間,陳一諮曾來香港,逗留約一星期。1998年6月29日,陳一諮母親病逝。陳一諮立刻第三次給江澤民寫信,要求回國奔喪。7月2日,他終于接獲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通知可以回國。8日,他即乘機返回家鄉西安奔喪,在大陸停留了約十天,18日離開中國,經日本東京轉機返回美國紐約。陳先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先后參加大量中國農村改革、經濟改革、政治改革主要文件的討論和起草;公開發表的代表性文章,如:《農村的曙光,中國的希望》(80年)、《農村發展的問題和趨勢》(81年)、《實行分區立體開發的改革戰略》(82年)、《農村發展和城巿改革》(83年)、《改革:我們面臨的挑戰和選擇》(85年)、《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86年)、《政治體制改革講話》(87年)、《中國改革面臨的深層難題和戰略選擇》(88年)、他還主編了《農村.經濟.社會.》年刊、《中國:發展與改革》月刊、年刊、叢書、《政治體制研究叢書》等,約五千萬字。在海外,他發表的主要文章,如《中國的發展與改革》(89年)、《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90年)、《人類的難題和中國的變局》(91年)、《鮑彤一案千古寄冤》(92年)、《從獨裁統治到「群龍治水」》(93年)、《中國發展和改革的戰略選擇:規范性分權》(94年)、《中國將走向何方》(95年)、《中國前途與兩岸關係》(96年)、《世界潮流與中國前途》(97年)、《制度公正與中國改革》(98年)等,并主持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日常工作,編輯出版《當代中國研究》和十馀本專著,深受各界關注。2011年陳一諮獲美國舊金山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發的2011年度「杰出民主人士」獎,2012年,《陳一諮回憶錄》百萬字完稿,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六十萬字,副題為《尋路》,下卷五十萬字。

陳一諮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13160.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7:11
(, 下載次數: 31) 高瑜簡介

高瑜,祖籍中國河南,1944年重慶出生,已婚,有一子。她原來在中新社工作,負責人物專訪,在89年調往《經濟學周報》任副主編。89年,她多次參加知識分子的簽名活動,93年9月23日獲當局批出證件,準她10月14日離京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學1年。95年5月,她獲國際報業發行人協會在法國巴黎頒發「自由金筆獎」。同年11月6日,她又獲國際婦女媒體基金會頒發「新聞勇氣獎」。97年5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新聞自由日頒發「吉耶爾莫.卡諾世界新聞自由獎」。同年,她獲無疆界記者新聞獎。2000年,她獲選50名「世界新聞自由英雄」。10月2日,她的政治權利獲得恢復,做回一個自由人。目前,她潛心寫作,書名暫定為《中國新聞五十年》。2002年6月初,她假裝到泰國旅游,在香港「過境」,出席了第七屆人權新聞獎頒獎典禮,擔任主講嘉賓。2006年6月第二次次獲國際婦女媒體基金會頒發的”新聞勇氣獎”。Gao Yu, a former writer for a Hong Kong magazine who was arrested in October 1993 and sentenced in 1995 to a six years term for passing state secrets. She is in extremely poor health. She often loses consciousness, and her limbs are swollen because of serious heart and circulation problems.

高瑜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7%91%9C
高瑜文集:http://www.newcenturynews.com/Sh ... orName=%B8%DF%E8%A4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17:22
(, 下載次數: 32) 姜維平簡介

姜維平,1955年生于大連,1982年畢業于遼寧大學歷史系,此后在大連日報與新華社大連支社做新聞工作。1995年至2000年,曾任香港文匯報駐東北辦事處首席代表,高級記者,1998年開始在香港《前哨》雜志發表多篇文章揭露中國東北官員貪腐案件,其中包括原大連市長薄熙來,原沈陽市副市長馬向東,原大慶市副市長錢棣華等,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迫使當局判處馬向東死刑,錢棣華入獄六年,但薄熙來操控司法,顛倒黑白,捏造罪名,動用大連市國家安全局,將作者以“向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罪”與“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于2000年12月4日秘密拘捕,2002年1月25日由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8年,后在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于同年12月26日,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改判有期徒刑6年。此間作者榮獲總部設在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頒發的2001年世界新聞自由獎,2006年1月3日,在胡錦濤訪美前夕,作者提前獲釋,并榮獲2006年加拿大筆會頒發的人道主義獎。2009年2月4日,得到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長Jason Kenney的特許,作者移居多倫多,與2004年以技術移民身份進入加拿大的妻女團聚。姜維平目前旅居加拿大,未申請難民,以中文寫作為生,現為美國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獨立自由筆會會員,香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9年由大連出版社出版詩集《長城與少女》,1992年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走進你的夢》,2007年2月8日至13日在日本東京成功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最新出版姜維平獄中回憶錄《活人墓》。

姜維平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7%9C%E7%BB%B4%E5%B9%B3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0:54
(, 下載次數: 33) 許志永簡介

許志永,男,著名青年法學家、憲政學者,公民維權的領軍人物。轟動全國的“三博士上書廢除收容遣送制度”的三博士之一。1973年生于河南省民權縣。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講師。1990年入蘭州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5年,再入蘭州大學法律系,獲法學碩士學位;1999年,入北京大學法學院,2002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第十三屆海淀區人大代表。2003年“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對收容遣送制度做違憲審查的發起人。公盟咨詢公司(前“陽光憲道”)創辦人。2004年2月,為了聲援媒體的良知和責任,許志永接受邀請作為《南方都市報》總經理喻華峰案的代理人之一。2005年,許志永開始關注信訪問題,訪問北京“上訪村”,并去國務院信防局所在地觀察體驗“截訪”現象,為阻止地方截訪人員對上訪群眾施暴,與之發生沖突。最終導致上層干預,短期制止了暴力截訪的做法。2009年7月14日,稅務局對公盟處以總額達142萬元的罰款。7月17日,民政局宣布取締公盟。7月29日早晨5時,一位警察和五名便衣將許志永帶走。 后被當局以“涉嫌偷稅”之名義逮捕,2009年8月23日,被取保候審,暫時獲得自由。許志永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做公益事業的人。他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希望中國繁榮、民主、和諧。我很憂慮,經濟的發展也在傷害一些人。從長遠來看,中國要繁榮,需要經濟發展,也需要公益推動。”“所以我們應該做一些事,力所能及的事。我做這樣的公益事業,和別人有點差別,我是以一個專業化的身份在做。”

許志永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69218.htm
許志永部落:http://my1510.cn/author.php?xuzhiyong
許志永文集: http://xuzhiyong.fyfz.cn/
許志永微博:http://t.qq.com/xuzhiyong2011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03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1 13:07 編輯

(, 下載次數: 33) 唯色簡介

唯色,1966年7月- ),全名茨仁唯色(意為“永恒的光輝”),漢名程文薩,中國藏族女詩人、作家。生于拉薩,籍貫四川甘孜德格。1988年7月,唯色從成都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系畢業,當過《甘孜州報》記者。1990年回到西藏,長期擔任拉薩《西藏文學》雜志編輯。2003年1月,唯色撰寫的散文集《西藏筆記》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幾個月后,該書被當局查禁。唯色而后沒有接受編輯部的思想教育,不愿做檢討而離開拉薩,并拒絕接受雜志社編輯部其他工作委派,雜志社編輯部的上級主管單位西藏自治區文聯將其作離職處理,并發表《西藏文聯關于唯色新作〈西藏筆記〉的審讀意見及其處理建議》對其進行批判。其后唯色即脫離國家事業單位體制,成為自由撰稿人。唯色2005年、2009年,兩度獲人權觀察頒發的赫爾曼-哈米特獎。2007年12月,獲印度的西藏記者協會頒發的“無畏言論者”獎和挪威作家聯盟頒發的“自由表達獎”。2010年3月20日,唯色獲獨立中文筆會第五屆林昭紀念獎,但她因無法得到出境手續,而未能前往香港領獎。2010年5月10日,唯色獲國際婦女傳媒基金會(International Women's Media Foundation,IWMF)2010年度新聞勇氣獎。2011年,獲荷蘭克勞斯親王基金會頒發的克勞斯親王獎。作品包括:詩集《西藏在上》,199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散文集《西藏筆記》,2003年,廣州花城出版社,《西藏:絳紅色的地圖》,2003年,臺灣時英出版社,《絳紅色的地圖》,2004年2月,中國旅游出版社,《殺劫》,2006年1月,臺灣大塊文化出版,《名為西藏的詩》,2006年1月,臺灣大塊文化出版,訪談集《西藏記憶》,2006年1月,臺灣大塊文化出版,《念珠中的故事》,2007年4月1日,臺灣大風出版,《看不見的西藏》,2008年1月,臺灣大塊文化出版,另有譯為英文的合集《Unlocking Tibet》。也有詩歌、散文被譯為法文和德文。寫作理念:“寫作即游歷;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唯色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5%94%AF%E8%89%B2
唯色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4%AF%E8%89%B2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14
(, 下載次數: 33) 周舵簡介

周舵,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修讀哲學,是名學者于光遠的學生。他是早期研究市場經濟和股份制的知識分子之一,曾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工作,以及當四通公司公共關系部和發展研究部主任。一九八九年周舵是“四君子”之一。1992年12月應邀往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系,以「中國政治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穩定問題」為題進行研究,為期一年。1994年3月–2004年4月,發起并主持社會公益事業“燭光工程”。1995年3月,他聯署了《反腐敗建議書》和《廢除收容審查.保障人身自由》公開信。從1985年至今,在中外各種刊物,報紙上發表論文、文章逾100篇,其中包括:《金融研究》—“論合理赤字” ,《管理世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向傳統理論提出了哪些挑戰”,《歷史研究》—“試論歷史規律”(與王和合寫),《世界經濟導報》—“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必須變革”等,《經濟學周報》—“勞動力由市場定價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唯一途徑” ,“價值量不可計算”等,《亞太經濟時報》—“股份制和價格放開”等,《明報月刊》—“自殺— 一個案例研究”,《信報》—“促成中派的聯盟”,英國廣播公司BBC系列評論九篇:“一只發了瘋的鐘擺,“無知就是力量,“災難性的理想主義,“兩種格瓦拉,“一國兩制” ,“美國民主出了什么毛病”,“民進黨重病在身” ,“臺灣禍源李登輝” ,“極右翼使美國政治脫軌”。正在撰寫的專著:論文集《我是反革命》(收歷年關于中國民主化道路的文章60余篇),《漸進民主論—極端主義批判》,《血腥的黎明》。

周舵文集:http://blog.boxun.com/hero/zhouduo/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20
(, 下載次數: 29) 章立凡簡介

章立凡,1950年生,近代史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北洋軍閥史、中國社團黨派史、中國現代化問題及知識分子問題等。曾長期參與多卷本《中華民國史》的撰稿。發表《風雨沉舟記》、《都門謫居錄》、《長夜孤燈錄》、《亂世逸民》、《閑品毛詩》、《甲申再祭》等文史作品多篇。合著有《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七君子傳》、《中國大資本家傳》等。編有《章乃器文集》(上、下卷)、《記憶:往事未付紅塵》。章立凡先生近年來,在網絡上發表大量時評文章。 寄語讀者:歷史既然是科學,就不可能是“宜粗不宜細”的。實事求是地梳理和反省歷史,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是基本常識。對讀者朋友而言,我所能做的工作就是——還原歷史,奉獻常識。

章立凡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zhanglifan.html
章立凡博客:http://zhanglifan.blog.sohu.com/
章立凡微博:http://weibo.com/zhanglifan
章立凡百科:http://baike.soso.com/v605766.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26
(, 下載次數: 29) 王天成簡介

王天成,中國湖南省雙牌縣人,異議人士,著名憲政學者。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現北京大學法學院),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助教,兼任北大《中外法學》雜志編輯,旋即晉升為講師。王天成1999年所著文章《論共和國》、《再論共和國》,在中國大陸知識界流傳相當廣泛。這兩篇論文是中國學者較早系統闡述共和主義的作品,已成為漢語界在該領域的經典之作。王另與人合譯有埃德蒙·柏克《自由與傳統》、阿克頓勛爵《自由的歷史》、路易斯·博洛爾《政治的罪惡》等西方學術名著。2005年11月,王天成發表文章指控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葉中所著《共和主義之憲政解讀》一書(2005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嚴重抄襲了其《論共和國》、《再論共和國》。周葉中是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2002年曾到中南海給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共領導人講課。該事件轟動一時,成為學界一大公案。但王天成起訴到法院后,法院判決周葉中沒有抄襲,判決公布后備受非議。最新著有:《大轉型:中國民主化戰略研究框架》。

王天成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4%A9%E6%88%90
王天成文集:http://www.blog.boxun.com/hero/wangtianchengwenji/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29
(, 下載次數: 33) 袁騰飛簡介

袁騰飛(1972年2月8日-),北京人,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學高級教師。曾任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歷史課教師,曾任北京市海淀區高級進修學校歷史研究員,北京精華學校教師。曾參與北京市高考歷史命題工作,也是《高中新課標歷史教材》(人教版)的編寫者之一。2008年6月,袁騰飛在精華學校的講課片段被傳到網上,受到網友追捧,其粉絲號稱“藤枝”,被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先后推出由他主講的《兩宋風云》,《塞北三朝》;是繼紀連海之后,第二位在《百家講壇》演講的中學老師。袁騰飛授課風格機智幽默,語言通俗而信息量大。但因北京話的語言特點以及袁騰飛的風格,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在以一種評書的方式來調侃歷史。袁騰飛公眾活動包括:2008年8月,正式錄制《百家講壇》節目。2009年7月13日,所講《兩宋風云》節目正式播出。2009年底,先后被中央教育電視臺《教育人生》、及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邀請,錄制訪談節目。2010年3月,應邀至中國國家體操隊做勵志講座。2010年4月16日,所講《塞北三朝》節目正式播出。2011年8月2日,天津衛視、新浪合作“《水滸傳》大劇共贏”共同制作的專題節目《飛德看水滸》8月2日正式上線,相聲演員郭德綱和歷史教師袁騰飛將分別講述。這檔特別節目先前被預告將于8月2日21:20開始在天津衛視、新浪同步播出,但最終卻沒有播出,天津衛視方面亦未作出解釋。2011年8月27日,在杭州標力大廈講座。2011年12月14日,袁騰飛老師受邀赴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演講。

袁騰飛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2%81%E8%85%BE%E9%A3%9E
袁騰飛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36081.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37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1 13:38 編輯

(, 下載次數: 33) 高文謙簡介

高文謙(1953年-),生于北京,中共黨史、周恩來研究學者、自由撰稿人。高的雙親皆在文革時被迫害,父親高天輝在文革出獄后不久便在1976年12月因肺癌去世,母親則患上精神分裂癥。高文謙年青時代曾參軍,1980年退伍后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1980年代參與《周恩來年譜》、《周恩來傳》、《毛澤東傳》等中共官方史籍著作的編撰工作;1989年曾參與八/九事件前的學生游行并起草公開信,支持學生運動,于八/九后被清查貶職(同被清查的還有當時為同事之胡耀邦秘書高勇、劉崇文);1993年初主動辭去職位赴美,與1989年赴美的妻子團聚,赴美后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2003年11月11日)、華盛頓伍德?威爾遜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所(2004年3月25日)擔任訪問學者,現居美國紐約皇后區。作品包括:《晚年周恩來》美國明鏡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艱苦而輝煌的最后歲月》高文謙 著,《人民日報》1986年1月5日,《周恩來最后的日子》臺灣傳記文學,1991年3月出版,《人民心中的胡耀邦》紀念文集,2006年1月出版。

高文謙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9%AB%98%E6%96%87%E8%B0%A6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41
(, 下載次數: 30) 高耀潔簡介

高耀潔(1927年-),漢族,生于山東曹縣,1954年畢業于河南大學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退休教授,婦科腫瘤專家,河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九三學社成員,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被譽為“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曾居河南省鄭州市,2009年8月出走美國。1999年,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為“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2001年,她獲得了全球衛生理事會頒發的“喬納森·曼恩世界健康與人權獎”。但因為地方政府拒絕簽發護照而未能親自領獎。2002年,她被《時代》周刊評為“亞洲英雄”。同年7月,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5位“亞洲之星”之一,于人民大會堂頒獎,頒獎者為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2003年,她獲得了由菲律賓政府頒發的“拉蒙·麥格塞塞公共服務獎”,馬尼拉市市長贈送了她金鑰匙,并授予她榮譽市民稱號。但高耀潔未能親自領獎。《南方周末》2003年度人物題名。2004年,她被評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11月2日,獲得“內滕國際育兒獎”,頒獎于人民大會堂。《南方人物周刊》將她列為“影響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五十人”之一。《鮮為人知的故事》獲得十四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她編著的《一萬封信》獲得了由《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聯合舉辦的首屆“華語傳媒圖書大獎”的“2004年度圖書大獎”。2007年,她獲得由美國援助發展中國家婦女組織“生命之音”頒發的“婦女領導者獎”。頒獎儀式于當地時間3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希拉莉·克林頓出席了頒獎儀式,并表示“很高興在這里見到高耀潔”。2007年,38980號小行星以“高耀潔”來命名。2007年9月20日,與蔣彥永同時獲得紐約科學院2007年度科學家人權獎。她的妹妹和女兒代為領獎。2007年9月29日,位于美國舊金山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將當年的“中國杰出民主人士”獎頒發給高耀潔。

高耀潔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8%80%80%E6%B4%81
高耀潔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6142.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45
(, 下載次數: 37) 余杰簡介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十三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近代文學史、思想史和學術史,碩士論文為《〈知新報〉研究》。1998年,出版隨筆集《火與冰》,被其自稱為“抽屜文學”,該書尖銳批判中國大陸的文化和政治弊端,在知識界和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反響。此后,陸續出版《尷尬時代》、《我的夢想在燃燒》、《拒絕謊言》、《致帝國的悼詞》等多部雜文集和長篇小說《香草山》,以及研究日本文化和中日關系的《鐵與犁》、《曖昧的鄰居》,研究美國文化的《光與影》等著作。 2000年,余杰研究生畢業之后,受聘于中國現代文學館。但是僅僅工作了一天就被解職。余杰后在網絡和海外媒體發表《致中國作家協會的公開信》,痛斥官方的文化專制主義,呼吁知識分子一起捍衛言論自由,大陸數十名作家學者聯名發表公開信表示聲援。《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國際媒體也對此事件進行了報道。此后,余杰成為完全靠稿費維持生活的獨立作家。2003年受洗成為基督徒,余杰開始深切介入一系列人權案件。先后參與多封重要公開信的起草或簽名,為遭到不公正審判的西藏活佛阿安扎西、被判處重刑的“新青年讀書會”成員、被以莫須有罪名起訴的家庭教會牧師蔡卓華、被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盲人維權人士陳guang誠等人呼吁。余杰一直密切關注受到打壓的基督教家庭教會以及上訪者和遇難礦工等弱勢人群的基本人權。余杰曾先后赴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巴黎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悉尼科技大學、莫納什大學、海德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等著名學府訪問和講學。2012年1月11日下午余杰攜眷由北京赴美,并于翌日抵達華盛頓,自由亞洲電臺專訪中他稱在2011年長期被軟禁在北京家中。隨后在美國發表了《奔向自由世界》的聲明。余杰表示他獲得劉xiao波妻子劉xia授權,將出版《劉曉波傳》。獎勵和榮譽:1998年,處女作《火與冰》被席殊讀書俱樂部評為 “十大好書”(文學類)之一,2000年,政治評論《為自由而戰》獲《亞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銳評論獎”,2002年,獲美國紐約萬人杰基金會之“萬人杰文化新聞獎”,2006年,長篇小說《香草山》獲得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2007年,《幾番魂夢與君同——小山詞中的愛欲生死》,《致帝國的悼詞》,2008年,《中國教育的歧路》,《白晝將近——基督信仰在中國》,《白頭鷹與大紅龍——美中關系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彷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2010年,《中國影帝》,《一生一世的仰望》,《我有翅膀如鴿子》,《誰為神州理舊疆》。

余杰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E4%BD%99%E6%9D%B0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4%BD%99%E6%9D%B0
百度百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9/04/481379_64901858.s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1:52
(, 下載次數: 35) 楊煉簡介

楊煉,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長于北京。70年代后期開始寫詩,為著名地下文學雜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其后,作品被介紹到海外,并受邀到歐洲各國朗誦。1987年,被中國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同年在北京與芒克、多多、唐曉渡等創立“幸存者”詩人俱樂部,并編輯首期《幸存者》雜志。1988年,應澳大利亞文學藝術委員會邀請,前往澳洲訪問一年。迄今十余年,足跡遍及歐、美、澳洲各個角落。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其詩集八種、散文集二種、與眾多文章已被譯成二十余種文字在各國出版。在中國大陸,作品主要收入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兩卷集《楊煉作品1982—1997》,和2003年出版的《楊煉新作1998—2002:幸福鬼魂手記》。1999年,獲意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獎;詩集《大海停止之處》,獲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英譯詩集獎。獲邀任德國柏林DAAD藝術交流計劃、美國AMHERST學院、臺北市駐市作家等一系列駐會、駐校作家,德國威瑪(WEIMAR)國際論文競賽、“德國之聲”國際廣播文學競賽評審,“臺北國際詩歌節”海外顧問及“柏林國際文學節”顧問等。其在中國以五年時間創作的長詩《YI》,及在海外完成的《大海停止之處》、《同心圓》等被稱為其代表作。現定居倫敦,繼續文學創作。2012年,楊煉獲得了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并發表了名為《在一只塤的世界里》的受獎辭。

楊煉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E6%9D%A8%E7%82%BC
楊煉個人網站:http://www.yanglian.net
楊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5171.htm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2:09
本帖最后由 政右經左 于 2012-12-11 14:10 編輯

(, 下載次數: 26) 孫文廣簡介

孫文廣(1934年-),中國物理學家,山東大學退休教授,現居山東省濟南市。1934年出生于山東省榮成縣。1953年在上海粵東中學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物理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后曾擔任團支部書記。1957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物理系,留校任助教。1960年,“反右傾”運動中受到連續批判。后寫信向中央申訴。1964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被當作“反革命”批斗,本人寫大字報反駁。1966年,“文革”開始即被拋出批斗、隔離,自己寫大字報反擊,并向黨中央寫信上告。6月被拘捕關入看守所,追查“反革命”言行。1967年1月釋放回校,投入“文革”。1968年在“清隊”運動中遭抄家、批斗、游街、關進“牛棚”七個月,離開“牛棚”后又繼續寫了很多大字報、傳單。1971年,“清查5·16”運動中被抄家、批斗、拷問,再次關進“牛棚”二十一個月。1974年12月,被逮捕關進山東省看守所單人牢房三年半,追查所謂“反革命言論”。1976年11月,在“四人幫”遭逮捕后一個月開始,向黨中央、人大常委會最高法院等寫“上書”。揭批“極左”,評論國事,提出政見。1982年12月,平反回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1985年轉入山東大學管理科學系。后來相繼擔任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及經濟信息管理系主任,發表經濟論文數十篇,主要是批判極左經濟思想理論。1988年,通過競選擔任山東大學工會副主席(兼任),同年擔任濟南市政協委員,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后任省委委員、山東大學支部副主委。1989年5月,給中共中央寫公開信,支持學生愛國民主運動。1993年第一次訪問臺灣,以后曾多次訪臺:二次參加管理教育研討會,三次隨山東大學學術訪問團赴臺。1994年10月,從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退休。2001年在臺灣《傳記文學》發表《我戴著鐐銬獄中寫上書》。2002年在香港出版《獄中上書中共中央》,連續在海外網站上發表文章。2004年在香港出版《百年禍國》。2006年在香港出版《呼喚自由》,已在境外發文百余篇。2007年11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濟南市歷城區人大代表選舉,在校方和當局的阻撓下未能當選。2009年4月清明節前往濟南英雄山悼念前總理、總書記趙紫陽先生,遭到五名不明身份的暴徒襲擊,后于濟南市齊魯醫院重病監護房救治。經醫生檢查,孫文廣教授四根肋骨被踢斷,脊髓、頭部多處受傷。2010年在香港出版《逆風33年–1977年后的專政與憲政》。2011年11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濟南市歷城區人大代表選舉,遭到阻撓、破壞。2012年在香港出版《參選紀實》。

孫文廣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D%99%E6%96%87%E5%B9%BF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2:15
(, 下載次數: 29) 杜光簡介

杜光,原名林道茂,浙江溫嶺人,生于1928年5月4日,1946年上北大,1948年8月因受國民黨政府特刑庭傳訊、通緝,離校前往華北解放區,1958年初在中央黨校工作時被劃為右派,1979年改正后回中央黨校,先后任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科研辦公室主任兼圖書館館長,1988年參與籌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任干事長,兼《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雙月刊主編。1990年離休。近年來,致力于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總結和分析歷史的和現實的問題,以建言改革而為世所重。從1995年開始寫了一些征求意見稿,2003年起在網上發表政見至今。著有《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為”自由化”正名》、《從人權保障看憲法的兩面性》、《推進啟蒙運動,發育公民社會》、《維權、新聞自由、法制》、《化解臺灣危機需要新思維》、《威脅與機會:考驗執政者的智慧與能力》等著作數百篇。2012年最新出版《回歸民主》。

杜光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duguang.html
杜光微博:http://t.qq.com/duguang2000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2:30
(, 下載次數: 31) 何方簡介

何方,陜西臨潼人,1922年生。我國著名外交、黨史與國際問題學者。1938年赴延安進抗大學習,畢業后留校。1945年延安外語學院俄文系畢業后,去東北工作。1950年跟張聞天轉入外交戰線,專門研究國際問題。1951年任駐蘇聯大使館研究室主任。1955年調回外交部任專員、辦公廳副主任。1959年受到錯誤處理。改革開放后復出,即參加中央國際問題寫作小組工作。1980年籌辦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并出任所長八年。1988~1995年任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干事,是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蘇(俄)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他曾與李一氓、宦鄉向中央建議,改變對時代的判斷,從“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變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放棄“三個世界”理論,對外交、內政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99年離休后,仍筆耕不已。只是把研究重點轉入中共黨史。何方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在日本也享有頗高的學術聲望。2006年,他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發表的有:1959年《當前民族獨立運動的幾個問題》,1987年《論和平與發展時代》,1991年《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和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1994年《南北差距的新變化》,1997年《論世紀之交的我國國際環境》,1998年《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幾個問題》等。《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一些看法》、《過渡時期國際形勢的若干問題》,曾先后獲社科院論文一等獎。

何方文集:http://www.21ccom.net/plus/view.php?aid=8074
何方作品: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8382.html
何方著作: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668834.html
作者: 政右經左    時間: 2012-12-11 22:34
(, 下載次數: 29) 方勵之簡介

方勵之,1936年2月12日生于北京,籍貫浙江杭州,美籍華人,天體物理學家,離開中國前,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副校長,參與創建了國內高校首個天體物理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原主任。方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在“相對論是唯心主義”的大環境下,率先開展相對論天體物理(1970年起)及宇宙學研究,著有《宇宙的創生》、《相對論天體物理的基本概念》、《從牛頓定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科學出版社出版)等著作,譯作則有《引力論》(正中書局1998年版),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卷(1980年初版)天體物理學分支的主編;在校內他擔任多個職務,如自然科學史研究室主任、天體物理中心主任、該校學報主編等;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宇宙學分組組委等職。在1980-90年代曾為異見人士,中國當代民主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89年八九風波之后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并在次年離開中國。方勵之赴美后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任教授,方向為天體物理學與宇宙學,至逝世前仍處于學術活躍狀態,每年皆有若干學術論文發表;2010年因宇宙學和早期宇宙的物理學方面的重要工作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在美期間曾任中國人權理事會共同主席,2005年1月9日因抗議中國人權理事會內部財務管理混亂而與林培瑞等理事退出中國人權理事會。2010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2012年4月6日早上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寓所逝世。

方勵之維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6%B9%E5%8B%B5%E4%B9%8B
方勵之主頁:http://www.physics.arizona.edu/~fanglz/




歡迎光臨 書法在線 (http://www.feigo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