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書法在線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打印本頁]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4-26 21:53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太喜歡東坡先生了,再來一個: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4-26 21:53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0
作者: 河套山人    時間: 2005-4-27 15:52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本來想點擊這里拜讀堂主研究心得,不想只有貼圖。如此這里豈不是名作貼圖區了。供參考。
作者: 三色居士    時間: 2005-4-27 22:07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黑乎乎的把蘇書給糟蹋了。
作者: 聽雨齋主人    時間: 2005-4-27 22:17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東坡草書佳作不多,此其詠梅詩,曰: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其書初頗平緩,心漸激蕩,終竟狂草,所謂曲終不見只顛狂。好啊。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4-29 10:38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河套山人此語可真令我慚愧了。一來當時貼的匆忙,未及多想;二來也是想先多聽聽各位方家的高見;三者自己偏愛于此,恐怕說出來的均是主觀之辭,于研究無益。
東坡先生少作草書,而此帖一出,既成經典,實不能不令后世人嘆服。觀此帖字體、用筆的逐漸變化,不難看出其當時心態的復雜變化,由平緩而漸恣意暢達,筆氣洋溢,有法亦無法,見情見性,實乃書中精品。若能結合詩中意境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則更能窺得字中真意。
竊以為,為書者,若能以真心注入筆墨,方為上品。可嘆當今世人,再無此高手。
作者: 河套山人    時間: 2005-5-8 14:31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感謝堂主解說。這梅花帖我是初次見,已下載了并放在計算機桌面上,每日細細觀賞。
作者: 沁堂    時間: 2005-5-14 10:01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最喜坡翁!
作者: 慕秋    時間: 2005-5-18 10:24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坡翁有一"楚頌帖"傳世,不知哪位可有?
作者: 河套山人    時間: 2005-5-18 11:12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蘇軾的字中總是有一種拿人的東西(透徹骨髓,深入心底),或可名之曰“文人氣”,純粹自然流露,用不得半點作意,一般人效法只能是作態,弄不好令人作嘔。令人驚奇的是,蘇軾的這種藝術表現,在現代仍然如此有生命力,受到如此喜愛,真是只此情境萬古同了,個中緣由值得深思。近日讀到聽雨齋主人一篇談孔子的文章,以下轉貼在這里,我覺得可以作為理解蘇軾書法的一個參考。以下為聽雨齋主人的文章(未征得本人同意,如有冒犯,請諒解):
                                 由著性子的圣人
                            聽雨齋主人 @ 2005-5-9 20:58:37
       孔子絕對不是太上忘情之人,他的感情,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在古代圣賢中,表現的最為強烈和突出,且傳諸弟子,載諸典籍。而且這種情緒一點也不矯飾,完全出于普遍的人性,令后人不時深有同感,不禁覺得我和圣人想得也差不了許多了,頓生“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向善之心(孟子·告子章句下)。

      《中庸》開篇便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性,即是性情;率性,就是任其自然,不矯飾;修道,就是保持好這種符合人性的自然狀態。中,就是恰到好處的性情;庸,就是用。《中庸》,就是說了如何把人的性情用好而已。中庸之道,這是孔子認定的人生最高境界。他說:“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所以說,任何教育都應是本于人之性情,都應是順乎性情,陶冶性情,而不應是違背性情,戕害性情,泯滅性情。朱熹把“性”解釋成“道心”、“理”,這不是“我注六經”,完全是“六經注我”,把一段活潑潑的話解釋得生意索然。極高明而道中庸,真正的中庸之道,就是性情中人之道。

       孔子正是性情中人。他的言行背后,都有一種勃然情緒。他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第四)。他寫《春秋》,行文之中寄寓褒貶,實際上就是一種喜怒愛恨情緒的具體表現。《論語》上記載的他的很多言行,簡直就是情緒化的東西,閱讀時一定得參照當時情境才能準確理解其本意。而圣人得偉大之處,也正是在此:喜怒哀樂未發之時,謂之“中”,固然正好;而一旦發作出了,又都合乎義理禮節,謂之“中節”,又是好。孔子稱之為“從心所于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朱熹所謂:“圣人作止語默,無非教也。”這話他說對了。一般人隨心所欲很容易墮落為小人,而孔子隨心所欲竟然出落成了圣人。

       我崇拜的孔子,正是這種由著性子的圣人。(全文完)


作者: 河套山人    時間: 2005-5-18 11:35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又:歷史上蘇軾也受到過批評,忘記誰說過,大意是:蘇軾的字如美艷妾婦,乍做主婦,大腳且舉止粗魯,令人掩鼻。這話夠損了。但也說明在不同的觀點看來,蘇字也不是沒有缺點,尤其是分寸把握失當時,易授人把柄。這足以令后學者戒。
以上一點感想,拋磚引玉,庶幾不能當“研究”之萬一。
作者: 聽雨齋主人    時間: 2005-5-18 18:50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南朝羊欣書學子敬,而終不能右之而成一家,袁昂譏之為婢作夫人,舉止羞澀。東坡書學王僧虔,得其扁側之勢,黃庭堅譏之為“石壓蛤蟆”,頗類羊欣之學獻之。
作者: 河套山人    時間: 2005-5-19 12:27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雖然黃庭堅譏蘇字為“石壓蛤蟆”,但我還看到一種現代說法:蘇字拉長就成鄭孝胥的了,黃庭堅字壓扁就成蘇東坡的了。如此看來,黃字就是那跳出石頭的“蛤蟆”了。哈哈。。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5-19 22:21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孔子是最講求“人性”的了,喜歡東坡先生也正因為他字中、詞中、文中所體現的那種“人性”的本原、自然。
作者: 露源    時間: 2005-6-29 16:26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春來空谷水潺潺,明爍梅花草棘間。昨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
作者: 自慎齋    時間: 2005-7-10 10:29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下面引用由林緣堂堂主2005/04/29 10:38am 發表的內容:
河套山人此語可真令我慚愧了。一來當時貼的匆忙,未及多想;二來也是想先多聽聽各位方家的高見;三者自己偏愛于此,恐怕說出來的均是主觀之辭,于研究無益。
東坡先生少作草書,而此帖一出,既成經典,實不能不 ...
深有同感 心心相通  喜歡
作者: 半溪明月    時間: 2005-7-19 19:32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飛的感覺!!!還有沒有其他的佳作???
作者: 王者二十八    時間: 2005-8-8 10:14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字如其人,
作者: 一鳴    時間: 2005-9-19 21:04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蘇軾《梅花詩帖》在上下呼應上欠缺,運筆太過于隨意,筆勢凝滯,缺乏行云流水之連綿。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9-20 22:04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下面引用由王者二十八2005/08/08 10:14am 發表的內容:
字如其人,
同意.也可從中看出其內心矛盾的一面.
作者: 林緣堂堂主    時間: 2005-9-20 22:05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下面引用由一鳴2005/09/19 09:04pm 發表的內容:
蘇軾《梅花詩帖》在上下呼應上欠缺,運筆太過于隨意,筆勢凝滯,缺乏行云流水之連綿。
我覺得這正是其內心世界的流動所致.
作者: 來時秋風醉了    時間: 2005-9-29 20:42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聽雨齋主人對這首詩的釋文似乎有幾個字有等商榷."幽谷"似為"空谷","的"似為"明"字,"一夜"應為"昨夜".不知是否如此?
作者: 正在拉練    時間: 2005-10-10 09:44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哈哈。。比喻很形象。得意于其中也失意于其中。“壓”得厚實一些,“跳”得舒展一些,但也“壓”得夠戧,而“跳”的又有些忘乎所以。
作者: 意心    時間: 2006-2-5 11:51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隨意為之,不拘成法.此帖精妙矣,
作者: 王廷俊    時間: 2006-6-9 22:45
標題: 蘇軾 梅花詩帖
復:慕秋兄,我于是10年前于蘇州舊書市上尋得三帖蘇公字帖。其中最愛楚頌(我本彭城人)帖本注為89年四川三蘇博物館藏內部資料,余常喜于此。如兄亦好,隔日分享給各位可否。
作者: 暢書石清    時間: 2007-9-3 17:17
給加一點 。








歡迎光臨 書法在線 (http://www.feigo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