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艹人人摸97在线视频-久久综合色综合-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级特黄床戏试看50分钟|www.feigov.com

書法在線

標題: 廣元:百年石窟密刻帝師書法 [打印本頁]

作者: 李骉    時間: 2005-3-12 01:28
標題: 廣元:百年石窟密刻帝師書法
  □名儒在這里辦起學堂和“出版社”□21位清代書法家在此題吟□彩繪壁畫里竟有蜿蜒的長城
  “我們這里有一處堪稱瑰寶的石窟密藏深山上百年,一直沒有對外開放,真可惜啊……”昨日上午,廣元市蒼溪縣東青文化站站長向江南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東興村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尋樂書巖”的故事,記者聞言當即趕往當地采訪。
  大石墻護“書巖”鑿洞避“兵亂”
  從廣元順212國道傍嘉陵江南行140公里就到了蒼溪縣城,出城西16公里便是東青鎮。與向江南會合后,我們頂風冒雨走了2公里多鄉村公路,抵達了“尋樂書巖”———當地人稱其為“賈家洞”。“尋樂書巖”外,矗立著一座7米多高古堡似的巨大石墻,特別堅實。打開厚達10厘米的木門入內,是一處狹長的“庭院”,最右邊有一眼已經廢棄的水井,最左是古人雅稱的“觀瀾”(廁所)。靠近石墻處壘有土臺,臺上植有花木,相對的崖壁上高高低低刻滿了文字。站在“庭院”里仰望,可見青樹翠蔓遮掩的崖壁上有四五孔裝有木板的洞口。最右的洞口內兩間石窟開鑿最早,據文獻記載,當年鑿洞是為了躲避清軍與白蓮教的“兵亂”,當時進出這里須借用繩梯等工具。
  名儒看中洞窟辦學堂、“出版社”
  鄰近“觀瀾”處又有一道門,門楣上方是斗大的四個字:尋樂書巖。門上繪有彩圖,麒麟、鳳凰、祥云繚繞。從此門進入,便是“尋樂書巖”7間石窟中最大的一間,稱為大殿。大殿高逾3米,面積近200平方米,可容百余人。堂中有石桌石凳,正中石壁上是三窟彩繪塑像,左右兩壁皆刻滿大小文字,內容多為《四書》、《五經》。據文物部門考證,最上層鑿洞最早,居于首層的大殿開鑿最晚。洞內石刻始鑿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至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最后一幅字鑿完。
  據鄉民口碑相傳及文史資料記載,道光年間蒼溪地方名儒賈儒珍(又稱賈善人)看中避兵亂開鑿的洞窟,新鑿石室5間,與原石室連接相通,面積逐步擴至350多平方米。完工后,賈即在大殿內興辦義學,在石室外辦“竹橋齋”,厚聘縣內外名儒考訂、刊刻、翻印《四書》、《五經》,增印《小學集注》,質地精良,除自用還發行川外。
  善書者留佳作洞內變成書法廳
  學堂加“出版社”,吸引了不少文人學士往觀不絕,賈氏十分好客,邀請善書者留佳作刻于室壁。文物部門統計,洞內外160余平方米石壁上鐫刻著楷、行、隸、篆各體石刻書法作品152幅,計19600余字。字大者70厘米見方,小者宛如核桃,書(刻)者包括郭尚先、許槃、李嘉秀、林春元等清代21位著名書法家。
  大殿右側石壁有寬大木梯,從這里穿過一條開鑿的暗道,便直接上到第三級石窟,此處名為“回岸洞天”,四壁皆是書法作品,琳瑯滿目,字體疏異,猶如一座書法展廳。對窗石壁上,有曾教過道光皇帝的四川名儒李嘉秀所題“回岸洞天”四個大字,字鑿得很精美,半圓柱的陰刻筆道能藏拳頭。在“回岸洞天”下方,有臨摹鄭板橋、蘇東坡手跡的石刻書法作品,字體瀟灑俊逸,氣度非凡。
  “回岸洞天”右側經一木門通向第二級石室,這里是整個洞窟最精美的所在,主要有石雕和繪畫,右側彩繪圖里竟有一幅蜿蜒的長城,十分逼真。
  有待考察研究鄉民盼望迎游人
  東興村村主任寇孝永介紹,聽老輩人講,賈儒珍子孫保護石窟十分盡心,但民國前后賈家衰敗,賈氏子孫將“竹橋齋”書版賣盡,四散而去。寇孝永說,“尋樂書巖”在當地是一個神秘的所在,石窟在開鑿、刻字、繪畫、防潮等方面有不少有價值的東西,現在還沒有人對它作全面、深入、系統的考察研究。他說,鄉親們都希望在不遠的一天,鎖閉深山的“尋樂書巖”能重見天日,笑迎八方游人。








歡迎光臨 書法在線 (http://www.feigo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